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
25767700000037

第37章 盛极一时的秦帝国骤然崩溃(1)

秦始皇之死

公元前211年,发生了许多让秦始皇感到不安的事。首先是有流星陨落东郡,弄出很大动静。等到当地官员找到这块陨石的时候,发现石头上已经被人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字。秦始皇听说后,派御史到东郡去查案,将陨石周围村落的村民抓起来审问,没有人承认是自己干的,于是将那些村民全部杀死,并且焚烧了那块陨石。

因为这件事,秦始皇闷闷不乐。不是因为有人敢于诅咒他而不乐,而是因为感觉到自己不过是个凡人、终有一死而不乐。他让博士们给他写了一首《仙真人歌》,让乐工们谱上曲子,走到哪唱到哪。偏偏这一年,有官员到关东出差回来,经过华阴县的时候,有人手持玉璧拦住使者,说了“明年祖龙死”五个字,然后就不见了。

该官员不敢隐瞒,将这件事如实向秦始皇作了汇报。秦始皇沉默良久,说:“这是山鬼,只能知道当年的事。”退朝之后又说,“祖龙指的是人的先祖,与真人无关。”话虽如此,又忍不住命人占卜,得到的结果是“游徙吉”。

于是,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的第五次出巡开始了。左丞相李斯随驾,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师。秦始皇的幼子胡亥自幼受到宠爱,请求跟从,得到秦始皇批准。

帝国境内再度弥漫着如临大敌的气氛。从咸阳到东海之滨,皇帝即将经过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村庄、每一条道路,都做好了迎接车驾的准备。

大秦帝国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行政体系,政令一经发出,不过五六天时间,各级官吏便行动起来,将皇帝的谕旨变成现实。除了陪同皇帝出巡的数万护卫军,各地的地方部队和国家公务员都被动员起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为皇帝的车队保驾护航。

车驾于当年十月出发,十一月抵达云梦,秦始皇在那里祭祀了虞舜。然后弃车登船,沿长江东下,直抵浙江钱塘。而后渡过长江,登上会稽山,祭祀了大禹,又遥祭南海神,并在会稽山上刻石以歌颂秦朝的功德。

返回的途中经过吴县,沿海滨北上,再次来到琅琊。秦始皇对琅琊情有独钟,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希望在这里等到徐福的回报。可是等了几个月,徐福和他的船队还是不见踪影。秦始皇只好垂头丧气地西行,经过平原县的黄河渡口时,这位不可一世的皇帝病倒了。

随驾的大臣看到这副情形,都知道他将不久于人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指定继承人。

可是,谁又敢对秦始皇提起那个“死”字呢?他认为自己是不会死的,自然也就不存在继承人的问题。正当群臣畏畏缩缩、不敢直言的时候,秦始皇的病情加重了。

这样一来,不用谁提醒,秦始皇主动写了一封诏书,命令长子扶苏将军权交给蒙恬,赶紧返回咸阳准备办理他的丧事。这其实就是明确扶苏为嗣君了。

诏书写好之后,交给掌管玉玺的中车府令赵高盖印。同年七月(前面说过,秦历以十月为首,七月反在其后),车驾行至沙丘(今河北省广宗),赵高还没来得及将诏书发出,秦始皇就病死了。

赵高的阴谋

第一个获知此事的是赵高。他马上下令车队停止前进,禁止任何人靠近秦始皇的座车,然后将消息偷偷告知了李斯和胡亥。

李斯的第一反应是:“还有谁知道这个消息?”

赵高回答:“目前为止,只有我们三个人。”

李斯说:“那就好,此事非同小可,万一消息走漏,众位皇子争位,六国旧势力趁机反叛,局面不可收拾,我等罪该万死。”

三个人强忍悲痛,当下决定秘不发丧。车驾继续向咸阳进发,秦始皇仍旧“坐”在自己的车中,只有赵高安排的三名亲信宦官与之同车。每到一地,该吃饭的时候就让人往车里送饭;群臣百官有什么事情要禀报,就站在车外对着车门讲,由宦官在车里代表皇帝作简短的答复。

应该说,这项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外人只知道秦始皇病重,万万没有想到他已经撒手西去。

唯一的问题是,七月正值暑天,秦始皇的尸体很快发出阵阵臭味。李斯便命人给每位官员送上一石鲍鱼,说是皇帝赐的土特产,让他们装在车上。这样一来,整个车队都是鲍鱼的味道,自然也就无人留意秦始皇车上的臭味了。

车驾经过井陉口的时候,稍作停留。这一天晚上,赵高找到胡亥,两人进行了一次密谈。

前面说过,赵高精通法律。对于以法治国的秦朝来说,这是一项了不得的才能。因为这件本事,他一早就被秦始皇指定为胡亥的老师,负责传授法律知识。赵高和胡亥之间,本来是有师生之谊的。而经过这一次密谈,两个人的关系又大大向前进了一步。

赵高将秦始皇的诏书拿给胡亥看,胡亥立马变了脸色。赵高说:“您也看到了,皇上驾崩,没有只字片言留给其他皇子,只有这封诏书是写给公子扶苏的。扶苏回到咸阳,肯定会被立为皇帝。到那时,您上无官职,下无尺寸之地,打算怎么过日子呢?”

