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姜对着发急的小刘挤了一下眼神,不要他跟妈妈着急。并将他拽到一边,小声的对小刘说道;“小刘,你硬跟大娘顶着干也不是个办法。大娘实际上也是为你好,你想想,你妈妈就你这个独苗了,参加八路军不反对,打鬼子也不怕流血牺牲,就是给儿子娶媳妇,传宗接代这档子事情,却毫不含糊。”
小刘说;“理是这个理,妈妈就认这个理,你说怎么办?”小姜说;“你也别急,咱们想个办法,即能够不违反八路军的纪律,又能够先依着你妈妈。你看好不好?我看这样办,你明天就索性见见人家,定亲嘛,又不是正式娶媳妇。”
小刘见小姜这么一说,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只好按照小姜说得,先答应妈妈,明天去相亲。妈妈一看儿子思想通了,别提多么高兴了。马上去厨房,又是杀老母鸡,又是炒鸡蛋,又是包饺子,来犒劳儿子和小姜。
第二天,妈妈起了一大早,就叫了儿子,赶快吃了早饭,就去村头的老宋家去相亲了。老宋家的闺女叫宋秀英,今年十八岁了。长得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的。皮肤也白净,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身材苗条,为人通情达理,贤惠勤快,乡亲们谁见了都夸老宋头两口子,说他们养了个好闺女。
老宋四十多岁,才娶了个媳妇,第二年有了这么个宝贝女儿。女大十八变,出落的俊秀大方,真是老宋头上辈子积德的福气。看着女儿那么的贤惠好孝敬,老两口就认为,女儿是他们全部生活的希望。所以,他们就要选个好人家。
老宋头也看上了刘家的刘清学。小伙子长得也真是眉清目秀的,去年参加了八路军,在杜师长的领导下,打鬼子。老百姓本来就对杜师长很敬仰,很崇拜,很爱戴。他带出的兵,当然也个个顶呱呱,拿得起放得下。
杜师长带领的战士们,不但作战威猛勇敢,对老百姓也很好。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就帮助老百姓收割庄稼,反正什么活儿都干。这样的战士,本来就是子弟兵,来自老百姓,当然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了。所以,当了八路军的刘清学,又是在八路军名将杜师长的手下,自然是老宋头的首选。
小刘刚开始见宋秀英,还有点不大好意思呢。宋秀英也羞答答的,躲在自己的闺房里,不出来,怎么唤也不出来。小刘就站在外屋,也不坐下,就那么站着,拘谨着不知道手往那里放。因为隔着帘子,就是宋秀英的闺房了。
虽然,两个要定亲的男女见不上面,但是通过帘子,小刘可以听到里面的微微的呼吸声,还有梳头的声音。而在闺房里,宋秀英一边梳头,一边侧耳听着外面的动静。她的耳朵也尖,仿佛可以听到小刘的喘气声;她的鼻子很灵,好像可以闻见年轻的男性那特有的气味儿。
小刘的妈妈和老宋头老两口子,在厨房忙活着。他们让两个年轻人去自己谈去,老人不管他们,可是却不知道,那两个年轻人,一个在里屋,一个在外屋,隔着一个门帘子,谁也不说一句话,谁也没有勇气进去,或者出来,见上一面。
就这样,亲是定完了。可是,小刘没有面对面的见到宋秀英一眼,宋秀英也没有看到小刘长什么样儿。两人相了半天亲,也没有说一句话。就这么结束了相亲。但是,两个年轻人的心里却定了谱。宋秀英打心眼里喜欢上了没有见过一眼的小刘。
小刘也喜欢上了没有见上一面的宋秀英。小刘的妈妈的任务完成了,她没有料到,儿子这一次相亲却在心里有了心上人。老宋头老两口子也没有想到,这么一相亲,自己家的闺女呀,却真正有了选择的目标。从那以后,当父母的再也不用给子女唠叨了,因为,他们的事情,自己就上心了。
回家的日子虽说只有两三田,总是很快的就过去了。到了离家要返回部队的日子,小刘和小姜早早就起来,给水缸挑满水,打扫干净院子,把庄稼地也拾掇好了,就吃了早饭,准备骑马上路了。小刘的妈妈拿出一个包袱,里面装满了吃的东西,还给杜师长捎的鸡蛋和花生还有红枣等东西。
老宋头老两口也来了,也带了一个大包袱,里面同样装满了吃的东西。包括捎给杜师长的土特产,有吃的,还有亲手做的袜子和千层底的布鞋。此外,宋秀英也给小刘东西了。那个宝贝东西包在一块红布里,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条手巾。上面绣着一对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