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提升的九大法则
2629700000027

第27章 积聚人脉,行走四海靠朋友(3)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维克多感受到了朋友的力量。 而杰克·伦敦的遭遇却与维克多恰好相反。

杰克·伦敦的童年,贫穷而不幸。14岁那年,他借钱买了一条小船,开始偷捕牡蛎。 可是,不久之后就被水上巡逻队抓住,被罚去做劳工。 杰克·伦敦瞅空子逃了出来,从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两年以后,杰克·伦敦随着姐夫一起来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队伍。 在淘金者中,他结识了不少朋友。 他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么都有,而大多数是美国的劳苦人民,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杰克·伦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里南的中年人,他来自芝加哥,他的辛酸历史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 杰克·伦敦听他的故事经常潸然泪下,而这更加坚定了杰克·伦敦心中的一个目标:写作,写淘金者的生活。

在坎里南的帮助下,杰克·伦敦利用休息的时间看书、 学习。1899年,23岁的杰克·伦敦写出了处女作 《给猎人》,接着又出版了小说集 《狼之子》。 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生活为主题的,因此,赢得了广大中下层人士的喜爱,杰克·伦敦渐渐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其著作的畅销也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刚开始的时候,杰克·伦敦并没有忘记与他共患难同甘苦的淘金工人们,正是他们的生活给了他灵感与素材。 他经常去看望他的穷朋友们,一起聊天,一起喝酒,回忆以往的岁月。

但是后来,杰克·伦敦的钱越来越多,他对于钱也越来越看重。他甚至公开声明他只是为了钱才写作。 他开始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而且大肆地挥霍。 与此同时,他也渐渐地忘记了那些穷朋友们。有一次,坎里南来芝加哥看望杰克·伦敦,可杰克·伦敦只是忙于应酬各式各样的聚会、 酒宴和修建他的别墅,对坎里南不理不睬,一个星期中坎里南只见了他两面。

坎里南头也不回地走了。 同时,杰克·伦敦的淘金朋友们也永远地从他的身边离开了。

离开了朋友,离开了写作的源泉,杰克·伦敦的思维枯竭,他再也写不出一部像样的著作了。 于是,1916年11月22日,处于精神和金钱危机中的杰克·伦敦在自己的寓所里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7.找对同仁,同舟共济创伟业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人的智慧和能量总是有限的,如果能够集思广益,兼取各家之长,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帮助你早日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同仁之间互助互帮容易成事,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在做事情之前先判断、 选择好的同仁不是可以让自己少走些弯路吗?同仁是成大事者的一个基础,古往今来,已有无数实例证明了这一点。

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 “桃园三结义”,也是同仁之间相互依靠、共图大业的一个例子。 在中国古代,只要志同道合就可以义结金兰,结拜换帖,成为同甘共苦的兄弟。 当初,刘备为了让关羽和张飞辅佐他打江山,与其结为换帖兄弟。 其实,他们三人却是普通人,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三个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最后经营起一番事业来,在群雄逐鹿的三分天下过程中取得一席之地。他们的成功与既是朋友又是同仁的三个人的通力合作有着必然的联系。

纵观历史,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不但在创立政权的时候,需要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 在巩固政权,治理国家的时候,更离不开同仁的作用力。 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善于利用这种力量。 他曾经对大臣们说:“许多帝王总是按个人喜好做事,心情好的时候连毫无功绩的人也胡乱封赏,一旦有任何不顺心的事,便马上大发雷霆,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 天下之所以大乱往往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日夜以此为警戒,如果各位有意见,不妨直率地提出来。” 唐太宗正是由于广泛地听取和采纳臣子的谏言,才能不断地反省自我,扬长避短,从而巩固自己的政权,创立了太平盛世的繁荣局面。巧妙地利用同仁的力量,不但在古代可以帮助自己建功立业,对我们现在也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比如说经商,如果一个人资本不足,各方面的条件都还欠缺,那就不如多和几个人结为 “同仁”,集众人的智慧与财力,使自己经营的事业变得更大,从而更具竞争力。曾经名噪一时的香港房地产业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就是依靠同仁的力量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来源于1958年香港商界 “三剑侠” 组合的“永业企业公司”。 所谓 “香港商界三剑侠” 指的是三位在经营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企业家,即地产巨子郭德胜、 证券大王冯景禧、华资探花李兆基。 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看好香港的房地产业,但又缺乏单独作战的实力,于是经过协商而 “誓师结义”,提出一个同仁企业的基本纲领来,这就是他们所说的 “同心协力,进军地产,你发我发,大家都发”。

当时香港政府是把 “官地” 用 “官契” 形式批租给公民使用,公民只要交了租金,如何使用土地,政府基本上不问,这样任何人只要能租到土地,就可以获得转租土地使用的利润。 香港地少人多,各业兴旺发达,土地转租的利润必然越来越高。 为此,从1950年起,冯景禧与人合伙购买土地官契,进入房地产领域,到1958年,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郭德胜来找冯景禧,确实是找到了一个行家里手。李兆基对香港的实业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认为进入房地产领域是最佳选择。 他反应敏捷,足智多谋,有他参加 “永业企业公司”,就像是刘、 关、 张 “桃园结义” 的同仁企业请出诸葛亮来做“总经理”。

