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乱天下
董卓之入洛阳(贾)诩以太尉掾为平津①都尉,迁讨虏校尉。卓中郎将牛辅屯陕②,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语在卓传。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注释】
①平津:古津渡名,又名关名。因地处小平县而得名。一名河阳津。故址在今河南巩县西北的黄河上,为古代黄河的重要渡口。
②陕:县名,汉置,三国魏同。故治在令河南三门峡市西郊附近。
【译文】
董卓入洛阳,贾诩以太尉属官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后来升任讨虏校尉。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驻军陕县,这时贾诩在牛辅的部队里任职。董卓失败,牛辅又死,部队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打算把部队解散,走小路回家。贾诩说:听说长安城里有人想杀尽凉州人,而你们丢掉部队单独行动,就是一个亭长也能把你们捆起来啊!不如率领部队往西去,所到之处收集士兵,用他们攻打长安,为董公报仇,如侥幸成功,尊奉朝廷来征服天下;如果不成功,那时逃跑也不晚呢。”大家认为不错。李傕于是向西攻打长安。这件事记载在《董卓传》里。后来贾诩任左冯诩,李傕等人想根据他的功劳封他为侯,贾诩说:“这是一个救命的计策,哪有什么功劳!”坚决推让不接受。
优游风仪的简雍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也。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先主至荆州,雍与糜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常为谈客,往来使命。先主入益州,刘璋见雍,甚爱之。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①而载,出城归命②。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优游风议③,性简敖跌宕④,在先主坐席,犹箕踞⑤倾倚,威仪不肃⑥,自纵适⑦;诸葛亮已⑧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⑨,无所为屈⑩。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可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雍之滑稽,皆此类也。
《三国志·蜀书·简雍传》
【注释】
①舆:车子。
②归命:投降。
③优游风议:优游,闲暇自得。风议,讽谏议论。风,通讽,微言劝谕。
④简敖:简怠傲慢。跌宕:指行为无约束,放肆。
⑤箕踞:古无凳椅,坐在席子上。坐则跪,移动则以膝向前,两脚朝后。坐时如果两脚伸直岔开,两手据膝,形似簸箕,叫做踞箕,是一种傲慢不敬的样子。
⑥威仪:庄严的形貌举止。肃;整肃、庄重。
⑦纵适:纵情适意,即放肆。
⑧已:同“以”,榻窄而低的床。
⑨项:脖子的后部。项枕,把脖子靠在枕头上,即仰卧。卧语:睡在床上说话。《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言。”卧语,在古代是一种疏狂随便的举动。
⑩为屈:为,被。屈,委屈。
索:找。酿具:酿酒的器具。
作:制、造。
具:器具,此处指生殖器。
原:宽恕。
【译文】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年轻时与先主(指刘备,下同)有交情,常与往来。先主到荆州,简雍和糜竺、孙乾同任从事中郎,是先主的说客,经常执行使命。先主进入益州,刘璋见了简雍,非常喜爱他。后来先主围成都,派简雍去说刘璋,刘璋就与简雍同坐一辆车子,出城投降,先主任简雍为昭德将军。简雍优闲自得,讽谏议论,性情简傲、怠慢、不自检点。在先主的坐席上还直伸着两腿坐着,或倾倒斜倚,仪容很不严肃,非常随便;在诸葛亮以下的人面前,则独占一榻,枕着脖子仰卧说话,不为任何人所屈。当时天旱,国家禁止酿酒,酿酒的人要处刑罚。有个官吏在人家里搜出了酿酒的工具,有人说这要与酿酒的同样处罚。简雍与先主在一块儿游玩,看见一男一女在路上走,简雍就对先主说:“那两个人想淫乱,为什么不把他俩捆起来?”先主说:“您怎么知道的?”简雍回答说:“他们有工具,与想酿酒的人相同。”先主不禁大笑。宽恕了准备酿酒的人。简雍的滑稽,大多如此。
荀彧论敌我之优劣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词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为?”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惟袁绍耳。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惟才所宜,此席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上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①,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注释】
①吝惜:鄙啬意。今多指吝于用财。
【译文】
