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新编家庭生活窍门大全(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
2634000000062

第62章 壮阳(7)

功效应用:补脾益气,养肝补血——本品甘温而补,补而不腻,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善补人体气血。常用于脾胃虚弱势伤虚赢、肝血不足之食少倦怠,恶心,毛发枯黄,产后乳汁不足等症。可单用带鱼清蒸。

此外,现代用于病毒性肝炎,其鳞中提得的(6-TG)等成分可治急性白血病,胃癌淋巴瘤等。

用量用法:蒸熟或煎熟食较好。

使用注意:古称发物,过敏体质者慎用。

参考资料: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烟酸、碘、磷、铁、钙等。油脂中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带鱼鳞油可使大白鼠中胆固醇显著降低,给大白鼠饲喂鳞油,其毛发长势很好。

《本草从新》:“补五脏,去风杀虫”。

《药性考》:“多食发疥”。

◇泥鳅《滇南本草》

为鳅科动物泥鳅的肉或全体。我国南、北大部分湖、塘、沟渠、水田均有分布,获得后除去内脏,洗净备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

1.补中益气,除湿退黄——本品味甘性平而偏温,入脾能补脾益气,除湿利水。用于肿虚体弱,小便不利,黄疽等症。以本品配黄蔑、党参治脾虚乏力,肢体消瘦,如鳅鱼参英汤。治黄疸以泥鳅与豆腐同煮。(豆腐500克,放沸水中煮至热烫,并加盐少许,再将泥鳅250克一齐放入,任其钻动。后用葱、姜、酱油调味食用)

2.益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阳痿等症。如鳅鱼羹。

3.祛湿邪——用于湿盛泄泻。

此外,现代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肝炎,能明显地促使黄疽消退及转氨酶下降,尤其对急性黄直型肝炎的疗效更为显著。

用量用法:内服煮食或研末。

参考资料:

成分:含脂肪酸、蛋白蛋、钙、铁、维生素B1、B2、A和烟酸等成分。

《滇南本草》:“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

《本草纲目》:“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

◇墨鱼《名医别录》

为乌贼科动物金乌贼、针乌贼和无针乌贼的肉。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以山东、江苏、浙江较多。获得后,剥出内壳(乌贼骨),洗净鲜用,亦可干燥备用。

别名:乌贼骨、乌侧鱼、缆鱼。

性味归经:咸,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脾益。肾,养血滋阴——本品养肝血,滋肾水,适用于妇女经带胎产中肝肾两虚而致的经闭、崩漏或月经量少,产后乳汁不足等症。此外,凡精血亏损,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及年老体弱等患者均可用。治阴血亏虚月经不调配当归同用,如墨鱼当归汤;治乳汁不足,用猪肉炖墨鱼,有补血催乳之功;用于血虚头晕配鹌鹑蛋煮食。

用量用法:煮食或鲜用炒食。

参考资料: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维生B1、B2和酸、钙、磷、铁等成分。其所含之多肽有抗病毒,抗放射作用。

《本草求真》:“乌贼鱼肉……其性属阴,故能人肝补血,人肾滋水”。

《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补血脉,理奇经……利胎产,调经带……最益妇人”。

◇螃蟹《神农本草经》

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肉或全体。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长江流域自崇明到湖北沿江各地。获得后,除去胃、肠、鳃及小爪,洗净鲜用。

别名:河蟹、毛蟹、横行介士、无肠公子。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

1.活血祛瘀,续筋接骨——本品味咸而走血分,性善活血散结。常用于跃扑骨折损伤,瘀血肿痛以及妇产。瘀血腹痛,难产,胎衣不下等症,治骨折损伤,以螃蟹焙干研末,每次10~12克,酒送服,治骨节离脱,用生河蟹捣烂以热酒浸20分钟左右,取汁饮,渣敷患处。治妇人产后瘀血引起的和枕痛,用螃蟹配山楂同用。

2.清热利湿退黄——古代民间用螃蟹制成九剂治湿热黄疸。但力量较弱,常作辅助治疗。

此外,盐蟹汁,可用于咽喉肿痛。

用量用法:酒浸,油炸,清蒸、作丸、散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及孕妇忌用。死蟹忌用,不可与柿子同食,食蟹中毒可用紫苏30克、生姜250克煎汁温服,或捣服生姜汁以解毒。本品易动风,毒有风疾(如曾患中风、面瘫等症)者不宜食用。

