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社会,不只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别人。对人情世故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越能体会到这其中的意思。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自己觉得就成的,而是需要其他人的认同。说白了,一个人成功与否,就在于其他人欢迎与否。
如果你不受人肯定,别人都不认同你,你有什么资格说自己做得好、做得成功呢?即便你有千般理由、万般说法,只要人们不认同你,你就是失败的。形象,就是有关于我们人生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的形象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就表示获得了某种成功。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场合。
在大庭广众之下,没有好的形象就如同没有脸面一般。当然,如果不检点形象而乱来,让周围的人不满意、不认可,那是很失礼和丢面子的事情。
公交车一路前行,沿途经过一片开阔的田地,乘客们顿时觉得心情大好。正当大家都观赏窗外的田野风光时,突然发现一名男子正在车来车往的公路旁解手!于是乘客们的思绪乱了,其中大笑者有之,沉默者有之,不好意思者亦有之……
过了一会儿,公交车到了一站。车门刚刚打开,只见一个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子下了车,她顺手就把口香糖的包装纸扔在地上,然后扬长而去。
而这名女子不知道的是,就在她的身后,站着一位环卫工人。那个环卫工人看向她的眼神有些愠怒,却又无话可说。
接着好几个人纷纷挤上公交车,车上人很多,有个男青年搂着女友见旁边正好有人要下车,便顺势将女友推到座位上坐了下去。孰料那个女孩刚一落座,前面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竟然坐在女孩的身上,嚷道:“嘿,年轻人,这个位子是人家让给我的!”
男青年大怒道:“你这老头也太无礼了!”老头晃了晃有点儿残疾的腿,不屑地说:“你们年纪轻轻的,和我这一大把年纪的老瘸子抢座位,就有礼吗?”说着还坐在女孩的身上不起来。
这时,男青年打了老头一拳。老头惨叫一声,哭喊道:“哎哟,打人了,年轻人欺负老残疾啊!”但周围没有几个人劝解,只有售票员过来说话,让男青年让着老头点。男青年愤怒道:“这老头,实在太不正经了,坐在我女朋友身上。要是在平时让我给老年人、残疾人让个座,我也就让了,可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忍不了。”
售票员点点头,转身对老头说:“您老也别闹了,他打人是不对,但你也有不对的地方,实在不该坐在人家女孩子身上。你说你年纪这么大,腿脚又不方便,就和我说一声,我可以帮你找个座,犯不着上来和人家抢座啊。”
像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都讲不清楚:老年人的不便,有人同情;年轻人的行为,也有人体谅。但其中的人情世故又有几个人会细心地去探究呢?
很多人只想着怎样得到好处、方便与实惠,却从来没有想到自身不良的形象会让好处、方便和实惠大打折扣,甚至会因此引起他人的反感,得罪他人。
男子不顾路人的目光在路边解手,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子随手乱扔包装纸,腿脚有些残疾的老头赖坐在女孩身上,这都是有失形象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会看不过眼。
男青年打人是不对的,却让很多人觉得有情可原。实在是因为那个老头太不顾自身的形象,不得人心了。没有几个人愿意接受这样一个无赖形象的纠缠。
做人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万不可不顾身份和形象乱来,以免让人不舒服。
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地高声打电话,在安静的图书馆里高声地喧哗,穿条短裙却无所顾忌地跷起二郎腿等,这些都是有损形象且让人不舒服的失礼事情,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参加一些聚会时,更要注意场合和自己的形象,千万不要失礼。比如朋友请你参加舞会,结果你随意穿了件衣服就去了。到了那里一看,大家都穿礼服,就你一个人穿便服,这样就会让气氛不和谐。朋友或许不会当面责怪你的不是,但他心里的感觉肯定不会太好,甚至会觉得你对他不够重视。
