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
26697900000039

第39章 儿科疾病护理(6)

(2)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如患儿在治疗中发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前囟饱满、颅缝裂开、呕吐不止、频繁惊厥,应考虑有并发症存在。可作颅骨透照法、头颅CT扫描检查等,以期早确诊,及时处理。

(3)做好抢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做好氧气、吸引器、人工呼吸机、脱水剂、呼吸兴奋剂、硬脑膜下穿刺包及侧脑室引流包的准备。

6心理护理: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关心和爱护,使其接受疾病的事实,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治疗护理的目的与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及时解除患儿不适,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7康复护理:对恢复期患儿,应进行功能训练,指导家属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护理,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经常到户外活动,已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对上感、中耳炎、皮肤感染等病儿,应及时彻底治疗,防止炎症扩散。

(第十八节)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造成脑实质病变并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轻者能自行缓解,具有病程自限性,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

【临床表现】

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史、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史,其后迅速出现头痛、脑膜刺激征、畏光和喷射性呕吐。嗜睡、神智改变表明深部组织结构受累,病情更严重的出现定向力障碍和昏迷。前囟未闭和的婴儿出现前囟凸起,张力增高。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如单瘫、双侧瘫、偏瘫、截瘫、多发性神经根炎、颅神经受损、小脑共济失调、不自主动作等。病毒性脑炎病程大多2-3周,多数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增加。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部分患儿脑脊液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

【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如降温、止惊、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抢救呼吸和循环衰竭。在急性期可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入,疗程不超过2周(但作用尚有争议)。抗病毒治疗常选用三氮唑核苷,疟疾病毒性脑炎可选用无环鸟苷。输注营养脑细胞药物,促进脑功能恢复。

【护理】

1休息患儿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温湿度要适宜。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食物的调配,增加患儿食欲,少量多餐。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为防止脑水肿发生,宜适当限制液量,避免过多过快输入低张液体。保护好血管,保证静脉输液通畅。

3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体温>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防止惊厥。

4精神异常的护理向患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明确环境中可引起患儿坐立不安的刺激因素,可能的话,使患儿离开刺激源。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询问幻觉的内容,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的细心护理。

5昏迷的护理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低颅内压;每2小时翻身1次,轻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动作宜轻柔;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卡供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使用镇静剂。

6瘫痪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使家长掌握协助患儿翻身及皮肤护理的方法。适当使用气圈、气垫等,预防褥疮。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碰伤。在每次改变锻炼方式时给予指导、帮助和正面鼓励。

7颅内压增高征的护理密切观察颅内压增高征象,如血压增高、脉搏减缓、肌张力增加及呼吸节律、瞳孔改变等,一旦发生需给脱水药治疗。

8康复护理对后遗症期病人,可采用中医中药、针灸、按摩以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治疗。

(第十九节)小儿惊厥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主要是因为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未完善,各种较弱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放电活动而产生惊厥。

【临床表现】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如在问诊或体检时,见到下列临床征象的任何一项,应警惕惊厥的发作: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新生儿尤须注意);体温骤升,面色剧变;多数为骤然发作。典型者为突然意识丧失或跌倒,两眼上翻或凝视、斜视,头向后仰或转向一侧,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伴有呼吸屏气,紫绀,大小便失禁,经数秒、数分或数十分钟后惊厥停止,进入昏睡状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低钙血症抽搐时,患儿可意识清楚。若意识尚未恢复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部分病例,仅有口角、眼角轻微抽动,或一肢体抽动或两侧肢体交替抽动。新生儿惊厥表现为全身性抽动者不多,常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阵发性青紫或苍白,两眼凝视,眼球震颤,眨眼动作或吸吮、咀嚼动作等。发作持续时间不一有时很短暂,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高热惊厥多于惊厥后神志清楚。

【治疗】

维持生命功能,药物控制惊厥发作,寻找并治疗引起惊厥的病因,预防惊厥发作。

1控制惊厥

(1)针刺法针人中、合谷、十宣、内关、涌泉等穴。2~3分钟不能止惊者可用下列药物。

(2)止惊药物安定每次02~03mg/kg,最大剂量不超10mg,直接静注,速度1mg/分,用后1~2分钟发生疗效。静注有困难者,可按每次05mg/kg保留灌肠,安定注射液在直肠迅速直接吸收,通常在4~10分钟发生疗效。应注意本药对呼吸、心跳有抑制作用。

(3)水合氯醛每次50~60mg/kg,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

(4)苯巴比妥钠每次10mg/kg肌内注射。

2一般处理使患儿侧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上、下磨牙间放牙垫,防止舌咬伤。严重者给氧。高热者物理降温或给解热药物。

3控制感染感染性惊厥应选用抗生素。

4应采用脱水降低颅内压抽搐持续2个小时以上,易有脑水肿疗法以降低颅内压。

5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护理】

1惊厥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抽搐时,应平卧,头转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一旦发生窒息,除清除分泌物或呕吐物外,要立即行人工呼吸,口对口呼吸,必要时做气管切开。

(2)防止意外损伤、为防止舌咬伤,可用纱布裹好的压舌板置上下磨牙间。若牙关紧闭,不要强行撬开。为防止掉床跌伤,需有人守护或加用护栏。

(3)防止缺氧性脑损伤、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可用如ATP、辅酶A等脑细胞营养药物,或可醒后喂予糖水,以防低血糖损伤脑细胞。

(4)根据医嘱迅速应用控制惊厥药物。

2高热者应及时松解衣裤以利散热,并采用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可选用酒精擦浴、枕冰袋、大血管冷敷等,也可根据医嘱应用退热剂。供给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精神、神志以及瞳孔变化和惊厥发作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皮肤护理:保持床铺衣服和皮肤清洁干燥,按时翻身,以防皮肤感染和褥疮发生。

5预防复发:惊厥经急救停止发作后,还应继续彻底的病因治疗以防惊厥复发。如手足搐搦症在止惊后必须使用维生素及钙剂,高热惊厥者应及时降温,也可以使用止惊药物预防惊厥发作。

【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掌握止惊的紧急措施,对于高热惊厥者指导家长掌握降温措施(包括物理和药物降温),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减少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