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甘心,从后面的队列里一次次走出来,再一次次站到队列的第一位,但很快又被几个男同学挤到了后面去。后来,老师来了,队列安静下来了,在老师就要开口讲话的前一分钟里,她又从后面的队列中走了出来,她勇敢地站到了队伍的第一位。开始学习后,她很勤奋,也很努力,成绩总是排在全班的第一位。班上选举班长,当很多的同学都不知道应该选谁的时候,她勇敢地站了起来说:“选我吧,相信我是班长最合适的唯一人选!”于是她当选了班长,而且是连任,从小学到中学、大学。
就是坐公共汽车,她也要坐第一排,别看她瘦弱,但在挤车时是拼命的,不坐在第一排就绝不善罢干休。在老家的那个小镇上,人们早熟悉了她的性格,在公共汽车第一排,即使人再多,也总要留下她的位置。
读大学后,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时时处处抢在第一排,学习成绩次次第一,唱歌第一,跳舞第一,演讲第一,就是演戏剧,她也要争演第一主角。有时,为了争演男主角,她甚至不惜女扮男装。
后来,她终于抢来了英国、欧洲乃至世界瞩目的第一,她通过激烈的竞选,成了英国的第一位女首相。任首相后,她处理政务周密、慎思、雷厉风行,雄踞首相职位11年,被世人惊称为“铁娘子”。
她就是扬名世界的著名政治家、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她说:“我的人生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源自我自己的人生信条,那就是:永远争坐第一排,永远争坐第一位!”
心灵感悟:争第一排,坐第一位,激励自己出色,让自己远离平庸的漩涡,这是一个人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的唯一之路。积累人生成功,你就必须时时争人生第一排,坐人生第一位。
肯定自己
1861年,亚伯拉罕·林肯52岁,经过到各地演说、竞选,他终于艰难地脱颖而出,成为了美国共和党第16届总统候选人。
但对当时的许多美国选民来说,大家对来自斯普林菲尔德森林深处小木屋的这位总统候选人并不太了解,在选民们的强烈要求下,国会议员们决定让两位总统候选人亚伯拉罕·林肯和史蒂芬·道格拉斯举行一场面对面的激烈政治辩论会。辩论会在曼哈顿的库珀协会举行,在讲台就座的有:东部文化巨子、《纽约晚邮报》编辑威廉·卡伦·布赖恩特;纽约著名律师大卫·达德利·菲尔德;《纽约论坛报》的贺拉斯·格里利等社会知名人士,以及一些德高望重的国会议员。
辩论开始后,亚伯拉罕·林肯和史蒂芬·道格拉斯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地进行了辩论。他们的精彩辩论不时赢得台上台下选民的一阵阵喝彩。辩论会展开了三个多小时,沉着冷静的林肯和巧舌如簧的道格拉斯难分伯仲。这时,《纽约晚邮报》的一位记者向林肯和道格拉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问题:“如果让你自己投票,你会把你的选票投给谁?”
听到这个提问,台上和台下的人顿时全沉寂了下来,人们都焦急地盯着林肯和道格拉斯这两个几乎是势均力敌的总统候选人,等待着他们各自精彩绝伦的回答。
静默了两分钟后,史蒂芬·道格拉斯首先含混其辞地回答说:“对于这个问题,我无法站在这里回答,也拒绝回答。”
听罢史蒂芬·道格拉斯的回答后,林肯跨前一步,微笑着充满自信地说:“我会把这一票投给自己,投给亚伯拉罕·林肯,因为没有人能比我做得更好!”
林肯的回答余音未落,会场内便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和喝彩声。几天之后开始选举,众多的选民们纷纷把选票投给了亚伯拉罕·林肯,对于一个充满自信并且敢于肯定自己的人,有谁还会不去相信他呢?
