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动物感动录
25851200000025

第25章 灵性之美(4)

它舔着我的下巴,摆动着尾巴。我突然想起我的犹太老祖母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吝惜予人以小善。”看来,埃拉虽不懂人类的语言,却深知它的含义。

意林札记。

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可以永不背叛地为我们看家、找回丢失的物品。

它是那样精通人性,以至于我们还可以将它们训练成理疗犬,为那些健康受到威胁、无助的人们送去一丝生命的温暖与慰藉。

在人们看来,狗是善良的天使,它在替上帝行“善”。人和动物有时很相像,我们似乎也应该从动物身上学到什么,不吝惜予人以小善。(张伟乙)

三腿狼王

田璐

为了争夺“王位”,最近一段时间,青岛野生动物世界的狼区里一直进行着血腥战斗,9只狼每天都要激烈地厮杀。令人惊奇的是,一只只有三条腿的残疾母狼“剩剩”居然打败了“狼王”!

“‘剩剩’能在狼群的激烈厮杀中胜出,连我们这些专门研究野生动物的人都大吃一惊。”青岛野生动物世界总经理齐晓新介绍,“剩剩”是2004年5月出生的。由于出生时突降暴雨,而母狼本身又十分虚弱,如不及时抢救,小狼崽会被全部冻死。于是,饲养员们将狼崽抱出来人工抢救。用尽各种办法,9只小狼崽还是只存活了一只,它就是“剩剩”。因没喝上母乳,“剩剩”体质非常差,瘦骨嶙峋,无法直接送回狼群。饲养员便把“剩剩”和刚出生的虎崽放到一起,经过一年的精心喂养,“剩剩”的体质逐渐恢复,可应具有的野性越来越差了。

为让“剩剩”恢复野性,2004年6月份,饲养员将它放回狼区散养。

结果,狼区里原有的两帮狼均不接纳它。“剩剩”只好躲到靠近虎区的地方“苟且偷生”。由于从小和小虎结伴长大,“剩剩”对老虎非常亲近,常将腿伸到虎区里。没想到,有一天“剩剩”刚把前腿伸到虎区,一只老虎猛地冲上来,一口将它的腿咬断。虽及时抢救,但由于是粉碎性骨折,只好将其整条左前腿截肢。本来就常受其它狼攻击,如今残疾的“剩剩”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为照顾“剩剩”,饲养员每次都在它所在的小山包附近多投一些食物。

没想到,这反而让原本就不被狼接纳的“剩剩”更成了其它狼的“眼中钉”。

每次饲养员刚刚给“剩剩”扔下食物,其它狼就扑上来,将“剩剩”咬得遍体鳞伤。“我们当时真担心‘剩剩’会被咬死。”齐晓新说,可恰恰是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剩剩”的野性逐渐恢复。起初面对攻击,“剩剩”只能护着食物四处躲藏。渐渐地,“剩剩”开始反击,并开始主动攻击,抢食物吃了。其它的狼甚至有些害怕它了。

最近几天,又到狼发情期,每天都有小规模战斗。2005年12月20日,当“剩剩”去“狼王”领地抢食时,“狼王”带领着其它7只狼向“剩剩”

发起疯狂攻击。饲养员讲述了当时的情形:当“剩剩”飞快地叼起食物跑到僻静处独自吃食时,“狼王”率领7只狼悄悄将“剩剩”围了起来。随着“狼王”一声嗥叫,8只狼齐扑向“剩剩”,“剩剩”被咬得鲜血直流。接着“剩剩”开始不停地移动分散攻击者数量,并适时发动反击。渐渐地,4只狼被“剩剩”的气势吓退。这时,“剩剩”的攻击将“狼王”彻底击溃,见“狼王”跑了,余下的狼也很快狼狈逃向狼区深处。

依靠自己的本能战胜“狼王”,“剩剩”也付出惨重代价:身上布满大块血块,其中,背上一道10厘米长伤口露出血肉。取得胜利的它缓缓地来到“狼王”曾占据的小山包,仰天发出胜利者的长啸……

意林札记。

三腿狼“剩剩”打败了“狼王”,似乎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可是仔细想想,其实道理很简单。为了生存,“剩剩”只有背水一战,孤注一掷了,加上平时练就的一身本领,它打败“狼王”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古有“逆境出人才”、“自古英雄多磨难”,今有三腿狼打败“狼王”,似乎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任何先天的不足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后天的努力往往更重要。(张伟乙)

多等10分钟

王悦

每个周一下午2点,博和我都会到位于密尔沃基东北部的银泉康复中心去为老年病人进行1小时的心理治疗。我们在走廊里走过时病人都会过来拍拍博,他们都很宠爱这只10岁大的杜宾狗。

第一次去医院,我还在走廊里时,就听见一个老人激动的声音从112病房里传出来。他的英语带着浓厚德国口音:“德国狗来了,德国狗来了!”

