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敢于打开心灵之门
25959500000006

第6章 偶像崇拜解谜(1)

正常崇拜追星与不正常崇拜偶像的情感心理有着怎样的不同之处呢?

一组调查研究资料显示:被调查的青少年中,有50%的花季少年表示曾经有过特别喜欢、特别崇拜某个明星;有34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着某个“明星”。然而,在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中,影视界及体育界的“明星”占了99%以上;还有一些青少年们崇拜着活着的“明星”的数据也占了683%之多。由此可见,偶像崇拜越来越被推上了情感心理的主线。偶像崇拜并没有利弊之分,只要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心理界线,两者是永远都不可能跨越这个界线,但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

1“追星族”,在崇拜中失去自我

很多青少年可称得上是“追星族”。从影星周润发、张曼玉……到歌星麦当娜、杰克逊……,再到球星迈克尔·乔丹、罗纳尔多……这些“星”们在追星族的心目中光芒闪耀,魅力无穷。对于自己所追的星,或者说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中学生们看他主演的每一部影片,听他唱的每一首歌曲,对他的比赛更是一场不缺。不仅如此,他们还疯狂地购买偶像的画册、唱片,收集有关偶像的一切资料;从生辰星座、身高体重、兴趣爱好、服装品牌到恋爱情史……如数家珍。

青少年追星的原因

在当今社会追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追星族”这个名词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青少年,他们似乎是“追星”的易感人群,在因某个明星而尖叫的人群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往往是那些稚气未脱的学生们的脸。这种现象实在是不能不使人担忧——当然全盘否定未免过于偏激,但追星的害处也同样是有目共睹的。

追星族为了“捕捉”星“踪”,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在我们的身边并不鲜见。

一个初二的孩子是周杰伦的追星族,着迷的程度让人不得不感叹其精神上的一种执着。他平时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停地搜集一切与周杰伦有关的信息和图片,仅买明星图片就让近十家书店老板认识了他。

这种做法实在是让人感到一种忧心。应该说,追星和崇拜偶像在生活中其实也不能算不正常,有些老年人还有偶像。但一切事物都要有个度,人总要回到现实中来,正常的生活还是要过下去的。

当今“追星族”中的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年龄阶段,对社会上的一些事缺乏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所以不可盲目追星。

分析原因,青少年为什么这么容易崇拜明星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看那些明星,或温柔清秀,或英俊潇洒,衣着新潮,风度高雅,他们以悦耳动人的歌声、高超卓越的演技唤醒青少年的审美心理,打动了少男少女本就易受感动的心灵。

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对未来充满梦幻和憧憬。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感情丰富,往往需要寻找一个寄托之处去宣泄和张扬。这个时期有人称之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期”,也有人称之为“第二次危机”,在性激素的作用下,性开始成熟,神经系统也日趋完善,心理上更有一系列的变化,开始出现青春的骚动与迷恋,注意异性与倾慕强者。而此时,社会道德不允许他们过早恋爱,因此,他们常把某些歌星、影星、体星等当作“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潜意识中的“追星”表达其爱情的彩梦。因此,“追星族”的出现,有其社会条件的影响,也有青少年本身心理与生理发育的因素。

19岁的青年李光心里有一个梦,那就是亲眼见上着名影星“小燕子”赵薇一面。她听说赵薇要去哈尔滨参加一个音乐会,他扒火车来到哈尔滨。听说赵薇在北京拍戏,他又在冬天来到北京。后来他又从北京到合肥,再从合肥锲而不舍地寻到芜湖。她一路走一路流浪,饥一顿饱一顿,为筹措见赵薇的路费,甚至卖血换钱。他还找过医院,想卖掉一个肾,用钱买10001朵玫瑰亲手献给自己的偶像,被医院拒绝了。他从裤兜里摸出两张叠得整整齐齐、印有赵薇头像的剪报,这时,他的目光才闪现出一丝光彩。

心理学家分析: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很多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巨大改变,青少年对紧张的学习和单调枯燥的校园文化产生了一种腻烦。但他们毕竟是青春的花季,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感觉敏锐。他们需要交流。但三点一线的学校生活,除了上课、吃饭、睡觉,还是这些,学校并没有提供给他们“表演”宣泄的活动阵地和场所。他们压抑着自己的情感。