自从太祖迎接汉献帝后,袁绍内心不服。袁绍已经兼并了黄河以北地区,天下的人都惧怕他的强大。太祖东边耽心吕布,南边抗拒张绣,又在宛县吃了败仗。袁绍愈加骄傲起来,写信给太祖,措词傲慢无礼。太祖非常生气,行动举止都与平常不同,大家都认为是被张绣打败的缘故。钟繇为这事问荀彧,荀彧说:“曹公是个聪明人,一定不会追悔过去的事,大概有其它不快意的事吧。”荀彧就进见太祖,问他原由。太祖把袁绍的书信给荀彧看,说:“现在我想讨伐不义之人,可是力量敌不过他,怎么办?”荀彧说:“自古以来,成败不在于一时的强与弱。真正有才能的人,虽然开始弱小,最终一定会变成强大;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即使开始强大,也会变得弱小,刘邦与项羽的存亡,就可以看出这个问题。现在与您争天下的,只有袁绍。袁绍外表宽容,内心猜忌,用人而内心又生疑心;您明智通达,不拘小节,只要有才就用,您的气度胜过袁绍,这是第一。袁绍处事犹豫不决,往往错过事机而失败;您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守陈规,您的智谋胜过袁绍,这是第二。袁绍冶军松弛,不立法令,兵士虽多,事实上难以使用;您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兵士虽然少一点。都争着拼死战斗,您的军队胜过袁绍,这是第三。袁绍凭借他世袭的身份,装得富有智慧,用来沽名钓誉,所以一些没有才能而喜好声誉的人都跑到他那里去了;您真心实意待人,开诚布公,不图虚名,自己谨慎俭朴,而对待有功的人,毫不吝惜,所以天下忠诚正直、注重实际的人都愿为您效力。您的德行胜过袁绍,这是第四。以‘四胜’辅佐天子,匡扶正义,讨伐叛逆,哪个敢不服从?袁绍的所谓强大能有什么作为呢?”太祖听后非常高兴。
董昭献计
太祖朝天子于洛阳,引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①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②,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③,新还旧京,远近跋望④,冀一朝获安⑤,今复徙驾,不厌⑥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太祖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⑦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将独委质⑧。镇东、费事之事,皆奉所定,又闻书命申束⑨,足以见信。宜时遣使厚遣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遗乏⑩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太祖曰:“善。”即遣使诣奉,徙大驾至许。奉由是失望,与韩暹等到定陵钞暴。太祖不应,密往攻其梁营,降诛即定。奉、暹失众,东降表术。三年,昭迁河南尹。时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杨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城守待绍救。太祖令昭单身入城,告喻洪、尚等,即日举众降。以昭为冀州牧。
《三国志·魏书·董昭传》
【注释】
①五伯:即五霸。春秋时实力最强的五个诸侯国。一般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②匡弼:辅佐。
③播越:流亡。
④跋望:举足翘望。
⑤获安:得到安定。
⑥厌:满足;服从。
⑦梁:县名。在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当时杨奉率军驻扎于此。
⑧委质:即委贽。委,委付。贽,初见尊长时所送的礼品。古人初次相见,执贽以为礼。
⑨申束:一再表明。
⑩县乏:县,同“悬”。县乏即匮乏,缺少。
定陵:县名,在今河南省叶县西。钞暴:劫掠、滋扰。
河南尹:官名。东汉建都洛阳,以河南为尹,掌京师。
【译文】
曹操在洛阳要朝见汉献帝,把董昭拉在一起同坐,问董昭:“现在我来这里,应当用什么计谋?”董昭说:“您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拜见天子,辅佐王室,功劳可比五伯。这里的将军,各人情况不同,意见也不一样,不一定会听从您的命令。现在留下来辅佐皇帝,形势不利,只有把天子移到许昌去,就好多了。但朝廷流徙,刚刚返回洛阳,大家都翘首以待,希望迅速安定。现在再次迁都,不符合大家的心意。然而只有从事非常的事情,才会有非常的功劳。希望您考虑利弊。”曹操说:“这本意也是如此。杨奉就在附近的梁地,听说他的军队训练有素,会不会成为我的障碍呢?”董昭回答说:“杨奉缺乏同党的援助,将独来进见。您封为镇东将军和承袭费亭侯这件事,都是杨奉定的。又有书命约束,足以相信。适当的时候,派遣使者送份厚礼感谢他,安定他的思想。说京都没有粮食,想护卫献帝去鲁阳。鲁阳临近许昌,运输比较容易,可以减除粮食匮乏之忧。’杨奉为人有勇无谋,一定不会怀疑。等到使者返回就可以确定迁都的计划,杨奉怎么能成为将军的障碍呢?”曹操说:“很好。”就派使者拜访杨奉。把献帝迁到了许昌。杨奉因此而感失望,与韩暹等人到定陵劫掠献帝,曹操不理,却秘密率军攻击杨奉在梁的营地,降的降,杀的杀,很快地平定了。杨奉、韩暹失掉了部队,往东投降了袁术。建安三年(公元98年),董昭升任河南尹。当时张杨为他的部将杨丑杀害。张杨的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守城等待袁绍的援救。曹操命令董昭一个人进城,告喻薛洪、缪尚等人,当天就率众投降曹操。董昭被任命为冀州牧。
