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一种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现象。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洛阳又是我国建都时间最早、为都时间最久的城市。民俗民风,渊源流长。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那漫长的岁月里,虽然也多灾多难,分分合合,但始终以盛世文明一统为主流,以灿烂辉煌的文化光明世界。个中原由,除政治经济因素外,山河与共的民族习俗,休戚相关的人文情结,是其根源。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致君尧舜上,再始风俗淳”的呼喊,宋代理学家张载“民吾同胞,物吾同与”的观念,就是最好的论注。历史上,每到天下大治,国家即有采风之举,如《诗序》言:“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以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星转斗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在发生着变化。过去的衣食住行、人尚往来和由此而产生的种种习俗,也与今相去甚远。但是这些变化,毕竟只是物质和形式上的差异,观念上的东西,似乎是永恒的,所谓“天不变道也不变。”我们的先人自古以来所向往的羲皇上世,也并不是要回归钻木取火、渔猎穴居的生活,而是人人平等、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这与我们所说的法制社会、小康生活并无实质的区别。由此而言,我们传统中的孝敬、诚朴、信用、情爱、廉洁、奉公、勤奋、好学、知书、达礼等精粹,不是正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吗?不也正是我们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所须求的吗?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咏叹司马光独乐园时写道:“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司马光在洛阳的言谈居常,被诗人誉为尔雅的典范,以致“儿童领君实,走卒知司马。”如今,我们洛阳正在打造我国西部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正在创建卫生城市,洛阳民俗博物馆于此时推出《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不能说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馆长王支援先生邀我写序,并言是集收录该馆及同行科研成果30余篇,涉及民俗各个方面,发前人所未发,甚感欣慰,故也乐而为之。
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洪昌
2008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