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25823400000029

第29章 各行各业诸神列传(5)

比如家里多养了一只羊,就用绳子打上一个小结,如果家里多养了一头牛,就用绳子打上一个大结,每满十个小结,就将这十个小结结成一个圈,也就是每十个圈所代表的数字就是一百。这样每家每户将绳子挂在墙上,家里的账目就算得清清楚楚了。但时间一长,绳子要么腐烂,要么被老鼠咬坏,账目整个就乱掉了。

另外,人们在记录部落人口增加或减少时,就用锋利的石头在树上刻痕,但不能分辨男女老少,刚开始可以通过在不同的树上刻痕来区分,但时间一长,过去年轻的变成年老的,想再分辨就不那么容易了。

还有,人们在记录交易的时候,有些人会偷偷地在绳子上多打结,或者用石头多刻几道痕迹,交易双方无法保证对方不做这样的事情,时间久了人们就开始为这类事情争吵不休,甚至打斗。

而伏羲此时已经得道成仙,他不忍心看到人们因为这样的事情争斗,也不希望人们这样一直愚昧无知下去,他开始思考用更好的方法来记录事情。刚开始他看到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就画了一个小圈表示一,画两个小圈表示二,依次类推,画三个小圈表示三,但是这样并不比在绳子上面打结、在石头上刻痕更方便。有一天他突然看到自己的手,发现五根手指,四根并拢在一起,而拇指却生在一边,这样与胳膊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丫”的形状,这样伏羲就决定用“丫”这个字代表五。这样造字就有章可循了,接着伏羲又创造出了“十”和“廿”等字。

但伏羲对只创造出记录数量的字不满足,他想能够对世间更多的事情都可以有文字记录。于是他根据多年以来自己对山川河流、鸟兽虫鱼以及日月星辰的观察,按照世间万物的形状创造出最早的“日”“月”“水”“火”“山”“河”“羊”“牛”“人”等几百个字。伏羲刚刚创造出来的字都是象形字,当伏羲创造出这些字方便了人们记录后,禁不住洋洋自得。

可就在这时,一个小孩子来找他,说伏羲造的字不好,伏羲就问为什么说造得不好。那个小孩子说:“您创造出来的‘牛’字有两只脚,而‘羊’字却有六只脚,这完全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啊。”这个小孩子就是仓颉。

仓颉为什么能够一下子就发现伏羲的错误呢,其实是因为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了他很大的教训。传说,仓颉的母亲出门去采摘水果,仓颉一个人在家里玩耍。突然他一个好朋友跑来找他,说山上一只凶猛的大老虎把村子里面的一头黄牛给咬死了,要知道仓颉平日最喜欢这头牛,他经常坐在牛背上到处玩耍。仓颉十分气愤,就和伙伴一起出门找老虎算账。出门之前,他为了告诉母亲自己的行踪,就在墙上画了一只老虎,又画了个圈,并且在圈子里面点了一点,意思是他出门杀老虎为百姓除害,太阳落山以后才能回来。

仓颉的母亲一回家,看到墙上的画,却误以为墙上是说一只老虎逼得自己儿子掉到井里,邻居为了告诉自己这件事情就在墙上画了这幅画,顿时仓颉的母亲着急地晕了过去。仓颉晚上打猎归来,看见自己母亲脸色蜡黄,气若游丝,慌忙询问母亲为何突然得了重病。仓颉的母亲向他说了事情的经过,由于这件事情受到很大惊吓,仓颉的母亲不久便去世了。

就是因为没有文字,用图画来讲述事情所造成的误会,把自己的母亲都害死了,这件事情对仓颉影响很大,让他终生难忘。这时候仓颉听说神人伏羲开始造字,他就前往伏羲修行的云台山,去向伏羲学字,希望伏羲能把造出来的字传给他。当仓颉看到伏羲造出来的字后,他都仔细地推敲思考,所以才能看出伏羲造字存在的错误。

伏羲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为仓颉的心愿所感动,就将造字的原理传授给他。仓颉从此就承担了为人类造字的光荣任务,他日思夜想,为造字而辛勤了一生。由于那时还没有纸,仓颉只能将踏遍千山万水收集起来的资料记录在树皮和苇叶上,尽管他在造字的时候也犯过不少错误,不少字都随着他见识的广博而重新调整过。但他造字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伏羲,所以在民间人们称仓颉为.“造字神”。还有诗为证,说明仓颉造字的数量之多:

