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13

第113章 选拔干部要把“德”放在第一位

早在西周时,姜尚制订的六条用人标准是“一日仁、二日义、三日忠、四日信、五日勇、六日谋”。其中五条都是政治标准,即“德”的标准,只有第六条“谋”讲的是才。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在谈到选择人才的标准时,一般也以“德”为先。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拱之。”管仲讲:“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

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在乱世时,为应付一时的急需,网罗“鸡鸣狗盗”之徒,或行“唯才是举”,但多数仍恪守以“德”为主的政治标准,有的甚至把“德”提高到区别君子、小人的高度:“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唐太宗李世民“嘉纳”了魏征提出的十二条识别官员的标准,这就是“六正、六邪”。

所谓“六正”是:一日,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二日,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三日,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四日,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患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五日,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六日,国家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

所谓“六邪”是:一日,安宫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浮沉,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日,主所言者皆曰善,主所为者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三日,内实险波,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陷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日,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构朝廷之乱,如此者,谗臣也。五日,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六日,谄主以佞邪,陷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黑白无别,是非无间,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以上“六正”中,良、忠、贞、直臣都是就其德而言的,“圣臣”是两方面兼而有之,只有“智臣”是就其才能而言的;“六邪”之臣则全部是就其德而言的。李世民用人坚持“举行能之人”,要求官吏“才行兼备”,但实际上他是把德置于才能之上的。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他对杜如晦说:“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辞刀笔,不悉其影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关于这一点,魏征说得很清楚:“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今若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令此人不能济世,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多。但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具备,始可任用。”

李世民因有明确的用人标准,所以就团结了各方面才行兼备的人,如有秦王府的重臣,有原东宫和齐王府的旧属,有隋亡后的降臣。不管是哪方面的人,只要符合他的用人标准,都能放在恰当的位置上。这样在他当政的二十多年中,朝廷人才济济,上下一体,才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贞观之治”。

以史为鉴,研究用人标准和用人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属于“六正”的好干部用在关键岗位上,而把那些搞“六邪”的不良之辈逐出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岗位,这样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