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性与社会
26000600000036

第36章 性与经济(3)

女权利顾问签订《女生指导公约》,推行学生在校学习平等;1989年,妇女权利部又与技术教育部签订《扩大女生职业选择领域公约》,1992年发起“这是技术,她可以学”的运动。①以上是世界各国在国家整体计划中对妇女平等和就业方面的努力,实质上,创造两性就业平等,更多地体现在政策法规方面建立性别平等的机制。

在国际社会和国家政府的联合推动下,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男女就业均等法,成为立法的一项基本内容。如德国的《平等权利法》于1994年9月1日生效;新加坡的《就业法》规定产假制度,禁止以怀孕为由解雇女工,政府机构男女雇员无性别歧视;日本的《男女就业机会均等法》规定,妇女在工资待遇、就业机会以及职务的晋升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韩国的《平等就业法案》规定在招收、雇佣、提升、工作安置、培训等方面禁止性别歧视。任何法律要保障其法律效力,都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保障执行。这一机制的功能是多样的,有宣传倡导和建议,有咨询调查、接受投诉、进行调解,还可以代理当事人向法院起诉。为保障性别平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启动了性别平等机制,调解各式各样由歧视引起的纠纷。如中国香港地区于1995年成立了性别歧视委员会,其职能是致力于消除歧视,促进男女两性之间的平等关系,检查《性别歧视条例》的实施情况,并在必要时修订。又如挪威性别平等调查委员会,针对某些普遍出现的性别歧视现象与有关部门磋商,成功地使自愿服役的女性得到了与男性同样的待遇和救济金。③平等机会委员会等类似机构的调解,虽可解决部分问题,但不①参见李慧英主编《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第69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李参见慧英主编《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第69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③参见李慧英主编《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第71~74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能杜绝全部问题。为了有效制止性别歧视,一些国家还建立了性别歧视制裁和赔偿制度,通过制裁手段遏制随处可见的性别歧视。如美国平等机会委员会发布的《性别歧视准则》,对就业资格进行了禁止性别歧视的规定:雇主将一项工作分为男性和女性的做法是非法的。美国《民权法》增加了对妇女的就业平等保护,设立对故意歧视的经济罚款。如对故意歧视的雇主,提出赔偿的人最多可获得30万美元的惩罚性补偿费。①我国是较早建立男女平等立法的国家,但性别歧视乃至就业歧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非常严重。究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我国立法有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倾向,重原则轻赔偿和处罚,使违法者不能得到应有的制裁。其二,性别歧视没有可以诉讼的渠道和机构。要改变我国大量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至少从政府的角度要做如下工作:据宪法的基本原则,制定反性别歧视法,明确规定性别歧视违法,针对我国在就业招聘广告、录用考试、晋升待遇中存在的问题,参照国际相关立法条例,探讨可行的法律实施细则,建立歧视惩罚和补偿制度。扩大性别平等机构的监测、调解和执行功能。只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和规范,才能有力遏制可能愈演愈烈的性别歧视现象。

政府的政策法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仅依靠政府的推动是不够的。从妇女自身来讲,她们与男性的差距越大,受到歧视的可能性就越大。提高妇女的竞争力,是消除性别差距,乃至最终消除性别歧视的根本所在。为此,妇女应该提高自我意识和文化技术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依赖于教育水平的提高。重视女性教育和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妇女文化和技术水平是消除性别歧视的重要方式。

性别就业歧视的消除,特别需要一个消除性别歧视的社会环①参见李慧英主编《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第75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境,而建设这样的环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为此,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导向和意识形态作用,通过舆论、道德、价值观的作用,宣传男女平等,缓解和消除歧视女性就业的言行,还要发挥妇女组织和工会的作用,使之成为妇女的代言人,保护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的利益。

科技革命与性资源互补

一、科技进步与两性分工模式的突破

最初的社会分工上文已经分析过,主要是基于两性生理的差异,没有掺进任何社会意识形态和等级思想,可以说这种分工是自然性别的分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于是自然形成的分工,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两性的特长与能力,是一种最优的分工组合,所以这种分工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历史往往是一种偶然和必然的统一体。最初基于两性生理差异的分工,却随着男性主导社会制度的确立被制度化和固化了,成为了男性维护其主导地位的一种制度,社会性别分工最终完成。当这种社会制度确立后,统治阶级的男性给社会灌输女性在各方面不如男性,以及女性不适合在家庭以外工作,更适合在家相夫教子、哺幼抚老的思想。

工业革命猛烈地冲击了社会各个方面,女性运动风起云涌,男性主导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思想受到冲击,在各方面的压力下,男性不得不节节让步,但是这种让步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式的。女性解放运动虽在一定程度上将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但是这种解放仍旧不彻底。妇女在外工作的同时,并不能放下家庭的重担,她们被赋予了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角色,很难逃脱家庭的束缚。即使女性能够完全从家庭中解放,卸下家务的重担,她们仍然逃不过社会的束缚,不能像男性一样自由。这是因为她们还担负着繁衍人类的特殊任务,只要人类有性繁殖这一基本模式不变,这一特殊任务就永远影响到女性的社会分工。也就是说,从采集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女性的分工始终没有超越两性的差异这一特点。

