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黄金荣全传
25864600000013

第13章 主宰三山亦可知(1)

第一节洪门有传说

在上海,黄金荣是少有的不被洋人“看扁”的人。他呼风唤雨,他要你三更死,你就活不到天明。他手中权力很大,谁都要敬畏他三分。但是中国的洋人毕竟是少数,整天混迹在洋人堆里,有时候会让中国人看不起。一天晚上,黄金荣正在歌舞厅里与一个女人打情骂俏,突然有个混混走过来,他冷冷地看了一眼黄金荣,那舞女顿时紧张起来。黄金荣马上站起来:“小伙子,想和她玩?”黄金荣搂着他手里的女人,并没有丝毫相让的意思。那混混质问道:“你是赚洋钱的人,怎么还玩中国女人呢?”说完,不屑一顾地走了。

那舞女马上娇滴滴地安慰黄金荣:“黄老板,不要生气,你以后多接触他们就好了,我猜你把中国女人都忘得差不多了。”黄金荣马上愣住,然后大声地道:“我洋人世界都能吃得开,难道这些中国人还想得罪我吗?”那舞女怕起来,挽着黄金荣的脖子道:“不是啊,现在不一样,洋人那才叫高贵呢!”黄金荣听了,马上笑起来,紧紧地将舞女抱住。

但是,这天晚上的经历让黄金荣耿耿于怀。第二天一天,他都在想:现在地位不一样了,洋人都很敬仰我,但是我的中国圈子却越来越小了。他想着,外面突然走进一个人,黄金荣一看,拖长语气道:“三林,现在华人对我印象不太好啊!”陈三林鲁莽地道:“那有什么?我们就压着小瘪三们打,看他们能怎么样!”黄金荣笑笑,冷静地道:“不行啊!现在洋人这里我没有什么障碍了,但华人圈子我倒疏远了。”陈三林皱紧眉头思考,然后踱了几步:“我们要想让华人也对我们服服帖帖,那就得收小弟,结帮立派。”黄金荣顿时诡异地盯着陈三林,认真地思考起来。

半天下来,他才开口道:“说得对,我现在已经有地位,应该是在华人中呼风唤雨的时候了,我们来成立帮派。”陈三林兴奋起来:“好的,这样我们在上海就能通吃了,还管它什么天地王法啊!”两人说了几句之后,黄金荣就披上外衣,叫上几个兄弟各处通知,让大家都来到茶楼里商议大事。

一个时辰的工夫,陈三林、金九龄、程子卿、丁顺华、鲁锦臣、曾九如和骆振忠等人都坐在茶楼的雅座里,目不转睛地盯着黄金荣,只听黄金荣高声说道:“兄弟们,我们现在有地位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创立帮派,这样在上海滩才能吃得开。”金九龄接道:“上海现在无非就是青帮和洪门两大门派,我们要创帮派,得与这两个帮派抗衡才行。”程子卿是个急性子,他不问青红皂白,站起来就道:“那有什么,我们一定要立帮,这样才能显出我们的身份。”他举着双手表示赞成。

就在大家嚷着建立帮派时,一直坐在一旁的骆振忠冷静地道:“建立帮派不是小事,我们得师出有名,不然谁会听我们的?”黄金荣话锋一转:“难道我们是组织军队?”骆振忠轻轻地笑了:“这比组织军队还难办,否则我们会身败名裂的。”众人听这一席话,马上犹豫起来:“难道我们就这样放手了?”金九龄退一步道:“不结帮也罢,我们就靠帮吧!”黄金荣听了,若有所悟,于是高兴起来:“这样也好,我们不用做那么多烦琐的事情,靠帮之后我们一样能做老大。”但陈三林皱眉头了:“现在上海的大帮有洪门和青帮,我们靠谁呢?”