来自学校本身的压力,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他们觉得活得好累,内心充满这孤独感,而音乐和歌声最能抒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明星唱的歌,其旋律或缠绵,或激越,节奏或舒缓,或强烈,唱人生,唱人情、唱友谊、唱苦恼,也唱孤独和寂寞。由此,中学生内心强烈的宣泄欲望、压抑已久的情感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于是在明星的歌中找到了对应,明星的歌唱出了他们心中的热爱、喜悦、活力、困惑孤独和忧伤。年轻、丰富、敏感的心被强烈激荡。这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他们对明星的崇拜。

由此,引发了很多青少年学生的追星现象,甚至崇拜到了忘我的境界。

辩证地看待青少年追星

在青少年的调查当中,女生较多崇拜男明星,男生较多崇拜女明星。这也是由于处于青春期心理特点,偶像崇拜是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

就人生发展阶段的规律来说,这种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辩证地看,追星对青少年来说,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迫星是青少年的一种社会学习,他们通过对明星的观察、模仿,掌握了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活跃了思维,特别是品行高尚的明显。可以成为青少年的好榜样。

但是面对很多“追星族”对偶像崇拜到狂热模仿到发疯、发烧、发昏的地步,对其个人和社会都有-定的危害。因为盲目的追星而转移了注意力,降低了学习兴趣,上课精神不集中。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有关明星的方面上,哪还有时间去学习。青少年要摆正自己的价值观,不要盲目的去追星,毕竟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青少年还是得以知识为重。青少年时期是吸收知识的最佳时期,不要到以后了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要在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2追偶像不如学偶像

青少年对明星崇拜,因为偶像满足了我们的幻想,通过追逐偶像,青少年为自己找到了先锋前卫的引领者,自我也得到了认同感。但是,对偶像的崇拜经常使青少年脱离实际,那么,我们何不把对偶像的崇拜之心,化为学习榜样的动力呢?追偶像不如学偶像。

正确认识偶像的价值

青少年要认同一个偶像的内在特质,这样可以推动我们去积极辨别偶像身上那些有利于我们个人成长的特征,从而把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这实质上就是将偶像化为了可以学习的榜样。

偶像和榜样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他们其实是一个蜿蜒不断的连续体,偶像有榜样的成分,而榜样也有偶像的光彩。由此,青少年要学会多元化选择偶像,这当中既包括明星偶像,也包括杰出人物榜样及身边的亲朋好友等。这样做会促使青少年学会从不同人身上吸收有利于个人成长的成分,并把偶像当作人生的榜样来学习,而非当作神明来供奉。

从初中开始小杨就一直把自己的偶像当成精神支柱,每当她遇到困难时,她总是想起自己的偶像曾遇到的困难,相比之下,她就发觉自己的遇到的和他比起来,就像芝麻与西瓜,小得不能再小。想到这些,她就会重新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困难,并不断努力地去克服它。

任何事情就像把双刃剑,追星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用这把刀斩除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它对我们而言无疑是把宝剑;如果我们用这把剑到处乱砍,砍伤了自己也砍伤了别人,它对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件凶器。我希望大家能用这把剑斩除人生道路上的荆棘,让它成为一把宝剑。

青少年不要进入狂热的个人崇拜及个人的自我迷失的状态,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崇敬某个偶像人物时,我们不可将其舞台、歌坛、屏幕、竞技场或讲坛、书籍中的形象过分美化或夸张,那样会使他(她)脱离其生活中的真实形象而成为个人心目中的一尊神。一个偶像人物一旦变成了神,则很容易导致其崇拜者的盲目和狂热的追逐。其结果是,青少年不但会情迷于偶像人物的外部形象而不得自拔,也很容易自感渺小无比。

小夏是个外表平平的女孩子,但她总觉得自己不好看,但她却很崇拜小天王罗志祥,她觉得他是那么的帅气与完美。她搜集了很多关于罗志祥的图像和资料。她总爱幻想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能像他一样,阳光,有棱角。但每当她在欣赏这个偶像时,会突然产生很强的失落感。他长得那么帅气,而自己却是如此的平凡与渺小,哪会有什么白马王子喜欢自己呢?越想越自卑……

这就是盲目的崇拜偶像所致的心理。青少年对明星的崇拜要有个正确的认知。我们不能和明星的外在去比,我们要看到的是他身上的内在的值得我们去崇拜的东西。

青少年很容易在敬仰他人过程中形成夸大的社会认知。这种社会认知会使青少年对其偶像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把他(她)身上的一切都看得尽善尽美,即使他(她)有什么缺点,也会被淡化。这个认知本质上就是一个制造神话的过程,就好比在偶像的身上镀上一层又一层的金边,使其愈加金光灿烂,光彩照人。甚至和明星的外在的一切比来比去。

