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宫廷趣话
26050000000037

第37章 明清时期(11)

不过,明英宗只是让皇帝的嫔妃下用陪莽了他以后的皇帝还足有很多宫女甚至太监陪葬的。当时,皇·帝入葬后,宫人(包括宫女和太监)就手端着果盘、珍珠、玛瑙以及金银宝贝往陵宫里送也许是意识到生命危险,官人拼命往外走,但这时候,陵寝已经开始封门了不管宫人们怎么挣扎都将被活活困死在古墓内。

明代公主下嫁奇闻

明朝一代的驸马爷绝大多数都是民间男子,在国家政治中地位不高。如今我们常常说一个女孩嫁给了条件不如自己的男子,叫“下嫁”,不过,整个中国历史上,最有资格称得上是“下嫁”的就是明代皇室的公主们。这些公主出于帝王之家,贵为金枝玉叶其老公却几乎全是平民百姓。

原来,明朝的皇帝非常忌讳外戚干政,担心大臣武将用子女联姻的手段来干预朝政。所以明代皇室有规定,大凡公主的婚配,多选择民间英俊善良的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所以,有明一代。皇家公主的婆婆家往往都是寒门之辈,在政治上没有多大的地位,也就不会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施加影响力。所以从朱元璋到崇桢皇帝虽然宦官干政的危硷没有消除,在特定的年代还非常剧烈,但外戚干政倒是有效地避免了。

明代皇室的公主是分等级的,皇帝的姑姑叫“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妹叫“长公主”,皇帝的女儿叫“公主”,皇家亲王的女儿叫“郡主”;亲王的外孙女叫“县主”。这些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都是皇家的金枝玉叶,掌上明珠,对她们的婚嫁,皇家自然都极其重视无不是千挑百选风光大嫁。

于是民间男子争当驸马爷,成为明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官府和民间脱离,皇家又高高在上,如何了解驸马爷,如何挑选驸马爷成了一个大难题。那个时候只能靠口碑相传和别人的推荐。驸马爷的好坏高低、品性如何,也就完全凭一张嘴而已。离皇帝最近的莫过于宦官,于是为公主牵线搭桥的人,大多都是宦官。遇到道德品质良好的宦官,他自然会尽心尽力地为公主挑选一个称心如意的驸马。倘若遇到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自然会从中以权谋私,这样就给民间骗婚之辈留下了一个出口。

于是,明代有众多民间男子通过贿赂宦官近臣,向皇室骗婚,诈娶公主谋求富贵。这种事在明代简直是层出不穷,堪称一个历史奇闻。

明弘治八年(1495),民间有个大款叫袁相,他向内官太监李广大肆贿赂,目的就是请李广帮自己娶到一位公主,让自己可以攀龙附凤。明朝监、女官来负责。所以李广便利用各种机会极力向弘治皇帝推荐袁相,对其大肆吹捧漂亮话可算是说尽了。

弘治皇帝信任李广,便同意招袁相为女婿。袁相如愿以偿成为准驸马他家里上上下下也是欢腾不已、兴高采烈。弘治皇帝还亲自召见了袁相,感觉还可以,便和袁相的父母约定了大婚的日期。不料此时,突然有人告发了李广和袁相的骗婚阴谋。弘治皇帝立刻派人调查,经查明李广接受了袁相许多的贿赂而坊间对袁相的评价并不是高远远不是李广说得那么好这下子,弘治皇帝恍然大悟,不由龙颜大怒。

可是袁相和德清公主早已经定好了婚期,从风俗习惯上已经是铁板钉钉,不容更改。但弘治皇帝怎么能容忍把女儿嫁给一个骗子呢,于是他逆势而为,推翻了婚期,下一道圣旨废了袁相的驸马名号,另选了新的驸马给自己的女儿。

袁相骗婚功可一篑,让弘治皇帝惊出一身冷汗。弘治皇帝虚惊一场,好在德清公主完好无损,终没吃骗子的亏。

万历十年(1582)时,万所皇帝的亲妹妹永宁公主要选驸马。风声一出举国震动,民间众多有钱有势的男子蠢蠢欲动。

北京城有个姓粱的富豪认定这是个攀龙附凤的机会,便使尽手段贿赂大太监冯保,让梁家子弟粱邦瑞参与驸马的海选。有钱能使鬼推磨经过重重审查,梁邦瑞在大太临冯保的运作之下果然中选。可实际上,这个梁邦瑞早已重疾在身,病人膏肓了。