众人又犯难起来,就在这时,骆振忠兴致勃勃地道:“那我来让你们了解一下洪门的情况吧!”说完,众人都凝神屏息,听骆振忠说起来。

洪门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反清组织,由天地会、三合会、哥老会演进而来。传说,其始祖洪英,又名洪盛英,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洪英考中进士,三年之后效命直隶大同镇守綅幕下,参赞军机,为人伶俐聪颖,赴义恐避,在当地结识了一大批英雄好汉,大名远扬,很多人都愿意投奔他的门下。其中有五位不得不提,他们分别是陕西同州府蒲城县人蔡德忠、直隶宣化府怀柔县人方大洪、直隶顺天府涿州人马超兴,山西降州人胡德帝和李式开。

崇祯十四年(1641),洪英率众投靠扬州的史可法。史可法令洪英率军去燕京打探虚实,一路上,洪英认识了顾炎武、王夫之、傅青主、黄梨洲等人,组织“汉留”组织,与清军进行顽强的抵抗。后来,史可法在扬州殉难,洪英转战安徽芜湖,投靠黄得功,黄得功战死,洪英率领残部二万余人继续抗清。但屡战屡败,最终,洪英于崇祯十八年(1645)五月十三日,死于距芜湖城外六十里地的三汊河。

此后,洪英之子洪旭与旧将蔡德忠等到杭州投奔明潞王朱常淓,不多久,潞王降清,他们便投靠郑成功。

顺治十八年(1661年),蔡德忠等跟着郑成功来到台湾。郑成功为巩固军士团结,在台湾开设了“金台山”、“明伦堂”,这就是洪门最开始的“山”、“堂”组织。为了将势力扩大到大陆,郑成功又派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等人化装至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九莲山少林寺拜方丈智通为师,这五人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洪门前五祖”。

康熙年间,郑成功的侄子郑君达曾率领128名少林寺僧兵,协助清兵在西鲁平叛,为清廷立功。凯旋之后,郑君达受封总兵,其余僧众全部归寺修行。后来,清廷听信谗言,要查抄莆田少林寺,由于叛徒出卖,少林寺被清廷焚毁。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死里逃生。一路上,清军不断追赶,他们又被勇士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杨仗佑、林大江五人掩护,才虎口脱险。此五人后来被洪门兄弟称为“中五祖”。

后来,吴天成等人又与蔡德忠一道来到广州,途遇清兵围剿,被惠州珠宝寺和尚吴天佑、洪太岁、姚必达、李式地、林永超五人救护脱险,此五人被洪门中人称为“后五祖”。

其时,湖北的万云山万云寺里的万云龙方丈与陈近南结盟,共同反清复明。陈近南本是翰林院学士,因为反对清廷洗劫少林寺,愤然辞官,从此云游各地。后来,陈近南一心帮助流亡的少林寺僧众。遇到贫穷无家可归的义士,他便将他们一起安顿在湖北老家的下普庵红花亭,其中就包括蔡德忠。雍正十二年(1736)七月二十五日,陈近南派发英雄帖,他让天下英雄都来红花亭结义,共商反清复明大业。按到来的先后顺利排列座次,各兄弟分清了自己的排行地位。

到场的有各地英雄,其中有一个不得不提,他就是朱洪竹。据说他是崇祯皇帝的孙子,大家认为他是皇室正统,于是拥立朱洪竹为盟主,并以“洪”字为结盟之名。他们又把“洪”字拆分为“三八二十一”,作为会中暗号。从此,威名远扬的“洪门”就基本成型了。

尔后,在陈近南的率领下,洪门组织军队与清军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了一次次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最后,清军重兵压境,洪门大军无力抵抗,为了保全实力,陈近南将部众遣散,叫他们到各地自行开山立堂,日后再图发展,兄弟们定有重逢的一天。陈近南为此还赋诗一首:

五人开分一首诗,

身上洪英无人知。

此事传与众兄弟,

后来相会团圆时。

乾隆十四年(1749年),洪门在南方有几次起义,但陈近南已去世,苏洪光主持事务。为此,他改名天佑洪,定其组织名为“三合会”。天佑洪组织了多次声势浩大的反清攻势,但一次次都被清军瓦解。有一次,清军的符四、田七两人诈降,到两军交战时,三合会军内外受敌,被打得落花流水,天佑洪在战斗中受伤。此后,洪门便不再用四和七做兄弟的排行,因为这是叛徒的象征。

