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2550200000033

第33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八讲(3)

常随佛学的行持,也有四个要点,这个都是窍诀,我们一定要能够真正地闻思,去实践,不过我们没有办法详细展开来说,讲得越细,大家福报越大,因为能够修。

那么常随佛学的行持,有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修行是为了证得无上菩提。所以虽然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样子漫长的时间,也不会生退转,不会嫌它久远,不会忙乱成事,不会轻忽,不会懈怠。实际上普贤行愿法门是讲什么?讲念劫圆融,一劫可以缩为一念,一念可以成为一劫。念劫圆融,这个是普贤菩萨智慧广大,行持圆满,重重无尽,事事无碍。所以,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就等同于现前一念。所以说,这个就是第一句“我为菩提修行时”,向佛学习,常随佛学,行持,真正修行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我修行的目标,是为了成就无上菩提,所以经历很长时间,我都不会退转。

并且,第二个要点就是什么?修行中间,我们在了生死中生活,那么修行中间,没有解脱,有生死轮回。不管你堕到哪一道,都能够不舍离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以这个坚固的信念,来受持于心,就能够成就宿命种子,所以说“一切趣中成宿命。”

“一切趣”就是一切道。在一切道之中都能够记得,都能够不舍离普贤行愿,这个宿命的种子。因为我怎么样,我现在发了愿了,所以我生生世世都能够按照普贤行门去修,就能够成就宿命,都能够不忘失,都能够有宿命通。所以哪怕就算是堕到恶道里面去,还是不退信愿,一定就可以得到普贤菩萨的救拔,所以说“一切趣中成宿命”,这是第二个要点。

第三个要点就是在常随佛学的行持之中,愿得常在人中受生,出家修净戒。我们常随佛学的行持,我们要发愿,常生人中,并且能够出家,能够修持净戒,持清净戒。《大般若经》上说,南瞻部洲的人有16种殊胜,堪能现生证得大般若。同样的,我们出家受戒不犯,也有16种殊胜。不展开来讲这个16种殊胜了。

总而言之,第三个要点,行持要点就是说,“常得出家修净戒”,行持净戒,为什么?因为以净戒的,行持净戒的这个功德可以快速成佛。声闻,小乘的声闻的别解脱戒;大乘的显宗的菩萨戒;大乘密宗的三昧耶戒;我们都能够清净守持。

第四个要点就是“无垢无破无穿漏。”我们见到那些持戒清净的人,能够“无垢无破无穿漏”,持戒的人,我们恭敬赞扬承事供养。见到有犯戒的人,我们不作轻视,不会恶心骂责,能够照察己身的功过,回光返照自己有没有这样子的过失,这个是利他的无上资粮。同时,持净戒也是自利,快速成佛的大方便。

“垢”就是因为无知,没有了解戒法,没有智慧。因为无知,所以见闻随喜之罪,人家犯了戒我们还随喜。

“破”就是已作加行,未犯根本。已经有加行,但是没有犯根本戒的罪。

“穿漏”是犯根本戒的罪。

所以我们“无垢无破无穿漏”,就是说我们能够持戒清净,并且利他、自利。所以佛陀在经上说,“宁舍命,不舍戒。宁舍戒,不舍见。”宁愿舍弃生命,不会舍弃戒法。因为生命舍弃,我们福报没有尽,我们还有机会再得到。我们舍弃戒法呢,造恶业就流转三恶道。但是有一些是,如果是也很难守持的话,“宁舍戒,不舍见”,最根本是见,见地不可以颠倒,不可以破,不可以错,所以要圆融无碍。所以我们能够常随佛学,能够“无垢无破无穿漏”地守持戒法,能够常得出家,生生世世能够随佛出家。

《大智度论》上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高飞,在家虽有五欲乐,不如出家功德深。”所以要发愿修习普贤行门,“常得出家修净戒”。孔雀虽然尾羽很艳丽,但是比不上那些大雁能够高飞;在家虽然有世间的五欲之乐,但是修行不如出家的功德深。

