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能不知的1000个最基本的文化常识
24901300000009

第9章 地理、气候(9)

※中国湖泊之最

最大的湖: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最大的咸水湖,也是第一大湖,湖面积约4583平方千米。湖水不宜饮用,湖里盛产无鳞湟鱼。

最大的淡水湖:江西省西部鄱阳湖,面积3676平方千米,因洞庭湖泥沙淤积,湖面变小,致使鄱阳湖成为“后来居上”的大湖。

最深的湖:吉林省白头山的天池,湖水最深处373米,是松花江上游二道白河的发源地。

最高的湖:西藏珠峰北的霍尔泊湖,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湖,湖面海拔6166米。

最高的咸水湖:西藏的纳木湖,有“天湖”之称,海拔4718米,水质浓咸。

最大的游移湖: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它的面积和形状都是不稳定的,是典型的游移湖。

最大的堰塞湖:黑龙江省牡丹江上游宁安县境内镜泊湖,系由玄武岩流阻塞牡丹江上游河道而成。

最大的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塞尔汗盐湖,湖水盐分饱和,结成15米厚的盐层,储盐量250亿吨,估计可供全世界人民食用一千年以上。

最早开采的盐湖:山西运城解池(古称河东盐地)产盐历史已有二千多年,所产盐称“解盐”。

最大的热水湖:西藏拉萨羊八角井热田,云淡风轻时,地热如柱从湖面升起,可直达一百米高。

最大的天鹅湖:新疆天山中的巴音布鲁克中间有个天鹅湖。每年春暖,有几万只天鹅在此休憩、繁衍,秋末冬初,又翩翩返回。

※“三国”地名今何在

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

小沛——今江苏省沛县

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北

樊口——今湖北省鄂州西

赤壁——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

江东——今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

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

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

南中——今云南省、贵州及四川西南部一带

夷州——今台湾省

山赵——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等省的部分山区

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

襄阳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

涪城——今四川省绵阳市

巴郡——今四川省重庆市

长坂坡——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

南徐——今江苏省丹徒县

范阳——今北京市

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

※历代古都在何处

商——奄、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西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

秦——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

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洛阳今河南洛阳

魏——洛阳今河南洛阳

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洛阳今河南洛阳

东晋——建康今江苏南京

隋——大兴今陕西西安、河南洛阳

唐——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

辽——上京今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金——中都今北京

元——大都今北京

明——北京今北京

清——北京今北京

※三国人物葬地录

三国人物的葬地,如今亦已成为名胜之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观瞻。

曹操墓三国人物中,以曹操最为阴险疑忌。他死前,生怕仇家掘墓,故苦心经营了“七十二疑冢”,分布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故自他死后1700余年至今,仍无史料记载其真墓葬地。据有关史学专家考证,曹操墓摇在其安徽省亳县曹操宗族墓群附近的可能性最大。

刘备墓刘备在猇亭之战中遭到惨败,退守白帝城后次年即亡,其灵柩于224年8月葬于成都惠陵。惠陵,以圆形古砖墙一圈相围绕,长180米,高1米。陵前因年代久远,早已无门阙、石刻之类,墓上封土高达12米。近年新建的刘备殿更显高大宽敞。

孙权墓三国君王中,以孙权在位的时间为最长,共达30年之久。年71岁时卒于建业(今南京),不久葬于钟山独龙阜玩珠峰下。悠悠千年至今,孙权墓仅剩下——山冈,有碑存。

诸葛亮墓诸葛亮死于公元224年8月,后葬于成都。诸葛亮墓早已荡然无存,后在原地建起武侯祠。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门,在唐代就已成为游人观瞻之景。

关羽墓位于湖北省当阳县西,现称为关陵。

张飞墓位于四川云阳县,墓早已无存,现有张飞庙依山而立。此庙又称张恒祠,为宋代建筑,内有结义楼、九凤轩、得月亭、杜鹃亭等楼亭,形式各异,造型奇特。

华佗墓名医华佗曾为关羽刮骨疗毒,后为医治曹操的头风病,被曹操疑忌而加以杀害于河南许昌。此墓在江苏徐州市彭城路华祖庙旁侧。

周瑜墓《三国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后,周瑜被诸葛亮“三气”后吐血而死亡,年仅35岁。死后葬于安徽庐江。墓为圆顶,高2米,墓前有明刻“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一块。

※昔日古关今何在

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东

娘子关:今山西平定县东

嘉峪关:今甘肃嘉峪关市西

平型关:今山西繁峙县东北

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

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

榆关:今山海关

潼关:今陕西临潼县北

萧关:今宁夏固原县东南

玉门关:今甘肃玉门市

天门关:今山西太原市西北

天水关:今甘肃天水市

南津关:今湖北宜昌县西

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南

草桥关:今河北高阳西

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西南

镇南关:现名友谊关,在广西境内

居庸关:今北京昌平县西北

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

雁门关:今山西境内

※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所谓四季,是中纬度地区春、夏、秋、冬的总称。而春、夏、秋、冬的差异主要反映了地面上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又主要取决于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同样一束光线斜射到地面上比直射到地面上照到的面积大,因此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就少。太阳高度角越大,就越接近直射,地面上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就越多。所以,四季的划分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最多,而南半球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而北半球则相反。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大致相等。因此,在西方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来划分四季的;而我国在传统上则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来划分四季的。这两种划分方法,都属于天文上的四季划分方法。

