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纳米研究
26232500000022

第22章 纳米超级电脑(2)

生物电子技术是巧妙地将生物技术与电子技术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新技术。它利用微电子技术及生物技术,使DNA分子之间可以在某种酶的作用下瞬间完成生物化学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码变成另一种基因代码。反应前的基因代码可作为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可以作为运算结果。如果控制得当,那么就可以利用这种过程制成一种新型电脑。DNA电脑运算速度快,它几天的运算量就相当于目前世界上所有计算机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此外,它的存储容量非常大,超过目前所有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再有,DNA电脑所耗的能量极低,只有一台普通电脑的十亿分之一。

生物电脑是人们多年来的期望。有了它可以实现现有电脑无法实现的模糊推理功能和神经网络运算功能,是智能计算机的突破口之一。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新型电脑将很快就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量子计算机

2000年,IBM公司宣布研制出利用5个原子作为处理器和存储器的量子计算机,即量子电脑。

按摩尔定律,电脑处理器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其功能则正在变得越来越强。但是,目前的处理器制造方式预料会在今后10年左右达到极限。现在使用的平版印刷技术无法制造出分子大小的微器件,这促使研究人员尝试利用基因链或通过开发其他微型技术来制造电脑。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基于原子所具有的神秘量子物理特性的装置,这些特性使得原子能够通过相互作用起到电脑处理器和存储器的作用。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元件就是原子和分子。IBM的这台量子计算机被认为是朝着具有超高速运算能力的新一代计算装置迈出的新的一步。它可以用于诸如数据库超高速搜索等方面,还可以用于密码技术上,即密码的编制和破译。IBM公司利用这台量子电脑样机解决了密码技术中的一个典型的数学问题,即求解函数的周期。它可以一次性地解决这一问题的任何例题,而常规电脑需要重复数次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微电子技术面临挑战,但传统的制造业在挑战面前并不气馁,仍在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研究室于1988年研制成功了隧道三极管。这种新型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是在两个半导体之间形成一层很薄的绝缘体,其厚度为1~10纳米之间,此时电子会有一定的概率穿越绝缘层。这就是量子隧道效应。一层超薄的绝缘层好像是大山底下的一条隧道,电子可以顺利地从山的这边穿到山的那边。由于巧妙地应用了量子隧道效应,所以器件的尺寸比目前的集成电路小100倍,而运算速度提高1000倍,功率损耗只有传统晶体管的千分之一。显然,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的崭新器件,对超越集成电路的物理限制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近年科学家已研制成功单电子晶体管,只要控制单个电子就可以完成特定的功能。

在过去短短几十年中,硅芯片走过一条高速成长之路。30纳米晶体管技术将使硅芯片可以容纳4亿个晶体锋。但这种增长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因为,硅芯片将很快走向终结。谁会成为传统的硅芯片电脑的终结者?目前科学家看好光电脑、生物电脑和量子电脑,其中又以量子电脑呼声最高。

光电脑利用光子取代电子进行运算和存储,它用不同波长的光代表不同数据,可快速完成复杂计算。然而要想制造光电脑,需要开发出可用一条光束控制另一条光束变化的光学晶体管。现有的光学晶体管庞大而笨拙,用其制造台式电脑,将有一辆汽车那么大,因此,光电脑短期内进入实用阶段很难。

DNA(脱氧核糖核酸)电脑是美国南加州大学阿德勒曼博士1994年提出的奇思妙想,他提出通过控制DNA分子间的生化反应来完成运算。

DNA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它通过4种核苷酸的排列组合存储生物遗传信息。将运算信息排列于DNA上,并通过特定DNA片段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得出运算结果,是DNA计算机工作的主要原理。

网德勒曼教授是DNA计算机研究领域的先驱。他于1994年在实验中演示,DNA计算机可以解决著名的“推销员问题”,首次论证了这种计算技术的可行性。“推销员问题”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求得在7个城市间寻找最短的路线,这一问题相对简单,心算就可以给出答案。

但这次阿德勒曼教授用DNA计算机演示的新问题难度就大多了,靠人脑的计算能力基本无法处理,这个问题可以形象化地表述如下:假设你走进一个有100万辆汽车的车行,想买一辆称心的车。你向销售员提出了一大堆条件,如“想买一辆4座和自动档的”,“敞篷和天蓝色的”,“宝马车”等等,加起来多达24项。在整个车行中,能满足你所有条件的车只有一辆。从理论上说,销售员必须一辆辆费劲地找。传统的电子计算机采用的就是这种串行计算的办法来求解。

阿德勒曼等设计的DNA计算机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并行处理。他们首先利用DNA片段编码了100万种可能的答案,然后将其逐一通过不同容器,每个容器都放入了代表24个限制条件之一的DNA。每通过一个容器,满足特定限制条件的DNA分子经反应后被留下,并进入下一个容器继续接受其他限制条件的检验,不满足的则被排除出去。

从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理论上,DNA计算机的运算策略和速度将优于传统的电子计算机。阿德勒曼教授说,虽然他们的新实验进一步提高了DNA计算机模型的运算能力,但总的来说,DNA计算机错误率还是太高;要真正超越电子计算机,还需要在DNA大分子操纵技术等方面有大的突破。而且目前流行的DNA计算技术都必须将DNA溶于试管液体中。这种电脑由一堆装着有机液体的试管组成,神奇归神奇,却也很笨拙。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DNA电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难以取代硅芯片电脑。与前两者相比,量子电脑前景似乎更为光明。一些科学家预言,量子电脑将从新一代电脑研制热潮中脱颖而出。

中国科技大学量子电脑研究专家也提出了与此类似的观点,将量子形容为一种“玄而又玄”的东西,提出了一个比喻:如果一只老鼠准备绕过一只猫,根据经典物理理论,它要么从左边、要么从右边穿过。而根据量子理论,它可以同时从猫的左边和右边穿过。量子这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特性使得具有5000个量子位的量子电脑,可在约30秒内解决传统超级电脑要100亿年才能解决的大数因子分解问题。由于意识到量子电脑问世后将对电脑及网络安全构成巨大冲击,美国科研机构正在密切关注量子电脑的进展。不少国家从国家利益出发,正在量子电脑研究领域展开激烈的角逐。

以日本为例,日本邮政省于2000年决定增加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投入,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400亿日元。按照日本邮政省的预计,量子信息技术将在2030午步人实用化阶段。2000年,量子电脑研究捷报频传。先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开放实验室成功研制出4个量子位的演示用量子电脑。之后,美国IBM公司又推出5个量子位的演示用量子电脑。印度科学家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此项研究,印度国家研究所的科学家说,量子电脑将于2005年问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们甚至已经在从事量子因特网的研究。

量子电脑虽然威力无比,妙不可言,但要真正为人类造福还需耐心期待。由于量子电脑的原理与构造和传统计算机截然不同,科学家的研制工作几乎是从零开始,十分艰难。而量子电脑运行时所需的绝对低温、原子测控等苛刻条件更使这种“魔法”般玄妙的神物目前不可能像个人电脑机一样走人寻常百姓家。但人们也不必失望,几十年以后,当量子电脑走出实验室,真正可以实际应用时,普通人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远程的量子主机,指挥它于这于那,共享这项神奇的发明。

可以预料,虽然量子电脑距离实用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它取代硅芯片电脑可能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