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教育学
2549900000077

第77章 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1)

一、班主任工作目标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明确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了解了班主任的工作目标,才能扮演好班主任的工作角色,才能有效开展各种教育内容,才能运用最恰当的方法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目标是要通过班级管理与班级教育,促进班级全体成员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从而使班级全体成员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具备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素质,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社会和谐。

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

班主任主要是通过班级开展各项工作的,因此,对班级进行管理与教育便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与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组建班集体

实现班级管理与教育,是从组建班集体入手的,当教师刚刚接手一个新班时,面对来自不同背景的数十名学生,就必须完成由群体到集体的转变。只有当班集体形成之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才能有效地在班集体中实施。

2。指导班级的核心组织开展工作

每一个班级都有不同组织的学生骨干成员,例如,小学班级有班委会和中队会;中学班级有班委会和中队会或团支部。这些组织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教育功能:一是便于班级组织和开展各种活动,最大地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二是有助于培养未来社会成员的领袖才能,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

班主任是班委会工作的直接指导者和组织者,班主任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行为直接影响着班委会的成员构成和功能发挥。班主任还是少先队中队会或共青团支部的协助管理者,少先队中队会或共青团支部有直属的上级机构指导工作,但在班级中如何更有效实施各项任务,还是有赖于班主任的指导和支持的。

3。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

班级管理与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促使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而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才能最大发挥班级的教育功能。因此,进行班级管理还必须注意发挥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论中小学班主任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班集体建设的积极性与潜能。

(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对班集体和学生个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内容,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建立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的,没有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的管理就失去班级管理与其他管理的根本性区别。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

班主任是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者,受社会委托引导学生接受社会的主流价值,班主任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其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因此,无论从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角度看,班主任都具有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端正学生人生态度的职能。

由于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不一,不同学段的班主任在工作内容上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应该以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为主;中学阶段的班主任在端正学生人生态度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养成实现人生观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社会行为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形成各种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班主任既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和引导者,又是学生行为的管理者和监督者。

小学阶段应该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阶段应该强调行为习惯的巩固与变通。

3。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行为规范,获取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

学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引导未来社会成员在未完全进入社会之前,先了解各种社会的特点、关系和各种社会规范,为将来进入社会作好充分的准备。学校、班级本身也是一个准社会场所,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也是准社会活动,学校和班级的人际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因此,班主任应该利用校内外的社会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行为规范,获取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为将来真正走进社会做好准备。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应该以引导学生了解初步的社会行为规范为主,中学阶段的班主任则应通过各种活动和理论学习,引导学生获取社会各种实践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4。培养学生基本社会能力

中共中央在《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建议》的文件中,首次把未成年人的生存问题纳入到思想道德建设上来,这是对社会未成年人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也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更是社会重新审视学校教育功能的结果。因此,班主任应该将培养学生基本社会能力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基本社会能力主要指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

小学阶段班主任应该以培养学生动手意识、自主意识和基本自我保护能力为主,中学阶段班主任应该通过各种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组织与教育学生有效学习

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内容就是组织与教育学生有效学习,具体工作是:

其一,了解、分析和全面掌握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如学习背景、学习特点、学习进程,等等;其二,将集体与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向家长和科任教师反映并沟通,共同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其三,与班委和学生个体进行沟通,寻求通过班级管理使班级各项活动能够实现学习状态的有效化;其四,针对本班情况,适当进行学法的指导,调动集体与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其五,对集体和学生的学习进行具体的监督和引导。

(四)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就是在统一的教育目标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而实现的。班主任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帮助学校实施这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从活动性质上分,主要的活动类型有: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社会性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五)协调各方教育影响

班级工作力量是由多方面教育力量构成的教育整体,除学校领导外,课教师、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学生家长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只有协调并发挥好这些力量,才能保持教育方向的一致性,教育要求的统一性,教育活动的协调性。

1。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与合作

在一个班级中往往有好几位教师任教,他们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是教育、教学的成果不是靠哪位教师单独创造出来的,而是教师集体长期共同劳动的结晶。班主任的作用就是使各位教师互相配合,步调一致,统一教育要求,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

