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15

第115章 秦皇汉武并称是有道理的

春秋战国长达五百五十年左右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是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为了加强皇权,首先,他把三皇、五帝各取一字,改统一六国前的“秦王”为“皇帝”,把政权、军权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表示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其次,在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再次,实行郡县制。秦王朝在地方上彻底废除“封诸侯,建藩卫”的制度,先后在全国设四十郡,郡的主要长官是郡守,掌管政事;还设都尉,辅佐郡守,并掌管军事;另有监御史,为中央派遣的监察官吏,以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这个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二十几个世纪以来,尽管中国各封建王朝不断更迭,而秦始皇所开创的封建政体却相沿不衰,故有“百代都行秦政事”的赞誉。

但秦王朝很快灭亡,把胜利的果实没有巩固下来。刘邦建立汉王朝后,虽然很重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但却丢掉了秦时“设郡县,不封王”的经验。他在位的十二年中,因忙于消灭异姓诸侯王,未来得及解决封建王朝的巩固统一问题。他的儿子惠帝刘盈和吕后篡权共十五年,因刘汉皇族和诸吕戚族时刻处于争斗之中。更不可能解决封建王朝的根本矛盾。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景帝刘启在位十六年,总共将近四十年,时间不算短,但由于诸多原因,对封建王朝的深层次问题也未解决,而且还冤斩了晁错,发生了吴楚七国的叛乱。这样巩固和发展统一的任务就落到了汉武帝刘彻肩上。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封建政体的主要举措是:第一,建立“中朝”。“中朝”亦称“内朝”,主要是由皇帝身边的较低级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以削弱丞相职权,加强皇权。第二,设置刺史。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郡(即冀、幽、并、兖、徐、青、扬、荆、豫、益、凉、交趾、朔方),每州郡设刺史一人,以加强对州郡的控制和监督。第三,颁布“推恩命”,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严防“七国之乱”的形势再次发生。主要办法是在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得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很弱,列侯们由于得到了土地,都很喜欢,一致拥护中央,中央的直接辖区(郡县)在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第四,在经济上,采取由国家统一铸钱、官营盐铁、设官经营运输和贸易以及征收商人资产税等措施,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他还北击匈奴。保障国家的安全不受侵犯。

这样,由秦始皇开创的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经汉武帝五十多年的完善发展,算是巩固了。所以史家把“秦皇汉武”并称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