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上说,“若有男子女人,一日一夜出家,二百万劫不堕恶道。”所以我们应该很欢喜,你看我们最起码,有一些短期出家是49天,这样子功德也是很大了。这个清净修行,出家一日一夜,都能够二百万劫不堕恶道。所以这个是我们常随佛学的行持,愿行的要点是这个四个方面。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这个宿命很重要,你这个愿力很重要。

我们知道那个五祖弘忍禅师的前身吗?四祖道信禅师住世弘法度众生的时候,他住的破头山也在黄梅。那个破头山上,就有一位老人家,七八十岁了。那位老人家很精进修行,并且他也利他,利他干什么呢?他就种树,在那个山上到处去种松树,也不要报酬。

那有一天,他就跑去向道信禅师求法。禅师说,“哎呀,你年纪老了,我开示你,传法给你,你也无法去度众生,你年纪太大了。这样吧,如果你能够再来,你能够以年轻的身体,你再来的话呢,我一定传法给你。”

这个老人家就顶礼而退,八十岁了,就顶礼而退。他就走了,离开破头山,就走到一个大河边,就看到一个女子,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河边洗衣服。他就跑过去说,“姑娘啊,你看,我这么大年纪了,我想到你家里借住一晚上可以吗?”

那个女子就说,“我做不了主,我家里有父亲,有哥哥,你去问他们吧,他们同意就可以了。”

然后这个老者就笑一笑就说,“好,好。”然后他就走了。

很奇怪,第二天,这个河边洗衣服的女子就怀孕了。为什么你知道吗?这个栽松道者,他说到她家里借一晚上,不是说真的去她家里面,而是借她的肚子用一用,来投胎嘛。(众笑)

很奇怪了,这个女子她就怀孕了,十月怀胎就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女子也觉得很奇怪,莫名其妙,也没有跟其他男子有什么不净的行为,任何事情都没有,也没有跟人交往过,怎么会突然怀孕呢?前面以为可能肚子里面长了一个肿瘤,然后她这个父亲和哥哥就不相信了,以为,“哎呀,这个真是。”以前是不开放,就说,“哎呀,是不是很不正经,有辱我们的门风啊。”就把她赶出去了,不让她在家里了。

她有苦难言,就抱着这个刚生下的这个小孩子,就跑到那个河边。就说,“今日无情似有形,”我本来没有跟任何人去产生什么感情,为什么能够生下你来呢?“冤家到此不分明,遍身有口难分辩,急水滩头洗不清。”搞得我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很生气,把那个小孩子扔到水里面去了。

很怪,第二天怎么样?那水往下流嘛,看着这个小孩子流下去了。很奇怪,第二天,那个小孩子他没有沉下去。第二天再去看怎么样?那小孩子呢,他逆流而上漂在水上面,逆流而上,并且有很多的鸟用翅膀遮盖他,不让阳光照射他。很奇怪了,然后这个周姓女子,就很不忍心说,“噢,这个可能小孩子还是很奇特。”就把他抱起来。

但是她还没有什么生存的能力嘛,所以母子两个就讨饭为生。

有一次讨饭,就经过一个地方,有一个人他精通相术,他说,“哎呀,你那个小孩子了不起了,如来三十二相,他只差七相,只是缺七相不逮如来,赶不上释迦佛,赶不上佛陀。所以就跟她说,你要好好抚养他。”然后一直把这个小孩子带到七岁。

到了七岁以后,有一天,他们又经过了四祖寺,经过了四祖道信禅师的寺院,所以母子两个就到大殿里面去礼佛。这个周姓女子想着,“你看我这个真是莫名其妙,无缘无故怀个小孩,还要把他养到七岁。”很奇怪,也很难过,去大殿礼佛忏悔。