“永业企业公司” 以 “三剑侠” 为核心再伙同另外五位股东开业,首先以买入沙田酒店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手腕。 郭德胜老谋深算,冯景禧精通财务,李兆基胆大心细,三人上阵,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他们三位后来都进入香港十大富豪行列,能够在一家公司共同奋斗,算得上是中国现代经济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于起家时资金有限,最初的经营方式是以低价买进旧楼,拆掉重建,再伺机收购一些无人问津却又有发展潜力的土地,进行转手买卖,并且制定了 “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 的营销政策,赢得了用户的信任。

五年下来,虽然没有大发,却为后来的大发奠定了基础。 在已经看到了前景的情况下,“三剑侠” 决定亮出自己的旗号,他们“甩掉” 其他股东,重新组合了 “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 “新” 字源于冯景禧的 “新禧公司” 中的 “新” 字,“鸿” 字源于郭德胜的“鸿昌合记” 的 “鸿” 字,“基” 字干脆取自李兆基的名字。 对 “永业” 向 “新鸿基” 改组一事,香港舆论界后来评论说:“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从 ‘永业’ 开始三人联手,生意做得很顺,否则的话不会五年后继续合作。” 其实,“三剑侠” 得以继续合作,主要原因还不在于生意做得顺,而是三人在这五年内感受到同心协力的成果和愉快。 他们可以 “甩掉” 其他 “永业” 股东,说明他们是精明的企业家,审时度势后可以迅速作出决断; 而且他们一开始就立下自己成就大业的志向,找来可以共谋一件大事的同仁,如同 《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联军讨董卓,是在各自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定向目标作为合作的基础,当这个目标实现或者实践证明不能实现时,合作便必须中止,不应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这也是他们可以仿效 “桃园结义” 的办法组建公司,经营产业,却也不为传统的政治体制观念所束缚的务实态度的体现。

“三剑侠” 得以继续合作,是他们认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风浪,只有靠三人继续同心协力,才能闯过险滩。 否则,他们不会等到1972年才协议分手,共分 “天下”。 “新鸿基” 创业的十年,是“三剑侠” 以 “桃园结义” 精神合作奋斗的十年,据说三人都是全身心投入,每人每天都要工作15~16个小时,他们说那时是相互比赛“苦干”,这或许也是 “新鸿基” 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的确,同仁之间共同努力,相互合作,在借助别人优势的同时,也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了1+1>2的影响和效果。 借助同仁之力,共谋大事,是走向人生成功的一个捷径。

8.人脉是一种潜在的财富

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

表面上看,它不是直接的财富,可是没有人脉资源,就很难成大事。 人脉资源越丰富,办事的门路也就越多,你的人脉档次越高,办事的效率就越快。 你必须加强交际本领,只有赢得更广、 更高层次的关系,才会有更大的成功机会。所谓关系,是指人的人际关系与脉络。 换言之,即是个人的社交网络。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捷径,许多信息由于这个网络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和距离从你的朋友那里传到你这里。当你在生活中拥有许多这样的点时,你与他们就会形成一个网络,这个网络的作用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有时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得帮助。 在逐步建立关系网的过程中,你自然也通过关系网给别人以许多帮助,从而使人更亲近你、 佩服你,从此你就与那些帮助过你的和你帮助过的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断增加交往,因此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关系。

在做生意时,要想获得成功,机遇和贵人都是不能缺少的因素,所谓机遇和贵人就是在你需要帮助之时适时出现的人、 事、 物的组合体。 我们无法控制这种完美的巧合在何时出现,我们唯一可能做到的是通过控制自己的关系网络来给自己制造更多的机遇和贵人的可能。 关系网络好比是一只八脚章鱼,每一只八脚章鱼在每一天每一分里都在不停地集合着、 交错着,只是我们自己常常不自知,不在意,常常和贵人擦身而过! 所谓贵人不单是指人脉中的高官显贵,也包括更多的普普通通的人,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人往往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帮上你的大忙。 总之,多结识一些人是有好处的,当我们一筹莫展走投无路的时刻,也许一个普通人可能成为为我们扭转乾坤的 “大贵人”。

做生意的李伟军有一个爱跟别人聊天的习惯,特别是他在旅途中无聊的时候。 有一次,他去广州出差,在坐火车时,和邻座的素昧平生的人聊了起来。 李伟军待人非常热情,又是给人端茶倒水,又是给人削水果。 在攀谈中,他了解到,邻座原来是个大学讲师,干讲师的工作时间长了,逐渐地有些厌倦了,于是就辞职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司,自任这家公司的总经理,现在这家公司发展得非常红火。 他们聊得很投机而且非常愉快。 到广州站后,他们匆匆交换了名片,其实他们只是萍水相逢,谁也没有想到今后可能会用到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后,李伟军的公司陷入危机,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一天他正心烦,忽然想起了那位在火车上遇到的人,于是就给他打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情况,问他们那里有没有适合自己做的生意。 那个人回答说,正好他有一批代理加工的货单,正在找合作伙伴。 李伟军抓住有利时机,接过这笔生意,走上了正轨。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甚至还不能称其为朋友的人帮他度过了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