参考资料:

成分:肉和内脏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B2和烟酸、钙、磷、铁、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纽安酸、精氨酸等微量的胆甾醇,其甲壳素能增强抗癌药物的药效。

《本草经疏》:“蟹味咸气寒,入足阳明,足厥阴经……解二经之热……咸走血而软坚,故能解结散血”。

《本草纲目》:“不可同柿子及荆芥食,发霍乱动风,木香汁可解。”

◇海参《本草从新》

为刺参科动物刺参,或海参科动物黑乳参,或瓜参科动物光参等多种海参。刺参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黑乳参布于海南岛、西沙群岛;光参分布于福建、广东沿海一带,获得后除去内脏,洗净腔内泥沙,放入淡盐水中约煮一小时,捞起使干至八九成时,再入蓬叶液中略煮,至颜色转黑时,取出晒干备用。用时先以温水发软。再用开水浸泡3~4小时。若未去内脏者。则应先以温水泡软,剪开参体。除去内脏。

别名:制参、海鼠。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心、肾经。

功效应用:

1.补肾益精——海参甘温而质地柔润,既能补肾阴,又能补肾阳,常用于肾虚不固,精血亏少之阳痿遗精、滑精、尿频、肾虚腰痛等症,配以当归、巴朝天、龟板、枸杞、杜仲同用,或与羊肉炖服。

2.养血润燥——用于血虚乏力,面色萎黄或血虚经闭,肠燥便秘。治体虚血少,经闭,用海参与猪瘦肉炖服。治血虚肠煤,与白木耳同用,如海参木耳羹。治阴虚略血,肺病的患者。用海参与白芨、龟板同用,如海参白芨散。

此外,现代用于中风痉挛性麻痹及辅助慢性肝炎病人的康复。

用量用法:煎场,煮食。或爆炒。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出血兼有瘀滞及湿阻滞的患者忌用。

参考资料: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碘、维生素B1、B2和烟酸及精氨酸、脱氨酸、组氨酸等。海参毒素能抑制腹水癌的生长,抑制多种霉菌。

《本草从新》:“补肾遗精,壮阳疗痿”。

《随息居饮食谱》:“滋阴,补血,健阳,润燥,调经,养服,利产,凡产后、病后,衰老孱,宜同火腿,或猪羊肉煨食之”。

◇海蛰《食物本草会纂》

为根口水母科《海蛰科》动物海蛰和黄斑海蛰的口腕部,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沿海一带,获得后,用石灰、明矾浸制。榨去体内水分。取口腕部洗净。盐渍。用时再以清水漂洗干净。

别名:水母、石镜。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1.清热化痰一一用于热痰咳嗽、哮喘、瘰疬疹等症,可配鲜猪血炖服,或单味海蛰凉拌生用。治阴虚肺燥,咽干痰稠,咳嗽,用蜂蜜蒸海蛰取食。

2.消积化滞——用于小儿一切积滞,与荸荠同煮,弃海蛰而食荸荠。治胸腹积滞痞满,与芒硝同用。

3.润肠通便——用于阴虚肠燥,大便秘结,荸荠煎水顿服。

总之,本品味甘咸而体滑偏凉,消痰食而不伤正,滋阴血而不留邪,为治谈热积滞,阴虚之妙药。近代用以治疗高血压病亦有效。

用量用法:煎汤、蒸、煮食或生吃(凉拌)。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生食难以消化,故不可过量。

参考资料: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和烟酸、钙、磷、铁、碘、胆碱等成分。

《医林纂要》:“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邪湿,解渴醒酒,止嗽除烦。”

《归砚录》:“妙药也,宣气化瘀,消痰行食而不伤正气”。

附:海蛰皮,为海蛰的伞部,又称白皮纸,性味咸、涩,温。归肝经,功能化痰消积,用于痰热喘咳,疾病痰核及食积不化。内服:煎汤或凉拌食。外用:贴服。

◇田螺《药性论》

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园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获得后,置清水中养之。使除去泥沙,或略煮后去壳取肉漂净用。

别名:田中螺、黄螺。

性味归经:成,凉。归膀胱经。

功效应用:

1.清热利尿——用于热结膀胱,小便淋漓涩痛、水肿等症,可单用田螺二枚,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