那个小孩子呢,他就很奇怪,他跑到那个大殿里面去拜了佛以后,把这个拜垫一转,就腿子盘起来,就好像老僧入定一样,就坐在那里不动了。

这样子,香灯师觉得很奇怪,他就觉得,“哎呀,这怎么有一个讨饭的,带一个小孩子,在我们大殿一直就不走。”跑去告诉知客。

那知客就很生气,跑过来就斥责那个周姓女子,他说,“你赶快,赶快把你小孩子抱出去,把你小孩子带走,不要来染污我们这个佛殿,赶快把他带走。”这个知客还是有分别心,没有平等心,凡夫嘛。

哪里知道这个小孩子,他一点都不畏惧,他站起来,马上就站起来理直气壮说,“谁能够赶我走?是你们方丈请我来的。”(众笑)

怪事了,这个知客就很奇怪,就跑去找道信禅师说,“师父啊,有一个讨饭的,带个七岁小孩,这个小孩子口气很大,说是你请他来的,说是你跟他有约定的。”

这个道信禅师他就很奇怪,也就走到大殿。到大殿来呢,他就看这个小孩子,哦,眉清目秀,相好庄严,出家倒是很好,剃度做一个驱乌沙弥都还蛮好,不过就可惜太小了一点。

然后这个小孩子就礼拜,说“我向禅师求法。”

这个禅师就说,“求法嘛,好是好,要出家嘛,也是好,不过可惜小了一点。”

这个小孩子马上就大声抗议,“你怎么搞的,我老来你就嫌我老,我小来你又嫌我小。”(众笑)

道信禅师马上就想起来,是喔,几年以前,是有这个破头山上那个种松树那个老头子不见了,他当时是来向我求过法,我当时也答应过他,确实答应过他,如果你年轻,我就来度你,我就来给你传法,恐怕这个就是那个栽松道者,种松树那个老头子来了。然后就同意了,就把这个小孩子留下来,给他剃度了,做一个小侍者,跟在师父身边。

那么这个周姓女子解下一个包袱了,对不对?她就出去外面自己去讨生活了。

然后他渐渐地就长大了,并且根基很利,就是后来的什么?也就是,长大以后就是我们的禅宗的五祖弘忍禅师。

大家有没有去过五祖寺?五祖寺有一个圣母殿,这个圣母殿就是为了纪念我们这个弘忍禅师的母亲,周姓的这个女子,为了纪念她的啦。

那么五祖大师后来广度众生了,度化六祖慧能大师,大家都知道了,对不对?神秀禅师作一个偈子,六祖大师也作一个偈子,五祖就把衣钵就传给六租了。然后给他传法的时候,就说了一个偈子:“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这个偈子我们就不说了,说就说很长了。然后这个六祖大师以后禅法就遍行天下呀。所以我们五祖弘忍禅师,能够慧眼识人才,这个功德也是无量。

到那个周姓的女子晚年的时候,她年纪大了,所以五祖弘忍禅师就接她到五祖寺来住。但是来住呢,他又没有很好的孝顺母亲,在一般人眼里,认为他没有孝顺,认为他不太孝顺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母亲年纪也大了,他并没有说就很恭敬去照料这个母亲。而是怎么样?而是要求母亲呢,每一天要做多少针线活,要为大众服务,每一天要念多少佛号,每一天要扫地。那有一些跟随五祖修行的人,这个心觉得不舒服了。后面甚至于怎么样?甚至于这个五祖的母亲过世了,五祖也没有说厚葬,而是很薄的给他举火荼毗,就火葬了。所以有一些出家的师父们就觉得,“哎呀,这个五祖怎么这样子,怎么不会去很好地孝顺母亲。”

然后有一些人就想不通,就把自己的衣单就包起来,就准备走了,说,“这样的话,我们不跟他学了。”

这时候怎么样?五祖的母亲,就在空中就显出身来,就给大众说法,说,“诸师不必退道心,吾儿为我了前因,三世罪业从此了,菩提依旧证全身。”

