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是一个很散乱的群体。平时,它们大多数都喜欢盲目的冲撞,或者说是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但是,只要领头的那只羊动起来,这群羊一定就会跟着领头羊。这只羊走到哪里,这群羊就跟着走到哪里。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让第一只羊先跳过去,那么第二只羊和第三只羊以及后面的羊也会跟着跳过去。然后把这个棍子撤走,如果第一只羊仍然像原来那样跳过去,后面的羊也会跟着像第一次那样跳过去。这种现象就是“羊群效应”,也称为从众心理。什么是羊群效应
如果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让第一只羊先跳过去,那么第二只羊和第三只羊以及后面的羊也会跟着跳过去。然后把横在羊群面前的这根棍子撤走,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但是如果第一只羊仍然像原来那样跳过去,后面的羊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样的现象就是“羊群效应”,也被称为从众心理。
牧羊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羊群是一个很散乱的群体。平时,它们大都喜欢盲目地冲撞,或者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但是,只要领头的那只羊动起来,这群羊就一定会跟着领头羊。领头羊走到哪里,这群羊就跟着走到哪里。即使领头羊去的地方有狼出没,它们也会跟着去。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选择一个人流较多的地方,让一个人站在马路边往天上看。这个人站在这里不一会儿,就有人过来和他一起往天上看,并且问:“你看什么?”这个人只笑不答,继续往天上看。于是这个人就不再追问而是和他一起往天上看。这样不断有人加入,躲在不远处的心理学家很快就发现这个人群在渐渐增多,不一会儿,就有一群人在朝天上看。
这个实验充分验证了“羊群效应”。其实这个人只是在随意地往天上看,但是这群人却是在认真地往天上看。
在股票投资市场上,“羊群效应”体现的也是非常具体的。一些投资者在资产价格突然下跌造成亏损时,为了满足市场的一些要求或为了不违反股票市场上的交易规则,他们不得不把自己持有的资产卖出一部分。这个时候,很多其他的投资者看见这样的情况,也会跟着这些人将自己手中持有的一部分股票抛售,尽管自己手中的一些股票仍然在赢利。这就是“羊群效应”的具体体现。在市场状况好的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不好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虽然一些主流的金融理论没有办法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却是“羊群效应”在金融市场上的起初反应。
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羊群效应”的具体体现。美国一直占据世界经济的主要位置,“二战”后,这样的位置虽然有所动摇,但它还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金融大国。在货币交易市场上,美元的涨跌始终是一件影响非常大的事情。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因为这样的贷款形式要求的信用低、偿还能力低,所以受到很多美国中产阶级的欢迎。在房价不断走高的时期,次级贷款的出现缓解了人们的购房压力。
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是一些次贷的销售者,在次贷刚产生的时候,只有一两家银行机构在做这样的生意。但是,其他银行的经营者看见这几家银行赢利的时候,也跟着做发放次级贷款的事情。这个时候,“羊群效应”就显现了出来。因为这些跟着做的银行根本没有充分了解市场的信息,只是单纯看见别人赢利就急忙跟了上去。就这样,发放次级贷款的银行越来越多,出现了市场的饱和。但是这时候,因为“羊群效应”的缘故,还有一些人在不断地加入到这样的队伍中,这就导致了经济泡沫的产生。
因为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没有那么多,而次贷就是在虚拟地增加货币的流通量。大量的债券和股票并不能代表货币进行流通,所以,随着贷款的发放量越来越大,美国的经济体系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在这场次贷危机中,“羊群效应”还出现在消费者群体中。在某个消费者开始向银行借次级贷款的时候,其余的人因为从他那里了解到次级贷款的优惠政策,所以很快也向银行借次级贷款。就这样,使用次级贷款的人群越来越多,而且不仅是房贷,还包括车贷以及信用卡贷款等。因为次级贷款不需要很贵重的抵押品,而且不需要很好的信用,这样使用次级贷款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在很多商业行为上,“羊群效应”都有具体的表现。比如一个企业在某个产品上做得非常好,而这样的情况很快就会被其他的商家发现。也做同样的产品。于是加入这个赢利队伍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就造成了市场的饱和。此时,大多因没有办法卖出而出现损失,原来做这个产品的商家就会放弃这个产品的生产,于是大家又纷纷效仿这个商家放弃做该项产品。
“羊群效应”的现象是不能用一定的手段控制的,尤其是在资本运作市场上,因为风险的问题,“羊群效应”反映得更加明显。
地狱里的石油问题