为了整顿混乱的局面,天佑洪指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什么“三十六条”、“十禁”、“十刑”等规矩,都是此时建立起来的。之后不久,天佑洪就去世了。三合会由苏洪宇、林烈主持。

嘉庆十一年(1806年),三合会贵州分会的林怀明和北京分会的林清起事,都以失败告终。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福建泰宁县的郭永泰从渔民手中得到一个从海底捞上来的铁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郑成功孙子郑克塽收藏的洪门“规矩”。由此开始,洪门弟子就称规矩为“海底”。

后来,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三合会也加入了反清的斗争。在广东、福建、上海都有骄人战绩。随着华人不断向海外走去,洪门势力也迅速扩张到南亚和美洲。1893年,孙中山去美国檀香山就亲自拜会三合会首领郑士良和孙由郑,顺利加入了洪门。此后,改组“致公堂”,创建“兴中会”,开立“大陆山”,其会员以郑弼臣、陆浩东、陈少白等为代表,在华人中不断周旋,顺利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

到黄金荣的时代,上海洪门已经发展到三十多个团体,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数五圣山、五行山、侠义社等。五圣山在上海有上千人的门徒,分设仁、义、礼、智、信五堂口。仁文堂的堂主为朱卓文,义衡堂的堂主是梅光培,礼德堂的堂主是明德,智松堂的堂主是向海潜,信廉堂的堂主是张子廉。五行山的前身是四川帮的民兴社,山主是江禹丞,此人是青帮内的“大字辈”。但青帮头面人物怎么会在洪门崭露头角呢?原来,在当时的上海滩,帮派自发性非常强,谁都不想被谁管,因此,一个人同时参加两个帮派的现象常常出现,帮会关系非常复杂。

“这就是传说的洪门。”骆振忠骄傲地清了清嗓子。黄金荣眯着小眼,漫不经心地道:“好个洪门,果然有底细,我们就靠洪门吧!”他刚刚说完,骆振忠抬头笑道:“不要急,青帮也有来头,再看看青帮的情况。”

第二节青帮也难得

黄金荣坐在雅座上,非常不自在地道:“洪门不错,但我到今天才知道他们这么详细的底细。”金九龄也乐呵呵地说起来:“是啊!我们接触青帮多,哪知道洪门有这么多故事。”他痛快地喝了口水:“你再说说青帮,青帮的往事我们也还不知道呢!”骆振忠看着大家:“那好,我们再来看看青帮是怎么来的。”就这样,大家又兴致勃勃地听起青帮的传奇往事来。

按照历史记载,青帮是从清朝雍正年间的漕运帮中形成壮大的。但是,青帮门徒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地位,他们将青帮的发展源头延伸到了明朝。他们认为,青帮的第一代始祖是明朝永乐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按照准确定位,这并不科学,但就渊源来说,金幼孜还真能与当时的青帮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金幼孜号碧峰,应天府(今南京市)麒麟门外三十里金家堡人,出生于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明洪武年间中进士,先在燕王朱棣幕下任职,后又随军南下,负责督办粮草。燕王在南京登基后,金幼孜任工部左侍郎,永乐年间入文渊阁,时成祖亲征辽东,随军办粮草。辽东平定之后,金幼孜与成祖一道凯旋。

后来,金幼孜渐渐发现仕途险恶,自己并不适合于尔虞我诈的官宦生活,于是他辞官归野,在栖霞山紫云洞苦心钻研佛法,终日膜拜达摩祖师。后又拜五台山佛门禅宗临济派三十六传鹅头禅师为师,取法名清源。从此,他便正式在紫云洞修炼,直至寿终。

正是因为这种渊源,上海青帮组织将达摩祖师奉为始祖,将金幼孜奉为青帮的开山鼻祖——青帮第一代始祖。

再来看看青帮的第二代始祖罗清。罗清号净清,甘肃兰州府渭清县东乡罗家庄人。十六岁便考中嘉靖恩科举人,后授进士出身,总办监察御史及户部侍郎。吐鲁番进犯时,嘉靖帝任为阃外都督,领兵直奔吐鲁番边境。

