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提升的九大法则
2629700000029

第29章 口吐莲花,口才能成千秋业(1)

在人际交往中,口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 拥有绝佳口才的人,往往能在转瞬之间,用一席话扭转乾坤,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中国古代史上,诸葛亮的舌战群儒,促成了孙刘联盟抗击曹操的大业就是经典案例。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的阳台演说则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大英帝国,这就是口才的魔力,也是成大事的捷径。

1.口才加勇气,唐雎不辱使命

勇气是力量的源泉,而良好的口才则能使勇气转化为伟大的成就。 成大事者拥有良好的口才,便多了一把制胜的利剑。

战国时代,各国争雄,互相侵扰,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一大批善于辞令的谋臣辩士便应运而生。

一天,秦王派人去告诉安陵君:秦国愿意用土地500里来换安陵。 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照顾,用大的换小的,真是好极了! 不过,我们的土地是祖先传下来的,我不敢调换。” 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为了说服秦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唐雎来到秦国,拜见秦王。 秦王十分傲慢地对唐雎说:“我用500里的地方来换安陵,安陵君却拒绝我,这是什么理? 况且,秦国已经灭掉韩国、 魏国,安陵君只有50里的地方却偏偏存在,是因为他是个谨慎的人,我没有把他放在心上的缘故。 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来扩大安陵君的地盘,他却违抗我,这不是轻视我吗?”唐雎说:“不,不是这样。 安陵君从祖宗那里继承的土地要永远保住它,即使拿1000里土地也不敢调换,何况只500里呢?!”秦王听了甚为恼怒,说:“你可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说:“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一发怒,会使百万尸首横地,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可曾听过布衣之士发怒吗?”

秦王说:“布衣之士发怒,想来也不过是扔掉帽子,空手赤脚,用脑袋撞地罢了!”

唐雎说:“这是常人的发怒,不是士人的发怒。 ……如果布衣之士非要发怒不可,倒在地上的尸体虽只两具,流血不过五步,可是天下的人都要穿上丧服。 现在是时候了!” 说完,拔出宝剑,跃起身来。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耸身长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我明白了,韩、 魏两国所以灭亡,而安陵只有50里还能存在,就因为有先生你在啊!”

秦王用500里地换安陵君的50里领地,显然是个政治阴谋:安陵君如果同意交换,500里地很显然不能到手,反而失去了祖传的 “根据地”; 如果不同意交换,则背上了违抗轻视秦国的罪名,也会被吞并。 安陵君岌岌可危! 然而在先秦时代,“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唐雎胸有成竹,以布衣之士发怒相对,用 “倒地尸体两具” 对“百万尸首横地”,用 “流血不过五步” 对 “鲜血流淌千里”,结果是士人之怒会使天下人都要穿丧服,同时拔剑跃身,宣称 “是时候了!” 吓得秦王连连道歉,放弃了侵吞安陵的计划。 没有唐雎的针锋相对,安陵君怎么能自保呢?

唐雎以一己之力迫使秦王就范,其气势和勇气令人叹服,唐雎因此而名垂千古。

2.说话原则宜方,说话方式宜圆

以情感人,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达到说服的目的,这是语言的一个极高的境界,也是智慧的一种体现。 懂得方圆之道的人,运用口才定是巧到极处,巧到点子上。

战国时期,赵太后刚刚掌权做一国之主,秦国就加紧向赵国进攻。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提出要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救赵。 做母亲的赵太后,不愿意让自己的爱子当人质,这当然也是人之常情。 因而,对于大臣们的反复规劝,太后大为恼怒,对臣下说:“你们哪个再来劝我送长安君当人质,我唾他一脸口水。” 左师触龙为了国泰民安,求齐救赵,又必须在太后的火头上去说服这一国之主。 于是,左师触龙采用了一种巧妙的说服方法。见了太后之后,对于送长安君当人质的事他开始时一字不提,而是委婉地询问太后的饮食,关怀体贴地寒暄。 在太后 “色少解”的心境下,又提出愿送自己年仅15岁的小儿子入宫做卫士,并说自己年迈,对小儿子十分喜爱云云。 当太后问他:“你们男人也爱怜小儿子吗?” 触龙答道:“爱得比妇人还要厉害哩。” 太后笑着说道:“我看还是妇人爱得厉害吧。” 至此,老人爱子之心在双方情感上得到交融,触龙成功地找到了化解太后的怒气,引发其情感的渠道,就是说有了共同的语言,创设了沟通情感的情景。 接着,触龙又巧妙地将太后的谈锋引向长安君,他对太后说:“老臣私下认为太后疼爱燕后胜过长安君多啦。” 太后说:“你错了。 我疼爱她,哪里比得上长安君。” 这样的回答,正中触龙下怀,他正是要由此生发谈论爱子原则来劝太后的。 接过话头,触龙说:“父母疼爱子女,要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您老人家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抚摸着她的全身哭个不休,因为她嫁得太远而感到悲伤,真够心疼的。 燕后走了以后,您并不是不想念她啊,每当祭祀,总要替她祝福、 祈祷; 千万不要让她返国呀! 这还不是替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有子子孙孙,不断承继王位吗?” 触龙的说法,是从情感上对太后的做法以赞许,太后听了,心里觉得很受用,就点头表示赞同,说:“是这样的。”触龙继续把话题引申,他问太后:“从现在起算到三代以前,甚至算到赵氏开始建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能够累代封侯至今不绝的还有吗?” 太后说:“没有了。” 触龙又问道:“不光是赵国,就是别国子孙后代继续不断封侯的还有吗?” 太后道:“我不曾听说。”至此,触龙已将太后的情感完全引到了自己的话题上,于是,他开始以情理交融的攻心战,向太后发起了进攻。 触龙说:“这些人啊,近一些的呢,是自身遭到不幸; 远一些的呢,还要累及子孙,难道是因为这些封了侯的子孙本身个个不行吗? 只是因为他们地位虽高,却没有建立什么功勋,俸禄虽多,却没有什么劳绩,而且还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 如果太后抬高长安君的地位,给他肥沃的封地,赏赐很多财宝,而不让他及时为国立功,一旦太后去世,长安君怎能在赵国站得住脚呀! 我以为太后替长安君打算得不够长远,所以说你疼爱他还比不上疼爱燕后!” 太后终于为触龙的情理所打动,说:“哦,那就听你的安排吧。” 至此,触龙完成了对太后的劝说,太后接受了建议,派长安君去齐做了人质。

