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历史经典
26504200000020

第20章 外国历史故事(10)

在空战中没有占到便宜的希特勒恼羞成怒,接连对伦敦进行了多次闪电空袭。9月15日,德军再次出动了千架次飞机对伦敦进行空袭。英国空军与德军机群展开了殊死搏斗。整个英格兰东南部,从海峡直到伦敦一带,到处都展开了激烈的空战。战斗持续整整一天。

在1940年7月到10月“不列颠之战”最紧张激烈的4个月中,英国共损失作战飞机915架。但英勇善战的英国飞行员也给纳粹德国造成了无法承受的损失。德军丧失飞机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第一次严重受挫。

雾都伦敦

伦敦市区因常常充满着潮湿的雾气,因此有个叫“雾都”的别名。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1956年伦敦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于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时至今日,伦敦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观。

知识链接

“飓风”和“喷火”

“飓风”和“喷火”是英军的主力战斗机。“飓风”的总设计师是西多尼·卡姆。这种飞机是英军第一种起落架可收放飞机。半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1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043马力,三叶可调距螺旋桨,最高时速519千米,升限10424米,最大转场航程1040千米,爬升率800米/分,武备为8挺7.62毫米机枪,有装甲防护和防弹座舱玻璃。制造简单,维护简易,操作简便,以火力密集、机身坚固、机动灵活而著称,战争中曾在各战场上大量使用,不仅被用以空战,稍加改装还能进行反潜、反坦克和对地攻击,受到很大好评。

“喷火”的总设计师是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S系列飞机设计师雷金纳德·米切尔。这种飞机有着全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5C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710马力,四叶螺旋桨,最高时速657千米,升限13100米,最大转场航程1060千米,爬升率870米/分,武备为8挺7.7毫米机枪,有装甲防护,气动外形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透明水泡座舱能使飞行员获得良好的视野。速度快,机动性好,是当时英军唯一一种在性能上全面超过德军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的飞机,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公认的欧洲最好的战斗机,只是制造比较复杂,数量相对较“飓风”少,在着陆时容易失控,不熟练的飞行员常会发生意外。由于该机在不列颠之战中的出色表现而被誉为“英国的救星”。

莫斯科会战

1941年7月16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攻占斯摩棱斯克,叩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希特勒决心发起代号为“台风”行动的莫斯科会战,一举歼灭苏军主力。至9月底,中央集团军群已在斯莫棱斯克集中了74个师180余万人,1700辆坦克、14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390架飞机。德国大军共分三路:中路是由克鲁格元帅指挥的第4集团军和赫普纳指挥的第4装甲兵团;北路是斯陶斯指挥的第9集团军和霍特指挥的第3装甲兵团;南路是魏克斯指挥的第2集团军和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兵团。

莫斯科是苏联的权力中心,也是苏联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第二大工业中心。苏军在德军调兵遣将的同时也开始调集兵力加强莫斯科的防御,至9月底,苏军在莫斯科聚集了75个师125万人,990辆坦克,7600门大炮和迫击炮,677架飞机。这样,德军东线军队的3/4,苏军西线军队的40%都集中在了莫斯科地区,一场生死大战即将开始。

9月30日清晨,德军南路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首先拉开了“台风”行动的序幕。当天就撕开了苏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左翼防线,向前推进了50多英里。10月18日,中路德军距莫斯科正西60英里,北路德军距莫斯科西北98英里,南路古德里安的先头部队已到达距莫斯科二三十英里的地方。然而就在德军准备向莫斯科发动最后的进攻时,天气陡然变坏,大雨使坦克走不多远就陷入泥潭中,补给只能依赖空运,德军被迫全线停止前进。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10月底,斯大林将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从西线陆续调到了莫斯科近郊。

11月16日,德军发动新的“秋季攻势”。23日德军占领了克林,28日突破莫斯科—伏尔加运河,到达伊斯特腊镇,这里距莫斯科只有24公里,德军将领霍特从他的望远镜里已能看见克里姆林宫的圆顶。此时,气温已跌到了零下40摄氏度。大部分德军身无御寒之衣,数以千计的人员被冻伤,机器停转、武器失灵。12月4日,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先头部队古德里安决定撤退。第二天,苏军发起了反攻,消灭了50多万德军。

莫斯科会战是两年来横扫欧洲的希特勒首次遭到重大的战略性失败,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从此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