循声望去,一个满脸皱纹的瘦高老人正站在112门前迎接我们:“我是查理,请进。”一听到查理热情的召唤,博立刻兴奋地在他腿上蹭个不停。查理一点也没让博失望,不停地拍着它的头。查理解释说他小时候从德国移民到美国,但不得不把心爱的“马克”留在德国,而“马克”是和博长得一模一样的杜宾狗。

接下来的病人是往在114号的凯瑟琳,她今年70多岁,几个月前突然不能说话,整天待在自己的轮椅上一动不动,对医生护士的问话无动于衷。

我听说她没有朋友,而她的家人已经不再看望她了。走进她的房间时,只见窗帘紧闭,屋里全靠床边的一盏小灯照明。凯瑟琳坐在轮椅上,背对我们,身体蜷成弓形,面对着看不到外界的窗户。

一进门,博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她身边,把头放在老人的膝盖上,像往常一样期待着病人的爱抚。我也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凯瑟琳对面,向她打招呼。但是她没有反应。足足15分钟过去了,她仍然一动不动,连一句话也没说。但更让我惊奇的是博也一动未动。它站了整整15分钟,自始至终博的下巴没离开过老人的膝盖。如果你像我一样了解博的秉性,你就会知道,对它来说等10秒钟都是不可能的。它会用鼻子不停地拱你,会发出抱怨的呜呜声,会靠在你身上扭动全身,直到你不得不抚摩它为止。

我问一个护士为什么凯瑟琳对外界会这样冷漠。“我们也不知道,有时候老年人的亲戚对他们不理不睬时,这样的情况就会发生。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让她最后的日子过得舒服些罢了。”

从此以后每周一我和博都重复这同样的路线:到112探望查理再到114陪凯瑟琳坐15分钟。我们得到的永远是相同的反应:查理的热情和凯瑟琳的冷漠。每次探访,我都努力逗凯瑟琳说话,打听她生活的情况,给她讲我和博的事情。但是她从不张口,我变得越来越泄气。然而每次静坐的那15分钟,博都坚守自己的“岗位”,用最简单的方式来默默地关爱一个人。

第4次去114病房时,我下午刚好要做一个讲演,心想反正动物疗法对凯瑟琳也不起作用,又何必自讨没趣呢?便决定把15分钟的访问缩短到5分钟。打定主意后,我没有再主动和她说话,而是一心计划着下午的讲演。

凯瑟琳对此肯定是不会注意,更不会介意的。

5分钟到了,当我站起来要牵博离开的时候,它竟然一动不动。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凯瑟琳的手缓缓抬起,最后停在博的头上。博则像雕塑一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我坐回座位,惊讶地说不出话来。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我可以感觉到生命的溪流在博和凯瑟琳的手之间流动着,我完全陶醉了。时钟显示2点30分,15分钟的探访时间到了,凯瑟琳的手从博的头上温柔地滑落,放回膝盖上。

从那次探访到现在整整10年过去了,博在8年前永远离开了我。但每当我失去耐心的时候,便会想起博是如何坚持不懈的爱打动了凯瑟琳。如果狗可以多等10分钟,用耐心唤醒爱,我相信人类也应该能做到。

意林札记。

这个作品似乎在暗示:这个世界狗比人更有耐心,人更容易失去耐心,而狗会更忠诚一些。用耐心去唤醒爱,不是简单的、粗暴的、而是温情的、持久的,相信只要多一点点耐心就会让爱多一点点燃烧的机会。(杨彦华)

小牛汪汪

(美)贝蒂·B玉蔗译

我们家的牧场是经历几代人经营的大牧场。我的老哥哥肯尼思70岁,人们叫他肯尼思老爹;我母亲92岁,大家叫她老奶奶。虽然他们都上了年纪,但依然在为农场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可以这么说,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家的牛个个棒极了。