触龙在劝说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 “动人之心莫先乎情” 的手法,使赵太后最终被打动,触龙也完成了暂时拯救赵国的使命,成为赵国的一代英雄。

3.巧用心机,诸葛亮智激周瑜

牵强附会之说在口才中颇有用武之地,一句 “铜雀春深锁二乔” 便成就了诸葛孔明的绝代才智,这是智慧的体现,更是口才的胜利。

三国时期孙刘联合抗曹获得赤壁之战胜利的故事人人皆知,但是以当时刘备之弱曹军气势之汹,诸葛亮是怎样凭三寸不烂之舌让东吴坚定联刘抗曹的决心的呢? 这其中,他对东吴实力派人物周瑜的一番悄悄话所起的作用,可以说他把牵强附会的妙用都发挥到家了。

一天晚上,鲁肃引诸葛亮会见周瑜。 鲁肃问周瑜:“如今曹操驱兵南侵,是战是和,将军欲如何?” 周瑜说道:“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难以抗命。 而且,兵力强大,不可轻敌。 战则必败,和则易安。我的意见和为上策。” 鲁肃大惊道:“将军之言错啦! 江东三世基业,岂可一朝白白送给他人?” 周瑜说道:“江东六郡,千百万生命财产,如遭到战祸之毁,大家都会责备我的。 因此,我决心讲和为好。” 诸葛亮听完东吴文武两大臣的一段对话,觉得周瑜若不是抗曹的决心未定,也是一种有意试探。 此时如果不另辟蹊径,只是讲一通吴蜀联合抗曹的意义,或是夸耀周瑜盖世英雄,东吴地形险要,战则必胜的道理,肯定不会奏效。 于是,他巧用周瑜执意求和的“机缘”,编出一段故事,激怒了周瑜。 诸葛亮说道:“我有一条妙计,只需差一名特使,驾一叶扁舟,送两个人过江,曹操得到那两个人,百万大军必然卷旗而撤。” 周瑜急问是哪两个人。 诸葛亮说道:“曹操本是一名好色之徒,打听到江东乔公有两位千金小姐,大乔和小乔,长得美丽动人,曹操曾发誓说:我有两个志向,一是要扫平四海,创立帝业,流芳百世; 二是要得到江东二乔,以娱晚年。 目前虽然领兵百万,直逼江南,其实就是为乔家的两位千金小姐而来的。 将军何不找到乔公,花上千两黄金买到那两个女子,差人送给曹操? 江东失去这两个人,就像大树飘落一两片黄叶,如同大海减少一两滴水珠,丝毫无损大局; 而曹操得到两人必然心满意足,欢欢喜喜班师回朝。” 周瑜说道:“曹操想得二乔,有什么证据可说明这一点?” 诸葛亮答道:“有诗为证。 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十分会写文章,曹操在漳河岸上建造了一座铜雀台,雕梁画栋,十分壮丽,并挑选许多美女安置其中,又令曹植作了一篇 《铜雀台赋》,文中之意就是说他会做天子,立誓要娶 ‘二乔’。” 周瑜问:“那篇赋是怎么写的,你可记得?” 诸葛亮说道:“因为我十分喜爱赋中文笔华丽,曾偷偷地背熟了。” 周瑜请诸葛亮背诵。 赋略云:“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开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 ‘二乔’ 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霍地站立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曹操老贼欺我太甚!” 诸葛亮表面上是急忙阻止,其实是火上浇油,说道:“都督忘了,古时候单于多次侵犯边境,汉天子许配公主和亲,你又何必珍惜民间的那两个女子呢?” 周瑜说道:“你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将军夫人,小乔就是我的爱妻!” 诸葛亮佯作失言请罪道:“真没想到这回事,我真是胡说八道了,该死该死!” 周瑜怒道:“我与曹操老贼势不两立!” 诸葛亮却故作姿态地劝道:“请都督不可意气用事,望三思而后行,世上绝无卖后悔药的!” 周瑜说道:“承蒙伯符重托,岂有屈服曹操之理? 我早有北伐之心,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变卦的。 劳驾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同心合力共破曹操。” 于是孙、 刘结成抗曹联盟得到巩固,赢得了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

