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开发地球最后的处女地(科普知识大博览)
26254800000004

第4章 成吉思汗葬身何处(1)

多年前,带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创立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究竟埋身何处?这或许是数百年来考古学上的一大悬案。由于蒙古人当时并无文字记载陵墓的确切地点,可供参考的线索也极少。而陵墓里可能埋藏着成吉思汗东征西讨从20多个王国搜刮而来的无价珍宝,这些都成为吸引私人考古人前仆后继的诱人原因。国际间搜寻成吉思汗葬身之处的尝试,可以说是从未间断,不管是美国富翁发起的探险之旅,或是日本考古队耗时3年利用卫星仪器进行的大规模搜索,全都无功而返。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曾统一蒙古各部,大举入侵西夏,南下攻金,灭西辽。1220年西征中亚,攻下花刺子模新都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撤马尔罕)及都城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占领呼罗珊全境,兵至克里木半岛和印度河。他征战多年,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洲的大帝国。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成吉思汗亦病死于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军中,终年65岁。手下将领遵循大汗遗命:“秘不发丧”,由最忠心耿耿的特领把遗体运回故乡。建造好陵墓后,成吉思汗遗体被深埋地下。葬后,又出动上万马匹来回奔跑,将墓地踏平,然后植木为林。随后,为首的将领命令800名士兵将造墓的1000多名工匠全部杀死,而这800名士兵旋即也遭灭口,以防止暴露埋葬地点,使得成吉思汗的皇陵能够永远不受打扰。

另据传说,成吉思汗下葬后,为保密起见,除马匹踏平墓地外,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为便于日后能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坟上杀死了一只驼羔,将羔血撒于其上,并派骑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长也以后,墓地与其他地方分辨不出时,守墓的士兵才撤走。其子女若想念成吉思汗,就让当时被杀驼羔的母驼作为向导,引人们前来祭拜。

7月初,有关专家揭开了成吉思汗的真正墓地的确切位置,是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鄂托克旗。

被发现的成吉思汗的重大遗迹,离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成吉思汗陵不足200公里。遗迹的地貌、地名等特征与《蒙古秘史》、《史集》、《蒙兀儿史记》等史料中有关成吉思汗葬地的描述极其吻合。

在鄂托克旗发现的一系列有关成吉思汗的重要遗迹,其规模之大,场景之周详,为历史还原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将再一次把全世界考古学者的目光聚拢到鄂托克旗来。

据《蒙古秘史》记载,1226年秋,64岁的成吉思汗仍然雄心不已,“去征唐兀(西夏),以夫人也遂从行”。秋冬之际,成吉思汗率大军南下渡过黄河,在鄂托克旗与西夏军队隔河对峙。成吉思汗率部下在阿尔巴斯山围猎野马,坐骑受惊,成吉思汗不慎坠马受伤,在阿尔寨石窟养伤。《蒙古秘史》记载:“冬,间于阿尔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汗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尔合惕地面下营。”据专家考证,“阿尔不合”,就是现在的阿尔巴斯;“搠斡尔合惕”,蒙语意为“多窟汇聚之处”,而蒙古高原石窟甚少,称为“多窟汇聚之处”的,目前发现的仅有阿尔寨石窟。

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凸地兀起一座数十米高的红色砂石平顶山,山上洞窟鳞次,这就是阿尔寨石窟。

阿尔寨石窟东南侧的十号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所住。该石窟的门前,竖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苏勒德神矛,门旁刻有一座西夏风格的佛塔浮雕,门前的石崖边上凿有两道竖壕,据说是为方便成吉思汗养伤时坐着射箭所凿。前方一里以外据说竖有成吉思汗的箭靶,至今仍可寻到。

考据一:壁画在第二十八号窟中,西面墙上有一幅壁画。有的专家认为是“蒙古族丧葬图”或是“蒙古贵族丧葬图”,阿尔寨石窟文化保护所制作的说明牌上介绍的是“蒙古帝王丧葬图”。内蒙古社科院著名研究员潘照东认为,这幅壁画应该是“成吉思汗安葬图”。整个壁画为梯型结构,最上面两层绘有山川、河流、原野,并在突出位置绘有两军对垒、激烈作战的场景,可以还原为成吉思汗出征西夏作战的场面。