然而,当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社会时,一切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知识经济社会是以信息和技术为依托的高科技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不再主要依靠体力劳动进行经济生产,而是以知识和技术为依托进行机器和网络生产。知识经济将影响传统的性别分工,知识经济社会里,就业的分工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知识经济以智力劳动为主要特点,使妇女获得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为男女平等就业创造机会。从这一特征看,妇女就业部门将高层次化、多元化,工作场所多样化,工作时间弹性化、灵活化,工作手段效率化、效益化。这在客观上为妇女摆脱家庭束缚、摆脱坐班制,创造了条件。在知识经济中,服务业扮演了主要角色,女性在新型服务业中会独领风骚。知识经济时代的服务与传统服务业有着很大差异,知识含量提高,电子商务、数字视听、网络金融、网络服务业将逐步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奏加快,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更方便、快捷、合理服务的行业中,会有更多的女性施展才华,崭露头角。知识经济的网络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女性的潜在能力。一种以知识与能力为准则的分工模式开始凸显,延续了几千年的性别分工模式正在被突破。

以上论述的是物质生产方面分工的变化,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女性在人类自身的生产上也逐渐解放,当然这种解放并不是说,女性拒绝繁衍后代,而是说女性在选择是否生育,何时生育,以及以什么方式生育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一切都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试管婴儿、人造子宫、克隆等技术将改变传统的人类生产方式。于是,最后束缚女性的分工因素也被破除,人类能力和知识分工的时代已经来临,女性为之奋斗已久的目标将逐渐变成现实。

二、知识经济与两性发展资源占有方式的突破早期的蒙昧时代是无阶级差别的社会,男女两性平等地占有各种资源。但在原始状态下,不仅生产工具缺乏,而且人的智能也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人类占有资源只能通过体力劳动来获得,锻炼强健的体魄,获得强劲的体力成为人类占有资源的重要手段。

文明时代的到来,带来了阶级的产生,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形成,平等状态被打破。这不仅表现在男女之间的平等被打破,而且也表现在父系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之间的平等也不复存在。由于平等状态的破除,体力已不可能是资源占有的惟一方式,实质上,性别、地位、家庭出身等先赋因素都影响资源的占有。具体地讲,在男权社会里,由于社会分工模式的固化,女性不仅被束缚在家庭,而且缺乏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进入社会交往圈的机会,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女性在占有资源时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在这样一种整体和各方面都对妇女不利的社会里,女性占有资源的方式就不得不依赖于先赋的家庭出身、地位等因素或者通过婚姻来间接占有资源。男性在占有资源时,同样受到各种先赋因素的影响,稍微好一点的是,男性相对于女性而言,自由度更大一些,受教育的机会更多,但与地位更高层次的男性相比,差距很明显。

如果说蒙昧时代,人类靠体力占有资源,而阶级社会占有资源时,先赋的家庭出身、地位等因素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话,那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会突破上述两种资源的占有方式。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智能劳动成为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特点:一方面,就业的分工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和能力将成为这个社会至关重要的东西,并将成为获取资源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现代开放的知识经济社会,在占有资源的方式上,家庭出身、地位等先赋因素作用逐渐下降,而能力等自致因素的作用上升。知识和能力成为人们占有资源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在知识社会,知识本身将成为重要的资源,占有了知识,就占有了知识经济里最核心的要素,其他相关的资源都可以通过知识间接获得。

虽然在知识社会里,阶级差别依然存在,男女两性的不平等还没有被完全破除,但妇女开始从家庭里解放出来,步入社会,同男性一样接受教育和技术培训,掌握知识,进行工作,女性同男性越来越趋于平等,男性的性别优势风光不再。而女性自身的特点也适合知识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网络化的管理模式特点,再加上她们自身在智力上并不逊色于男性,女性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一定能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取得更大的发展。

男性也开始摆脱传统社会阶级的等级牢笼,那种依赖家庭出身、地位等级等先赋因素占有资源的方式日渐式微。在知识社会里,他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掌握知识经济社会处于核心地位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既占有了最大的资源---知识,也可以通过占有知识和能力这种手段来占有其他的资源。

以知识和能力占有资源为主导的机制正在形成,各种其他占有资源的方式将不断式微。

三、经济发展与妇女发展相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社会发展,既要着眼于满足人的现实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为每个人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开拓日益广阔的空间,不断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按照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根本因素的原理,生产力是发展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发展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而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由具有高素质的人创造出来的。妇女作为一个长期被社会所忽略的劳动者群体,她们的素质能够间接地反映这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她们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将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志,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于是妇女发展将直接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因为社会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妇女发展了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同时妇女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为其提供的各种条件。妇女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

妇女发展是通过多层次女性个体发展而实现的群体发展,包括妇女自身素质能力的增强,社会参与程度和作用发挥的程度提高,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领域地位的提高。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妇女和男子同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也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妇女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妇女发展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妇女发展的前提,妇女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当今妇女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运动的根本任务,是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没有妇女素质的提高,没有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就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