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教育学
2549900000052

第52章 课堂教学技能(2)

讲授的生动形象性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借助比喻、描绘、表演等手法或教学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感知,领会抽象的概念、定理和规律,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5。讲授要简洁

教师应使用简洁明快,既准确又精练,既有逻辑性又有概括性的语言进行知识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提炼、斟酌,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使每一个字、每一个句话都起到相应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6。讲授要通俗

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才有可能接受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因此,讲授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在选择例子和证据时,应做到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历,尽可能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使他们容易把这些事物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7。讲授要注意和谐性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语速、语调、响度等的科学运用,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确定基本的速度和音量后,语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和停顿还应根据教学内容有一些变换、起伏,以吸引学生。一般而言,教师在讲授时应该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发音规范,节奏适宜,语调平直自然,但也要根据内容要求、感情表达的需要,适当改变,做到抑扬起伏,错落有致,恰当的语调是达到教学语言和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卡连柯认为,教师的语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只有当他学会了用15-20种不同的口气说“到这里来”时,只有当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嗓音方面做出20种有细微差别的表情时,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家。

8。讲授要与板书相配合

讲授与板书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发挥讲授的作用。板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图画、文字、公式和表格。板书内容一般都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利用讲授对精心设计的板书内容加以点拨、讲解,能引导学生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把握教学进程,提示学生重点和关键问题,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记好笔记和复习。

三、提问的技能

(一)提问的功能

提问,是指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并围绕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提问,还有一层意思,指学生在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质疑。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提高教学针对性、有效性最直接的方法。其主要功能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

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当中。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反应,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促进学生学习

首先,提问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等;其次,提问能够帮助教师组织教材内容,使有关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为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实现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平稳过渡;第三,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认知水平,诊断阻碍学生思考的困难所在,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疑点,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启发学生思维

思维源于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例如,“设疑式”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的认识深化;“比喻式”能诱发学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物理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出物理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理论打下伏笔。

4。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相互活动的有效手段。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流露情感、发表看法,与老师和班级其他成员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聆听他人对问题的回答,展开争论,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理解、记忆。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

5。培养能力

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并给学生适宜的紧张度,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扩大思维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组织语言,以便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探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培养了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6。反馈教学信息

提问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的了解,检查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解情况、记忆情况、运用情况等),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把握教与学的效果,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

7。管理课堂教学

好的提问能使学生爱上课,爱动脑,上课的心情比较轻松,敢大胆回答和提出问题;好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提问的具体形式与类型很多,在本节中我们主要把它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知识性提问

知识性提问是考察学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是一种最简单的提问。对于这类提问,学生只需凭记忆回答。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是逐字逐句的复述学过的一些内容,不需要自己组织语言。简单的知识性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局限在这一层次上。在知识性提问中,教师通常使用的关键词:谁、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有哪些、写出等。

2。理解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多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因此,理解性提问是较高级的提问。学生通过对事实、概念、规则等的描述、比较、解释等,探究其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对学习内容更深入的理解。在理解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请你用自己的话叙述、阐述、比较、对照、解释等。

3。应用性提问

应用性提问是检查学生把所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等知识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问方式。在应用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分类、分辩、选择、举例等。

4。分析性提问

分析性提问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结论的提问方式。学生必须能辨别问题所包含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仅靠记忆并不能回答这类提问,必须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能解决问题。在分析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为什么、哪些因素、什么原理、什么关系、得出结论、论证、证明、分析等。

5。综合性提问

综合性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把教材内容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方式。这类提问强调对内容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把原先个别的、分散的内容以创造性方式综合起来进行思考,找出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种新的关系,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种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综合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预见、创作、假如……会……、如果……会……、结合……谈……、根据……你能想出……的解决方法、总结等。

6。评价性提问

评价性提问是一种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这是一种评论性的提问,需要运用所学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它要求学生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是最高水平的提问。在评价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判断、评价、证明、你对……有什么看法等。

(三)目前提问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运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技能,据笔者所知,提问在具体的运用当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问问题数量过多

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频繁发问,出现“满堂问”的现象,结果问题质量不高,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学生实际收获甚微。

2。不能倾听学生回答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假如老师心不在焉,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影响课堂的氛围,影响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3。总是少数几个学生回答问题

许多老师在提问时,总喜欢选择少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也就失去了参与教学的热情,在课堂上开小差,消极对待该课程的学习。

4。控制问题的答案

有的教师提问,总预设一个“标准”答案,假如学生回答“不正确”时,不是自问自答,就是打断学生回答,不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揣摩教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5。给予消极的反馈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很多教师往往简单地说:“不对”,“不正确”,“你离题了”,有的教师甚至挖苦讽刺,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调查研究表明,从小学到中学,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大概就是这样造成的吧。假如此时教师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则能够保护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用“你再仔细想想,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或“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得到答案的吗?”等等之类的中性词语,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可能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6。忽视学生的提问

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更没有发明创造,因此,保护好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的学生不愿意提问,或问题意识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问题,有时甚至对学生某些幼稚的问题进行挖苦讽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怕被学生的问题难倒,怕在学生面前丢脸,因而不喜欢学生提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没有问题。

(四)课堂提问的要求

提问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主要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因此,在课堂提问当中要做到:

1。设问得当

提问既要考虑趣味性、科学性、启发性和顺序性,也要考虑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还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纯粹为了提问而提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发问巧妙

提问是要启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引发大多数人思考。教师应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回答,实现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目的。教师发问后,要稍作停顿,留给全班同学思考的时间,不宜匆匆指定学生作答。

3。启发诱导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因此,教师提问时要从不同的角度、方式和时机来进行。比如当学生疑惑不解,感到厌倦困顿时;或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或增设同类,对比启发;或运用直观手段进行启发。等等。

4。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对其发言做总结性评价,并给出明确的问题答案,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强化。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对知识的系统与整合,认识的明晰与深化,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表达能力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板书的技能

(一)板书的作用

板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强化教学效果,运用黑板或投影片上文字、符号、线条和图像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认知过程,使知识概括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技巧。

1。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方面,板书不仅有文字,而且还有线条、符号、图形等。只要通过不同的组合和与教材内容相配合的及时呈现,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促使其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板书能使学生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巧妙地结合,避免由于单调的听觉刺激而产生的学习疲劳,从而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板书有助于保持记忆,防止遗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获得外部信息时,不同器官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由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3%,由听觉获得的信息占11%,由其他器官获得的信息占6%。板书以直观手段使抽象的学习材料形象化,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而且教师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结合板书,能使学生各种感觉器官都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去,因此大大地加强学生记忆的效果。

3。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学生单凭听觉接受教学信息,留下的印象比较肤浅。有了板书,使学生从单一的听觉刺激转向视觉刺激,并将视、听刺激进行整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学生的听课得到视觉配合,能使听者注意力保持持久、理解更充分、印象更深刻。

4。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重点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边讲述边板书,讲到重点或难点时,把这些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能够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把握住知识间的联系,这些板书能加强刺激的程度,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正是利用板书图示的这一优势,一“点”突破,全“篇”皆通,教与学的效率都提高了。

5。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