有一个笑话说:一位石油产业的大亨到天堂参加会议,当他来到会场的时候,发现会议室里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大亨很着急,于是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大声喊道:“好消息,好消息,地狱里发现石油了。”
在座的大亨们听到这样的话都急忙站起来,纷纷向会场的出口跑去。因此,这个本来座无虚席的会场就剩下这个来迟了的石油大亨。看着空旷的会场,石油大亨想:为什么我的一句话就让这些人跑去地狱了,难道地狱真的有石油吗?他这样一想,于是也跟着那些大亨去了地狱。
这个笑话说的就是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这个假消息的始作俑者,看见自己发布的消息对人群造成了巨大影响,自己竟然也信以为真。
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一些松毛虫放在同一只花盆的边缘,然后将它们首尾相接围绕这个花盆一圈。在这只花盆的不远处,他撒上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只见这些松毛虫围着这个花盆一直不断地绕圈走,一直走了7天7夜,饥饿和劳累让它们纷纷死去,这期间没有一只松毛虫改变路线而走向花盆不远处的松叶。如果这些虫子中有一只改变了路线,它们就会找到不远处的松叶,然后美美地饱餐一顿,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这就是“羊群效应”引发的悲剧。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人们所说的“随大流”就是这样种心理所产生的行为。
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通过研究测量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新的测量方法对一些数据进行计算的时候,发现这个方法比原来固有的那些方法的精确度高出很多倍。
福尔顿很想将自己的方法公布出去,但是,如果将自己的方法公布,人们会说他标新立异,甚至会说他哗众取宠。为了避免发生这种事情,他就将这个发现隐瞒了下来。
不久,又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方法。这个科学家将这个方法公布了出去,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就这样,青年科学家因为这个发现很快就出名了。
福尔顿看见这样的结果非常后悔,他觉得如果当时自己不是因为受习惯性心理的影响,这个发明就是他的。福尔顿的这种习惯性心理其实就是从众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从众心理经常会影响人们。有这样一段描述:一个人在大街上跑,跑着跑着,就有一个卖报纸的小孩跟在他的身后跑了起来。这个小孩子并没有问这个人跑的原因,只是这样跟着跑。不一会儿,又有一个男士加入了他们跑步的行列。之后,加入他们奔跑的人竟然越来越多,就像前面提到的众人看天空一样。
这些人跑步就是源于一种从众心理。看见别人在跑,就觉得出了什么事情,于是就跟着跑起来,这种从众心理有时不免让人觉得可笑。
从众心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也有可以利用的一面。很多企业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在营销方面往往使用一些手段。同时,管理者也会根据从众的心理,来管理自己的企业。
在现实生活中,应该看到从众心理带来的好处,也要看到从众心理带来的坏处。如果盲目地从众,很容易就会做错事。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冷静地判断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样才不会陷入盲从的境地。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吗
心理学家在一所大学里做了一个测试:他们选了一栋综合楼里面的洗手间,但是将这个洗手间的男女指示牌摘掉了。由于这个综合楼里的人流量非常大,实验人员很快就发现有人站在了这个洗手间的前面。这个人左右看了一下,皱着眉头站在那里。不一会儿,他又开始不停地踱步,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该进哪一个洗手间。
正在为难的时候,这时他看见一个男性从其中一间洗手间里走了出来,这个人才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终于弄清楚了洗手间的“性别”问题。问题就在这里,其实心理学家将牌子摘下来以前,他们没有发现洗手间里有人,这个刚刚出来的人也是在他们摘下洗手间的牌子后才进去的。但是,这个在外面焦急等待的人却因为看见这个人从里面出来,就认为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许多人看到别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觉得有道理,然后也会跟着去做这件事情,就像生活中的流行潮一样。
在浙江义乌的商品批发市场里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商人进了一批货,这个商人在进货以前根本没想过这样的一批货会给他带来什么。就在他销售这些货物的时候,因为货物卖得比较好,他很快发现,旁边店里的商家也在卖同样的货物,接着卖这种货物的商家越来越多。以至于货物在人群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所以就形成了一股流行潮。
在这个过程中,卖货的经销商出现了从众效应,买货的消费者也出现了从众效应。由于这样的效应,流行潮便被体现了出来。