仓颉造字一石粟,

孔子读了七斗七,

剩下二斗无用处,

撒到邻邦赠外夷。

这段诗称仓颉造字,就连人间的孔圣入也不过只学会其中大部分,另外也证明仓颉造字不仅仅影响了汉族人们,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文明进程。总之,伏羲和仓颉造字,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人类从此以后不仅仅只有口口传诵一个办法,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记录历史,以供后人传承。

妈祖

妈祖出海救父寻兄

我国渔民都信仰妈祖,从古至今妈祖显灵拯救无数渔民的性命,因此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被定为妈祖的诞辰纪念日,那天信仰妈祖的人们都会去妈祖庙拜见这位神仙,祈求她可以在新的一年里保佑人们平平安安。尤其是我国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上的妈祖庙,是全世界香火最为旺盛的妈祖庙,那里人山人海,每年都会有数十万人前往拜祭,香火非常旺盛。

妈祖原名林默,是福建莆田湄洲人,根据宗谱记载,她是我国晋朝时期林禄之后,可谓名门望族之大家闺秀。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在她出生之前,林家已经生了五个女儿,希望这次再生一个儿子。因此林默的父母专门去庙里拜佛,希望上天可以赐给家里一个男孩儿。

谁知最后又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林默,但当天天有异象,林默出生的时候,正值傍晚,人们都看到天上一颗流星滑过,发出红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村落和海岸线,也正因为如此林默的父母心想着女儿看来不是寻常人,便也就不再计较没有生出儿子来,对林默疼爱有加。但这孩子也真是奇怪,从出生到满月之间,整整一个月从来不哭,于是父母便给她取名叫做林默。

林默从小便聪慧无比,她8岁就开始在私塾读书,她不仅可以过目成诵,而且还对所学内容有着独到的理解。等到她10岁的时候,她经常在房间里面安安静静一个人读书,而不是像其他的兄弟姐妹一样到处玩耍。有一天,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路过林家,正巧林默那天将家中的藏书已经读完,要出门去和老师借书看时,在门口与道士相遇。那道士见了林默之后,口诵“无量天尊”,看到林默颇有仙根道骨便收她为徒,花了很长时间教授林默玄妙之术,九官八卦,林默再也不同一般人,因为她拥有了超乎常人的能力和法术。

林默长大以后,她心肠非常好,决定要以救济天下苍生为己任,而对男女之情毫不感兴趣,父母多次给她尝试相亲未果,也就只好随了她的心意。从此以后,林默学习医术,治病救人,只要是她能够帮到的,她无不尽力去帮助别人,林默的侠骨仁心便很快传遍了整个沿海村落。由于她学习了九宫八卦,懂得天文地理,而且从小出生在海边,家中父兄也都经常乘船外出,因此林默对天象把握极为准确,经常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很多人在出海捕鱼之前,都要前来向林默询问天气情况,因为她的预测非常准确,那时人们都称呼她为“神女”。

林默16岁那年九月份,她父亲和哥哥因公事要乘船北上去京城,林默看了天象,劝说父亲和哥哥不要走海路而改走京杭大运河,但父亲觉得事情紧急,便没有听从林默的劝告,走海路去了京城。等父亲和兄长走了之后,林默一直惴惴不安,便赶紧做比较机械的织布工作去缓解心里的紧张情绪。突然间林默心里一沉,她愣住了,脸色惨白,一声不吭,母亲看到林默的样子吓了一跳,赶紧问:“女儿,你身体不舒服吗?”林默听了母亲的话后,放声大哭道:“阿妈,阿爸他们出事儿了,阿爸没事,但阿哥死了。”

林默便和母亲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不止,等到哭了好一会儿后,林默和母亲说:“阿妈,我要出海去救阿爸。”于是林默便驾着船出海寻找,果然救回了父亲,兄长却怎么也没有找到。她便赶紧将父亲安全送回到陆地上,宽慰了父亲,让父亲好好休养。林默赶紧又乘船出海再次寻找兄长,终于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兄长的尸体,并将其带回家中。林默这次出海救父寻兄的奇迹让人们无不交口称赞。

妈祖护佑郑和下西洋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重阳节,林默年方28岁,那天一大早,林默起来就开始梳妆打扮,然后便依依不舍来到姐姐们面前面带伤感地说:“姐姐们啊,今天我要远行去了,可惜不能与你们同行。”姐姐们听了之后都感觉很奇怪,都说:“妹妹啊,没关系,你一个人好好出去玩啊,下次有机会姐姐陪你。”大家一起出门送林默。