去年冬天,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由于牛妈妈太年轻,不会给自己的小牛喂奶,小牛犊又饿又冷,看着实在可怜。我侄子吉米于是把小牛抱给他老爸肯尼思老爹喂养。老爹天天用奶瓶喂小牛,还把小牛放在两只爱犬的窝里。因为这头小牛总和汪汪乱叫的狗在一起,大家就管这头小牛叫“汪汪”。很长一段时间,小牛以为自己就是一只狗。狗在哪儿小牛就在哪儿;两只狗打打闹闹,小牛也跟着又跑又跳;老爹给狗们准备的狗食,总是一些从饭桌上撤下来的饭菜、剩肉和骨头,小牛也跟着狗们一起享用;遇到雨雪天气,大家都呆在家里不出工,这时候,你总能看见这头小牛和两只狗躺在肯尼思老爹房前的走廊上睡懒觉。

每天老爹出门干活,只要汽车一发动,两只狗都会争先恐后地蹿上后车厢,扔下小牛哀哀地对着老爹哞哞叫,老爹自然会把小牛抱上车。我们这儿的人都知道,只要看见后车厢载着两只狗和一头牛,那准是肯尼思老爹驾车来了。

有时候老爹要去一些不方便带狗的地方,就把狗和牛留在家里。这哥儿仨也不闲着。它们会穿过田野,跑到老奶奶家去。老奶奶虽年事已高,但身体还很硬朗。老奶奶第一次看见这头有狗做伴的小牛,就知道这是那头小可怜“汪汪”,她很疼爱它,拿饭菜来喂它。主人吃的食物正对小牛的口味。这下可好,小牛汪汪经常跑到老奶奶家的后门廊里转来转去,等着老奶奶给它喂食。糟糕的是,在牛的眼睛里,草场和主人家的门廊都一样,可以随时随地方便方便,这下老奶奶可吃不消了,再说她也满足不了小牛天天见长的胃口。老奶奶跟肯尼思老爹抱怨说:你得管管小牛了,不能让它由着性子来。

尽管于心不忍,老爹还是把小牛拴在了自家宅子后院的空地上,这块空地在夏天是老爹的菜园子。虽然小牛有充足的饲料,还能隔三岔五吃上老爹和老奶奶为它特供的狗餐。可是失去自由的小牛却显得无精打采,唉,这头被宠坏了的小牛!

春天来了,牧场一片兴旺。老爹要给小牛安排新生活,让它走出它的小天地。

这天,老爹徒步去牧场照看牛群。老爹走在前面,小牛汪汪摇摇摆摆地跟在后面。牧场很大,七十五号国道横穿牧场,从这一头走到那头的路远着呢,还要穿过公路下面的涵洞。老爹领着小牛,是想把小牛送到牛群里去,让它融入自己的同类当中。没想到的是,小牛当天的表现还不错,乖乖留下来了。可没过几天,它竟然自己寻着路跑回来了。好小子,看样子它不想和自己的同类呆在一起。老爹和老奶奶只好把小牛继续放在身边养着。

一天,老爹在后院里种洋葱,开始时并没觉着小牛在院子里有什么不妥。他只顾埋头栽洋葱,栽完一行后回头看,发现小牛正在津津有味地啃洋葱,吃的速度跟自己栽种的速度差不多。这下老爹生气了:如果不把这个爱吃洋葱的家伙牵走,那他这菜园子就别种了。老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小牛送到最偏远的牧场去,发誓要让它学会过牛的生活。

小牛在牧场呆了几星期,还是念念不忘要跟老爹一起回家。每次肯尼思老爹去看牛,小牛汪汪都会小心谨慎地等候在栅栏门边。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小牛汪汪在牧场里逐渐适应了牛群里的集体生活。

如果它知道自己是牛,它一定认为自己不是一般的牛,而是一头有主人特别关照的牛宝宝。上星期,肯尼思老爹驾着车,带着老奶奶一同来草场看牛,老爹停下车就高声吆喝:“嗨!汪汪,你在哪儿?”只见汪汪撒着欢地跑过来,好像它随时都在等待主人的召唤。

牛儿们该出栏的时候到了,我们把牛都圈在一起,准备送往拍卖场。

所有的牛都在,就是少了几头肯尼思老爹宠爱的牛:“小乔”、“珍珠”,当然还有“汪汪”。

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根本用不着浪费时间去找,如果老爹不说他把牛藏哪儿了,找也是白找!

意林札记。

万物皆有灵。灵,乃情感的共通,生命形式的完全重合。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嗅不出一点哲理的味道,能发现的,只有源与生活的真实与高于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感情感真实),只有一头普通的牛之成长趣闻和人的情感变化之历程。所有这些趣闻与历程,均与浪漫、写意、抒情无关,只与生命的真实有关。(何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