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75

第75章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削藩事件

削藩与不削藩,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而定。该削不削反受其害;不该削而硬削,也必然激起祸端。西汉和明朝初年的削藩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西汉文帝刘恒时,政论家贾谊上《治安策》指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汉书·贾谊传》)就是说要将王国分为若干小国,以削弱其力量,否则尾大不掉,很难驾驭。起初,汉文帝对贾谊的建议很重视,但因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很棘手,因而犹豫不决。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诸侯王蔑视朝廷,不听朝廷指挥的现象更加突出、更加严重了,他才下决心把齐国封为六个小国,立齐王刘肥的六个儿子为王,又把淮南国分为三个小国,立淮南王刘长的三个儿子为王。

汉景帝刘启时,中央和诸侯王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尤以吴王刘濞和朝廷的隔阂日深。刘濞是汉高祖刘邦之兄刘仲的儿子。文帝时,有次吴太子入朝和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对弈,发生争执。被刘启失手打死。因此吴王刘濞就和文、景帝有隙,常称病不朝。为了防止诸侯王势力增大,发生叛乱,御史大夫晁错上《削藩策》,建议朝廷借诸侯王犯错误之机,削减其封区。他说:“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郄,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史记·吴王濞列传》)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削楚王戊的东海郡,削赵王遂的常山郡,削胶西王印的六个县。这就引起了诸侯王对景帝和晁错的不满。

如前所说,七国中吴王刘濞蓄谋叛乱,由来已久。当时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欲削他的会稽郡和豫章郡,因此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茁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用“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叛军顺利地打到今河南东部,因而朝野震恐,景帝更加恐慌,就听信了爰盎的谗言,捕杀了晁错,夷灭了三族,并派爰盎乞求刘濞退兵,条件是退还已削诸侯王的封地,七国反叛罪皆赦免。刘濞不仅不退兵,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叛军至梁国(今河南商丘),为景帝之弟梁王刘武所阻。至此时,景帝才下决心以武力镇压。他任命太尉周亚夫与大将窦婴率三十六将军,以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平息了这次叛乱。刘濞逃到东越,为东越人所杀,其余六王皆自杀,七国都被废除。事实证明,这次削藩的建议是正确的,削藩的具体措施是得力的,但对正确建议的提出者晁错却进行了诛杀,这实在是令人深思和遗憾!

时间过了一千三百五十五年,在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逝世,二十二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他刚把祖父埋葬掉,就派遣军队奇袭开封,把分封在开封的周王朱辅逮捕,废为平民,贬谪到云南。接着,又有人连续告发封在武岗(今湖南武岗)的岷王朱楩、封在荆州(今湖北江陵)的湘王朱柏、封在青州(今山东益都)的齐王朱转、封在大同(今山西)的代王朱桂都有不法行为,朱允炆下令都给予严厉的惩处。

对亲王在地方上的种种不法行为是否真实,姑且不论。但朱允炆这种一连串的暴风雨般的措施,不仅不能稳定国内局势,反而激化了矛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长子朱标即皇太子(朱允炆的父亲)早死,九子朱杞和幼子朱楠也早夭,其他诸皇子和从孙一人都先后封为藩王。据史载,这些亲王每人都有一万五千左右的警备部队,称为“护卫”。明王朝的亲王不但军队少,且对地方没有财政和行政权。诸亲王除了王府的警备部队外,对地方军权并不能直接掌握,还够不上独立王国的威胁。不过这已使少年皇帝朱允坟如芒在背,深感不安。加上他的亲信大臣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的参谋,把本来并不存在严重问题的事倒弄得激化了。

就在上述思想和行动下,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分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叛变,率军南下,宣称皇帝被奸恶的高级官员包围蒙蔽,已不能以自己的意志行使职权,对这些奸恶分子必须肃清。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即安靖内部灾难的军事行动。朱允炆对朱棣的这种激烈反应,并不感到意外,他下令出军讨伐。

靖难军跟中央军的战争,历时四年。朱允炆本来占有多方面的优势,甚至拥有最好的将领,但他没有任用,太常卿黄子澄极力推荐李景隆当总司令,但李景隆一败再败,却只对他撤职了事。公元1402年,靖难军渡过长江,挺进应天(南京)城下,谷王朱橞和撤职家居的李景隆作为内应,开城门迎降。朱允炆得到噩耗,纵火焚宫自杀(有争论,待史学家考证定论)。

朱允坟既死,朱棣继位,于是大屠杀开始了。对太常卿黄子澄处斩,全族被杀;对前任兵部尚书齐泰处斩,兄弟全体被杀;对皇家教师方孝孺,屠杀十族(连朋友学生包括在内);对户部侍郎卓敬处斩,灭三族;对现任兵部尚书铁铉磔死,儿子们全体被杀;对左佥都尉史景清磔死,他的亲友全部处死;左副都尉史练子宁磔死,全族处决;大理寺丞相邹瑾自杀,全族处决;大理寺少卿胡闰绞死,全族处决。

靖难合法屠杀,大约死一万四千余人,真是残忍,而又骇人听闻!与乃父朱元璋屠杀功臣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

两次削藩事件虽已是历史的陈迹,但它向人们说明在处理国家的内政外交事务中,必须讲求政策和策略,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