大婚的时候,这个梁邦瑞就出了一个大漏子,在婚礼现场大流鼻血,连婚袍都被染红了。可是收受了梁家大肆贿赂的太监们,眼见事情要败露,急中生智便撒谎说道,大婚见红乃是吉祥事。于是众人一通连骗带哄硬是把大明帝同的永宁公主推进了粱家大门。

粱邦瑞已经病人膏肓,自然无法行人伦之事,永宁公主到了此时才知被太监们骗了,但悔之晚矣,终日以泪洗面。新婚刚满一个月,这位梁驸马便一病呜呼了,永宁公主寡居了数年之后也抑郁而死。

明清皇后的出嫁过程

明清时期的皇后的洞房之路并非容易,必须经过“六礼”的海选才能迎娶进入皇帝后宫的洞房也就是坤宁宫。所谓“六札”始于周代。《礼记·王制》,以“冠、婚、丧、祭、乡、相见”为“六礼”。其中的“冠”,为“成年礼”;没到成年没举行过“成年礼”,就结婚,那就是“非礼”。《礼记》、《唐律》、《明律》规定,六礼屡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即使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也不免要受到“六礼”的约束。

纳采

纳采即送礼、议婚,请媒人去探探口风、虚宴。古人认为,大雁“夫唱妇随”,感情专一,值得学习;因此,纳采时拿一只大雁作见面礼。明清时期,见面礼可就丰盛了,互相攀比,再也不能光拿只大雁去蒙事儿了。

问名

问名就是举行一个仪式,询问对方的姓名、出生日期。看看“命相”是否合适。到了纳采、问名这一天。礼部官员拟定了礼仪程序和规范,又和一大帮太监、宫女,忙前忙后,布置典礼会场。按“常仪”陈设仪仗于乾清门外,设女乐于乾清官丹陛上。乾清官正殿内,临时设置两张桌子铺上杏黄色缎子桌布,一桌上面放“节”另一桌上面放“问名”诏书。准备送往候选皇后家中的礼物也一水儿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

纳吉、纳正

大婚的礼仪皇室成员、朝廷命官也难得一见。钦天监的官员报告说吉时已到,皇帝需在内大臣、侍卫、太监簇拥下,隆重登场,在乐曲声中步人乾清官正殿升座。王公大臣伏地叩拜高呼万岁。宣制官奉诏书。站在东倒丹陛上,高声宣诏,任命正、剐二天使,去钱尚书家纳采问名。乐曲声中,两位天使奉节、奉诏。礼成,皇帝退朝。正使持节,副使捧问名诏书;仪仗队、鼓乐队在前开路。送礼官员跟在二使后头,自乾清宫出发,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地奔向候选皇后的府邸。候选嫔妃的父亲要在大门口跪接天使,奉旨,接受礼品,谢恩。就事儿举行问名仪式,把写着女儿姓名、简历,生辰八字儿等项内容的“表”,呈交天使。礼毕后,盛宴招待天使。盛宴结束,天使率队回紫禁城。进午门,在太和门外打住将“节”和“表”,交给司礼监太监,就算圆满完成了任务。司礼监太监持节、表。到乾清宫复“皇命”。皇室择日为皇帝举行隆重的“上中札”,即《周札·王制》所说的“冠”札。皇帝在“上中礼”上,带上了一种名为“通天冠”的帽子。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是成人了。太皇太后、皇太后等皇室长辈,临场观礼;王公大臣三跪九叩表示热烈祝贺。礼成皇帝要去祭祖,再到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寝宫,跪谢养育之恩。

小皇帝行过“上中礼”之后按钦天监选的吉日、吉时行纳吉、纳征礼。

说到纳吉之礼,说白了,就是算一卦即古人为结亲的事儿占卜吉凶。如果是“吉兆”,生辰八字儿又合适,就请媒人携带礼品去订婚。而纳征之礼,就是送订婚礼品。古人云“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见。”因此,纳征又叫作“纳币’。币是占人用作订婚礼物的玉或帛类丝织品。