礼多人不怪,彬彬有礼总是受欢迎的
俗话说:“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在古代款待他人的时候,炒菜多放油,这是热情的表现。多放点油,一方面可以保证菜不容易坏,另一方面也表示主人舍得放油,对朋友不小气。古人认为,为人处世时的礼节和礼貌,就如同炒菜时的油,不怕多就怕少。
古人总结的这一条道理,确实是符合人情世故的。礼节、礼貌多了,虽然人们会说:“你太见外了。”心里还是喜欢的。但礼节、礼貌如果少了,对方可能就会像埋怨人家炒菜不舍得放油一样,说你小气、不懂礼数。所以礼节和礼貌,与其多了让人见外,也不要少了让人觉得你小气。
欧女士开了一家工厂,却不像是一个老板,整天忙里忙外的,倒像是一个杂工。她每天一会儿弄早点,一会儿给工人准备午餐,而且,工人们每餐都有水果吃。在员工的饮食上,欧女士很费心,每天变换不同的菜色,今天是豆浆,明天就是稀饭。这哪里是在办工厂,分明是在开餐厅。
家里人都对欧女士的做法表示了不满,她的女儿甚至说这么干,工厂迟早会被吃垮的。然而欧女士的工厂没有垮,相反她得到了很多高素质的人才,把工厂办得红红火火。
在平日里,欧女士也有类似的大手大脚的“恶习”。只要是家里请人帮忙,不管补纱窗、修水管,还是补瓷砖,都一律是高规格款待。先问对方吃饭了没,但不管对方怎么回答,她都会奉上餐点,当然饮料、香烟是常有的。弄得别人,一脸错愕者有之,受宠若惊者有之,不知所措者有之。倒是熟悉她的人,很自然地接受了,有时候还吃不完“兜着走”。
女儿在一边就看不过眼了,等客人走了之后,就问欧女士:“妈,你已经给了工人工钱,为什么还这么费事,像款待上宾一样呢?这未免太败家了吧。”欧女士笑着说:“你懂什么?礼多人不怪,我对他们特别好,他们心存感激,就会把咱们的工做得更好。”
对于欧女士的这一逻辑,女儿一直都嗤之以鼻——工做得好不好,与工资的高低有关,这是正理,而像母亲那样的额外支出,不仅浪费精神,还浪费钱,简直多此一举。
直到欧女士的女儿自己做了老板,当家做主,对外应酬的时候,她才发现实际上自己也和母亲一样:请人做事时会买便当、饮料请工人享用;客人到家时,总忘不了留对方吃了饭再走。
礼多人不怪,懂人情世故者,就懂得这一交际应酬法则。不管别人怎么样,我们先要把礼节做好,保持一贯的礼貌行为,这不仅是个人素养的问题,还关系到你是否能获得他人的认可,赢得他人的好感。
有位母亲给儿子起了一个小名,叫做“大家好”。每次儿子从学校回家,母亲都会习惯地说:“大家好回来了!”母亲带着儿子出行在外时,也会常叫:“大家好!”每当母亲喊“大家好”的时候,儿子就发现周围的人都对母亲微笑致意。
儿子就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呢?”母亲说:“常说礼多人不怪,你向别人问好,别人也会美好地回应你!有时候遇到人多了,不能一一问候,用‘大家好’就可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接受到好意。我给你取这个名字,其实就是让你记住,做人要懂礼貌,多向人问好。”
礼节和礼貌绝不怕多,却怕缺少。如果别人来拜访你,你随便招待人家一下,即便对方没觉出有什么不对,但你会发现彼此之间的交谈变得少了,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冷场的情况。相反,如果你热情一点,多一份礼节和礼貌,对人盛情款待,宾主之间的感情交流也会活络得多。
在平时,我们也应该多注意礼节和礼貌的问题,时刻保持彬彬有礼的形象。不必担心别人惊讶的口气和错愕的眼神,你的多礼虽然会让人感觉意外,但通常人们感受到的这种意外都是充满欢喜的。
比如走在前面的时候,可以帮后来的人拉住门,以免后面的人被门打到;站在电梯楼层按钮旁边时,可以主动询问其他人并帮助他按电梯;看到别人掉了文件,可以帮他捡起来;遇到别人身体不舒服,适时地关心问候一下;别人帮助了自己,多说一些感激之词;请别人帮忙,更要热情一点,别让人觉得给你做事就像还债一样。
多说一些客气话,尽管看起来似乎有些见外,但实际上人们都是这么做的,如果你不做这些,对方反而会觉得不舒服,认为你没有礼貌。如果你真正理解了“礼多人不怪”的涵义,常常表现出礼貌的态度,就能体会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举一动、一点一滴,其中莫不有人情世故的哲理。
对方不接受你的好意,就别强加于人
金先生有一次去理发,同事老宋排在他的后面。理完之后,金先生付款时就把老宋的理发款也一起结了。金先生招呼道:“老宋,一起交啦。”
老宋坐在理发椅上急忙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吧。”金先生不以为意地说:“好啦,就这样了。”
这么一出,弄得收银员很犹豫,刚刚接过金先生的钱。没想到老宋急了,对收银员大吼道:“怎么回事啊?没听到我说的话,把钱找给他!”
