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法国,就不得不说法国的葡萄酒。法国葡萄酒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品质也世界闻名。
葡萄酒的起源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古代波斯(现在的伊朗),有一个国王特别喜欢吃葡萄,为了防止别人偷吃他的葡萄,就把葡萄密封在一个罐子里,并在上面写上“毒药”二个字。后来,国王有了新鲜的葡萄,就把那罐葡萄忘记了。一天,一位被国王打入冷宫的妃子,在地窖中发现了这罐葡萄,当时她心灰意冷,看到眼前的罐子上写着“毒药”,便毫不犹豫地把葡萄连同汁液喝了一大口。结果她不但没有死去,反而觉得非常舒服,心情也好了很多。后来妃子将此事告诉了国王,国王品尝了葡萄汁,也顿时感到美妙无比,于是这个妃子又重新得到了宠爱。
葡萄酒的真实来历虽然无法考证,但是生产葡萄酒的艰辛过程则是一目了然的。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葡萄种植、收采和酿造三个阶段。葡萄种植是其中最为艰辛也是最为细致的工作。农民们先在河谷山坡开垦出一块块整齐的田垄,再根据土壤状况的变化,种上不同品种的葡萄。为了防止土壤流失,还须在山坡葡萄园的两垄之间种上草皮防止雨水冲刷。葡萄秧苗每年要修剪二次,冬季一次,春季一次,葡萄挂果后还要再修剪一次,将多出的枝杈和葡萄叶打掉,让阳光更多地照射到葡萄果上以利成熟。葡萄采收时是最忙的季节,而且只能手工采摘。为了节约成本,很多葡萄园主都是全家出动,或邀集亲朋一起采摘,别有一番乐趣。在葡萄园的乡间土路上,一辆辆拖拉机来往穿梭,往葡萄酒加工厂不断运送着一车车红红绿绿的新鲜葡萄。在葡萄收采的同时,葡萄酒的加工酿造也就开始了。
为了庆祝去年的丰收、祈求来年的收获,葡萄丰收节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法国农村一个规模大、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
葡萄丰收节在每年的1月22日,即把去年采摘的葡萄酿成酒后举行。清晨,当大地刚刚醒来,农村里的男女老少就已经起来梳洗打扮了。简单地用过早餐之后,赶赴教堂。
按照传统风俗,葡萄收获最多、酒酿得最好的农家有供奉樊尚圣像的殊荣。不过这产农家是由全体村民共同选出,并且每年选出一户。因此,在每年的葡萄丰收节,也会举行樊尚圣像换产仪式。
在上午八点钟的时候,一首优美动听的赞歌揭开了庆典的序幕。村长身穿红色披肩,戴着老式督军帽,为一对“新婚夫妇”举行戴冠仪式。新郎、新娘是去年和今年供奉圣像的农家子女所扮。举行这个仪式象征新年伊始,祈求双喜临门。
之后,村民有秩序地离开教堂,在广场上排成浩浩荡荡的迎神队伍。神甫、教士和唱诗班以及身着19世纪中叶服装的葡萄农,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外村代表和贵宾紧跟其后。葡萄农抬着各种供品,有酒、面包、葡萄,特别引人注目。队伍一边唱一边缓缓地向前行进,进行完简单的移交圣像仪式后再返回教堂,并在那里举行隆重的弥撒和奉献仪式。
上午11点钟左右,兴致勃勃的人群将樊尚圣像护送到今年当选的农户家中。中午时分,全村农户代表聚集教堂,由村长表彰那些为葡萄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并颁发奖章,然后各自回家共赴团圆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