从本质上说,拒绝就是对他人意愿或行为的间接性否定。在人际交往中,尽管拒绝会使双方有短暂的尴尬和难堪,但当断不断,必然自受其乱,所以,需要拒绝时,就应当机立断,切不可含含糊糊、态度暧昧。
不过,拒绝既然是对他人意愿或行为的一种间接性否定,纵然拒绝的理由有千条万条,由拒绝所引起的对方的心理抗拒以及由此产生的消极情感后果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这种消极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拒绝的礼仪和技巧。
1.该说“不”时就说“不”
在人际交往中,拒绝对方要开诚布公,明确说出事实。不敢据实言明,采取模棱两可的说法,只能导致对方搞不清自己的真正意思,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这很容易导致彼此关系的破裂。因此,我们应当建立起一种随时准备说“不”的勇气和自信心,做到该说“不”时就说“不”。
2.态度应该和蔼
拒绝时态度要和蔼,切忌在他人开口要求时予以断然拒绝。对他人的请求迅速采取反驳的态度,或流露出不快的神色,态度生硬,或坚持完全不妥协的态度等,都是不妥当的,应该以和蔼的态度诚恳应对。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向对方表达一下自己的歉意。
3.道明原委,互相理解
一般来说,我们之所以拒绝对方,总是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总有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困难,而这些困难,有求于我们的人未必知道。因此,我们不妨对对方直陈自己的难处,以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
4.听对方把话说完
拒绝对方,要给对方留一条退路,即给对方留面子。你必须自始至终很有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当你完全听完对方的话后,心里应该有了主意,这时再来说服对方,就不会使对方难堪了。
5.学会婉言拒绝
婉言拒绝,就是用温和曲折的语言,去表达拒绝的本意。与直接拒绝相比,它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因为婉言拒绝在更大程度上顾全了被拒绝者的尊严。例如:一位男士送衣服给一位关系一般的女士。这位女士没有直接拒绝他,而是婉言相拒说:“它很漂亮。只不过这种式样的我男朋友给我买过好几件了,还是留着送你女朋友吧。”女士这样说,既暗示了自己已经“名花有主”,又提醒了对方注意分寸,是非常巧妙的一种拒绝方式。
6.学会巧言诱导
尽管我们提倡适时地说“不”,但真正能愉快接受“不”字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断然地拒绝,轻易地、直截了当地说“不”,只会让人认为你是个毫无诚意的人,而且会破坏双方之间的友谊。因此,在说“不”的时候,语言应该适当、得体。巧言诱导就是一个极好的拒绝手段,即需要否定时,在言语中安排一两个逻辑前提,不直接说出逻辑结论,把逻辑上必然产生的否定结论留给对方。比如,战国时期,掺留是韩宣王非常信赖的大臣。一次,韩宣王为重用两个部下的事情迟疑不决,于是他向掺留征求意见,掺留心里非常明白,重用二人是很不妥的,但直接说“不”,一则可能冒犯韩宣王,二则韩宣王可能以为自己嫉妒贤能。于是他说:“魏王曾因重用这两个人丢过国土,楚国也曾因重用他们而丢过国土,如果我们也重用这两个人,将来他们会不会也把我国出卖给外国呢?”掺留这种诱导式拒绝法果然非常奏效,韩宣王不久便打消了重用那两个人的打算。
7.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无论我们的拒绝方法多么礼貌,多么富于人情味,拒绝终究不能像承诺那样引起对方的好感。为了缓解对方的不快情绪,也为了表明我们的诚意,我们不妨在准备说“不”的时候,主动为对方考虑一下退路或补救措施。比如,当对方有求于我们,而我们又无能为力时,不妨采取一点“补偿”性措施,向对方推荐一下目前有实力解决这类问题的同行等。比如:有一次,卡耐基不得不拒绝一个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拒绝的演讲邀请,他是这样说的:“哎呀!很抱歉,我实在是排不出时间来啊,对了,××先生讲得也非常好,说不定他是比我更适当的人选呢!”这样,既可以让对方获得心理补偿,减少因遭拒绝而产生的不满、失望,又表达了自己的诚意,使对方能真正理解你。
玩笑不要开出祸——玩笑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熟人之间开开玩笑,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融洽关系、增进友谊,还可以使开玩笑的人具有幽默感。但是,凡事都要讲究度,超越了这个度,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开玩笑也是如此。那么,开玩笑应该注意哪些礼仪要求呢?