行纳吉、纳征之礼,宫中仍要举行相应的仪式,派天使持节,带着礼物和有关文件,前往候选皇后家中,宣读圣旨,送上彩礼。经过纳占和纳征这门“皇亲”就算攀定了。按照明清两朝皇室传统定例,一订了婚,候选皇后就是皇家的人了。清末内务府大臣庆善的女儿阿元,与慈禧太后娘家大侄儿订了婚,万事俱备只等举行婚礼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后的大侄儿死了。然而,阿元已经是叶赫那拉家的人了,终生不得再谈婚论嫁。刚满十八岁的黄花闺女,就被人称作“元大奶奶”。到她满20岁的时候,还要“名副其实”的嫁过去。

至于告期,就是把结婚的日期,通知后选皇后的家庭。至此大婚的序曲唱完。真止的大戏,在亲迎那天上演。

亲迎

亲迎这天小皇帝要按照钦天监认定的“占时”进行,他先去祭祖、拜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然后,在乐曲声中御太和殿。迎亲和册立皇后片的节、证书、金印,等等,放在太殿内临时设置的桌子上。小皇帝走过去装模作样地查看一遍,才可以升座。

皇宫中到处张灯结彩。各主要宫殿,都备足了鞭炮、红色烫金双喜字儿大蜡烛。御路上都铺了红毡子。中和韶乐设在太和殿前,丹陛大乐设在太和门内。法驾卤簿陈设在太和殿卅陛及庭院内。皇后仪仗陈设在午门之外,其中有一顶皇后礼舆,外面的杏黄色缎子帷幔上,用金线绣着大风凰。“女乐”分设在乾清官后面和交泰殿前面。王公大臣喜气洋洋地站在太和殿丹陛上和太和殿庭院中。静鞭三响,在鼓乐声中王公大臣向皇帝行“二跪九叩”礼,“万岁”之声,地动山摇。礼毕,乐止礼部尚书奉金册,金宝,宦读册文、宝文;然后,把节、册、宝授予迎亲使者。王公大臣再拜。朱祁镇在乐曲声中,起驾回乾清官静候佳妇。迎亲使者把金册、金宝放到“龙亭”里。仪仗队、鼓乐队在前,迎亲使者居中,后面跟着迎亲官员、太监、侍卫,出午门会同皇后仪仗,抬上大批的礼品直奔候选皇后的府邸,一行人马,花花绿绿,绵延数里,绝对是难得一见的“靓丽的风景线”。沿途观者如潮,尾随始终者也大有人在。

候选皇后的家中自纳采、纳吉、告期以来全府总动员,上上下下,谁都不能闲着,整修宅院,大搞环境卫生闺府内外,要光彩夺目;举家老小要置办里外三新的行头,还要张灯结彩张罗喜筵,广泛散发“喜帖”。

化妆

为新娘子化妆,也是候选皇后家中的大事。先要给新娘子沐浴一两个时辰然后,反复地用以绿豆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护肤剂、西域香水揉面擦身;再用蜂蜜、玫瑰花瓣等原料制成的洗面奶涂面。用朝廷大臣都难得一见的高级纸膜,轻轻地擦拭;又用羊脂、白色素馨香等原料镧成的护肤霜,反复涂抹。最后一道工序是,在脸上扑香粉画眼线,涂眼影描青眉,抹红唇;再在两个脸蛋子上,鼓捣出两块“颊红”来。至于发式,当然要按“典籍”中规定的几种样子,选择处理。那是有“级别”的整得像妃子、贵妃那就糟了。不管是浪漫的“飞天髻”,还是新颖的“朝天髻”,既要考虑带凤冠的方便,叉要脸型美观。两绺鬓发,无论如何也要“自然下垂”有如飘逸的蝉翼。

大礼

随着亲迎的鼓乐声越来越近,候选皇后的全家老少,要在大门口跪接迎亲队伍。迎亲使者高声宣诏。鼓乐声中锦衣卫轿夫把皇后礼舆、龙亭,抬人前院再由太监抬到后院的“绣接”前。按钦天监官员指定的。吉利方位”停放。新人要着全身礼服,戴凤冠霞帔。闪亮出场跪受金册、金宝回“楼”等待吉时。

