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89

第189章 国家之可畏者

《宋史·贾易传》载,贾易,字明叔,无为(今安徽中部)人。他任朝官和地方官吏多年,从亲身经历中悟出了治国安邦的要略。在任侍御史时曾上书说:“天下大势可畏者五:一日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得其真。二日政事苟且,而官员不任其责。三日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日人才废缺,而教养不以其方。五日刑赏失中,而人心不知所向。”

这五条论断,可以说抓住了治国安邦的要害。政事苟且,官员只顾眼前,不及长远,在其位,不谋其政,失职渎职,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政治必然腐败,形成恶吏横行,清官廉吏受到打击排斥。黎民百姓深受其害,上下怨恨之气充盈朝野。经费匮乏,入不敷出,公私困弊,衣食住行之源贫乏,而又没有发展经济、生财节财的得力措施,长此以往,致使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必然动摇。人才奇缺,而又不能聚集和培养人才,必然后继乏人,形成国家建设受损,事业滑坡甚至倒退。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是为非,是非不清,黑白颠倒,以黑为白,以白为黑,致使官吏、百姓无所适从,无所遵循,纪律松弛,团结涣散。而这几方面的问题,往往由于上下互相蒙蔽,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使下面的真情不能上达,上面以虚假情况作出的决策,必然脱离现实,无助于基层存在问题的解决。这样积年累月,这个国家只好在问题成堆中垮台灭亡。因此,贾易把上下相蒙之害放在首位,是很有见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