1.注意对象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禀性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也就不同。有的人开朗活泼,豁达大度,大大咧咧;有的人寡言少语,谨小慎微,生性多疑。因此,同样一个玩笑,对大度的人可以开,对小气的人就不可以开;对男性可以开,对女性就不可以开;对年轻人可以开,对年老者就不可以开。如果不注意这些分别,很可能因为一句玩笑而影响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开玩笑必须看对象,更要把握分寸,适可而止。
2.注意时间
由于所遭遇的事情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难免会有不同的心境和情绪。有时情绪高涨,有时情绪低落。同样一句玩笑,在对方心情好的时候开,他也许不会计较;而在他心情不好时开,就可能让他耿耿于怀。因此,开玩笑要注意时机,最好选在对方心情舒畅时。
3.注意场合和环境
一般来说,在安静的环境里,不宜开玩笑,如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在庄重、严肃的场合里,不宜开玩笑,如参加庄重的会议或社会活动时;在悲哀、肃穆的环境里,不宜开玩笑,如参加治丧、吊唁活动或探望病人时;在大庭广众之下,应少开或不开玩笑;在图书馆、医院等要求保持肃静的环境里,也不宜开玩笑。
4.注意内容
开玩笑一定要注意内容健康,情调高雅。切忌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更不要揭别人的“疮疤”。在社交活动中,不要开庸俗无聊、低级下流的玩笑,不要开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以假乱真的玩笑。因为这些都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不道德行为。
让谈吐更动人——谦语、敬语、雅语使用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人大都讲究谦虚、敬人,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会使用很多谦语、敬语和雅语。但是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所以,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礼仪高手,有必要学习一下古代的谦语、敬语和雅语。
1.谦语
谦语又叫“谦辞”,它与“敬语”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往往用于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亲属。在日常生活中,尽管谦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你的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而然会尊重你。
现将中国古代常用的谦语列举如下:
(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严: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如: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族。小人:用于地位低的人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如: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见”字族。见谅:表示请人谅解;见教:指教,如“有何见教”。
2.敬语
敬语也叫“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使用敬语,除了表示礼貌之外,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现将中国古代常用的敬语列举如下:
(1)“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
(2)“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把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的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氏;贵庚:问人年龄;贵恙: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嫒):称对方的女儿;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亲: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用于商家欢迎顾客。
(11)其他敬辞。璧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华诞:称对方的生日;海涵:用于请人原谅。
3.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或女性在场的情况下,雅语常常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语言。雅语的使用并不是机械的、固定的。恰当地使用雅语,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将中国古代常用的雅语列举如下:
(1)感谢类。得人帮助说“谢谢”;接受教益说“领教”;谢人爱意说“错爱”;受人夸奖说“过奖”;接受好意说“领情”。
(2)请求类。麻烦别人说“打扰”;客人入座说“请坐”;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指点说“赐教”;请人赴约说“赏光”;请人协助说“费心”;言行不妥说“对不起”;请人勿送说“留步”;请人决定说“钧裁”。
(3)问候类。与人见面说“您好”;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送人远行说“平安”;慰问他人说“辛苦”;初次见面说“久仰”;长时间没见说“久违”;问候教师说“教祺”;致意编辑说“编安”。
(4)称呼类。称人夫妇说“伉俪”;尊称老师说“恩师”;称人学生说“高足”;称人女儿说“千金”;自己的家说“寒舍”。
(5)询问类。向人询问说“请问”;向人提问说“请教”;问人住址说“府上”;老人年龄问“高寿”;女士年龄问“芳龄”;平辈年龄问“贵庚”。
(6)其他类。迎接客人说“欢迎”;未及迎接说“失迎”;身体不适说“欠安”;送礼给人说“笑纳”;对方来信说“惠书”;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中途先走说“失陪”。
在演讲台上展现风采——演讲礼仪
演讲时总的礼仪要求是:不卑不亢,雍容大方,彬彬有礼,不失身份。听众对演讲者傲慢无礼的态度、轻佻随便的作风最为反感。因此,演讲必须注意礼仪规范。具体而言,演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礼仪要求:
1.注意演讲前的礼仪
演讲正式开始之前,演讲者应该自然地面对听众站好,向听众行举手礼、注目礼或微微鞠一躬,然后以亲切的目光环视一下听众,以示招呼,并借以镇场。
2.注意自己的发音
演讲时发音的方向应该沿着嘴部的水平线稍微向上,注意声音的力度、发音的规范、语音的正确、音色的考究,并且注意克服以下不雅观的演讲语言:无意义的杂音、鼻音;语调矫揉造作;过多方言、外来语;不堪入耳的粗语;习惯性赘语,如“这就是说”“反正”等;夸大其词的语言;吞吞吐吐的语言。
3.正确使用目光语言
要做一个成功的演讲家,不仅要在知识、思维、表达、举止上下工夫,还要重视目光语言的运用,借助目光语言增强演讲的效果。
正确运用目光语言,并不是说要死死地盯住听众不放,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除了运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正视听众外,还应该适当运用以下几种目光语言。
(1)扫视法。扫视法是用目光迅速环顾全场,照顾到每一位听众,让每一个人都觉得你在看着他。这样做容易使听众集中精力,沉浸在演讲所营造的氛围中,与演讲者达成一种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