青少年要追逐偶像的精神境界

一般说来,青少年在最初崇拜偶像时,往往会采取表层性欣赏的方式。但欣赏一个偶像的外部特征,充其量只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及模仿,却不能促进一个人的自我成长。而认同一个偶像的内在特质,会推动我们对自我的完善,让我们更快的成长。

青少年可以爱明星、学习明星、争当明星,但绝不能盲目崇拜明星、依恋明星、丧失自我。热爱而学习,以明星为榜样,激励自己,与明星同行,既是社会之需,也是个人之求,亦是明星之所愿,如此才有利于社会和人的进步。

青少年要努力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要片面追求,我们要向真正的明星,做出独特贡献的人物学习,如贝多芬、莫扎特。这些人更应该尊敬,更应当学习。还有科技界、教育界、实业界以及军界和政界的人民之星,青少年也应当给予关注和学习。而只知道演艺界的明星,不知道科技界的明星,是一个危险信号;只知道场面的热烈,不懂得艺术的品味,则是一种悲哀。青少年要远离这种悲哀。

青年祖国未来的花朵,没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成长,就没有未来。多少民族从历史上消失了,又有多少民族正处于灭亡的边缘,他们缺少的正是与时俱进的文化而不是歌舞。青少年要去学偶像身上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3正确对待“追星”

在青少年时期,伴随生理发育的日渐成熟,个体的心理和社会性开始趋于成熟,但又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强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这一时期人们的突出特征。偶像崇拜是通过心理上的自居作用来达成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楷模、参照系以及心灵的一种寄托。所以青少年要正确对待“追星”。

从成长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青少年追星是因为他们心理的需求。根据心理学家的说法,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一个最大的心理矛盾——“角色认同和混乱”。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发现和自我确立的时期,他们需要一个模式来参照,偶像是他们的理想自我的载体。

因为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就对别的同学持排斥甚至持敌对的态度。

阿昭是个14岁女孩子,她说自从她迷上贝克汉姆后,只要看到他的东西,她都会买,像报纸、杂志、画册、照片等。她认为自己其实也没花很多钱,应该还不到1000元。最贵的,就是贝克汉姆来北京比赛的门票,380元!她可是千辛万苦、通宵达旦排队才买到门票的。为了贝克汉姆,她不知排了多长时间的队。还好,最后她终于握到了贝克汉姆的手,第一次见到他的真人,她兴奋得一直跳,还警告朋友不可以动她的那只手。虽然等了十几个小时,可是她的心里已经很满足了。

对青少年的追星行为,成人们也颇为不解,甚至反感。但追星族们对此却振振有辞,乐此不疲。这其实与中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关。

中学生们所追的“星”都是一些偶像明星,而所谓“偶像明星”都是靠包装出来的,效果引人耳目。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扮演的也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女的则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气质逼人,在赛场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势。这些难免让正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羡慕、迷恋、崇拜甚至疯狂。

当今社会难保任何明星都是品行高尚、文明礼貌者,有些明星甚至还是品行低劣者。逃税者有之,吸毒者有之,口出秽言、骂人、打人者有之,自以为是、傲视百姓者亦有之……青年要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学到有利自身健康成长的东西,而不受明星消极品质的影响。

林文晓原本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可自从“超级女生”的中性风刮起来之后,她整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原来的长头发剪成了“男人头”,所穿的衣服也变成了男装,甜美的嗓音变成了低沉的男女混合音,甚至还把自己整个的房间都贴满了“超级女生”的照片……整个人来了一个大变身。

最让人痛心的是她的成绩一落千丈,原来每次考试都能保持在80分以上的一个优秀学生,现在的考试成绩常常不及格,老师多次找她谈话,可是她却充耳不闻。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崇拜偶像是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从另一方面来看,明星品行高尚的行为,可以成为青少年的好榜样。但是盲目崇拜到疯狂的地步,如此下去,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的话,对其个人和社会都有一定的危害。

青少年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真正值得他崇拜的,不要仅仅只在乎外表,更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才是一个值得让人去崇拜的明星。许多明星之所以熠熠生辉,并非一蹴而就,除了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自己不息奋斗的结果,是汗水和泪水铸就他们今日的辉煌。孩子们这样追星才能明白一些人生的哲理,陶冶人的情操,催人奋发向上。

在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强自然影响也大。以致本来对明星没有兴趣的同学,为了不被看作“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在不经意间地入了流。十个中学生有九个追星,那一个不追的便会被人耻笑。所以说,追星族中很大一部分是随波逐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