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震对人体哪些方面损伤最大
医学统计表明,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亡中死亡率最高的,早期死亡率达30%;颌面、五官损伤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使血凝块和组织移位,造成窒息;四肢损伤约占人体受伤各部位的50%,并且常伴有周嗣血管和神经损伤;腹部损伤的发生率低;骨盆损伤多半会造成泌尿系统损伤。伤害中各种骨折占第一位,软组织损伤占第二位,挤压综合征是第三位、脊柱骨折约占骨折的1/4,其中30%~40%可并发截瘫,有相当数量是在搬运中截瘫加重;四肢骨折以闭合性为主,肋骨骨折的断端刺伤可造成气胸或血胸;人体肌肉受到强烈挤压,或被重压6小时以上,局部肌肉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分解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这就是挤压综合症,死亡率极高,稍轻的也会影响以后的肌肉功能;休克和外伤感染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饥饿和缺水是地震死亡的原因之一。
(二)创伤急救常识
创伤指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刨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1止血技术
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于外伤的危重急症,若抢救不及时,伤病人会有生命危险。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根据创伤情况,可以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方法结合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
(1)指压止血法。短暂应急措施,适用于头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分为直接压迫止血和间接压迫止血。
①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
②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2)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头部、躯干等体表血管伤时的止血法。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3)填塞止血法。适用于颈部、臀部或其他部位较大而深,难于加压包扎的伤口,以及实质性脏器的广泛渗血等。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果没有,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4)止血带止血法。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大腿中上段,此法为止血的最后一种方法,适用于阔动脉和肱动脉损伤引起的大出血。股动脉不能用加压包扎止血时,应立即使用止血带。注意:扎止血带时间一般小于1小时;必须做出显著标志,注明时间;扎止血带时,应在肢体上放垫,避免勒伤皮肤;禁止用电线、绳索、铁丝等缚扎肢体。如遇到有大出血的伤病人,一定要立即寻找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迅速用较软的棉质衣物等直接用力压住出血部位,然后,拨打急救电话或场馆急救网点的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2包扎技术
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1)绷带包扎--①手部"8"字包扎:同样适用于肩、肘、膝关节、踝关节的包扎。
②螺旋包扎:适用于四肢部位的包扎,对于前臂及小褪,由于肢体上下粗细不等,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效果会更好。
③环形包扎:适用于手腕部或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
④回返包扎:适用于包扎有顶端的部位。
(2)三角巾包扎--①头顶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部有外伤的伤员。
②肩部包扎:适用于肩部有外伤的伤员。
③胸背部包扎:适用于前胸或后背有外伤的伤员。
④腹部包扎:适用于腹部或臀部有外伤的伤员。发现腹部内脏脱出时,不能送回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可将脱出内脏先用急救包或大块敷料覆盖,然后用换药碗等扣住,再用三角巾包扎。
⑤手(足)部包扎:适用于手或足有外伤的伤员,包扎时一定要将指(趾)分开。
⑥膝关节包扎:同样适用于肘关节的包扎,比绷带包扎更省时,包扎面积大且牢固。
(3)便捷材料包扎--就地取材,如毛巾、床单撕成条形,利用最便捷的方法,采取最快的速度,对伤口或伤肢进行包扎。注意:包扎动作要轻、快、准、牢,避免碰触伤口而增加伤员疼痛、出血和感染;对充分暴露的伤口,尽可能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进行包扎;不要在伤口上打结,以免压迫伤口而增加痛苦;包扎要松紧适宜。
3骨折固定技术
骨折固定可防止骨折端移动,减轻伤病员的痛苦,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遇有骨折伤病员时,志愿者应保持沉着冷静,尽量减少对伤病员的搬动,迅速对伤病员进行固定,尽快呼叫急救人员,以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处理伤病员。对外露的骨折端暂不应送回伤口,对畸形的伤部也不必复位,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避免再伤,便于转运,减轻在搬运与运送中带给伤者的痛苦。固定材料有夹板、敷料、衬垫(如棉花、衣物等)、角巾、绷带等,颈括、颈围或器具,可就地取材,如木棒、树枝等。固定方法包括夹板固定法,根据骨折部位选择适宜的夹板,适用于上、下肢骨折;自体固定法,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健肢和伤肢捆绑一起,适用于下肢骨折。
4搬运技术
担架是运送患者最常用的工具,也可借用门板、木椅等物品,还可自制绳索担架、衣物担架等。搬运护送包括如何将伤病患者搬离受伤现场,及现场救护后由救护车等护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做好伤病患者现场的救护和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在现场救护后,不要无目的地移动患者,要根据患者的伤情轻重和特点分别采取搀扶、背运、双人搬运甚至四人抬运等措施,并注意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强拉硬拽和不必要的震动。徒手搬运伤员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位救护员搬运--
①搀扶法。适宜清醒的,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的伤病者。救护者站在身旁,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病者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背后,搀扶行走。
②背负法。适用老幼、体轻、清醒的伤病者。救护者朝向伤病者蹲下,让伤员将双臂从救护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捏。救护员抓住伤病者的大腿,慢慢站起来。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爬行法。适用清醒或昏迷伤者,在狭窄空间或浓烟的环境下。
④抱持法。适于年幼伤病者,体轻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救护者蹲在伤病者的一侧,面向伤员,一只手放在伤病者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的背后,然后将其轻轻抱起。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2)两位救护员--
①轿抬式。适用于清醒伤病者。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右手腕,然后蹲下让伤病者将两上肢分别放到两名救护者的颈后,冉坐到相互握紧的手上。两名救护者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
②双人拉车式。适于于意识不清的伤病者。两名救护者,一人站在伤病者的背后将两手从伤病者腋下插入,把伤病者两前臂交叉于胸前,再抓住伤病者的手腕,把伤病者抱在怀里,另一人反身站在伤病者两腿中间将伤病者两腿抬起,两名救护者一前一后地行走。
(3)三人或四人搬运--
①三人或四人平托式。适用于脊柱骨折的伤者。
②三人异侧运送。两名救护者站在伤病者的一侧,分别在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救护者可站在对面,伤病者的臀部,两臂伸向伤员臀下,握住对方救护员的手腕。三名救护员同时单膝跪地,分别抱住伤病者肩、后背、臀、膝部,然后同时站立抬起伤病者。
③四人异侧运送。三名救护者站在伤病者的一侧,分别在头、腰、膝部,第四名救护者位于伤病者的另一侧臀部。四名救护员同时单膝跪地,分别抱住伤病者颈、肩、后背、臀、膝部,再同时站立抬起伤病者。
5.特殊伤的处理
(1)颅脑伤--颅脑损伤脑组织膨出时,可用保鲜膜、软质的敷料盖住伤口,再用干净碗扣住脑组织,然后包扎固定,伤员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
(2)开放性气胸--应立即封闭伤口,防止空气继续进入胸腔,用不透气的保鲜膜、塑料袋等敷料盖住伤口,再垫上纱布、毛巾包扎,伤员取半卧位。
(3)异物插入--无论异物插入眼球还是插入身体其他部位,严禁将异物拔除,应将异物固定好,再进行包扎。
对于特殊伤的处理,志愿者一定要掌握好救护原则,不增加伤员的损伤及痛苦,严密观察伤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呼吸、心跳),迅速呼叫急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