心灵感悟:要别人信任自己,就必须敢于自己肯定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相信的人,谁还会去信任他呢?要别人信任自己,就要首先自己信任自己。
成功需要多长时间
两个年轻人酷爱画画,一个很有绘画的天赋,一个资质则明显差一些。20岁的时候,那个很有天赋的年轻人开始沉醉于灯红酒绿之中,整天美酒笙歌醉眼迷离,丢掉了自己的画笔。
而那个资质较差的年轻人则没有。他生活虽然极为贫困,每天需要打柴、下田劳作,但他始终没有丢掉自己钟爱的画笔。每天回来得再晚、再累,他都要点亮油灯,伏案在破桌上全神贯注地画上一个钟头。即使在他做木匠走村串户为别人打制桌椅床柜的时候,他的工具箱里也时刻装着笔墨纸砚,休歇的短暂间隙,行路时的路边稍坐,他都会铺上白纸,甚至以草棍代笔,在泥地上画上一通。
四十年后,他成功了,从湖南湘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的一平凡木匠,成了蜚声世界的画坛大师,这个人就是齐白石。
齐白石成功后,曾和他一起酷爱过绘画的那个年轻人到北京来拜访过齐白石,不过,他同已自称“白石老人”的齐白石一样,已经是个年过六旬的老头了,俩人促膝交谈,齐白石听他慨叹美术创作的艰辛和不易,听他述说对自己从事绘画半途而废的深深惋惜,齐白石听完莞尔一笑说:“其实成功远不如你想的那么艰辛和遥远,从木艺雕刻匠到绘画大师,仅仅只需要四年多的时间。”
“只需要四年多一点?”那个人一听就愣了。
齐白石拿来一支笔一张纸伏在桌上给他计算说,我从20岁开始真正练习绘画,35岁前一天只能有一个小时绘画的时间,一天一小时,一年365天,只有365小时,365小时除以24,每年绘画的时间是15天。20岁到35岁是15年,15年乘以每年的15天,这15年间绘画的全部时间是225天;35岁到55岁的时候,我每天练习绘画的时间是2小时,一年共用730小时,除以每天24小时,总折合是31天,每年31天乘以20年合计是620天;从55岁至60岁,我每天用于绘画的时间是10小时,每天10小时,一年是3650小时,折合152天,5年共用760天。20岁到35岁之间的225天,加上35岁到55岁之间的620天。再加上55岁到60岁时的760天,我绘画共用1605天,总折合4年零4个月。
4年零4个月,这是齐白石从一个乡村懵懂青年成为一代画坛巨匠的成功时间,很多人对齐白石仅用了4年零4个月的时间就成功了很惊愕,但何须惊愕呢?
不要畏惧成功的遥遥无期,成功其实不需要太长的时间,用上你发呆或喝咖啡的时间已经足够了。
心灵感悟:其实成功离我们每个人并不远,成功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只要你坚持,只要你勤奋,成功的阳光便很快会照射到你忙碌的身上。
不看困难
那时,他刚刚19岁,正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读书学习。他酷爱数学,那些枯燥的数字和变幻莫测的公式、几何图形让他沉迷不已。在他的导师看来,他不仅极具数学天赋,而且刻苦努力,或许能够成为一位出色的数学家,因此,在每天布置完全班同学的数学作业后,对他寄予厚望的导师总会额外给他布置两道难度较大的数学题。
1796年深秋的一天,吃过晚饭后,他照例伏在课桌上完成导师布置给他的两道数学题,那两道习题他在不到两个钟头的时间内顺利做完了。在就要卷起那两道习题纸的时候,一个小纸条从导师交给他的题纸中掉了下来。他捡起纸条一看,纸条上是一道数学题,他没有多想,只是以为那是导师另外给他布置的习题,于是他又坐下来,埋头做了起来。
这是一道特别难做的习题,几年了,导师从没有给他布置过如此高深的习题,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吃力。他绞尽脑汁,集聚自己所学过的全部数学知识,全力以赴从各个角度去演算这道数学题,但成效不大,直到半夜时仍然毫无进展。既然导师把它布置给了我,那么它肯定有一个解题的方法,只是自己现在还没有找到这种方法而已,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皱着眉头想。
圆规、直尺、铅笔、纸,他伏在课桌上又写又画,草稿画满了一张又一张;图形推敲了又推敲,但还是找不到答案。他伏在课桌上闭上眼思考了几分钟,他觉得,用常规的数学思维对付这道题显然是不可能找到答案的,要解开它,或许需要跳出常规的数学习惯思维才可能会柳暗花明。于是,他重新调整了思路,又取出厚厚一沓草稿纸,又一头扎进那道高深莫测的数学试题中……
当远处教堂里的晨钟悠悠地响起时,熬红了双眼累得精疲力竭的他忍不住微笑了起来,他庆幸自己终于解答出了这道数学题。他将这道题的答案和另外两道数学题匆匆送给了他的导师,并且愧疚地对导师说:“对不起,写在小纸条上的第三道题的确太难了,我十分吃力,整整做了一个通宵,不过还算不错,我终于把它解答出来了。”
“什么小纸条上的第三道题?”导师有些莫名其妙,但当他看过年轻人第三道题的答案后,立刻就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问自己的学生说:“这真的是你做出来的吗?”看着惊讶不已的导师,他点点头说:“是的老师,是我解答出来的,不过,实在有些太不好意思了,这一道题我竟做了整整一夜。”导师兴奋地马上拉他坐下,竭力压抑着自己内心中的激动吩咐他说:“你现在重新给我解答一遍让我看看。”在导师的焦急注视下,他重新解答出了这道题,并规范地在一张草稿纸上画出了一个正17边形。
捧着那张草稿纸,导师欣喜若狂得顿时语无伦次,导师激动万分地告诉他说:“你创造了世界数学史上的一大奇迹,这道题已经悬而未决两千多年了,阿基米德对它束手无策,牛顿也没有解出答案,两千多年了,多少杰出的数学家对它望洋兴叹,但你仅用一个晚上就解出了答案,年轻人,你是一位天才的数学家啊!”