第三层左侧绘有若干匹白马,一匹褐红色马及若干头骆驼,应是表现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猎野马时,所乘“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右侧绘有两座白色蒙古包,尖顶高耸,其左侧有一间寺庙,一间宫殿,宫中绘一妇人,似在垂首痛哭,应是表现成吉思汗逝世,随行的也遂夫人悲痛不已。阿尔寨石窟山顶平台之上,原有宫殿、寺庙,皆毁于林丹汗西征鄂尔多斯之役,现仍存有遗址地基。其五号遗址的地基为圆型,是一较大型蒙古包的基础。六号遗址与五号相连,是一方型地基,较一号、二号遗址面积小得多。一号、二号遗址原为宫殿、静庙,且位置居中,五号、六号遗址虽然相连,又有区别,其功能应是相关且又有区别的。潘照东研究员推断圆型蒙古包为主人(成吉思汗)居住之所,方型幕帐为议事之所。

壁蕊中部,绘有三人立于一棺木之后,左侧男子着盛装束袖袍服,头戴盔型匾帽,在其右侧站立的似为二位僧人,应为随同成吉思汗征西夏的托雷王子及为成吉思汗祈祷的僧人。

木棺头宽尾窄,由一根圆木的中间剖开而成,棺木年轮较清晰,木棺中间有三遭箍。三人身后,绘有方形墓圹,其中伏着一具尸体,有四只白鹤用嘴将尸体衔起。墓圹右侧有一位僧人跪着,为逝者念经超度。

剖木为棺,是当时蒙古人的安葬之礼。据明人叶子奇所著《草木子》载,元代蒙古人送终之时,是“用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乃定……”图中所绘,正与此描述相吻合。

阿尔寨石窟山顶平台西北处,有一人工开凿的坑道,北侧连一石窟,据介绍是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而且在阿尔寨各石窟中,此窟夏秋季节最为阴凉。那么,既然前有10号窟,上有蒙古包、幕帐,此地为什么还要开凿一个地面以下的石窟呢?在一百零八眼阿尔寨石窟中,这眼窟是最特殊的。别的窟均是依山势在侧面开凿,惟独这眼窟是挖进地面以下,然后开凿的。这眼窟也是最耐人寻味的——是否此窟即壁画中之墓圹,曾为成吉思汗逝世之后的停灵之所呢在第三十一号窟内西侧壁上,亦有一幅场面宏大的壁画,人物繁多,极其耐人寻味。此画上部,约占整个画面五分之三的部分,绘有一尊藏传佛教的密宗法王,怒目金刚,神气活现,极其威猛。画的下半部,绘有一百余名各色人物,分为四组。

第一组共八人,为一地位尊贵,接受众人跪拜尊祟的大家庭。其中心人物为一位身材魁梧、头戴四方瓦楞帽,身穿盛装蒙古礼服的男子。他盘腿而坐,右手举在胸前,左手置于腿上。其左侧为一位贵妇人,着蒙古礼服,戴固姑冠,坐姿与男人相同,头也侧向男主人。侍坐于男人右侧的为二位贵妇人,均着蒙古礼服,头戴固姑冠,但坐姿不同,均只盘右腿,左腿收回半立,双手合十于胸前。男主人左侧,另有四位蒙古男子,年少无冠,着礼服,均只盘右腿,收左腿,双手合十。这八人毫无疑问为蒙古族的显贵之人,那么,他(她)们是谁呢?据巴图吉日嘎拉先生分析,魁梧男子当为成吉思汗,左侧贵妇人为正夫人孛儿帖·兀真皇后,其左侧的四位年轻男子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皆为孛儿帖夫人所生养;成吉器汗右侧的二位贵妇人,为也速干皇后、忽兰皇后,因为是侧夫人,所以坐姿与正夫人孛儿帖皇后不同。这八人并排坐于白色的高台之上,接受人们的礼拜。高台之下,呈品字型端放着三台丰盛的祭品。中间的为主供,置于高台之上,上罩红色伞盖;其两侧为副供,均置于红色托案上,为全牲之祭品。三台祭品状若三座山峰,令人想起成吉思汗每年阴历3月21日春季马奶祭所用九九八十一只羊背子以及蒙古宫廷酢马宴所上的全牛席,其含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