群体的生活有一致性,在这个一致性的前提下,自然就有一个标准的问题,提出这个标准的人无疑就是掌握真理的人。而这个真理一旦被提出来以后,人们便会依照这个真理生活、学习、工作。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人违背了这个真理,那么他将面临强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就来自于正在执行这个真理的人群。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一个团体内,如果一个人有着正确的观点,但是这个团体里的大部分人都有着错误的观点,那么有正确观点的人也会被强制接受错误的观点而放弃正确的观点。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屋子里事先安排了6个大学生,让他们将两条不等长的线段a、b说成是两条等长的线段。然后心理学家把这两条线段拿给在另一间屋子里待着的一个大学生,并且询问了他的判断,毫无疑问这个大学生说这两条线段是不等长的。
然后,心理学家就将这个大学生带到了6个人的屋里,让他们一起讨论这个线段的长度,此时,这个大学生就将自己正确的想法说了出来,但是其余6个人一口咬定说这两条线段是等长的。最后,这个有正确答案的人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说法,顺从了这6个人的说法。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吗?答案并非如此,但这要看是什么样的情况。在上述实验中,那个知道正确答案的人将自己的正确观点抛弃了,最后成为从众的人,那么最终也不能说他是一个握有真理的人。
天文学家布鲁诺因为掌握了“太阳中心说”这一科学理论,而被教皇烧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布鲁诺的说法得到了证实。但在当时他却因为这个说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布鲁诺的牺牲就证明了人们的从众心理,因为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是与布鲁诺刚好相反的说法,所有的人都已经承认了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此时布鲁诺的行为就是违反了从众心理。即使他握有真理,也不可能在当时得到响应。
真理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接受,主要是看掌握真理的人持有的立场以及他的真理是不是能够经得起证明。如果提出真理的人持有的只是一个假命题,即使通过证明也不能确定它的正确性,那么这个真理就不能说是正确的。所以,也就不存在上面说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在真理被证明的过程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是对“羊群效应”的一种反映。一开始只有一个人证明这件事情是正确的,但是因为说这件事情正确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很快就有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个真理的正确性。“羊群效应”在这一认识的过程中被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测试:你是个有主见的投资者吗?
1市面上传说一种带有某种特殊纹路的石头非常有收藏价值,听到这个传闻后你的做法是:
A赶紧去抢购,购得后就立刻卖出。
B建一个采石厂,专门采集、加工这种石头,垄断市场后高价卖出。
C借钱来收购这种石头,然后用这些石头在一个热闹的场所盖一个卫生间,供别人使用并收取昂贵的费用。
D不去理会,偶尔看到一块都不会捡。
2你面前有一盘刚烤好的馒头,非常好吃,但你吃了一点就饱了。剩下的馒头放置不能超过24小时,这个时候,你会怎样处理这些馒头?
A扔掉。
B继续吃,撑死也要吃光。
C再买点羊肉回来,做个羊肉泡馍换一种口味就能吃下去了。
D给馒头点个红点,等到再有类似《无极》的大片开拍,送给剧组做道具。
测试分析
第1题
A:在市场上出现“羊群效应”的时候,利用人们这样的心理赚钱,钱可以赚得非常快,你也会很快发财。
B:你在投资的时候,带有过分乐观的情绪和极度自信的心理。过分乐观会让你低估风险而高估预期收益,为了不至于很快破产,你还是慎重考虑后再作比较好。
C:你的投资非常不明智,你是一个很容易受影响的投资家,而且在投资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
D:你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有时候你的执著就像石头一样坚硬,但是在市场情况良好的时候,你也不妨选一个合适的时机投资。
第2题
A:你的投资眼光很高,也不会受市场的影响。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时候该继续,可见你的眼光总是很准确。
B:在做投资的时候,不要总是受一些言论左右,该放弃的时候就应该放弃,否则你的投资理念会使你迟早受到损失。
C:你在投资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效益是什么,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你不会受别人言论的困扰,但是你会陷入一个非常危险的独断境地。这对一个做投资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D:你非常有创意,想象力太丰富了。作为一个稳健的投资者来说,想象力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一定要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