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59

第159章 嗜酒和乱伦好色者戒

《史记》在楚世家记述的子反嗜酒和楚平王乱伦好色这两件事,可作为前辙之鉴,以警示后人。

楚共王芈审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晋厉公姬寿曼亲统大军,进攻郑国。郑国求救于楚,楚共王也亲统大军赴援,两军在鄢陵(今河南鄢陵)决战,结果楚军大败,楚共王跟睛还中了一箭。

在兵败受伤的情况下,楚共王急派人请将军子反商议军情,可是子反喝得酩酊大醉。共王大怒,遂罢兵回国。原来子反平时嗜酒如命,这次战场失利后,心情险恶,在营帐中徘徊考虑如何扭转危局,他的亲信竖阳谷同情他,把私藏的一瓶酒拿出来,斟了一杯送过去,子反一饮而尽,等到一瓶酒完全下肚,就不省人事。楚共王诛杀子反后,竖阳谷垂泪说:“我本是爱护将军才献酒的,谁知反而害了他。”竖阳谷怕楚共王再追查这件事,星夜逃走。

楚平王芈弃疾二年(公元前527年),循遣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芈建娶妇。费无忌至秦,见秦女丰姿绰约,艳丽无比。因此,回楚后告平王:“秦女有绝顶的美色,王可自娶,为太子另择妇。”平王遂乱伦悖理,占儿媳为已有,不久生子名芈轸,而他的乱伦丑闻也败露。

费无忌既以秦女媚事平王,恐怕一旦平王死去,太子建继位,谋害自己。于是他就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日夜在平王耳边进谗言,诽谤太子,挑拨太子和平王之间的关系。说:“太子以秦女之故,对大王常怀怨恨之心。且太子领兵驻城父(今河南宝丰),和各诸侯国频繁往来,迟早会搞政变的,愿大王及早图之。”于是平王召太子少傅伍奢责问,伍奢没有好气地说:“大王已夺去了儿媳,还想听信谗言而杀儿子吗?”平王好比烂脊梁驴被捅到了痛处,更是怒气冲天。费无思乘机说:“王今如果不诛杀太子,恐不久将为其所害。”于是,平王监禁伍奢,并派人去城父杀太子,使者因对平王这种伤天害理的行为不满,就密告太子出奔到宋国。

费无忌见诛杀太子不成,就又对平王说:“伍奢有二子,都极有才智,且勇而有谋,不除必为楚国之隐患,现在可令其父写信召回一并杀之。”于是,平王诳骗伍奢说:“能召二子回国,可免你一死,否则定诛不饶。”伍奢说:“我的长子伍尚,仁慈,召之必来,次子伍员,为人刚戾忍询,能成大事,他知来之必被擒杀,一定不肯来。”平王不听,派人持书信召伍奢二子,果如其父所说,长子伍尚如期到达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次子伍员逃走。伍奢听到这个情况,对国人说:“楚国国君必遭兵祸之苦。”

伍尚回楚后,被平王与其父伍奢一并诛杀。

伍员出逃后,先到宋国,后到郑国,最后经过千辛万苦逃到吴国,在公子光的门下做事。不久,吴楚两国因边民互争桑事发生纠纷,吴王即派公子光举兵伐楚,得胜而归。

五年后,楚平王芈弃疾死,秦女所生子芈轸继承王位,是为楚昭王。吴国内也因公子光指使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索有大志,为国君后即拜伍员为宰相,共谋国是。

阖闾立三年(公元前512年)、四年(公元前511年),与伍员两次兴师伐楚,俱大胜而归。九年(公元前506年),阖闾自统大军,以伍员为军师,向楚发动总攻,五战五捷。长驱直入楚国郢都,楚昭王出逃,伍员为报杀父兄之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下,以解心头之恨。

那个乱伦误国的大导演费无忌于楚昭王元年(公元前515年),被楚王国愤怒的群众殴打毙命,全家被屠。这可以说是罪有应得。

“马服君”与“纸上谈兵”

据《史记》载,赵奢为赵国名将,善用兵,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军进攻阏与(今山西和顺),他奉命救援,先侦察敌情,继之以急行军赶往,居高临下,大破秦军,因功封马服君。

公元前259年,赵孝成王任命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大将。赵括一到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一反老将廉颇的坚壁防御为进攻,亲率精锐向秦军营垒冲去。秦军假装败退,赵军继续猛追,直到秦军壁垒之下,秦军乘机迂回包抄,截断赵军的退路和粮道,围困四十六天,赵军将士饿得发疯。至此,赵括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他亲自挑选敢死队作最后一次突围。结果赵括死在乱军之中,全军四十万人当了俘虏,被秦将白起活埋,只放年幼的二百四十名回到赵国传播这一撕人心肺的消息,以震慑赵国。从此赵国一蹶不振,直至灭亡,而赵括那种“纸上谈兵”丧师的悲剧,却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了恶名,也给后人以深刻的教训。

父亲赵奢是兵家,儿子赵括是丧师辱国的败将,父子相差为何如此之大啊!

赵括不能当大将,赵括的父亲赵奢知道。他生前曾说:“战争是致人死地的大事,他说起来滔滔不绝,轻松得很,这类人一旦担任大将,必然失败。”赵括的母亲也知道,她说:“赵括事实上是个书呆子,他只会读父亲的兵书,而不会灵活运用,不是大将之才,请赵王不要派遣。”在她一再请求无果的情况下,她无可奈何地说:“如果大王一定要任赵括为大将,万一丧师辱国,请赦免我们全家。”赵孝成王允诺。秦国君臣都知道,秦军与廉颇率领的赵军在长平一带相持三年,消耗甚大,所以就采用反间计,迷惑赵孝成王,致其撤换了廉颇,任命赵括为大将。就是赵孝成王不知道,他一再坚持要派赵括为大将。

这“三知一不知”说明,职位高并不等于水平高,身居高位如果不读书、不学习,不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那就是昏庸的赵孝成王,对整个局势的影响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