知识链接

战火中的音乐会

1942年处在德国法西斯侵略者重重包围中的苏联英雄城市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已弹尽粮绝,到了最危险关头。但保卫这个城市的军民仍然很乐观,列宁格勒前线总指挥、业余音乐爱好者列·阿·戈伏罗夫决定举行一次不寻常的大型音乐会来激励斗志、鼓舞士气。

1941年底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古比雪夫城完成了《第七交响曲》全部。列·阿·戈伏罗夫决定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正是这部曲子。为了开好这次音乐会,驻城飞行员趁夜幕驾机避过德军的炮火,把一只装有4大本总谱的黑皮包取了回来。前线的司令也特意准许演奏家们回到后方进行排练。为了保证演出的安全,前线总指挥戈伏罗夫制订了一个代号为“飑”的计划,用了一个月时间,派出侦察部队测定德军炮兵阵地的方位,以防不测。

就这样在1942年8月9日,列宁格勒举行了一次不寻常的大型音乐会。《第七交响曲》通过无线电波传遍前线,鼓舞了正在浴血奋战的军民。接着,全世界竟相争演,世界各报均以显著位置刊出这一消息。后人称这是“战火中诞生的交响乐”。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的标志之一。在克里姆林宫周围是红场和教堂广场等一组规模宏大、设计精美巧妙的建筑群。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月7日,日本帝国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踌躇满志地起草了一份给海军大臣的战备计划。这份战备计划是针对美国海军的。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由此拉开序幕。

11月底,日本组成庞大的攻击舰队,向远在3500余海里外的珍珠港杀去。12月1日下午4时,日本天皇下了开战命令。庞大的日本舰经过12天的秘密航行,于东京时间12月8日在夏威夷群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附近停泊,准备攻击美军。

8日凌晨,东京时间1时45分,涂着血红太阳旗标志的飞机,已经在航空母舰上做好了起飞的准备。一百八十架日机随着“起飞”的口令,腾空而起,并以最快的速度把队形编好,向珍珠港发起了第一波攻击。

而此时的珍珠港还处在平常的安详之中,港口里安安静静地停放着九十六艘大小美国军舰,机场上整齐地排列着各式飞机。这是一个星期天,士兵们都还在睡梦中回味着周末的愉悦,军官们也都在床上沉醉在昨夜的狂欢中。黎明来临的时候,教堂的钟声响起。悠扬的清晨音乐从电台中飘荡出来,显得祥和而宁静。

日本空中指挥官于7时50分下达了攻击令。7时55分,五十一架“九九”式俯冲轰炸机兵分两路来到了美军机场上空。一时间,炮弹密雨般地向珍珠港落下,熊熊大火顿时燃烧起来,黑烟向天空直冲。很快,日军就把美军机场的飞机和一切空防设施炸得一干二净。四十架“九七式”鱼雷机编队用鱼雷凶猛地向美国战列舰展开了攻击。在不停的重创下,美国军舰接二连三地起火。珍珠港受到了日军疯狂的轰炸。美军来不及还手,就败局已定。

这次珍珠港被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舰艇,一共约四十余艘被日本击沉,四百五十架美机受到伤毁,十八座机库被毁坏。有两千四百零九名美军死于这场战争,伤员共计一千一百七十八人。太平洋主力舰队遭到了毁灭性的重创。而日本仅损失了二十九架飞机,五十五名飞行员以及五艘特种潜艇。

珍珠港事件,打响了历时3年零9个月的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因此而进一步扩大。

知识链接

亚利桑那纪念馆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唤起几代美国人的爱国之情。亚利桑那纪念馆就是为纪念珍珠港事件中死去的美国军人。亚利桑那号沉没后,舰体上层建筑、火炮均被拆除,舰体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12米处,水面上可见的残骸仅有舰体后部第三号主炮炮塔的圆形基座。1962年5月,肯尼迪总统指定亚利桑那号沉没处为国家陵园,并在亚利桑那号沉没处的水上建立了亚利桑那战舰纪念馆。纪念馆于1980年落成,亚利桑那战舰纪念馆是由美国政府和私人出资建造的纪念珍珠港事件的纪念馆。纪念馆建在海底填充物上,呈拱桥状,长184英尺,为钢筋水泥结构,整座纪念馆通体白色,横跨在亚利桑那号战舰水下舰体上方。在纪念馆中白色大理石纪念墙上,镌刻着1941年12月7日在战舰上献身的1177名海军将士的名字。透过仪式厅的大窗口,隐约可见海底的亚利桑那号战舰的舰体。纪念馆对参观者的衣着有严格要求,赤足或只穿泳装者不得入内,身高不到4.5英尺的儿童不得入内。