那时候,人人都知道罗清是个仗义疏财、通情达理的人,很多地方上的英雄好汉听说他的为人,也纷纷前来投靠。罗清也不怠慢,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他常常与好汉们促膝而谈,称兄道弟。但是,后来罗清笃信李聃一脉,从此皈依道教,终日寻山访水,游走在名山大川之间,几乎忘掉了世上的一切尘俗。

后来,阃外大军在番边惨败,西部边陲兵荒马乱,无人敢往。罗清不忍心看到生灵涂炭,于是他揭了皇榜,接受了嘉靖帝让他领兵平乱的重任。

罗清的部队刚刚到番边,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大战一场之后,罗清大军撤离到两狼山下,被敌人团团围住。坚持三天三夜之后,大军粮草断绝,士兵只好杀马充饥。后来马肉没有了,罗清大军正要拼死一搏,突然一个和尚前来相告:“在寺院后的石崖下,有本朝清源禅师北征时所储藏的粮草。”罗清大喜过望,带上一支小队前去探取。果然不错,石崖下真的有一大批粮草。

士兵们饱食一顿之后,士气大振,罗清一声令下,全军如猛虎般冲杀出去,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番将被获斩首,番都被围困,番主大惊失色,认为罗清是从天而降的神人。于是开城投降,番主双膝跪地,献上降书,表示从此之后永不叛明。罗清大军浩浩然而凯旋。

大军途经五台山时,罗清徐徐视山,然后心神俱泰地道:“我应该拜访一下恩公清源大师。”他带人一步步走上山寺,在住持恨修的指引下,罗清来到清源的尊位前跪拜、行弟子礼。之后,恨修住持从佛龛中取出金幼孜(清源)的经典遗物,交给了罗清。回朝之后,罗清请命嘉靖皇帝,封金幼孜为护国禅师。后来,青帮入帮者都要拜师,称为“灵前孝祖”,渊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之后,罗清为权臣严嵩所害,入狱十二年。万历年间,边疆再起烽火,狱中的罗清再次被起用。在边关再次立功之后,朝廷决定重用他。但他辞去官职,来到金幼孜从前修炼的栖霞山紫云洞苦修。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平静的晚年。

再说说青帮的第三代始祖,他的名字叫陆逵,号道元,江苏镇江府丹徒人,一生精武,曾任江右总兵。明往后隐居茅山。后来听说罗清的事迹,心存景仰之心。于是他来到五台山求道,拜罗清为师,希望能效法他的这位“偶像”。

清初,陆逵云游西部边疆,看到当地回民因为宗教而与汉人长期隔离,相互斗争。了解事情的本质之后,陆逵非常焦虑。他向清廷献上宗教教化之策,康熙帝欣然嘉纳,授以西北宣化法师名号,赴西北宣化负责协调宗教工作。到宣化,陆逵首先制定“回汉约法”,规定回汉人民互相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各守其制。一年之后,回汉两族人和谐地相处起来,并不再出现互相倾斗的现象。

几年之后,陆逵回朝廷汇报情况,康熙帝欣喜不已,议授官职。但陆逵婉拒,要求归山学道。康熙帝见其修为颇深,于是封他为清国尊人,并加封其师罗清为一气概佛祖。就这样,陆逵从此过上了云游生活,到处学道讲道。晚上,他来到杭州武林门外宝华山刘氏庵内讲经说法,芸芸听众,数不胜数。最后,他死于雍正七年(1729年)。

到此,青帮“前三祖”已全部出现,他们分别是金幼孜、罗清和陆逵。由于他们都是佛门弟子,因此后来的青帮始终带有一定的佛教色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后三祖”,他们的名字分别为翁岩、钱坚、潘清。

“后三祖”本是中原一等一的好汉,偶然的机会,他们聚到一起,并结拜互相称兄弟。三人在中华大地上广交朋友,认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三人感觉是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了,但是他们还缺点什么。他们商量之后,于是决定拜杭州的陆逵为师,来学习修身养性之法和治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