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2550200000016

第16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四讲(3)

那么当时学佛的那些人,都重新来跟随首达长老修学。

达长老因为这个,一句话的诽谤,就堕到地狱里面六十劫。出来以后得人身,余报就是多生多世没有舌头。罪报受尽以后,才前功再续,继续用功。因为以前发了菩提心,继续再用功,才圆成佛道,就是释迦牟尼佛。

那释迦牟尼佛说他因地行菩萨道修行的时候,都曾经因为不知道修随喜功德,因为嫉妒心都受恶报。何况我们呢?所以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嫉妒心呢?有的话,应该好好地学习普贤行门“随喜功德”。当我们起这个嫉妒障碍的念头的时候,马上要记起《普贤行愿品》的“随喜功德”。

我们随喜六道众生的功德,随喜二乘声闻缘觉的功德,随喜菩萨的功德,随喜佛的功德,乃至于一毫之善,我皆随喜。

所以普贤菩萨来开示我们,嫉妒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容易断除,乃至于修行人都可能会冒出来。所以我们要修“随喜功德”,把无量劫以来的嫉妒的习气、烦恼连根拔除。并且把嫉妒的这个烦恼拔出来以后,心量才能宽广。学习佛法就是要能够改造内心,就是要让我们的心、量等虚空,让我们的真心显发出来,要消除嫉妒。使自己的心量尽虚空、遍法界,才能够契入诸佛菩萨甚深广大的境界;才能够契入普贤菩萨一一行愿,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有间断,尽未来际恒时修行,才能够真正地契入这个境界。

所以我们修“随喜功德”,就是对于一切人学佛、修行的功德,都要随喜他。不但是不会嫉妒,并且还要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全他、成就他。实际上我们想一想,别人修行,我们因为嫉妒心想去障碍他,你真障碍得了吗?障碍不了的。如果我们冷静地思维一下,观察一下就会知道,如果你起嫉妒心,根本上障碍不了别人,实际上是障碍了自己。

佛陀曾经打个比方说,你向天吐口水,你把头仰起来,向天吐口水,这个口水能够吐到天吗?吐不到。口水掉下来,还是砸在自己的头上。

所以我们要能够随时随地用“随喜功德”,把我们嫉妒的念头转过来,成人之美。人家修行做善事、做好事,我们帮助他,成就他,然后他也有成就,社会大众也好,我呢,也跟着沾光,我也好。所以儒家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别人做坏事,对社会大众有害,我们不要去帮他,随便他怎么哀求,我们都不要帮他。但是如果他做的事情,对于社会大众有利,对于修行解脱有利,我们不能够障碍他,不能够嫉妒他,要随喜他。

有些人说:“噢,随喜,随喜,随喜功德。”你这样子人家做修行,你念一句,你就得到这个“随喜功德”了吗?不是。随喜功德并不是说,你看到以后心生欢喜,口里面说一句“随喜”就可以了事了。

应该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圆满成就,帮助他达成愿力。所以这一个行愿,“随喜功德”的主要的精神,就是让我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实际上障碍不了别人,回过头来是障碍自己,我们成就众生才能够真正成就自己。所以要“随喜功德”,要认真修学“随喜功德”,成就自己的真实功德。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修学的道路上面,遇到了别人的嫉妒,障碍,也不要生气,正好要利用这个机会修持忍辱波罗蜜。因为你自己有修行的真实功德,全世界的人都诽谤你,你也不会下地狱;你如果没有真实的修证功夫,就算是全世界的人都赞叹你,也成不了佛。所以我们自己真实修证。

结显无尽

好了,底下就是显示普贤“随喜功德”这个行愿法门重重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我们要学习普贤行愿法门,无有间断、无有疲厌地,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常修“随喜功德”。修行的人,如果怀有嫉妒心,不知道守护自己的身、语、意三业,就会失菩萨法,就会堕落。好像首达长老一样,因为一句话的诽谤,就堕地狱六十劫。所以我们要回过头来,依止普贤菩萨的行愿法门,修行的对境很广大,空间很广大,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时间很漫长,尽未来际,无有间断,无有疲厌,精进修行。