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和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如果按古人划分四季的方法,把“立春”或“春分”定为春季开始,把“立夏”或“夏至”定为夏季开始……那么,当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一带日渐风和日丽、柳绿桃红之际,而在松花江畔和大、小兴安岭,却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见,天文上的四季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年中气候的差异:大体上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秋季适中。但真正在气候上我国通常以候温(每5天为一候,每候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为候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这个划分方法就叫“候温四季划分法”。当候温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分别为春季和秋季。按照这个标准,只要将当地历年积累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就不难计算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四季起止日期了。

※江淮流域的黄梅天是怎么回事

每到六七月间,江淮地区总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连续阴雨天气,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因此称为梅雨(黄梅天);又因为在这期间温度高,湿度大,器物容易霉烂,所以又叫它“霉雨”。

为什么这个季节阴雨天气特别多呢?从前曾有许多气象学家研究过这个问题,都认为这是由于北方海水的冷热变化而引起的。后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高空气象资料增多,这才把它发生的原因弄清楚。

原来,自入春到初夏,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已增强,把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但在这个时期,北方的冷空气仍有相当的势力,还不愿退出这个地区。于是这冷暖两股气流就在江淮流域一带相持不下,好像两路兵马各不相让。因为暖空气比冷空气轻,它沿着冷空气向北滑升上去,暖空气带来的大量水汽凝结起来,形成一层较厚的云块,云中含有大量水分,就不断地下雨,形成连续性的阴雨天气。

梅雨前后,无论天气或自然季节均有明显变化。梅雨前,主要雨区在华南到江南一带,江淮地区受北方变性冷高压控制,多晴好天气。梅雨开始,雨区北移到江淮流域,降水多属连续性,有时还间隔着几次大雨或暴雨。梅雨结束,江淮地区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天气晴燥,气温急剧上升,进入盛夏。所以梅雨前后,是江淮地区由初夏进入盛夏的季节。

常年6月上旬入梅(即梅雨开始,或称立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结束,或称断梅),持续期大约30天。但由于历年冷、暖空气的进退有迟有早,势力有强有弱,梅雨期来去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总雨量大小的年际变化很大。有些年份梅雨不明显,称为“空梅”。有些年份,南方暖空气势力开始时势力较强,较快地把冷空气迫退到淮北地区,梅雨似乎已经结束,但过了一段时期,冷空气又把暖空气挤回来僵持在江南,于是又再度出现梅雨天气,这种情况称为“倒黄梅”,也就是黄梅去了又回来,出现两次黄梅天气的意思。

※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冷

我们知道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和北极,南北两极在一年中接收太阳光的照射基本相同,但是相比之下,南极比北极更冷,这是为什么呢?

造成南极比北极更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两极的海拔高度不同。科学研究发现,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温度就降低0.65℃。南极平均海拔为2350米。北极是海洋,海拔高度为零。南北两极海拔高度相差2350米,就存在15.3℃的温差。

二是构成两极的物质不同。北极为海洋,南极是陆地,相同质量的陆地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陆地(泥土、岩石)吸收的热量多得多,水的吸热能力比陆地强。北极大量的海水在夏天可以储存巨大的热能,到了寒冷的严冬,海水又把热量慢慢地释放出来,调节了气温。南极陆地夏天吸收的热量少,还没到冬天,热量就散失完了,因此南极比北极更冷。

※在我国为什么“三九”天最冷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冬至这天是白昼最短的一天,近地面空气层所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很少,但由于地面过去积累的热量继续散发,所以冬至这天,并非是温度最低的一天,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还在继续下降,直到吸收太阳的辐射量与地表气层向外散发的热量相等时,地表空气温度才达到最低,这时,也就基本上到“三九”天了,所以冬至并非最冷的天,而“三九”才是最冷的。

※为什么春雨常在夜间下

到了春天,常会有这样的天气现象:白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可是到了夜间,满天灰蒙蒙的,淅淅沥沥下起了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当春乃发生”,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春天之所以常在夜间降雨,是由于我国处在季风气候区域。冬天,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天,气流又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去春来,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向北转移;西太平洋一带的暖湿空气不断活跃、增强北上,同时将海洋上空的水气源源不断地带到我国大陆上空,使云量大增。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强烈,云中的水气被大量蒸发,云层变薄乃至消失,成为万里晴空。到夜晚,由于没有了太阳光的辐射,云中的水气便大量积聚,云层越聚越厚。而云层上部温度降低,下部由于本身的遮盖阻碍,地面的热散发甚少,这就形成了上冷下暖,引起空气对流,凝结成雨。所以,到了春天,经常会在夜间降雨。

※为什么夏季会下冰雹

在炎热的夏天,早上还是很好的天气,中午前后却下起了冰雹。原来,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把地面晒得非常热,地面的空气也热,但是高空的空气温度比较低。热空气往上,冷空气往下,上升的热空气往往带有水汽和水珠,在上升的过程中就会碰到雪花和小水珠,它们结合在一起,流动也很快,在高空的冷空气中变成小冰球,后来又慢慢地变大、变重,最后掉落到地面上,这就是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