而林默离开姐姐们之后,便一个人独自乘着小舟渡过海峡来到对岸的湄洲岛,登上湄洲岛最高处,深情地看了看这个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突然间周围仙乐齐奏,林默脚下出现了五彩的云朵,林默便乘着云朵升人天空,得道成仙了。原来她今天预测到自己修行已满,可以位列仙籍,以后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姐姐们了,所以才会那样依依不舍。

就在林默乘着五彩祥云升天的时候,出海打渔的渔民都看到了,纷纷在船上下跪参拜,大家知道林默已经得道成仙,于是便在湄洲岛专门建了庙来纪念她,并称林默为妈祖,将庙命名为妈祖庙,并把她升天的地方叫做“升天石”。后来人们在航海中遇到危难,只要呼唤妈祖的名字,妈祖便会从天上乘着浮云下来相救。后来凡是沿海渔民,每户每家都供奉妈祖神像,向妈祖祈祷,希望妈祖可以保佑他们平安出海,平安归来。

后来,我国历史上历代王朝皇帝都对妈祖进行分封,根据史料记载,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还将妈祖祭奠纳入到国家祀典中。到了我国明朝,妈祖信奉达到顶峰,尤其出名的是当时的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每艘船上都要供奉妈祖的神像,而且妈祖还几次解救了郑和的船队。

有一次,天刚刚黑下来,郑和的船队正行驶在大洋之上,突然间狂风大作,波涛汹涌,船队受到很大的冲击。于是郑和和王景弘率领所有船员跪在甲板之上,向天祈祷说:“我等是大明皇帝钦差,奉皇命出海宣扬天朝恩威,如今遇到如此大风浪,希望妈祖显灵解救我等,我等以后一定日日供奉,一直祭拜。”就在话音刚落之际,天上一道闪电划过,只见一个女子驾着祥云飞了下来,对着大海喝道:“休要猖狂,还不快快把风雨停了!”

很快大风就不再刮了,而海浪自然也就平息了,船队恢复了正常。郑和看到妈祖显灵,赶紧连连拜谢,天上的妈祖见风平浪静,便隐身不见了。从此以后郑和下西洋出发前和回来之后,以及在沿途登陆后都会祭拜妈祖,祭拜妈祖的风俗也就传遍了整个东南亚国家。

林士章遇妈祖官运亨通

林士章是福建漳浦旧镇乌石人,他是明朝时期福建省官运最好的读书人。他生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历经三代皇帝,可谓三朝元老。林士章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举人,隔年进士及第,殿试赐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两京国子监祭酒、会典副总裁、南京礼部尚书等重要官职,可谓是官运亨通,而林士章的官运却与妈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林士章出身贫寒,家中没有太多的财产,因此他从小虽然没有挨饿受冻,却也过得比较辛苦,在家里人一致支持之下,他才能够专心读书。因此林士章一直到30岁才娶妻,自己家里太过穷困,在妻子娘家支持下,才有路费进京赶考。

林士章在进京路上途经泉州洛阳桥,遇到一位年轻女子将自己拦住,非要自己对完对联才让自己过去,并且指着自己穿的绣花鞋说道:“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林士章想了许久也对不上下联,正在他苦思的时候,眼前女子随着一阵清风消失得无影无踪,把林士章吓了一跳,心想不知道是遇到了那位仙人。

后来林士章到了京城,经过科举考试后,中了进士,受到嘉靖皇帝亲自接见,嘉靖皇帝在对林士章进行殿试时出题,让林士章对对联,说:“扇中画梅,天天摇风枝不动。”林士章昕了之后毫无思路,但突然想起在泉州洛阳桥发生的事情,脑海中灵光闪现,对道:“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嘉靖皇帝听了之后,笑道:“卿真探花才呀!”暗指林士章这下联对得脂粉气太重。

林士章听了之后下跪回应道:“谢主隆恩!”嘉靖这才知道失口,但却不好更改,另外也觉得这对联对得巧妙,便将林士章定为第三名,即探花。林士章高中返乡途中路经泉州,便到泉州天后宫参拜,以感谢上苍给予的厚爱。谁知一见天后,发现与自己当年所遇到的仙女长得很像,这才知道当年是妈祖现身帮助了自己。

于是林士章笃信妈祖,一生捐资修建妈祖庙。并亲自到莆田湄洲天后宫拜见妈祖称:“我之所以仕途顺利,完全仰仗妈祖之功,妈祖之恩我今生难报,但我愿意竭尽全力给您修建庙宇:让更多的人参拜您。”最后林士章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将湄洲妈祖原身接到漳浦,并表奏朝廷,最终明神宗赐封“普济天妃”的牌匾给漳浦的天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