我们说两位“随喜功德”的典范,一位就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师父,盘头达多。这位盘头达多,是鸠摩罗什法师学小乘法的师父。之后鸠摩罗什法师修行境界很高,学好小乘又学大乘佛法,盘头达多法师,无我相、无人相,放下架子来,又拜鸠摩罗什法师做师父,跟随罗什法师学大乘佛法。并且跟大家说,“我是和尚的小乘师,和尚是我的大乘师,我跟随鸠摩罗什法师学大乘佛法。”

还有一位是我们中国唐朝时的印宗法师。我们知道六祖大师得法南来,在广东四会隐居在猎人队伍里面,修行十五年。以后他就思维,圆满成就以后他就思维,我“不可以终遁”(我不可以总是隐居),应该要出来度化众生。所以他就来到广州的法性寺,当时正好遇到印宗法师在法性寺里面讲《大般涅槃经》。

听讲之余,就有两位僧人在外面辩论,风吹幡动,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六祖大师就走过去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大家都很惊异,就带他去见印宗法师。

印宗法师向他请教以后,就很赞叹,就知道他是五祖弘忍禅师的衣钵传人,就很赞叹说,“六祖大师说法犹如珠玉,我印宗说法犹如瓦砾。”

他很谦虚。并且邀请了全国著名的大德,一起来为惠能大师剃度、授戒。并且印宗法师又率领僧俗,护持六祖惠能大师到曹溪南华寺弘法。并且印宗法师跟他学习。

本来印宗法师是惠能大师的戒师父,但是他能够放下慢心,能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能够很谦虚地依止惠能大师修学,并且护持他、随喜他的度化众生的功德。

所以说六祖大师弘法利生的功德事业,是浩瀚广博的。一生跟随他修学的弟子非常多,开悟的人也非常多;能够各自教化一方的,有四十三位大善知识。这个是禅宗里面大彻大悟,这样教化四十三位,这个是前无古人,后面也很难有来者的。所以功德非常广大。

印宗法师因为能够“随喜功德”,所以他也能够得到六祖惠能大师,与六祖惠能大师同样的广博的功德,因为他善于修“随喜功德”的法门。

所以我们应该向印宗法师和盘头达多法师他们学习,我们应该学习普贤菩萨所开示的“随喜功德”的法门。这样可以迅速地积累无量的福德智慧的资粮。

请转法轮愿

第六就是请转法轮愿。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

“请转法轮”能够消除我们过去无量劫之中谤法的罪业,消除这个罪业的障碍;能够发起悲悯众生的善根;能够得到生生世世值遇善知识、直遇佛法,不起邪见的果报;能够得到多闻智慧。

所以我们要能够“请转法轮”。“转”转动,展转,我们自觉觉他,展转不息,好像车轮常转一样的。“法”是轨持义,依一心法轨生物解,任持自性不失,这个是法;法有教理行果,学法的人有信解行证。“轮”有圆满义,圆满菩提真我;有摧灭义,摧灭众生的妄我;并且这个轮也表示了,性相一如,空有不二。这是说“请转法轮”。

释行愿相

“请转法轮”的行愿相,即我们所请转的境界和请转的方法。

举所请境

请转的境界非常广大。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

这个是指一多无碍。这个境界是普贤的境界,等觉位的大菩萨的境界。也就是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佛刹,每一粒微尘里面又有无量无边的广大佛刹,这个是一多无碍,一多圆融。

底下是小大圆融无碍。并且每一个佛刹之中,每一粒微尘里面有无量佛刹,每一佛刹之中,念念之间都有无量的佛成佛道,无量的菩萨海会围绕。所以经文说:

【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

这个是说小大无碍。每一粒微尘里面,就有无量的广大佛刹,这个是一多圆融无碍。然后每一个佛刹里面,念念都有无量的佛成佛道,菩萨海会围绕,这个是小大圆融无碍。这个是两重无碍境界。

那我们有一个问题了,既然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之间都有佛成佛道,为什么我们众生看不见呢?事实上可以从事和理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事上来讲,佛法界与众生法界,相隔悬远。佛的法界和众生的法界,这个境界相差天壤之别,众生因为背觉合尘,所以不能见佛成佛道;众生因为与佛的缘分浅,所以不能见佛成佛道。

第二从理上来说,也可以说,一切众生,念念之间可以见无量的佛成佛道,一切时一切处,念念都有佛成佛道。怎么理解呢?六祖大师说得好,说,“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那后念悟就是佛了,那一个念头他就成佛道啊。你看有无量的众生,有无量的众生他们都同时,都可能有很多念头觉悟,部可能在那个念头的当下就觉悟,那么就是佛,那一个念头他就是佛。所以说,众生发起一念的好心,发起一念的慈悲心,发起一念的智慧,即是成佛,后念悟即是佛啊!

而众生的心又是各各互遍,都是尽虚空、遍法界,重重无碍。所以说念念之中,有佛刹微尘数诸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并且佛如心王,菩萨如心所,心所法一定随心王法,所以每一尊佛成佛道,都有无量的菩萨海会围绕。

我们面对无量无边刹土念念成佛的无量诸佛,我们都请他们转妙法轮。

明劝请法

所以底下就说劝请法。

【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

诸佛如来他们成就了广大无碍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如所有智是根本智,尽所有智是后得智,诸佛如来能够以此智慧灯,破除世间一切愚痴的暗冥。

佛陀不出现于世的时间,称之为暗劫,称之为佛前佛后难。暗劫之中,众生没有智慧的眼目,只能够在六道轮回的险道里面流浪,加上一切的天魔外道的邪知邪见邪说横行于世间,所以一切的众生都是从暗入暗,从苦入苦。所以说佛法是苦海中的慈航,是黑暗六道的险路之中的明灯,是出生一切请佛的般若佛母,是一切众生慧命的源泉。所以我们要能够请法,“请转法轮”。

不要说没有佛法住世的暗劫,就是现在虽然有佛法流布,但是因为五浊横流,所以众生的业力越来越重,福报越来越浅薄。所以那些大德祖师都相继入涅槃,佛法的慧日渐渐地西沉。

一般人就认为说,现在的人并没有说福报就越来越淡薄,越来越浅薄,现在人的福报享受,比以前人要好。是不是这样子的呢?其实也不见得。如果你要真正冷静观察,就可以知道,现在的人虽然物质享受看起来是好了,但是其实生老病死苦啊,比以前的人更严重。现在的人比以前的人更加迷惑颠倒。

生苦,我们先说生苦。以前的人基本上都是自然生出来的;现在多数都是在医院里面剖腹产,一出生首先就挨一刀。以前的人都是母乳养大的了,所以都很健康,因为这个母乳里面,它能够有一些成分让他这个肠胃很健康,让小孩子健康成长;但现在因为有些女子,她又迷惑颠倒了,比较怕老了,比较追求美,所以就会先去做一个隆胸,所以小孩子生下来,没办法去喂奶,一生下来就去给他喂牛奶,好像养一头小牛。所以事实上,并不见得就是说,现在的人福报比以前大。

还有就是老苦了。因为面对的压力很大,因为工作生活各方面压力都很大,所以就老得更快。老得更快以后,就去做美容,去掩饰它。所以现在的人是前三十年用健康换金钱,面对压力的时候不顾一切,损失了自己的健康也不顾;后三十年是用金钱买健康,后三十年老是病病歪歪的啦,经常去上医院吃药。有位祖师说,“病后始知身是苦,健时都为他人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