古之大教在通人情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①,皆不就。袁绍在冀州,遣使迎汝南士大夫。洽独以“冀州土平民强,英桀所利,四战之地。本初乘资②,虽能强大,然雄豪方起,全未可必也。荆州刘表无他远志,爱人乐土,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遂与亲旧俱南从表,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辟③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④,久而阽危⑤,必有谗慝间其中者⑥,遂南度武陵。
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⑦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干事⑧,其选用先尚俭节⑨。洽言曰:“天下大器⑩,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俭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长吏过营,形容不饰,衣裘敞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餐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三国志·魏书·和洽传》
【注释】
①辟:征召。
②乘资:利用,借助。资,借。
③辟,“避”的古字。
④黩近:轻易接近。黩,轻慢。
⑤阽危:危险。
⑥“谗慝”句:爱说坏话挑拔离间的小人。间:离间。
⑦丞相掾属:丞相自己征召的协助办理具体事务的属官。正的叫掾,副的叫属,通称掾属。
⑧“毛玠”句:毛玠、崔琰,人名,士族首领,曹操的重要谋士。忠清:忠直清廉。
⑨先尚:首先重视。节,节操、品格。
⑩大器:宝器,比喻治国的根本。
俭:同检,约束,要求。
过中:超过正常标准。
格物:纠正事物。
长吏过营:俸禄高的官吏。汉以秩二百石以上为长吏,大致为县令以上的官。营:治所。
舆服:车子与衣服。古代乘车、衣冠都有规定,以表明等级。
官寺:官署。
殊涂:不同的道路。比喻不同的方式方法。
疲瘁:弊病。
务:努力做到。
激诡:过激而离奇。
【译文】
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西平县人。被推举为孝廉,大将军征召,却不应。袁绍在冀州,派使者迎接汝南郡的士大夫,和洽独认为“冀州土地平坦,人民强悍,对英雄豪杰有利,是四方争战之地。袁本初借助它,即使能强大起来,然而英雄豪杰正在兴起,能否保全,就说不准了。荆州的刘表,无远大的志向,爱护人民,喜欢才智之士。地势险要,山平民弱,容易依靠。”于是和洽与亲戚故旧一起到南方随从刘表,刘表用上客之礼对待他。和洽说:“我所以不跟随袁本初,是为了躲避争战之地。刘表这样不明时势的主子,不可太亲近了,否则时间一久,就有危险。一定有邪恶的小人从中挑拨离间。”因此就南迁到武陵郡。
太祖平定荆州后,征召和洽为丞相掾属。当时毛玠、崔琰都凭忠直清廉治事,他们选用人才首先重视节俭的品德。和洽进言说:“治国之本,在于根据职位选拔人才,不能拿节俭这个标准衡量一切。过分节俭,自己要求自己还可以,如果拿这个规范一切事物,失误恐怕很多。现在朝廷有这样的议论,官员中有穿新衣、乘好车的人,就说他们不清廉;大官们到治所来,不讲究仪表,衣服皮袍破旧的人,就认为他们廉洁。以致士大夫们故意弄脏自己的衣服,隐藏他们的官服、车子;朝廷和丞相府的大官们,有的自己提着酒食到官署来。建立教化和观察社会风气,贵在恰到好处,为了便于继承和延续下去。现在推崇一种难为人人接受的行为准则,要求各种各样的人遵守,如果勉强推行下去,一定会出现弊端。古代的大教,着重在通人情。凡是过激而离奇的行为,里面常常包藏着虚伪。”
徐邈嗜酒名见青史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①。太祖平河朔②,召为丞相军谋掾③,试守奉高令④,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⑤禁酒,而邈私饮至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⑥,邈曰:“中圣人⑦。”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⑧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⑨得免刑。后领陇西太守⑩,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三国志·魏书·徐邈传》
【注释】
①燕国:郡,国名。
②河朔:古时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③丞相军谋掾:官名。
④试守:试用。奉高:县名,在今山东泰安县东。令,县令。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⑤科:法令条规。
⑥校事赵达问以曾事:校事,官名。也作校官、校曹。曹操任汉丞相时置。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曹:古时分职治事的官署或部门。曹魏时尚书台分为五曹。
⑦中(zhònɡ)圣人:指喝醉了酒。圣人,指酒。
⑧度辽将军鲜于辅:度辽将军,官名。曹魏将军名号,官三品。鲜于辅:人名。鲜于,复姓。原为汉末幽州牧刘虞部将,后率部降曹操。
⑨坐:因而。
⑩领:领,兼任。
转为南安:转,调任。南安:郡名。东汉中平五年分汉阳郡置。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渭水西岸。
文帝:即曹丕。
谯相:谯国之相。曹魏时,诸国各置相一人,职如太守。
平阳、安平:平阳,郡名。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安平:郡、国名。治所在信都,今河北省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