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饮食文化
26069400000063

第63章 古宴之典范孔府宴

历代孔府的主人们需要迎待圣驾,向皇宫进贡、宴请钦差大臣、接待各级祭孔官员,再加上府内的婚宴、寿宴、丧礼的需要,因此孔府饮食的讲究和精美,堪称中国古代宴席的典范。

孔府是孔子及其后人居住的地方,古代尊孔之风的盛行,使得孔府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孔府在古代的地位非同一般,兼具家庭和官府职能。当年孔府接待贵宾、袭爵上任、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经过数百年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独具风味的家宴。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中国古代宴席的典范。

融汇百家的孔府菜

孔府菜的历史十分久远,是吸取了全国各地的烹调技艺而逐渐形成的。由于孔府主人的特殊地位,孔府菜可以广泛吸收宫廷、官府和民间烹饪技艺特点。如孔府的很多内眷都是来自各地的官宦的大家闺秀,她们常从娘家带着厨师到孔府来。因此,各菜系的名厨相聚孔府,将烹调技艺发挥到极致,从山珍海味到瓜、果、菜、蔬都能制出美味佳肴。此后,经过孔府历代名厨的精心创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着意创新,自成一格,使得孔府菜成为中国烹饪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孔府菜的命名十分讲究,菜肴的名称寓意深远,体现了孔府书香门第的风雅之气。有的取名古朴典雅,富有诗意,如“一卵孵双凤”、“诗礼银杏”、“阳关三叠”、“白玉无暇”、“黄鹏迎春”。有的是投其所好引人入胜,如“带子上朝”、“玉带虾仁”、“珍珠海参”、“雪丽琥珀”。有的名称用以赞颂其家世之荣耀或表达吉祥如意,如“一品锅”、“一品寿桃”、“一品豆腐”及“福、禄、寿、喜”、“万寿无疆”、“吉祥如意”、“全家平安”、“年年有余”等。

孔府宴的等极

孔府接待的人员很多,上自皇帝、王公大臣,下至地方官员、亲朋贵戚,以及各种庆典,因此,待客宴席根据饮宴者的身份或亲疏而划分成不同规格、不同等级。据孔德懋(孔子七十七代嫡孙女)在《孔府内宅轶事》中介绍:最高级的酒席叫“孔府宴会燕菜全席”,又叫“高摆酒席”,每桌上菜130多道。这种酒席专门招待历代皇帝和钦差大臣,近代的蒋介石、顾祝同、刘峙、孔祥熙、冯玉祥等人受过此种招待。

“燕菜全席”最有特色的装饰品当属“高摆”,用糯米面做的,1尺多高,碗口粗呈圆柱形,摆在四个大银盘中,上面镶满各种细干果,形成绚丽多彩的图案,联起来就是这个酒宴的祝词。做高摆就像绣花一样,四个高摆就需要12名老厨师48小时才能完成。这种酒席还要用特制的高摆餐具,瓷的、银的、锡的各种质地都有,都是专套定做,如果损坏一件就无法买到配齐,因此每次使用都要安排可靠的人专门照管餐具。总之,“燕菜全席”规格极高,甚为讲究。

其次就是平时寿日、节日、婚丧、祭日和接待贵宾用的“鱼翅四大件”和“海参三大件”宴席。菜肴随宴席种类确定,是什么席,首个大件就上什么。大件之后还要跟两个配伍的行件。如鱼翅四大件:开始先上八个盘(干果、鲜果各四),而后上第一个大件鱼翅,接着跟两个炒菜行件;第二个大件上鸭子大件跟两个海味行件;第三个大件上鲑鱼大件,跟两个淡菜行件;第四个大件上甘甜大件,如苹果罐子,后跟两个行菜,如冰糖银耳、糖炸鱼排。

孔门豆腐

孔门豆腐是一道典型的孔府菜。以前孔府有个姓韩的豆腐户祖祖辈辈给孔府送豆腐,有一年三伏连阴天,韩家老二做的豆腐没卖完,于是将其放在秸帘子上分开晾着。谁知烧火时不小心把帘子烧着了,帘子上的豆腐块连烧带熏已经变为糊黄色了。韩老二舍不得扔,就把豆腐放在盐水里煮了煮,一吃味道挺不寻常,于是他送了些豆腐到孔府让衍圣公品尝。衍圣公也觉得味道不错,于是又让厨师在煮豆腐时放了桂皮、花椒、辣椒粉等,味道就更好了。有一年,乾隆来曲阜,孔府给皇上上了一道熏豆腐,乾隆吃的十分可口,对熏豆腐大加赞赏,还给了做熏豆腐的韩老二一些奖赏,从此熏豆腐便成了曲阜特色风味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