胡亥悻悻地说:“我还能有什么想法?自古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亲不给我们兄弟分封土地,自有他的道理,我也只能认命。”

赵高脸上浮现出一丝狡诈的微笑,说:“不是这样。现在天下的大权,其实就掌握在您、我和李丞相的手里。您不要只想着有没有封地,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为什么不考虑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呢?要知道,当臣子和当皇帝,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哦。”

胡亥吓了一跳,赶紧左右扫视,确认周围无人,才对赵高说:“这样的话你都说得出!自古以来,废长立幼是为不义,违抗父命是为不孝。我本事不如扶苏却要强抢他的位置,是为不能。有这三项罪名,就算我坐了天下,大伙也不会服气,迟早惹上杀身之祸!”

赵高说:“您怎么这么迂腐呢?古代的商汤杀了夏桀,周武王杀了商纣王,有人说他们不忠不义吗?干大事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当仁不让。如果您顾忌这些小事而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犹犹豫豫不敢作决定,以后肯定会后悔。敢作敢为的人,连鬼神都要给他让路,然后才能成功,请您一定要想清楚,不要辜负我的一番好意。”

胡亥听了,长叹一声,说:“现在先皇尸骨未寒,我们就谋划这样的事,恐怕不太合适吧?再说了,丞相会答应吗?”

赵高心里暗骂了一句,闹了半天,现在才说真话,敢情是怕在李斯这里通不过啊!嘴上却说:“时间紧急,顾不上那么多。丞相那里有我去做工作,请您放心。”

胡亥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李斯不同意这件事,就算是赵高篡改了诏书,李斯照样可以质疑,而且肯定会得到群臣的支持,再加上扶苏的背后还有蒙恬的三十万精兵强将,分分钟可以将他捏得粉碎。

赵高对此早有准备。第二天晚上,他便拿着诏书去找李斯,将诏书给李斯也看了。

李斯点点头,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赵高说:“现在这封诏书还在我手上,只有您看过。大秦帝国的未来,就握在您和我手上,您难道没有什么想法吗?”

李斯瞪了他一眼:“这种事情难道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够议论的吗?”

赵高不慌不忙,反问了李斯一连串的问题:“您自己想想,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您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您的谋略比得上蒙恬吗?您在笼络人心方面比得上蒙恬吗?您与扶苏的交情比得上蒙恬吗?”

李斯如实回答:“你说的这几个方面,我都不如蒙恬,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赵高说:“我在宫中工作二十几年了,从来没有见过哪位被罢免的大臣能够将爵禄传给儿子的,都是父子共同获罪,一起被杀了。扶苏如果当上了皇帝,必然任命蒙恬为丞相,到时候您能不能保全性命,回老家安享晚年,这可就有关系了。而胡亥呢,我曾经教导他读书,这孩子仁慈厚道,礼贤下士,是始皇帝的二十多个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希望您考虑考虑,让胡亥来接班。”

李斯按剑而起:“你赶快住嘴,我李斯深受先帝深恩,只知道遵照先帝的旨意办事,听天由命,没什么可以考虑的。”

秦始皇对李斯确实不薄。据《史记》记载,秦朝建立后,李斯的长子李由被封为三川郡守,而且“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李斯家与皇帝家,已经结下了不解的姻缘。李由从三川任上回家省亲,前来看望的百官排成长队,门前停放的马车多达千辆。那阵仗,连李斯本人都觉得心惊,暗自对李由说:“物极必反,我本不过是上蔡布衣,如今竟然位极人臣,真不知道下场会怎么样!”

听到李斯这样说,赵高急得跺脚:“您这个人呐!平安可以变成危险,危险可以变成平安,一个人在安危转换之际不能拿定主意,那么聪明的脑袋又有什么用呢?”

李斯说:“皇上将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怎么能辜负呢?你不要再多说了,否则牵连到我跟你一起倒霉。”

赵高见李斯这么固执,没办法,只好拿出撒手锏,说:“做圣人呢,就应该变化无常,根据时局的变化而随机应变,要善于看苗头,看动向。事物本来就是变化的,哪有什么不变的道理呢?如今天下的大权,就掌握在我们手中,完全可以按照我们的意志行事。”

说到这里,赵高叹了口气:“您看,秋霜一降,草木就要凋零;冰雪一化,万物就能生长。这就是自然规律,您怎么就认识不到这一点呢?”

李斯还是不答应,赵高便威逼利诱了:“您只要听我的安排,我就保证您世代封侯称孤,像王子乔、赤松子那样长寿,像孔子、墨子一样以智慧而闻名。如果放弃这个大好机会,那么灾难很快会降临,这就太令人寒心啦!”