诸葛亮智激周瑜促成了吴蜀的联盟,为打败曹操奠定了基础,诸葛孔明的计谋和口才在此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为蜀国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4.谎言激将,立竿见影

人人都痛恨谎言,但有一种谎言人人都爱听,那就是善意的谎言。 巧用善意的谎言,亦能促成问题的尽快解决。唐天祐年间,叛臣朱全忠用计诱骗五路兵马反驻守太原的唐晋王李克。 叛军中有一员猛将高思继异常勇猛,且善用飞刀,百步取人,后来被晋王李克的十三太保李存孝生擒。 本意留他在帐前听用,可高思继却执意要回山东老家过 “苦身三顷地,付手一张犁” 的田园生活,以此改恶从善。 后来,李存孝被奸臣康立君、 李存倍所害。朱全忠闻李存孝已死,又发兵来犯,其帐前王彦章不仅勇猛盖世,且智谋过人。 晋王将士皆哑然相对,无人请战,晋王见状,痛哭一场。 还是长子李嗣源说道:“昔日降将高思继闲居山东郓州,何不请他迎敌?” 晋王闻言大喜,遂命李嗣源前往山东求将。李嗣源来到山东郓州,直奔高家庄寻高思继。 提起前事,高思继说道:“自勇南公存孝擒我,饶了性命,回到老家,‘苦身三顷地’,与世无争,今已数年,早把兵家争战之事置之身外。 今日相见,别谈这些。” 李嗣源见高思继已无相从出山之意。 于是在心里暗暗琢磨,自古道:文官言之,武将激之。 对高将军好言相求,难以收效,必须巧用激将之法,激其就范。 于是,编出一通谎言,说道:“天下王位,各镇诸侯,皆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称羡不已。 我与王彦章交兵被他赶下阵来,我对王彦章说:‘今来赶我,不足为奇,你如是好汉,且暂时停战,我知道山东浑铁枪白马高思继,盖世英杰,有万夫莫当之勇。 待我请来,与你对敌。’ 王彦章见我阵前夸耀将军,愤然大叫:‘就此停战,待你去请他来,不来便罢,若到我这宝鸡山来,看我不把他剁成肉酱!’ ……” 高思继本是勇武之人,生性直爽豪放,经此一说,不禁激得心头起火,口中生烟,大叫家丁:“快备白龙马来,待我去生擒此贼!” 遂披挂上马,辞家出山,望宝鸡山飞驰而去。

高思继和李嗣源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唐营,不但唐晋王喜出望外,三军将士亦是异常振奋。 第二天,王彦章又来挑战,唐晋王引高思继出马迎战,高思继与王彦章厮杀起来,连斗三百回合,难分胜负,直战到天黑,双方见天色已晚,才鸣金收兵。 这次战个平手,但却是唐营军民出师以来的第一次,军威大振,信心大增,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来日再战。

高思继本来已经看破沙场红尘,决心弃武从耕,安度田园生活。李家虽对他有再生之恩,但正面动员出山,重返军旅时,他却以“与世无争” 相拒。 然而,当李嗣源借用谎言激他时,他却毅然披挂上马,重返战场,一斗就是三百回合。 激将之谎言能让人热血沸腾,达到 “说谎” 人的目的,运用得好时,是成事的一大捷径。

5.成事要有高招,办事要有 “心计”

寓智慧与技巧于其中的 “谎言”,是成大事的绝佳 “捷径”。

已故的哈伯博士原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也就是他那一时代最好的一位大学校长,他喜爱筹募数额庞大的基金。

一次,哈伯先生需要100万美元来兴建一座新的建筑。 他拿了一份芝加哥百万富翁的名单,研究他可以向什么人筹募这笔捐款。 结果他选了其中两个人,每一个都是千万富翁,而且彼此都是仇恨很深的敌人。

其中一位当时是芝加哥市区电车公司的总裁。 哈伯博士选了一天的中午时分———因为,在这时候,办公室的人员,尤其是这位总裁的秘书,可能都已外出用餐了———悠闲地走入他的办公室。 对方对于他的突然出现,大吃一惊。

哈伯博士自我介绍说道:“我叫哈伯,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请原谅我自己闯了进来,但我发现外面办公室并没有人,于是我只好自己决定,走了进来。

我曾多次想到你,以及你们的市区电车公司。 你已经建立了一套很好的电车系统,而且我知道你从这方面赚了很多钱。 但是,每一想到你,我总是要想到,总有一天你就要进入那个不可知的世界。在你走后,你并未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纪念物,因为其他人将接管你的金钱,而金钱一旦易手,很快就会被人忘记它原来的主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