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教学活动是占时最多,贯穿班级始终的活动。教学活动蕴藏着丰富的班集体建设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途径,班主任只有充分挖掘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班集体建设因素,才能加快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表明,通过教学创建班集体的途径主要有四种。
第一,建立教学协作制度,形成教育合力。以班主任为协调者,建立班级科任教师的协作制度,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这种协作制度就是以教学为纽带,以班主任工作为中心,统一调整教师集体的教学思想,及时分析班级学生在各科教学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本班教学和班集体建设的规划和措施,确定相互协作的方式,从而发挥教师集体的示范、教导、统一和互补等功能。
第二,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教学。这种教学的目的是在组织形式上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和集体活动中发挥和发展其主体性。开展小组集体教学促进班集体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适当地进行一些小组集体性活动,以扩大教师与学生、同学间的相互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友谊,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加强。
第三,努力优化教学情境。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充分发挥
班集体和学生个体自我选择、比较、探求的主体意向,获得教育者预期的教育效果,刺激和丰富班集体的各种积极感受,对学生与班集体的发展起升华作用。通过优化教学情境来促进班集体建设,关键就在于教师要调节好各种外部影响,将教学与建设班集体的任务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四,建立师生集体的双向调节机制。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双向活动,对于教师多途径、多渠道地了解学生,获得较全面、准确的教育信息反馈,修定教育对策,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通过双向活动,从课内到课外进一步认识和接近教师,有利于师生感情的沟通和班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2)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所谓主题活动,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带领下,围绕具体问题而组织的集体性教育活动。主题活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时间看,有长时期的,也有短时间的;从目的来看,有行为训练、能力素质提高和思想品德培养;从内容来看,有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的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要精心设计主题。主题必须服从于教育方针和班级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班集体的健全和完善。
第二,要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问题。主题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学生需要,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影响和深刻的教育。
第三,善于开拓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第四,要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青少年学生一般都有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需要,主题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将知识性与艺术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寓教寓学于活动。
第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主题活动应体现学生的自主、自治和自动,要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人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乐、有所获。
2。班级活动的实施
(1)活动方案的设计
活动方案的设计首先根本确立班级活动的主题,活动主题是班队活动的灵魂,是班级活动成功的关键。班主任在帮助学生确定班级活动主题时,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同时要结合学校教育计划中相应的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可从如下方面挖掘:其一,从日常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素材。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使之成为活动的主题,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小题大做”。通过抓住那些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典型,深入挖掘,巧妙筹划就可以设计出相应的班级活动。其二,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活动素材。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独特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悠久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我们可以从中提炼班级活动的素材,使孩子们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其三,从各种节日中选择活动素材。青年节、儿童节、母亲节、建军节、国庆节、老人节等常规节日在客观上为班级活动带来了教育的契机,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其四,从班集体的日常生活中提炼活动素材。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学习、劳动、生活和娱乐中有许多欢乐,也有许多烦恼,许多事情都富有教育意义,都可以提炼出班队活动的主题。其六,从时事中提炼活动素材。通过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让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这是班级活动不可忽视的目的之一。
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这是保证班级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制定班队活动计划要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安排,,做到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操作简便,富有教育性。
班级活动计划有总体活动计划和单项活动计划。总体活动计划是在学年或学期开学前制定的,一般包括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全学年或学期班级活动的总任务和具体活动设想。单项活动计划是就某一项目的活动进行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它是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
(2)活动方案的实施
根据活动计划,班主任应该在活动准备阶段进行分工。班级活动应该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必须调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活动计划应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委会负责该次活动的同学写成书面的计划,每项工作都应有所落实,只有进行分工负责,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达到教育的目的。
