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饮食文化
26069400000065

第65章 开明宽容的女子宴

探春宴与裙幄宴是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仕女们经常举办的两种野外设宴聚餐活动,一般选择在野外风景秀丽的地方,仕女们既可欣赏自然美景,满足审美需求,又可品尝美味佳肴,满足食欲。

唐代盛行探春宴与裙幄宴,参加者均为女性,有别于中国古代的其它饮宴。饮宴地点设于野外,可以使平日身居闺房的女子们一消往日的郁闷心情。女性在一起聚集饮酒,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伦理对妇女们的一种宽容态度。

探春宴

探春宴一般在每年正月十五过后的立春与雨水二节气之间举行。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探春宴的参加者多是官宦及富豪之家的年轻妇女。此时万物复苏,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们相约做伴,由家人用马车载帐幕、餐具、酒器及食品等,到郊外游宴。

女子们的游宴也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踏青散步游玩,吮吸清新的空气,沐浴和煦的春风,观赏秀丽的山水。然后才选择合适的地点,搭起帐幕,摆设酒肴,一面行令品春(在唐代,“春”一是指一般意义的春季,二是指酒,故称饮酒为“饮春”,称品尝美酒为“品春”),一面围绕“春”字进行猜谜、讲故事,作诗联句等娱乐活动,至日暮方归。

此外,女子们到此游宴还有一项主要活动——斗花。所谓斗花,就是青年女子们在游园时,比赛谁佩戴的鲜花更名贵、更漂亮。为了在斗花中获胜,长安富家女子往往不惜重金去购得各种名贵花卉。当时,名花十分昂贵,非一般民众所能负担,正如白居易诗云:“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探春宴上,年轻女子们“争攀柳丝千千手,间插红花万万头”,成群结队地穿梭于曲江园林间,争奇斗艳。

裙幄宴

在每年三月初三上已节前后,年轻女子们便趁着明媚的春光,骑着温良驯服的矮马,带着侍从和丰盛的酒肴来到曲江池边,选择一处景致优美的地方,以草地为席,四面插上竹竿,再解下亮丽的石榴裙连接起来挂于竹竿之上,这便成了女子们临时饮宴的幕帐。这种野宴被时人称之为裙幄宴。

唐代女子用裙子挂于竹竿之上围成一圈做帷幕,从现代的观点看似乎有些荒唐。其实则不然,唐代的女服必有裙、衫、披三大件,将裙脱下来之后身上还有衫和披肩。因此,唐代虽然风俗开化,但也不至于到连现代人都难以接受的地步。唐人以裙宽肥为美,一般一条裙都是用六幅帛布拼接而成,华贵的则要用到七八幅,用来做帷幕确实再合适不过了。

宴饮过程中,女子们为使游宴兴味更浓,非常考究菜肴的色、香、味、形,并追求在餐具、酒器及食盒上有所创新。这类野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烹调技艺、食具造型等的发展,也丰富了饮食品种。

唐代女人和酒

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不仅男人喝酒,女人也普遍饮酒。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杨玉环显然喝醉了。唐代的女道士兼诗人鱼玄机也嗜好饮酒。“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她愁思绵长,为了忘却这愁思而旦夕饮酒,以酒浇愁。在她的《遗怀》一诗里这样写道:“燕雀徒为贵,金银志不求。满怀春酒绿,对月夜琴幽。绕砌澄清沼,抽簪映细流;卧床书册遍,半醉起梳头。”在《寄子安》一诗中又写道:“醉别千不

愁,离肠百结解无由……有花时节知难遇,未肯厌厌醉玉楼。”在《夏日山居》中还写道:“移得仙居此地来,花从自遍不曾栽;庭前亚树张衣,坐上新泉泛酒杯。”

女人丰满是当时公认的美,女人醉酒更是一种美。唐明皇李隆基特别欣赏杨玉环醉韵残妆之美,常常戏称贵纪醉态为“岂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当时,女性化妆时,还喜欢在脸上涂上两块红红的姻脂,是那时非常流行的化妆法,叫做“酒晕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