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人前断言,获得人们的赞同,就必须要有勇气。这也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强大的体现。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做一些演讲,多在公众面前发言,锻炼自己的勇气和口才。第一次发言可能会紧张,但是当你经历过几场之后,内心就会变得平稳,勇气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内心有了勇气,断言也就十分轻松。曾被列宁称为辩证法创始人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在众人面前大胆地断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当时很多人不太相信,但是赫拉克利特却用辩证法和相关的实验向大家讲解了这个观点,最终赢得了人们的赞同。
内心做好准备,才有底气去断言
说话、做事如果没有底气,就难以服众。敢于断言也是如此,如果心里没底,即使口头上已经下了断言,那么你也不能赢得人们的赞同。做好准备,就需要我们去经历那些旁人不曾经历过的事物,不要呆在一个地方虚度年华。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见多识广,能够说出让人信服的话语。
不能因为瞻前顾后而放弃断言的机会
很多人明明内心有一个很正确且有可取性的想法,但是由于前怕后怕,所以,不敢在人前断言某件事情。这种人,一则内心不够强大,二则不够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种为了寻求某种定论而忽略他人观点的方式。这就如同做事一样,明明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却因为害怕旁人的眼光和言语而放弃了,这不免有些可惜。所以,为了不让这种遗憾再次发生,我们必须放宽心胸,练就一颗包容和宽容的心,用这样的大度胸怀给自己一次断言的机会。
尼采说过:"沉默者往往会在最后爆发,他们不喜欢用过多的言语来修饰自己的观点,也不喜欢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想法,他们只需要一个断言就可以。"赢得别人的赞同,首先就要断言,断言能够让你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同时也能让你在众人面前变得伟岸和强大。
7.只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无论大事还是小事
我只服从我自己制定的一些法律、观点和思想,不管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还是琐碎的小事。
--尼采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带给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些未来的哲学家,一定会是只热爱自己真理的哲学家。这是哲学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他们不是教条主义者,也不是紧跟他人脚步的行者。我的观点就是我自己的观点,其他的人没有权利来享有,因为我只顺从我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要抛弃与其他观点一致的态度,我们要遵循属于我们自己的规则。
尼采认为人的自我意志精神很重,一个人具有了强大的意志,才能够负担起更多的使命和追求。而一个人意志的强大与否又决定了自己追求自由的权力。尼采主张用一颗强大的心来练就自己坚强的意志,用这种意志去服从自己的法律,抛弃教条,追寻属于自己的道路。
尼采在巴塞尔大学当教授的时候,对自己的事业和追求的哲学研究信心满满。他不停地思考和追寻着一些新的想法。在精神层面上也达到了与他年纪十分不符的境界。不到三十岁的尼采在面对社会和当时大背景环境的时候,丝毫没有受到他人的影响。在朋友身边,他是一个另类的哲学家,在学生面前他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教授。他不像旁人那样习惯追着某个哲人的脚步行走,也不像那些老套的教授一样照着课本"宣扬"科学。在所有人眼中,尼采只是服从自己制定的法 律,不管是遇到什么人或者事情。尼采的一个学生因为不服尼采,而对尼采提出了疑问。他问尼采:
"作为一个哲学家,难道不应该谦虚地接纳和采用前人的思想吗?"尼采反问学生:"你想做一个自由的人,还是想做一个被束缚的人?"然后说道:"判断一种观点和事情,必须需要自己去支配自己的思想。不能支配自己的人应该去服役,需要用一种强制的手段来让自己取得精神上的意志自由。你必须要做你自己准则的审判者,一个意志软弱的人是无法支配自己权利的,这样的人也不能命令自己去服从自己的准则,凡事都需要依靠他人。你需要一种残暴的人来不断地呵斥和折磨你,让你所有的行为都淹没在你自己的准则之中。前人研究的很多想法终归是在他们自己精神意志上的升华和追求,所以体现的也是他们的内心,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自我的意志。"
尼采的这段回答虽然有些深刻,但是却强烈地震撼了这位学生的内心。尼采在学生们眼中再次提高了自己的地位,而这些学生对尼采也更加佩服。
别人的想法和做法无论是对是错,对我们而言都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只有我们的想法才能够直接影响我们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遵循内心的想法,服从内心的准则,果断地去执行自己的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够磨练和提高自主性的意识,有助于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境地。