准备阶段要充分考虑活动场地的选择与布置,活动器材的准备与整理,活动程序的设计计与安排,活动效果的预测与可能出现问题的估计及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育等因素。班主任要抓住契机,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巧妙引导。要善于把自己的要求和打算通过学生干部和活动积极分子传递给全班每个学生,使之变成学生的自觉愿望,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总之,准备阶段一定要能够引起学生对活动的向往,这是活动成功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班主任既要放手让学生积极组织与参与,同时又要关注整个活动过程,提醒和督促参与者按计划开展活动。同时要注意突发事件的发生。班主任还应注意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表现,当场或事后引导学生反思活动中的出现的教育因素,从中学会成长。
(3)活动的总结与评估
总结的过程就是评估的过程。总结是对班级活动进行一次认真的回顾,肯定成功的方面,找出问题和不足,吸取经验教训,是对学生集体和个体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是活动取得教育效果的关键,也是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找出活动与教育的规律的必要环节。
总结应该注意从如下方面入手:
其一,要引导学生将在班队活动中所得到的新认识和被激发的热情予
以升华和强化,把教育者的要求转变为学生自身教育的要求,从而激励学生自己行动。
其二,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参加班级活动的收获与体会,并运用班级活动阵地,把学生中各方面的收获编辑成专刊,张贴展览,以巩固学生么思想上的认识成果。班级活动总结分为小结与全面总结两种,开展系列性班队活动时,要进行阶段小结。全面总结是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全面总结时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全面回顾。认真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与差距,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总结的形式有表彰会、报告会、展示会、汇报演出会、小抄报等。如果条件允许,还可运用评估手段对活动进行定量分析,使活动成绩与差距更精确化。
其三,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落实活动中形成的决议或提出的要求。有意识地联系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锻炼等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班队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班级会议
1。周会和晨会
周会一般安排在每周固定时间里,由学校统一部署,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会议,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的形式。晨会是指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为主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校内传统活动,一般以班队、年级、校为单位开展,时间上以15分钟为宜,是培养学: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有效方式,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
2。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组织开展的围绕一个专题或某一问题进行的自我教育活动。成功的主题班会,除了具备主题活动的五点要求外,还要注意它的活动形式是“会”,时间性强,组织的严密性要求高。主题班会需要班主任认真导演和精心设计。
3。班委会议
班委会是由班委干部或中队干部定期组织的,由班委会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的例会。它既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端正思想认识,使班委成员在思想上步调统一,在行动上和谐一致,又能使班主任或辅导员准确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强化对班集体的管理和教育。
4。民主生活会
民主生活会是针对学生集体中出现的某些错误或不良倾向而召开的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的班级例会。民主生活会是教育全体学生有效途径,也是班级形成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建立良好集体的有效方法。它有利于班干部正确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在集中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进一步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民主生活会应针对班级内的不良作风,本着长善救失、治病救人的原则,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
三、关于各种类型学生的分析及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面向的是全班每一位同学。为了便于具体化教育,我们从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状态上进行分类:优秀生、中间生和后进生;从学生发展的不同侧面看,可分为学习、思想品德、个性心理、特长发展四个维度,从而构成不同的学生类型,班主任应该根据不同状态的学生状况进行教育。
小学阶段教育方法与中学教育方法又应该有一定的区别。
(一)对小学各种类型学生的分析及教育
1。优秀生的教育
优秀生一般指在班级中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集体中是骨干,是班主任和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同学中有威信、有影响。因此,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对班集体建设关系重大。
优秀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大,不稳定性突出,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可能性大。因此,班主任对优秀生的教育既要体现培养和爱护,又要体现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
培养优秀生应注意从如下角度进行教育:
(1)正确分析和评价优秀生
优秀生不是完人,班主任既要看到他们优秀的主流,肯定成绩,创造条件扬其所长;
又要清楚优秀生的缺点及不良倾向,班主任不能袒护、迁就学生,而且还要及时教育引导学生,使之获得更全面的发展。班主任不能因为优秀生优秀的一面而看不到其他的缺点与问题。
(2)注重培养优秀生的良好个性
由于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尊重,家长的疼爱,部分优秀生会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在个性方面会出现一定骄娇二气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人际沟通阻碍。班主任应该引导他们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与其他同学,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养成人际沟通技巧。
(3)善于对优秀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学习榜样
优秀生一般都具有言行一致的健康人格,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
强烈的求知欲和自控能力。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目的还是不够明确,凭小聪明获得成绩的多,班主任应该对他们提出新要求,特别是向他们提供一些他们熟悉而又敬佩的榜样,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2。中间生的教育
中间生是班里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人数多,表现不突出,往往会淹没在人群中。但由于常常不被注意,内心深处有强烈的被关怀的要求,是班主任不应忽视的人群。如果对小学阶段的中间生处理不当,或者中间生长期被忽视,就会对学校和老师产生讨厌的情绪,或者对抗心理,又或者会故意变得更差以图引起老师的注意。
对中间生的教育要针对其主要问题进行,可从如下角度切入:
(1)加强学习上的鼓励和学习方法上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