2。配合学校做好其他教育工作

学校是通过各部门的工作及其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这也需要班主任把课堂教学和学校各种教育活动统一协调起来,妥善安排,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在小学,班主任一般都兼任着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的工作。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少先队组织在班集体中的核心地位和教育的助手作用;要尊重少先队组织的独立性,热情指导,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创设条件;要协调好教学工作与班级少先队工作的关系,协调好班委会与少先队组织的关系,要处理好良师与益友的关系。

3。协调家庭与社区的教育力量

学生处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种影响的交互作用中,从而多方面地接受影响。班主任只有通过与家长的紧密联系,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才能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统一。社区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优秀的班主任还会通过一定的活动,主动使社区因素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积极力量。

班主任进行家长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向家长宣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向家长介绍学校和班级以及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达到相互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统一。三是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特别是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

(六)评定学生操行

操行是指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操行评定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行为情况的评价。

操行评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之一。操行评定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扬长避短,争取进步。操行评定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使之形成合力。

操行评定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例如,思想品德、行为态度、学习状况、参与学校各种活动的表现与发展情况,等等。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作为基础性发展目标,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操行评定应该注意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要用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学生;

其二,要用发展性的眼光评价学生的行为,这意味着:不仅要评定当下学生的行为,还要考虑这一行为可能对学生未来的影响;在指出优缺点的同时更要指明发展的方向。

其三,评价要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的,注意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其四,让更多的人参与评价,操行评定是由班主任主持的,但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使评定更加客观、更加全面、更加富于教育性。例如,可以加入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或班级评,等等。

(七)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是班级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班主任工作达到预定目的的重要保证。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要从有效工作的角度出发,要注意调动全体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与学校工作计划和本班实际相联系。工作计划首先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阐述简练,操作可行。计划一般分为学期和月(周)计划。学期计划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教育工作的内容、主要措施及时间安排等。月(周)计划是学期计划的细化,主要包括具体活动的内容、基本要求、组织措施和完成期限等。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班级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工作质量的全面评估,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使总结客观真实,班主任应注意日常班级管理和活动资料的积累。总结也不是平时工作的简单复述,要有事实、有分析,善于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探索班级教育的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班主任工作基本方法

关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传统的教育理论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组织各种班级活动。

工作方法主要指为了有效实现工作目标而采取的具有行为意义的具体操作方式。与策略、活动、工作所指向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班主任工作方法主要从如下角度考虑。

(一)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情况,把握班级特点,找出解决班级问题的方法。

班主任要实现班级教育与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首先就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进行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前提条件。

调查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包括集体的基本情况,如总人数、性别结构、生源状况、年龄分布等;班级的基本情况,如学习好中差学生的比例、学生思想品德的表现、班级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等;班级文化,如班级舆论、班风、班级核心人物、班干部结构;班级的其他方面,如学生生活社区环境、学生家庭条件、学生在校外的表现等。二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等;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如遵规守纪、文明礼貌、集体观念以及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兴趣特长等;学生的个性情况,如智力特点、情感意志特点、性格和气质的类型等。

调查研究法运用要注意如下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全面调查

班主任进行调查了解时要注意客观地、实事求是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不应带有主观成见或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有在了解真实情况基础上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调查还应注意全面性,全面性就是要全面地看待学生,既看到学生的优点,也看到学生的不足;既看到校内的表现,也要看到校外的表现。既要看到现在,也要了解过去。

第二,客观分析,发展性地解决

对调查的数据和材料要进行客观分析,深入把握问题的关键,不要被现象所迷惑。发展性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要把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法和测量法等。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和谈话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法的正确运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主要是确定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要观察;(2)要有科学而可行的观察计划,主要解决怎么做;(3)要及时做好原始记录,主要是确保材料的客观真实性;(4)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去伪存真,透过现象找到本质;(5)写出结论,对观察作出准确、全面的终结性评价。

观察法的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材料直接源于观察过程,真实性强。但观察法也有缺点,观察对象和条件难以控制,表面现象干扰大,情境性和主观性因素多。因此,在观察法运用中,对观察材料的分析处理一定要慎重。

2。谈话法

谈话法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方法。如果说,观察法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外部表现,那么谈话法则是通过学生的心里话,有意识地、主动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