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下旬,整个中华大地上赤日焰焰,酷暑难当。
国民党蒋介石以大举围攻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中国的大规模内战,揭开了战幕。
到了这个时候,什么和谈,什么调停,统统抛至九霄云外。全面内战,不再是危机和纸上谈兵,而已成为极其冷酷的现实。
蒋介石大举用兵,向中共解放区大肆进攻,是志在必得的。
因为,蒋介石拥有四百三十万人的总兵力,拥有从日本侵略军手中接受的可供一百万人使用的全部装备,拥有大量的各式美国援助。他的八十八个整编师中,有二十二个为美械、半美械装备,他拥有大量的炮兵,还有飞机、军舰和坦克。他还拥有大大强于对手的战争资源,占有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六,拥有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他控制着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控制着纵横全国的主要交通线,控制着几乎全部近代工业。
而此时,共产党方面,总兵力只有一百二十七万人,军事装备只有从日伪军手中缴获而来的步兵武器和少量大炮。其控制的地区只有二百三十万平方公里,人口一亿三千六百万,基本上没有近代化工业。
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实力对比,是34∶1。
国民党的优势是一看即知的,却不是绝对的。
但这个道理,蒋介石却不会明白。
日本人走了,蒋介石自以为总算腾出手来,可以以全副精力去打共产党了。这口恶气,他已经积蓄了近二十年了。今天,他手中有兵有将有武器有援助,他要一雪心头之恨,而且发誓要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用全部正规军百分之八十的兵力,在全国规模内发起对共产党的全面进攻,力争在三至六个月内,首先消灭关内共军,然后解决东北问题。
蒋介石的决心下定了,而且立即开始大举行动。
他一点儿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步一经走出,就已注定走错了。
他的这一步,是走向全面失败的一步,是走向自我毁灭的一步!
对于国民党、蒋介石的战争意图,共产党、毛泽东早有预见,也早有准备。
中共中央昭告全党:“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
毛泽东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虽然在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中国人民在美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之下,将要受到长时间的苦难,但是这些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
1946年6月,大规模内战开始了。
全面内战的第一枪,是在中原打响的。
6月26日,蒋介石调集二十多个师,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由李先念等率领的中原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实施坚决突围,胜利到达陕南等地。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用五十八个旅的兵力,进攻共产党的华东解放区。由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四万余人,由粟裕、谭震林率领的华中野战军三万余人,分别迎战敌军,至1946年10月,共歼敌军七万余人。
大战已经开始,形势十分严峻。
晋冀鲁豫解放区,西起同蒲路,东抵津浦路,北至正太路和德石路,南跨黄河达陇海路,与我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华东各解放区都相毗连,并与中原解放区最相邻近。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我各解放区的枢纽,因此,亦成为国民党进攻的重点之一。
蒋介石已调集三十余万军队集结于晋冀鲁豫周围,以胡宗南、阎锡山、薛岳、孙连仲、刘峙等各路大军,准备实施进攻和“围剿”,控制并打通交通线,并拟引黄河之水归回故道,分割和淹没解放区。
为了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为了配合华东的作战,刘邓报经中央同意,决定集中野战军主力,主动而又机动地歼灭敌人,并将全野战军分为两部,一部由刘邓亲自率领,四万余人,向豫东方向作战;一部由陈赓率领,二万余人,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向晋南方向作战。
1946年6月28日,太阳刚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朝阳初照大地,原野一片辉煌。
在邯郸以南的马头车站,晋冀鲁豫野战军全副戎装,列队肃立。小火车的车皮搭成讲台,刘邓首长准备讲话。
这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誓师大会。
邓小平政委站在讲台上,他说:“蒋介石不遵守政治协商会议和停战协定,并已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全面进攻了。”我们“要迅速作好一切准备,粉碎蒋介石的进攻。”“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他发动反人民内战,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他的军队士气不振,经济困难,是他无法克服的。我们虽无外援,但人心所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保障。我们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打好自卫反击这一仗!”