结果,金先生一脸无趣,老宋也一肚子气,更不用说受气的收银员了。
类似的事情想必很多人都经历过,不是别人帮我们付账,就是我们帮别人付账。多数时候,人们会稍微推让一下,表示客气,然后接受这份好意。
按这个道理来讲,老宋的表现就未免太不近人情了,本来好好的事情,人家既然是一番好意,就接受了吧,何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呢?
然而,实际上不会做事的人不是老宋,而是金先生。如果他没有将自己的好意强加于人,又何至于让人勃然大怒呢?
老宋看似不近人情,但很显然他自己是有考虑的,而且他已经明说“自己来付”。然而金先生认为老宋这是客气的话,他却没有注意到老宋当时还坐在理发椅上不能动。
在那样的情况下,即便老宋想要表示客气,似乎也不可能。就好像被人按着脖子灌糖水似的。金先生觉得老宋心里应该是甜丝丝的,但他却不知道老宋那时的不自在。
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好意,如果强加于人,也不会让人高兴。强加于人的好意,反而有可能让事情变得复杂。
在生活中,我们一心为了某个人好,处处为他着想,事事帮他解决,而对方却常常不领情;谈恋爱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明白,自己好心好意送对方礼物,可是对方从未对自己表示过感谢,反而与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于是我们疑惑:“为什么对方对我们的好意‘只是心领,而不能接受’呢?”有的人得了我们给的好处,甚至对我们恩将仇报,却没有丝毫愧疚之意。这些情况让我们一肚子怨气,难道真是对方太坏、人心不古吗?
其实,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也许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对方的德行,而在于你给予对方好意的做法。
魏晋名士嵇康和山涛是很好的朋友。山涛原来是尚书吏部郎,因为被提拔,朝廷要他推荐合格人选继任。山涛便找到好友嵇康,希望嵇康继任尚书吏部郎一职。嵇康知道山涛是一番好意,但自己志在山野而不在庙堂,于是委婉地拒绝了山涛。
没想到山涛最终还是向朝廷推荐了嵇康,说嵇康的才能该为天下所用。结果嵇康做官了,烦恼也跟着来了。有人说他沽名钓誉,言行不一;有人说他靠朋友求官,不是君子。
嵇康深受其扰,想到这一切的麻烦实际上都是好友强加于己的好意带来的,不免伤心起来。想想也是,彼此相交多年,竟连自己的心意都不曾明了,能不伤心吗?
于是昔日好友也因此疏远了。后来,嵇康因为不擅长官场的操持,祸连己身,落得个被斩的下场。
山涛追求的是有所作为、兼济天下,而嵇康追求的是回归自然、独善其身。山涛认为,自己推荐嵇康做官,绝对是好心好意,这样可以让嵇康施展才华,成就事业。但显然这只是山涛一相情愿的认识。
这个故事的结果令人叹惜,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送对方一份好意,却不能忽略对方的感受。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好意在对方眼中真的是好意吗?或者更直接地问问自己:有没有将自己的好意强加于人呢?
强加于人的好意,不会让人感到愉快,而会让人觉得有负担。你可以向人表示好意,如果对方不能接受,就不要强加于人,以免闹得不可开交,伤了彼此的和气。
打电话时要注意,别惹出祸事
看了看时间,马上就快10点了,但小易还没有到。郑经理心里很不舒服:“这里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做呢,就算是董事长的干儿子,也不能这样不守公司的制度吧。”但这样的话,郑经理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却不能说出来。
郑经理想了想,吩咐席主任说:“打个电话到小易家里,告诉他这里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来处理。”顿了顿,郑经理埋怨道:“这样怎么行呢?他这里不做的话,很多工作都要耽搁,唉,太不像话了。”
席主任打了电话,是小易的太太接的。“他太太说话声音不太清楚,好像刚起床的样子,她说小易一大早就出门了。”席主任说。
听了席主任的汇报,郑经理转头又看见小易桌上那堆高高的文件,脸色有些发青,“什么早出门了,只怕还在睡大觉吧!这也太过分了,完全不把公司制度和工作放在眼里!”
郑经理正怒气冲冲的时候,电话响了。郑经理调整了一下心态,接起电话,竟然就是小易!郑经理大声地说:“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这都几点钟了,还不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