古人常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经历得多,见过得多,才能够洞悉人情世故,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准则和想法。由于每个人在性格和各个方面的差异性,所以导致人情百态,行为处事都各不相同。因此,即便是伟人们所总结出来的准则和意见也不足以让我们应付现在的人情百态,我们还应该服从自己制定的准则来处理这些人情世故。
心灵强大路径:
要培养一种坚硬的定力
虽然如今的社会需要我们讲究灵活处事,但是我们内心一定要有定力,用这种定力来坚守和维护自己制定的规则。不管一个人说话、做事如何,只要有足够的定力,精神上足够强大,那么就能够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定力呢?首先需要放平心态,做事不要急躁。急躁的人,内心往往定力不够,容易跟着他人的步伐前进;其次,把一切事物都看淡,随遇而安,这样定力自然就成于内心。不管大事还是小事,只要能够做到稳定观看,淡然处之,就能追随自己的内心,服从自己内心想法。
不应让他人想法的噪音淹没了自己的心声
苹果教父乔布斯曾经说过:"人一生的时间其实很有限,所以不要遵循他人的意愿去活,这实在是浪费时间。不要让他人想法的噪音来淹没了自己心底的声音。"是啊,我们做什么事何必要听从他人的想法呢,我们必须只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我们需要这种勇气,其他的都不重要。凤凰卫视的曾子墨曾经在美国华尔街的投行有一份薪水很丰厚的工作,但是她却放弃了华尔街,选择了这个又苦又累的凤凰卫视的差事。当时人们不理解。但是曾子墨却说:"以前我一直都生活在他人的光环下,别人都以为我在华尔街的工作又丰厚又体面。然而,我如今想明白了,人不能为别人的想法而活,应该要多听从自己的心声,具有属于自己的评判标准。"对某件事情和某个人做判断也是同样的道理,必须只服从自己内心的准则呼唤。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也不能替你过活,谁也不能帮你真正地渡过难关。尊重并且服从你自己制定的法律,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不要让他人的观点和思想屏蔽了自己的准则意见。
8.把舆论当真的人,就是那种把双眼遮住又戴上耳塞的人
舆论,就是让一个人不假思索盲从的东西。而把舆论当真的人,就等于是把双眼遮住,而又戴上耳塞的人。
--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
尼采说过:"现代的人表面看起来十分快乐,但其实是被三种东西所奴役了--瞬间、流行和舆论,人们毫不知情地就成为了这三个东西的奴隶。"现代社会中的人越来越焦躁不安,越来越以舆论来打造自己的生活。世间的这种焦躁不安的气氛,完全是由于人们太过盲从导致的。人们急于从先前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所以对世间的舆论深信不疑,哪怕明知道这些舆论有些牵强附会,但却也深陷其中。
当别人询问你一种你不知道的事情的时候,你却自然地说出了这种事情的种种,而这就是舆论,一种不是你自己的真实意见。而你之所以会说出这些,是因为你想在他人面前塑造一个有地位和有个性的自己,所以这些舆论就成为了一些固定的辞令。而那些藏在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却不会轻易显露。反之,那些听信你的舆论并且当真的人,也只不过是将双眼蒙起来,塞住耳朵的人。
尼采与意大利似乎有着注定的缘分,他曾经多次到访过意大利,罗马、都灵、威尼斯这些城市都已经俨然成为了尼采心中温暖的落脚点。而热那亚则是尼采对意大利最深刻的回忆之城。一次,尼采因病前往意大利,途中,经过热那亚,尼采在那里停了下来,并且打算在那里长住一段时间。当时尼采的朋友彼得?加斯特认为这个决定有些突然。在加斯特的眼中,热那亚的人都十分高傲,而且加斯特从小就听人们说,热那亚是海洋霸主的城市,那里的人都很野蛮。因此,加斯特不赞同尼采去那个地方。
但是尼采却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别人说的未必是真的,只有自己亲自体会过才可以确定热那亚到底是什么样子。尼采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来到了这里,并且找到了一个阁楼当作自己的住处。阁楼的对面是一条山路,很少有人经过,十分僻静。尼采想要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所以他将自己的房间布置得十分简单。他询问他的母亲,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母亲告诉他,劣质啤酒、肥肉就是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尼采来到热那亚之后,却发现啤酒、肥肉和野蛮只是德国普通人的生活,热那亚的普通人生活却是最简单的单纯和朴实而已。
尼采发现邻居生活十分节制,吃饭简单,但是思维却很敏捷。尼采喜欢与他们结交。热情的女房东还教尼采做意大利煨饭。晚上尼采为了保护眼睛,很早就睡在没有灯光的屋子里,邻居以为尼采买不起蜡烛,于是主动送一些蜡烛给尼采。在这里,尼采成为了十分受欢迎的人,人们称尼采为"小圣人"。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他曾经是教授,也不是因为他曾经出版过几本书,只是因为热那亚人民的热情和朴实。
尼采用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证明了那些舆论的不可信,也验证了热那亚人民的单纯和善良品格。通过这件事情,尼采也看透了原来那些把舆论当真的人,终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用眼睛仔细地看,用耳朵认真地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