在中原大地上,南北一条平汉铁路,东西一条陇海铁路,呈十字架形,构成贯穿中原大地东南西北的交通动脉。
刘邓首先选择的就是陇海路。
1946年8月,中央批准了刘邓的作战计划。
8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陇海战役。
刘邓将全野战军组成左、右两路军。左路军由七纵司令员杨勇、政委张霖之统率。右路军由三纵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率领,其中有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参加。
8月10日,各路部队急行军三十公里进入纵深地区,在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一百五十公里宽的正面上,突然向敌人发起进攻,至12日,便攻占河南的兰封和安徽的砀山等城镇、车站十余处,歼敌五千余人,控制铁路一百余公里。
砀山城是由勇将杨勇、张霖之指挥攻下的。正在部队庆祝胜利之时,邓政委趟着泥水来到前线。
打了胜仗,本该嘉奖,没想到,杨勇、张霖之却挨了邓政委的“大批评”。原来,杨勇的部队素以勇猛著称,稍未注意,在战斗中纪律不好,损坏了群众的家具锅碗等用具。
邓政委来了,纵队紧急通知团以上干部开会。人们静悄悄地坐在泥水地上铺着的秫秸上。
邓政委严肃地说:“陇海战役已经打了四天。第一阶段你们打得很好,解放了砀山,俘虏了几千人,缴获武器也不少。但必须指出,你们有人却违犯了群众纪律。你们打仗牺牲了那么多人,为了什么?为什么又这样损害群众的利益,你们要认真赔偿群众的损失。”
讲话之际,敌人的飞机又飞到头顶上来了,人们担心邓的安全,杨勇亲自去高处观察飞机的动向。
邓看着杨勇,大声说:“杨勇,怕什么。有什么关系嘛,飞机不是天天来吗?”
他接着继续严肃地说:“违犯了群众纪律,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人民的支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杨勇、张霖之当场承认了错误,立即命令部队进行赔偿,向群众道歉。
父亲根据党的作风,一贯高度重视部队纪律,一贯严格要求部下。以前如此,陇海战役中如此,打南京时如此,进上海时如此,进军大西南时如此,和平解决西藏问题时如此,今天,他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要求,亦是如此。
他的信念,就是“人民是一切的母亲,是对敌斗争一切力量的源泉。”人民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正是这个宗旨,决定了人民的军队,必将获得最终的胜利。所以对于维护和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父亲从来毫不含糊。
陇海战役继续进行。由于我军迅速而突然的进攻,迫使敌军赶紧抽调正在追击我中原野战军的三个师回援开封,并调正在进攻淮南的一个军和另两个师增援砀山和徐州地区。刘邓指挥部队,连克杞县、通许、虞城等地,并歼敌一部。当敌军东、西两路援军迫进之时,我军旋即转移到陇海路以北休整。
8月22日,陇海战役结束。是役,我军共歼敌一万六千余人,攻克县城五座,车站十处,破坏铁路一百五十余公里。
在刘邓精心大胆的运筹下,我军采取出敌不意,长趋纵深,突然袭击的战术,有力地迅速取得战果,并有效地达到了吸引进攻其他解放区的敌军回援的目的。
这一战,是以奇袭制胜的一次范例。
我军胜利出击陇海路后,国民党军大为震惊。
蒋介石迅速在郑州、徐州一线集结十四个整编师、三十二个旅,共三十余万人,欲乘我军未及休整之机,以绝对优势兵力合击我军于陇海路以北山东界内的定陶、曹县地区。
敌人来了,分六路大军向我军逼进。
8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凡无把握之仗不要打,打则必胜;凡与敌正规军作战,每战必须以优势兵力加于敌人,各个击破之。
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的作战室里,刘邓正在研究敌情。
邓走到地图前说:“从津浦路北上的共三个师,其中两个是蒋介石的王牌部队。蒋介石一共五大王牌(新一军、新六军、新五军、整编十一师、整编七十四师),这一下把两大王牌都拿出来了。新五军和十一师全部美械装备,战斗力强,比较难对付。西边来的敌人数量多,但战斗力不强。针对这一情况,我考虑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暂避开敌人的锋芒,将我主力迅速撤到老黄河以北休整一个短时间,尔后再寻机会,南下歼敌。这个方案从我们这个局部情况考虑,是比较有利的,但这样一来,势必增大对陈毅、李先念的压力,对全局不利。另一方案是咬紧牙关再打一仗。这样,我们的包袱会背得重些,但陈毅、李先念他们那里就轻松多了!我的意见以第二方案为好。”
刘笑着说:“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蒋介石是饭馆子战术,送来一桌还不等你吃完,又送来一桌,逼着你吃。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送来了,我们就放开肚皮吃哟!”
听了刘伯承的话,大家都笑了。
战局的紧张,在这一笑之中化解了。
刘邓分析:两路相比,西边的敌人比较弱,以集中主力歼灭西路敌人为宜。
刘邓决定,进行定陶战役。
作战命令起草好了,邓感叹地说:“我们这个部队,在外边名声很大,都叫什么刘邓大军,其实我们就这么点家底,兵不足五万,外加几门山炮、迫击炮,弹药也很缺。我们部队的这一批战士大部分都是翻身解放的农民子弟,素质很好。陇海战役伤亡五千人,补充不多,拿这批骨干打,实在有些心疼。”
战争是残酷的,而指挥战争的人,却是有情感的。
1946年9月2日,战役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