2.清热止渴——用于消渴饮水,小便频数。用田螺与糯米同用。如田螺粥(田螺肉120克,用水煮后捞起,去壳取肉,糯米100克,用煮田螺的水煮粥,待米煮透心后,放入田螺一同煮熟食。可加猪脂、食盐少许调味)

用量用法:煎汤煮食。

参考资料: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B2、D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

《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

《本经逢原》:“过食,令人腹痛腹泻,急磨木香酒解之”。

◇河虾《名医,别录》

为长臂虾科动物等多种淡水虾的全体或肉。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淡水湖沼、河流中。获得后,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其大者,可蒸晒去皮用。亦称虾米。

别名:青虾

性味归经: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1.补肾壮阳——用于肾虚阳痿,遗精,遗尿,或精少,腰脚无力等症。

用本品与蛤蚧同用,如虾给散,亦可用鲜韭菜炒鲜虾。

2.下乳——治无乳用河虾炒熟,黄酒送服,再用猪蹄汤,疗效甚好。

3.温补祛毒——用于血风吸疮,痈疽肿毒、丹毒等,外用为主。用生虾、黄丹,捣和贴之,日一换。或以虾于新瓦上焙士研末掺患处。

用量用法:煮汤、油炸,或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体质过敏者慎用。

参考资料: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B2和烟酸、钙、铁等成分。

◇用料

附药:

蜂乳:为工蜂咽腺分泌的乳白色胶状物和蜂蜜配制而成的液体。甘,平。功能滋补、强壮、益肝、健脾。凡病后虚弱,小儿营养不良,老年体衰,肝炎、高血压病、风湿关节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等均可用之。

注:蜂蜜因蜂种、蜜源、环境等的不同,其化学组成差异甚大。某此地区生长有大量剧毒的蜜源植物,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博落回、羊辟阈。蜜蜂来其花粉所酿成的蜜,可引起中毒。

谷物类

◇酒《别录》

为米、麦、黍、高粱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我国各地均产。因制法不同,酒分为非蒸馏酒和蒸馏酒两大类,前者如米酒、黄酒、葡多用黄酒。清酒都以陈久者为佳。

性味归经:甘、苦、辛,温。有毒。归心、肝、肺、胃经。

功效主治:

1.温通血脉——本品辛散温通,性窜而升,有良好的通血脉、散阴寒之功。常用于寒滞经脉,瘀血内阻所致诸症。如用于胸痹,可配栝楼、薤白等药。若治冻疮,则配花椒、姜汁等药。若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单用揉擦患处,亦可以之送服七厘散,或调敷患处。

2.舒筋散寒止痛——本品有较强的通经和脉、散寒止痛之功。用于风寒湿痹、筋脉挛急等证。如治疗风湿痹痛时,用酒者甚多,或以之送服他药,或以之煎煮他药,或制成药酒内服。如白花蛇酒、虎骨酒等。若用于筋脉挛急,可单用,或用木瓜酒、两香舒络酒外擦。

3.引行药势——本品性善走窜,温热而升,有引他药而行之功,为中医常用之导引剂。药物中沉降者得之则升,如酒制黄善;呆滞者得之则行,如酒制续断、白芍等。中药炮制时常以之为辅科,以引行药势,增强药效。

用量用法:直接饮用或温饮,和药同或与药液兑服,浸制药物,或送服某些丸、散剂。

使用注意:平素不宜过量饮酒,更不宜在空腹时大量饮酒,否则醉人伤脑。阴虚、失血及有湿热者忌服。白酒因度数较高(乙醇浓度高),故神经病、精神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炎、肝硬变及肺结核等患者,孕妇忌用。

中毒与处理:短时间大量饮酒,可致急性中毒。毒者出现烦躁多语、恶心呕吐。可丧失由教育和经验而得来的谦虚和自制。可用葛花10~15克煎汤内服解之。重者可见昏睡、昏迷、面色苍白、呼吸缓慢、体温下降。最终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时应及时洗胃(或催吐)或注射咖啡因。慢性中毒者可见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或出现慢性胃炎,心、肝、肾变性及神经炎、肝硬变等疾病。此时应嘱其戒酒,并予以对症治疗。

参考资料

成分:酒类均含乙醇、蒸馏酒含乙醇量为50~70%,非蒸馏酒含乙醇量为15~20%。前者尚含高级醉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等。后者尚含有机酸、糖类、甘油、酯类、醛类等。米酒含有较多的糖类、有机酸等。