他一听,顿时也愣了,阿基米德、牛顿那都是些高山仰止的数学泰斗啊,他们没有找到答案的数学试题,一个两千年都悬而未决的数学难题,竟被自己在一夜之间攻克了。他高兴万分地对导师说:“幸亏您没提前告诉我有关这道题的历史真相,要不,我很可能不敢贸然去解答它的。”导师说:“我也并非是把它布置给你的,我在其他地方见了这道题,把它抄在纸条上,准备以后慢慢研究的,没想到夹在试题中给了你,更没料到,你用一夜时间就创造出了世界数学史两千年也没能突破的伟大奇迹!”
年轻人兴奋地笑了:“真是无知者无畏啊,如果我知道这道题的历史真相,或许奇迹就难以出现。”这个年轻人便是后来闻名于世界的数学王子高斯。
无知者无畏。在我们不知道困难有多大的时候,我们往往有信心和勇气勇敢地向困难发出挑战,但一旦窥见了困难,我们往往就望而却步被困难吓退了,这就是许多才华横溢的人最终成为庸庸碌碌者的根本原因。
心灵感悟:尽管放手去做你的事情,别在完成事情之前总盯着困难,这是奇迹诞生的最好摇篮。
穷人最缺什么
法国媒体大亨巴拉昂出身贫寒,他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偏僻、贫穷的村庄里,后来,他们举家迁移到巴黎,在巴黎的一个贫民区里生活并长大。
16岁的时候,巴拉昂辍学了,他到一家旅馆找了一份做侍应生的工作。在旅馆里,这个一脸稚气的侍应生是最有名的好奇者,一旦旅馆入住了一位一掷千金的大富翁,巴拉昂便要好奇地打探这位富翁是做什么的,是哪里人,甚至还要千方百计弄明白这个富翁的父亲是做什么的,祖父是做什么的,他们是如何出人头地成了富翁的。旅馆的人都觉得这个孩子挺可笑,一个侍应生,辛辛苦苦工作一月只能赚得那一点少得可怜的法郎,不用心去赚取法郎老是好奇别人做什么。有一天,法国最富的报业巨头到这家旅馆举行宴请酒会,看着那豪华的灯光酒影,看着那一群气宇不凡的社会名流众星捧月似地围着那位报业巨头,年轻的侍应生巴拉昂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向旅馆里的同事讨问报业巨头是怎么发迹的,并向报业巨头的身边人员打听这位报业巨头曾经继承了多少遗产,他的父亲和祖父原来是经营什么的。旅馆的老板对巴拉昂十分不满,把巴拉昂招进他的经理室讥讽说:“你打听那些东西干什么?请你记住,你只是个侍应生,住在那个污水四流臭气熏天的贫民区里,你的父亲只是一个靠苦力养家糊口的下等市民,你永远也不可能和人家大名鼎鼎的报业巨头相提并论,人家是拥资千万的大富翁,而你,只是一个一文不名的下等侍应生!”
巴拉昂不屈服地分辩说:“可我知道,报业巨头不是生下来就是大富翁的,他的父亲只是一个街头小商店的商店主,而他的祖父和我的父亲一样是一个贫民区的苦力工。”旅馆老板说:“可这一切又能说明什么呢?”
巴拉昂回答说:“这说明我现在的处境并不比他差多少,或许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一个腰缠万贯的报业大王的!”回到家里,巴拉昂跟自己的父亲谈起自己的梦想,他的父亲说:“孩子,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你的这种想法不是梦想,它只能叫奢想或野心。”
巴拉昂说:“怎么会不可能呢?因为他的祖父曾和你现在一样,只是贫民区里的一个苦力工。我们能比他们差多少呢?”
不久,巴拉昂就坚决辞掉了旅馆侍应生的工作,先是到那个报业巨头的公司做了一个投报员,然后进入报业公司的印刷厂当排字员、校对员,后来成了一名记者。
二十多年后,巴拉昂终于建起了自己的报业公司,并拥有了自己的电台和电视台,成为了法国拥资最多的传媒大亨。
76岁的时候,巴拉昂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途,临终前,这位出身平民的富翁把4.5亿法郎的股份用于资助前列腺癌研究,另有100万法郎,他立下遗嘱说:“谁如果能正确回答出穷人最缺什么,就把这100万法郎奖给谁。”他把谜底锁在他自己的保险箱里,结果,在收到的雪片似的45861封来信中,只有一位名叫蒂勒的小女孩答出了和巴拉昂锁在保险箱里的谜底相同的答案,那就是:穷人最缺的是野心!
这是巴拉昂由一位贫民区的穷少年奋斗到法国媒体大亨的唯一体会和告诫:虽然你现在穷得一无所有,但富起来并不难,只要你有野心,只要你有梦想。
心灵感悟:穷人最缺的是野心,那么人生最缺的是什么呢?肯定和野心一样,是野心的另一个代名词——梦想!
赠予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散尽时,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们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家才蓦然发现,这个全球至高无上、最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买一处地皮吧,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机构还身无分文。让世界各国筹资吧,牌子刚刚挂起,就要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负面影响太大。况且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各国政府都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在寸金寸土的纽约筹资买一块地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联合国对此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