李斯愕然地看着赵高,眼神终于变得恭顺起来,他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唉,算我倒霉,怎么就碰上这么个局面呢?我既然不能效忠而死,除了依靠你还能依靠谁呢?”

有了李斯的支持,赵高马上就行动起来了。他先是将秦始皇的诏书烧毁,接着伪造了两封诏书,一封任命胡亥为太子,继承皇位,另一封则是写给扶苏的。诏书上说:

“朕巡游天下,向名山诸神祷告,希望能够延长寿命。今扶苏与蒙恬率领数十万大军屯兵边疆,已经十余年了,没有尺寸之功,反而多次上书诽谤朕之所为,恐怕是因为不能回来当太子,所以日夜怨恨吧!扶苏身为人子而不孝,赐剑自裁!将军蒙恬身为人臣而不忠,同样赐死。”

扶苏看到诏书,大哭,回到自己的住处就准备自杀。蒙恬是个聪明人,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对扶苏说:“这件事有古怪!您想想看,皇上出游在外,未立太子,派下臣率三十万大军守戍边,又命您为监军,这是将天下的重任交付给您啊!今天派个使者来,别的不说,只令我们自杀,这也太不合常理了。您怎么知道其中没有阴谋?依下臣之见,不如上书一封,向皇上辩解,他老人家要是不同意,您再死也不迟。”

扶苏宅心仁厚,对蒙恬说:“父命子死,子不得不死,还有什么好辩解的呢?”

扶苏不听劝阻,果然自杀了。蒙恬不肯就范,使者便将他囚禁起来,带回咸阳。三十万大军的兵权则被交给蒙恬的副将王离——关于这个人物,有必要提一下,他乃是名将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带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几个月之后,蒙恬也死在了监狱里。据说,蒙恬临死的时候,曾经仰天长啸:“我究竟因为什么得罪了老天,落得如此下场?”思考良久,自己给出了答案,“我负责修建长城,延绵万里,岂能不挖动了地脉?也许这就是我的罪吧!”

李斯的悲惨下场

皇帝的车队继续滚滚西行,进入今天的陕西境内后,通过新修的直道快速进入咸阳,马上对外宣布了始皇帝驾崩的消息。胡亥在李斯和赵高的扶持下,顺利登上了皇位,成为历史上的秦二世。

同年九月,秦始皇的遗体正式下葬骊山陵墓。这座自秦始皇即位就开始开凿的墓穴,挖穿了三层泉水,用熔化的铜液将地宫的石缝统统灌注,然后才将棺椁依次放置进去。整个陵墓就是一座地下宫殿,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陵墓的天花板上陈列日月星辰,下面则有各种地理景观,最为匪夷所思的是水银倾注的江河湖海,通过机关控制永远奔流不息。秦始皇的后宫佳丽,只要没生过孩子的,全部被赶到陵墓中陪葬。而建造陵墓的能工巧匠,在殉葬的物品和人员全部安置完毕后,也被强行关进陵墓,没有一个人活着出来。

赵高以宦官的身份,出任了帝国的郎中令,负责统管宫廷事务。这个至关重要的职位,加上他在秦二世上台过程起到的关键作用,使得赵高很快超越李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派人物。

在赵高的操纵下,一大批皇亲重臣遭到杀戮。为了防止兄弟们危及帝位,秦二世更将所有的兄弟全部杀死,连姐妹也不放过。整个皇室家族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生怕某一天灾难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所有官吏为了保命都拼命讨好新皇帝,普通百姓也恐惧不已。

秦始皇调集七十万民工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现在骊山陵墓已经交付使用,秦二世便将所有人力都转移到阿房宫项目上来。同时发动对外战争,企图通过战争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一时之间,咸阳一带聚集了来自全国的部队和杂役人员,粮草供应出现短缺,就下令各地向咸阳运送粮草,而所有负责运送的人员必须自带干粮,不许取用咸阳三百里以内的粮食。整个国家的紧张程度,比秦始皇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这种情况,李斯也沉不住气了,多次想劝谏秦二世。没想到秦二世反将了他一军,说:“我记得韩非子曾经说过,尧当帝王的时候,住房的台基高不过三尺,屋顶上的茅草都没有修剪过。他冬天穿一件皮袄,夏天穿一件麻布粗衣,吃的是粗粮,喝的是菜汤,用的是陶器。这样的生活,连奴才都不如吧?人人都想当天子,可是当天子就是为了过上奴才不如的生活吗?一个人当了帝王,就是要用天下的一切来满足自己,这样才能表现出帝王的尊贵。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过得不舒服,又怎么可以指望他治理好天下?”

说到这里,秦二世话锋一转:“朕最近听说,三川地方不太平,盗贼十分猖狂,连官府也拿他们没办法,请问有这么回事吗?丞相位列三公,地方官员如有失职,可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哦!”

李斯一听,面如死灰,不敢再说什么。回到家里,李斯关起门来想了整整一晚上,多了几十根白头发,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拿出当年给嬴政写《谏逐客书》的文采,给秦二世写了一封长长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