《别录》:“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钦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烧酒,纯阳毒物也”。

《本草求真》:“温饮和胃,信神壮色,通经活脉。且雾露岚瘴,风寒暑湿邪秽,得此亦可暂辟”。

附:

1.啤酒:为大麦加辅助原料,糖化后用啤酒花酵母发酵制成。其含乙醇(一般为3~6%),糖类、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物质。功能:健胃消食,化湿利尿。被誉为“液体面包”

,据说一升啤酒产生的热量(760千卡),相当于5~6个鸡蛋或半升牛奶所发出的热量。

注:①乙醇在胃肠道中吸收迅速,一般约有20%在胃中吸收,其余在小肠中吸收。空胃时吸收量最多。

②少量饮酒,或饮乙醇含量(10%)较低的酒,可使唾液、胃液分泌增加,促进胃肠消化和吸收。

③乙醇局部淮擦于皮肤,可加速热的挥发,故有冷感,可用于高热病人。

2.啤酒花:为桑科草本植物啤酒花的雌性花序。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和山东等地。夏、秋季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性昧苦,微凉。功能健脾消食、利尿安神。多用于消化不良、腹胀、浮肿、膀胱湿热、肺措、失眠等症。内服汤剂量为1.5~3g。

注:为芳香性苦味健胃药,是制造啤酒的重要原料,啤酒的苦味即来自此花。

◇醋《别录》

为米、麦、高粱或民酒糟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全国各地皆有生产,其中以山西举陈醋、四川保宁醋、镇江香醋较为有名。

别名:苦酒、淳酢、醇米醋。

性味归经:酸、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

1.活血化瘀——本品走肝经,入血分,有化瘀活血之功。用于瘀血内阻所致之积瘕积聚等症。但一般多为药引或炮制辅料,很少单用。如将三棱120g、川芎60g大黄15g等药,用醋煮后,共研末为药可用治瘕积聚。

2.止血一用于吐血、咯血、便血等多种出血症。因本品既能化瘀,又能止血,故用于血瘀之出血症尤宜。

3.解毒——本品既能消散肿毒,又有解鱼肉菜毒。如治痈疮肿毒,可用醋调大黄抹外敷。若过食生冷,或不洁之品而成积者,可用生姜捣烂和醋调食之。此外,用本品加热熏预防流感,效果良好(每立方米空间用2~10ml,加1~2倍水,加热蒸熏,每次1小时,每日或隔日一次,连续3~6天)

4.安蛔止痛——本品味酸,因虫得酸则安,故有良好的安蛔止痛之功,可用于虫积腹痛,一般按年龄大小顿服酸醋30~50ml或更多,以后视情况可再服,直至不痛为止。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妇女产后血晕症,如用铁器烧红,淬于醋中,就患者之鼻以熏之,有急者治标之妙。

目前临床上常用此预防流感,流行性肋腺炎和肠道疾病等。

用量用法:人汤剂或拌制其他药物(食物),亦可稀释后服用,外用可烧热熏嗅、涂敷、含漱。

使用注意:不宜多食,否则伤筋软齿。脾胃湿盛、瘦痹、筋脉拘挛、外感初起者忌用。溃疡病患者不宜服用。不宜用铜器具烹调醋,其能溶解铜,会引起铜中毒。

参考资料

成分:含乙酸、琥珀酸、草酸、高级醇类、3-羟基丁酮、二羟基丙酮、酷醇、乙醛、甲醛、乙缩醛及山梨糖等。

《别录》:“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本草拾遗》:“治产后血运,除血块坚积消食,杀恶毒,破结气,心中酸水痰饮”。《本草从新》“多食损筋骨,损骨,损颜色。”

◇酱油《别录》

为用面粉或豆类,经蒸银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取基上层液体状物质即为酱油。全国各地均产主要分为豆酱、面酱两大类。

性味归经:咸,寒。归胃、脾、肾经。

功效主治:除热解毒——用于水火烫伤、毒虫或蜂螫伤。一般单用酱油外涂即可获效。

此外,本品可用于妊娠下血或尿血等症。

用量用法:本品入药外用为多,故根据体表伤损大小适量外涂即可。

参考资料

成分:一般均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等。但豆酱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高。面酱的糖类含量高。

《别录》:“除热,止烦满,杀百药及热汤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