太平洋的得名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探险队从西班牙启航,西渡大西洋,他们要找到一条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在最初的三个月中他们饱受狂风巨浪的折磨。三个月后他们来到一片风平浪静的海域,船员们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个太平洋啊!”从此,人们把美洲、亚洲、大洋洲之间的这片大洋称为“太平洋”。

原子弹炸毁广岛

在1945年夏天,美国研制出了第一批以“瘦子”、“胖子”和“小男孩”命名的原子弹,第一枚“瘦子”于7月16日试爆成功。杜鲁门非常高兴,为了促使日本早日投降,并且为珍珠港死去的将士们报仇,他决定把“小男孩”投掷到日本本土上。美国陆军航空部为了这次行动,特意秘密地组织了一支以蒂贝茨上校为大队长,番号为509混合大队轰炸机部队。

轰炸大队在精心准备之后开始行动。经天气预报预测,8月6日是一个非常适宜起飞的日子。蒂贝茨509大队的三架B—29型飞机按照指示,分别对日本广岛、小仓和长崎上空的气象做了最后的侦察。混合大队的原定计划是:如果有云层覆盖在广岛上空,那么另外两个城市中气象条件较好的一个,就会成为轰炸机投放原子弹的目标。飞机飞到广岛之后,发现广岛上空密集的云海中有一个缺口。广岛上片片草地都能透过缺口看得一清二楚,就好像上天为“小男孩”的到来做好了一切准备。接到气象观测机报告后,蒂贝茨高兴地说:“这真是上天在帮我们的忙啊。”

轰炸机装载着“小男孩”,于7时50分起飞,不一会儿就到达了广岛。轰炸机的舱门在8时15分17秒准时打开。由仪器控制的投弹时间和操作都是准确无误的。这时,“小男孩”尾部朝下滑出了轰炸机,它像跳水一样,在空中翻了几个圈之后,笔直地朝广岛落了下去。突然减轻重量的飞机,猛地向上弹了起来。

而此刻,多达三十四万的广岛居民,都匆匆忙忙赶着去上班。街上人群拥挤,谁也没有在意那响起的警报声,头顶上的飞机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他们绝没想到,他们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重达四千四百公斤的“小男孩”,在距离地面五百六十米的空中自动引爆。紧接着,一股巨大的黑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急速升至高空,在10亿度高温和强大冲击波的作用下,爆心3英里内的一切建筑,全部被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居民被高温强光烧死汽化,尸骨无存。侥幸逃生的也伤痕累累,痛苦难当,其中许多伤员眼睛化为晶液流满一脸,只剩下两个空眼眶。几秒钟之内,有7.8万人丧生,8万栋房屋被毁。偌大一个广岛城,变成一片瓦砾场,其状惨不忍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原子攻击的真实场景。

原子弹的巨大威力,使日本军阀丧胆。在原子弹打击下,日本天皇认识到再战无益。8月15日,天皇颁发诏书,宣布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降仪式在美舰“密苏里”号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以日本败降告终。

知识链接

浓缩铀与核武器

原子弹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威力,在于制造它的元素——铀。铀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稀有化学元素,具有放射性。铀主要包括三种同位素,即铀238、铀235和铀234,其中只有铀235是可裂变核元素,在中子轰击下可发生链式核裂变反应,可用作原子弹的核装料和核电站反应堆的燃料。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丰度为3%的铀235为核电站发电用低浓缩铀,铀235丰度大于80%的铀为高浓缩铀,其中丰度大于90%的称为武器级高浓缩铀,主要用于制造核武器。在天然矿石中铀的三种同位素共生,其中铀235的含量非常低,只有约0.7%。为满足核武器和核动力的需求,一些国家建造了铀浓缩工厂,以天然铀矿石作原料,运用同位素分离法(扩散法、离心法和激光法等)使天然铀的三种同位素分离,以提高铀235的丰度,提炼浓缩铀。但是,获得浓缩铀是非常复杂的系列工艺,需要很高的科技水平。获得1公斤武器级铀235要200吨铀矿石。由于涉及核武器问题,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严禁扩散的敏感技术。

轰炸机

轰炸机是用于对地面、水面目标进行轰炸的飞机。具有突击力强、航程远、载弹量大等特点,是航空兵实施空中突击的主要机种。轰炸机装有电子设备,包括自动驾驶仪、地形跟踪雷达、领航设备、电子干扰系统和全向警戒雷达等,用以保障其远程飞行和低空突防。现代轰炸机还装有受油设备,可进行空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