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讲的平衡,是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平衡,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动手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社会沟通和交往能力等的协调发展。我们说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是课外活动的任务之一,并不是不管学生的一般发展而专注于某项特长的培养。事实上,没有一般能力的平衡发展,特长也不可能取得持续的发展。另外,关注学生的平衡发展,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不能只用知识的多寡这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否则会导致学生为迅速增加知识而死记硬背,影响其一般性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也不能以竞赛作为课外活动的主要目标,专注于竞赛,尤其是以参加学校以外的竞赛为目的的课外活动,容易引起一定的问题,或者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活动质量,或者造成参赛选手发展方面的障碍,如心理和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学习恐惧症、严重的片面发展等等。对大多数人的不良影响与对参赛选手的不良影响,还有可能同时出现。
即使是为培养学生某方面的特殊才能的课外活动,如绘画小组、航模小组、计算机活动小组活动等,也应该同时兼顾学生的一般能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养成与发展问题,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从字面上看,游戏和自由活动没有什么目的性,也不需要什么指导。有些老师甚至对游戏和自由活动有些排斥,认为游戏是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自由活动是纵容学生胡闹胡打。事实上,游戏和自由活动也是有教育作用的。其作用力的大小和性质,取决于有没有教师的指导和教师如何对其指导。游戏和自由活动,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指导而产生某些特定的教育作用。
例如,一场班内踢球游戏,就会因是否具有竞赛性质而引出对竞争与合作的认识和体验,如何分配两组人员又会引入公正概念。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发展的需要或弱点,提出不同的游戏要求和规则,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会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即使是没有经过事先设计、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和自由活动,只要是在班级范围内进行的,就有一个参加活动的学生如何协调的问题,小学生就会自己主动地讨论如何制定游戏规则、怎么遵守游戏规则和如何对违反规则进行处罚等问题。这一过程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对学生的独立性、组织能力、正义感、责任感的养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课外活动中,游戏和自由活动应该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低年级应以游戏为主。刚刚开始学校生活的小学生,一切都要从头学习。老师为了规范他们的行为,每一件事该如何去做,从头到尾一步步都规定得十分明确,学生只能照做不误,根本就没有什么独立性和自主性可言。如果在课外活动中,再没有了游戏的位置,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精神恐怕就会泯灭在萌芽状态了。因为经验告诉他,学校生活是不需要甚至不允许有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主意和自己的做法的。一旦依赖性、被动性形成了,再去发掘他们的自主性和主体精神,必定事倍功半。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在小学的课外活动中增加游戏和自由活动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活动的名称:寻访城市的足迹
实施学校:上海市第二中学
学生年级:高一年级
实施时间:每年寒假
指导教师:高一班主任及文科教师
活动主题的提出:“寻访城市的足迹”是我校在探寻“和谐发展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加强人文性的一种探索。对高中生的德育需要加强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寻访城市的足迹”正是为学生提供的一条学习、服务的实践途径。当今的高中学生,特别是重点中学的高中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学科知识,但由于平时较多关注书本知识,对周围身处的城市、城市的变迁关注较少,因而缺少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地域的认同感,人文素养较为缺乏,同时学生也缺少实践能力的锻炼。在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中每个班分成若干小组,学校从学生活动费提取一部分作为活动经费,要求小组分工明确,自行管理使用经费,争取在最低消费的前提下实现成效的最大化,从而培养学生统筹策划、实践的经济头脑。名人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一笔丰厚的“财富”,名人故居正是印证名人与城市联系的文物见证。走进“名人故居”可以让学生了解名人,通过名人的生活场所深切感悟名人,也通过故居的变迁了解城市、时代的沧桑变化。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自主的社会实践活动,找寻上海已被发现的或没被发现的更有价值的人文历史场所,了解它背后的故事、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更深地体会城市的发展。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领域,更深地了解上海,感受上海的底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更爱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上海的文化建筑保护,增添人文景观出一份力;也提高学生其他相关的能力,特别是理财等方面的能力。
活动组织:以学生社会实践为主,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社会文化历史的了解进行选择课题,确定调查方案,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反思”,使学生获得综合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道德修养的提高。指导教师可为学生选择场所提供个人的参考意见,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才能,对学生的调查成果修改提出参考意见。
活动要求:
1、每组5-10人,每个小组人员分工明确,必须有负责的小组长和专门的经费管理人员。
2、利用寒假进行考察。先确定考察的初步计划(包括地点、初步方案和组内人员的分工情况表),向指导教师汇报,指导教师提出参考意见。
3、经费平均每人50元,由小组统一管理,主要用于实地考察、资料费、胶卷、车费、购买有关用具等,每笔开支必须记录清楚,并有专门可以报销的发票。
4、开学初每一小组完成成文的调查报告等(包括考察计划、参考资料书目、组内成员分工情况表现表、考察的照片和考察报告。)
活动说明:实践活动找寻上海已被发现或未被发现的有价值的人文历史场所,可以是一栋房子,也可以是一处遗迹,或者是一个场馆、会所等等。活动可以通过上网、图书馆、实地考察、访问等形式,通过照片的方式把这一活动记录下来,写一篇有质量的考察报告,制作PPT课件。
活动评价:对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特别对各位成员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以调查成果和活动方案为依据进行相对性评价;运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活动的结果:每组学生作成PPT文档在班级进行交流,选出最好的参与年级的评比。学校政教处召开年级大会,每个班级最出色的作品进行交流,让一个小组的成果成为全年级同学的成果,评选最佳社会实践小组。
活动的成果:
1、增强了同学们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许多同学从中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文化建筑背后的价值。通过走出学校的小范围,走出今天,去寻一寻、品一品已经过去但又永远不应被遗忘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加深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对身处城市的了解和认同。
2、创新了德育活动的形式。整个活动教师仅处于读知识的指导地位,不参与活动的组织、安排,这对学生的策划、协调、组织和合作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锻炼,同学们在活动中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成效。
活动的反思:
1、寻访活动纵深开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时间在寒假,寻访一次就开展撰写调查报告,容易停留在较浅层次,纵深挖掘不够,需要把此项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后续跟进,比如今年我们设想在寻访活动以及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制作建筑的说明书,一方面可以开掘调查报告的纵深度,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做些贡献。
2、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还需规范化。实践活动的照片没有突出考察的特性,调查到的资料需要进行系统的归档整理。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课外活动?它有哪些特点?
2、你是如何看待课外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3、如果你是中学教师,将怎样组织课外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的理解。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请你观察周围的社会现象,考虑采用参观考察、访问、问卷调查等活动形式,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来完成一项实践活动。获取活动主题的途径可以来自于课本、媒体报道、社会热点、生活体验,也可以来自于教师启发、专家指导。如参观广州会展中心;访问抗击SARS的医疗单位;白色污染调查;城市中的立交桥;广东饮食文化调查研究;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等等。
参考文献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王蕙主编:《教育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吴华钿、林天卫主编:《教育学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编:《综合实践活动(必修):社会实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