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33

第33章 诸葛亮的德威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父名诸葛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治所在今山东省泰安市)。父死后,由其叔父诸葛玄抚养,时玄为豫章太守(郡治即今江西省南昌市)。玄被朱皓代替后,即往依旧交荆州牧刘表。玄死后,亮与弟均躬耕于南阳,后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乃三顾茅庐,于是亮才得以辅佐刘备以成帝业。

纵观诸葛亮在蜀汉为军师、丞相二十余年间,确实是做到了君王信任之,士大夫敬仰之,少数民族诚服之。敌人畏惧之。

诸葛亮对上取信于君主。刘备生前曾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在临终时,又召亮托孤,嘱以后事。他对亮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主刘禅虽庸懦无立,也对亮言听计从,信而不疑。

对下,他的才德威望被部属所信赖。他身为君王的辅佐,蜀汉所属的士大夫没有不信赖他的,就连被其除名的长水校尉廖立与骠骑将军李严,当听到诸葛亮逝世的消息后,廖立垂泣不已,李严竟病发死去。后主左右奸佞之徒充塞宫中,也没有一个嫉恨和陷害诸葛亮的。

西南诸蛮夷对他心悦诚服。当孟获等反叛后,诸葛亮采取攻心教化为主的策略,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感恩戴德,永远诚服,再不反叛,成了蜀汉的大后方,盂获并成了蜀汉忠实的朝臣,在我国古代史上传为佳话。

敌人,对他也是畏服的。当魏国占领中州之后,虽有曹操、曹丕父子的余威,猛将如林,但从不敢向蜀汉发动攻击,而诸葛亮则屡出祁山,讨伐魏国,致使魏国上下畏惧蜀汉如同畏虎一般,敌帅司马懿仔细察看了诸葛亮的军营壁垒后,叹服他是天下奇才。敌将钟会征伐蜀国,特地派人祭祀诸葛亮庙,并下令严禁军士在诸葛亮坟墓附近砍柴。

诸葛亮所以有这样的德威,绝非偶然。首先是他的高度智慧,使人从心灵深处佩服。刘玄德三顾茅庐,形成有名的《隆中对》,诸葛亮在纵论天下大势时,就提出了不可与曹操较量高低,对孙权也只可互相支援,而不可图谋,只有荆州、益州可以夺取。这些论断准确的程度像龟卜一样不可更改。其次是他高尚的道德情操,使朝野敬服不已。他严于律己,在朝野做出了表率。当街亭失利后,他不以和马谡私交深,不予惩罚,而是坚决以军法从事,斩了马谡,并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他处事认真谨慎,凡事必须亲躬,绝不懈怠。他廉洁奉公,从不以官谋私。他诫子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修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上表后主说,臣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作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后,如查出有多余的财物,那就是对不起国家。刘备得益州时,赐给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功臣每人金五百斤,银一千斤,钱五千万。他置这些田产,比一般地主应该说是最不贪的了;因为他不贪,所以人所信服;因为他不贪,一般官员也不敢公然贪污。这对人民是有益处的。再次是他虚心纳谏。诸葛亮奖励直言,说如果得直言改正错误,好比“弃敝(破履)而获珠玉”。董和曾不同意他对某事的处理,反复争论多至十次,诸葛亮表扬董和,要求同僚们学他的殷勤忠诚。

陈寿的父亲虽被诸葛亮处以髡刑,但在《三国志·蜀书》中对他的评价还是公允的,对他的智慧和高风亮节的论述一般人都是承认的。用“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观点看,他也有不足,那就是连年征战,等到蜀汉朝廷灭亡时,全国仅领户二十八万。男女人口九十四万,而带甲将士有十万二千,官吏四万人,平均六人供养一个士兵、官吏。这是多么沉重的负担啊!

诸葛亮为什么违背他在《隆中对》中所阐述的正确观点呢?主要是忠君思想,即是按刘备托孤的遗嘱,总想统一中原,匡扶汉室。其实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