那么事实上,五祖大师那种孝顺母亲是大家看不懂的了。他怎么样?他让母亲精进念佛成就,让母亲能够为三宝,为大众服务来忏悔业障,来显发本具的智慧,所以这个是真正的孝顺母亲,是以法来孝顺母亲,帮助母亲得解脱。所以我们看五祖弘忍禅师,可以说是怎么?可以说是“一切趣中成宿命”的典范。

希望我们也能够这样子,能够永远都不迷失,能够“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

第二个方面,是说法利人,说法利人是一个颂子。前面是愿行要点一个颂,四个要点。现在的呢,行持的说法利人,也是一个颂。

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这个是我们常随佛学的行持,我们还要为众生说法。佛是圆融无碍的了,“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陀在说法,在一切众生听起来,就是他的那个声音,就是在给他说法。在人听起来就是人的声音,在中国人听起来,在说中国话;在印度人听起来,在说印度话;在鸟听起来在说鸟的语言;所以众生随类各得解。

我们常随佛学,说法利人呢,也愿我能够通达一切众生的语言,能够通达他们的语言,所以“悉以诸音而说法”。以他们的语言来为他们说法,以天的语言为天人说法;以龙的语言为龙说法;乃至于以夜叉的语言为夜叉说法。夜叉就是捷疾鬼。鸠槃荼就是雍形鬼。就是这些鬼道的众生,我们用鬼道的语言来给他说法。

乃至于对人道的众生说法,也是用人道的语言,对北京人说北京话;对广东人说广东话;对上海人说上海话;对温州人说温州话;对外国人说外语,对英国人说英语。这样子呢,乃至于怎么样?乃至干对老鼠,对鸟兽,对苍蝇,都能够依照鸟语兽言,去为它们说法。所以说“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这些众生语言我都能通达,天的语言也好,龙的语言也好,鬼的语言也好,人间的种种语言也好,非人的,一切种种语言也好,我们都能够通达他的语言,能够为他说法,所以“悉以诸音而说法”。

所以我们看那个翻译,那个翻译的功德也很大了,你看,也就是在沟通这个语言。

并且说法的时候,要发心清净,“非求自显,乃欲益他”。不是为了显示自己,而是为了帮助众生。“悲、诚、无染”以大悲心来说法,以至诚恳切心,以没有染污,不贪着名利的心来说法。“学修有次第”,按照次第来教导众生学习修行。“不执己见,不随自语,慈愿说法,通达异类。”不会执著于自己的见解,而是按照佛陀的见解;不会随自己的语言,而是随顺众生的根器和意乐,来以慈悲心,愿为众生说法;乃至于对于异类,对于一切天龙夜叉鸠槃荼都能说法。

并且“说而无说,无说而说。”

“说而无说”为什么?因为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说而无说”,就是说我们要透过这个法,见到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要因指而见月,你不要执著于分别这个法的名词,名相。不要执著于法,执著于法就失去法。执著于心就失去心。执著于法,你就会起分别起执著,正法就失去了,就隐没了。其实执著于你的心,就失去不生不灭的真心。这个就是假名的啦,事实上是不会失去的啦,不过真心不能起妙用了。

“无说而说”,那么也就是呢,为什么?既然无说,为什么还要尘说刹说,尽未来际说呢?为了报佛恩,为了令正法久住,为了护持圣教,为了拔济现前当来一切众生的生死轮回之苦,所以我们要“无说而说”,这个是说法利人。

常随佛学行持的第三类,就是精密证解,分为两个内容,两个颂子。

第一个是一切波罗密妙行成就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勤修清净波罗蜜”这个偈颂就是讲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我们的行持,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勤修清净波罗蜜”就是讲,我们已经发了菩提心以后,要勤奋地精进地修行菩萨的六度万行,六度波罗蜜,乃至于十度,百度,千度,无量度,这样子的波罗蜜。已经发了愿菩提心以后,要有行菩提心,要有实践。行菩提心的主要内容就是“勤修清净波罗蜜”。

“波罗蜜”就是于法究竟。“波罗蜜多”就是彼岸到。“清净”就是在修行的过程中间,不住相,不着相,没有私心杂念,这个是“勤修清净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