吉时一到。候选皇后升舆启驾。大队人马经前门,沿御路,过大明门人天安门、端门到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队伍从午门正中门洞进入紫禁城,经太和门。到乾清门。皇后仪位人乾清门。太监、宫女列队夹道。鼓掌。热烈欢迎。在丹陛下。迎亲使者还节复命。鼓乐声中,礼部官员奉皇后金册、金宝交有关人等陈列于乾清官后面的交豢殿。新娘子坐的札舆,由诰命夫人、女官、宫女或引或抬,或扶,或随送到坤宁官的。洞房去拜天地,行大礼,候选皇后也就成为了母仪天下的正式皇后了。

台卺

这时台卺宴开始。卺即“瓢”,古时把一只葫芦削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执其一喝交杯{酉。取“合二而一”之意。看来。古人早就意识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然而,俗话又说:按下葫芦起来瓢。这东西似乎不大吉利。后来人们多用杯子喝交杯酒。明末时期帝后有了特制的“青玉合卺杯。也就是两只连体圆筒杯高约七十五厘米,外侧有凸雕、镂空的龙风呈祥。这只专用合卺杯,现存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二级文物。

洞房

礼毕后,小皇后和小皇帝在坤宁宫里相对而坐。小皇后斟酒一杯递给小皇帝;小皇帝抿一口,交给小皂后,小皇后一饮而尽。新郎斟一杯酒交给新娘;新娘抿一口还给新郎,新郎一口喝干。交杯酒喝完了,小皇后名分既定也就开始在坤宁宫定居来。但到了清代晚期,坤宁宫不再是皇后的寝宫,只在东暖阁入“洞房”。大婚礼仪与明代大同小异。据《清史稿》记载,同治皇帝载淳大婚,“纳采、大征、发册、奉迎,悉遵成式。”有的史料说,光绪皇帝载恬大婚的程序为:纳采礼,大征礼,册立礼,奉迎礼,合鹰礼庆贺礼赐宴。

清朝宫廷是如何选美的

清代皇帝在选后妃方面,创立丁且有自己特点的“选秀女制度”。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独特之处。皇帝的后妃要从旗籍女子中挑选,被选中的八旗秀女,有的可能要配给皇帝的近盘宗亲。井规定每三年在固定的八旗内部选一次秀女。选择作为后妃的秀女有严密的定制。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凡年龄在13至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

秀女年满13岁称“及岁”,超过16岁称“逾岁”“逾岁”者一般不再参加挑选如因故未能阅选者,则必须参加下届阅选,否则虽至二十余岁亦不能出嫁,违者将受惩处。凡应选的旗女,在未阅前私自与他人结婚者,也将由该旗都统参查治罪。即使的确残疾不堪备选者,亦须各旗层层具结呈报本旗都统然后由都统咨行户部上奏皇帝,才能免选。

选中记名的秀女,在记名期内(一般为五年)不许私相聘嫁违者至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卜至旗长及本人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处分。选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复选,而记名期已过,那么,这样的女子只得终身不嫁了。

选秀女由户部主办。届时由户部行文八旗各都统衙门、直隶各省驻防八旗及外任旗员,将适龄备选女子呈报备案。每届人选日期,均由户部奏准,然后通知各旗,具备清册,准备人选引看之日,秀女们都在神武门下车,按顺序排列由太监引人顺贞门,让帝后们选看。选看地点各朝不尽相同。

清朝除秀女外,也选宫女有的宫女入宫以后,还可晋封为内廷主位。宫女指在宫中供役使的女子。宫女的上层为宫中女官。历代宫女也都要经过挑选才能人内廷服役如汉朝的家人子、采女等都是从民间采选而后人宫的。明代挑选宫女皆奉钦命而行。宫女是在内务府包衣、佐领下的女儿中,每年引进一次,由内务府会计司主办。她们在宫中的地位无法和秀女相比,主要是供内廷各宫主位役使。清代选宫女的具体做法与选秀女大体相同。在民问广选美女,以充实后宫,对平民百姓而言,完全是一种虐政。13岁以上的女子大都被禁止结婚,居家待选,而有的女子甚至终生独守空房不能结婚。而女孩子们一旦被选中,就意味着骨肉分离,一人深宫,不知几时才能与家人相见。

所以,选人宫廷的美女绝非升人天堂,极少数人固然可成为后妃。似乎一步登天,但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没有这种机会的,况且后妃之间为争宠而明争暗斗,不少人为之心怀杀机,高贵富丽的宫廷中,其实处处是陷阱,一不小心,便有不测之祸,这绝对是对嫔妃和宫女们的身心双重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