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周发增教育与教学文集
24916500000099

第99章 教案(11)

段祺瑞重新上台后,仍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果,在1917年7月,对段祺瑞政府展开了“护法”斗争。当时的西南军阀,为了借孙中山的威信以对抗段祺瑞、表示拥护护法主张。8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召集原国会议员一百五十多人,召开了“非常国会”,会上选举了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成立护法军政府并出兵北伐,开始了“护法”战争,护法战争主要是在湖南进行的。但是在战争爆发之后,南北各系军阀明争暗斗矛盾重重,都想利用“护法”战争之机扩充自己的势力,后来在帝国主义和西南大地主、大买办的操纵下,西南军阀和直系军阀勾结妥协,孙中山又遭到了排挤。孙中山看到自己的护法主张已经无法实现,于1918年5月被迫通电辞去大元帅的职务,并愤懑地说:“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此后,他从广州到达上海,继续探索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道路,护法运动就这样失败了。

护法运动在反对军阀统治这一点上,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得到了人民的同情,但是它没有依靠人民的力量而是依靠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因此,得不到人民的积极支持,所以必然遭到了失败。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重新加紧。南北各派军阀分别在不同的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地盘和扩大势力范围的斗争日趋激烈。各系军阀连年混战,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军阀政府无止境地增加捐税。从1912年到1919年,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增加了三倍。各地苛捐杂税任意增加,漫无限制。还有许多地方实行田赋预征。四川梓潼的田赋,在1926年春,竟被预征到了1957年!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这些反动军队到处烧杀抢掠,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全国人民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和维护生存的权利,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工人罢工、农民抗捐抗税的斗争,此起彼伏,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中学历史教学新论点(1979—1988)

原载陆满堂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新论点》,黄山出版社,1990年版

1贯彻“三个面向”,进行历史教学改革历史教学改革有以下工作要做:①开展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体现“三个面向”厉行改革的重要方面。使青少年在复杂的环境中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信念,培养能担负建设祖国四个现代化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②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应该说,一本历史教科书,再加上一些自编的乡土教材,将不能够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研究和编写出“第二课堂”的历史材料。这些材料的内容,能够反映现代史学研究的最新成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考能力,自学能力,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质量。③必须大力改革第一课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二渠道。在新的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巨大冲击下,西方实行教室自动化,普及电化教育,微型电子计算机进课堂时候,我们的历史教学,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应用科学技术的成果,使历史教学现代化也达到世界水平。

2面向世界,研究各国改革成功的先例要面向世界就要了解世界,要了解世界就要学习世界的历史,从世界各国的历史中吸取营养。当前,研究世界各国历史上改革成功的先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检查我们过去在历史教学中所受“左”的影响,确实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例如过去讲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从来就是低调的,从商鞅变法而遭族诛到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殉难,都是以身殉或失败告终,而在讲戊戌变法的结论中,突出强调的是“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从而有意无意地在教学中渗透着一种改革的悲观论。从当前的历史教学改革看,必须面向世界探讨这些问题。如19世纪末,日本“明治维新”搞成功了,而稍后的中国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里,我们是应强调日本成为军国主义,还是应强调它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发展了生产力,进入了资本主义先进行列?戊戌变法是应强调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还是应强调它在探索中国前进道路上的作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为现代社会的借鉴,自当是极为有益的。

3历史教育学的兴起历史教育学的兴起和建立是跨学科研究深入历史教学领域的必然结果。当前,以“三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方法的引进,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和不同看法。

近一两年,尝试打破历史教学法的固有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历史教学体系。其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心理分析的方法,通常称之为历史教学心理。二是比较研究法,这是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然而把它作为一种历史教学的方法,并提到理论的高度则是近几年的事。三是量化法引入历史教学和研究。过去“定性分析”重于“定量分析”,实则缺乏“定量分析”的基础,“定性分析”往往说服力不强。历史教学法的改革在于,从总结具体教学经验向注意对认识论问题的研究,完成历史教学法论的研究,建立起历史教育学的学科。

4从记忆的表象向想象的表象发展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认识和理解历史现象不能单凭感知的形象来学习历史,还必须借助想象和表象为中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构成未曾经历过的历史的形象,或者通过“言语直观”,文学的描述形成相应的历史现象形象的认识活动。只有这种带有明显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的思维活动,才能使历史史实具有活力,才能把学生带进历史的现场中去。历史的想象,贵在真实。只有占有了大量的历史材料,正确地运用这些材料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进行历史的想象,真实地反映历史现象,认识和理解历史现象。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就要充分利用历史文物、历史图片、乡土教材和有关的视听教具,并与教师的言语直观紧密结合,在学生头脑中旧有的历史知识基础上,从记忆的表象向想象的表象发展,使已经消逝了的历史现象再展现出来,成为认识和理解历史现象的重要条件。

5运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从两方面着手:第一,通过中外经济文化的比较,体现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地位。这种比较法常用于讲世界史时联系中国史的内容,或讲中国史时联系世界史的内容。两种联系,交替使用,互为补充。第二,通过揭露反面人物的卖国罪行,衬托人民群众和爱国主义者的形象。自古以来,在怎样对待外来侵略,怎样对待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上,从来有着两种不同的态度。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除满腔热情地歌颂那些爱国主义的杰出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外,还应充分揭露那些民族败类的罪行,这样可以进一步衬托人民群众和爱国主义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