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之最全知道(图文本·珍藏版)
26801600000017

第17章 地理篇(7)

南极大陆98%的地域终年为冰雪所覆盖。冰盖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平均厚度2000—2500米,最大厚度为4800米,它的淡水储量约占世界总淡水量的90%,在世界总水量中约占2%。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地球平均海平面将升高60米,我国东部的经济特区将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

南极洲最具特色的是没有土著居民,也没有发现任何古人类活动的痕迹。直到现在,南极洲没有工厂、农田,仅靠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人类无法在南极生存。

最古老平坦的大陆

澳大利亚是全世界最小的大陆,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岛屿,它是世界第六大国,排在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及巴西之后。面积约77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36,735千米。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平坦的大陆之一。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总面积770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五分之四个中国。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海岸线长达37,000千米。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平坦、最干燥的大陆,中部洼地及西部高原均为气候干燥的沙漠,能作为畜牧及耕种的土地只有26万平方千米。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带,适于居住与耕种。这里丘陵起伏,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个沿海地带形成一条环绕大陆的“绿带”,正是这条“绿带”养育了这个国家。然而,澳大利亚内陆贫瘠干旱地带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澳大利亚铁矿储量占世界第二位。

澳大利亚气候比欧洲或美洲温和,尤其是北部,气候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相近。在昆士兰州、北领地及西澳大利亚州,一月份(仲夏)的温度白天平均为摄氏29℃,夜间为摄氏20℃;而七月份(隆冬)的平均气温分别约为摄氏22℃及摄氏10℃。

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塔斯曼尼亚州及南澳大利亚州,一月份的白天平均气温约摄氏26℃,夜间为摄氏16℃,而七月份则分别为摄氏15℃及摄氏7℃。

世界最长的山系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它纵贯美洲大陆西部,其西面逼临太平洋,东接美洲中部平原,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岛,绵延15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的地貌结构自成一体,它是由一系列纵向山脉、山间高原、盆地和谷地组成。其北宽南窄,北段以落基山脉为主体,高约2000—3000米,宽约800—1000千米;南段以安第斯山脉为主,平均高度可达3000米,但宽度一般仅300千米,最宽处也只有800千米,且越向南越窄。

科迪勒拉山系的成因,主要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活动与南部冈瓦纳大陆的分离,特别是南美与非洲的分离,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新生代。中生代前半期,科迪勒拉地槽处于沉降和堆积阶段,侏罗纪末后,地槽处曾有多次造山运动,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侵入。至白垩纪末拉拉米运动,掀起了大规模造山运动,其影响范围北起阿拉斯加向南至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在南美使安第斯地槽发生强烈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整个安第斯山的褶皱构造。至此,美洲大陆的面积向西扩展了一大步。这次运动一直延续到第三纪。

新生代以后,科迪勒拉山系曾进入一个以侵蚀为主的时期,使山间盆地、山前拗陷及低地处都有大量的沉积,及至上又掀起巨大的上升运动,并一直延续到第四纪,这次运动使科迪勒拉山系重新抬升、褶皱、断裂并伴随岩浆侵入,熔岩喷发和火山活动。经过这次运动,科迪勒拉山系不仅具有年青的现代构造地貌的特征,而且通过中美地峡,使南北美沟通联系,并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山体。

高大宽阔的科迪勒拉山系,不仅本身是美洲地貌结构的一个基本要素和特点,而且它对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也产生了巨大效应。

逼临太平洋南北纵列高大的科迪勒拉山,成为太平洋气流向东推进的巨大屏障,太平洋沿岸一般降水为500毫米左右,北纬40°以北是多雨带,最大可达2000毫米以上。

但进入山间高原和盆地区后,因处于背风位置,且地形闭塞,年降水在500毫米以下,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处,甚至不足50毫米,说明由西向东不断递减。由此影响土壤和植被也由西向东演变。北纬40°以北更为明显,由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针叶林,向东进入山间高原逐步更替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和草原。山地本身,垂直分布甚为明显。

科迪勒拉山系的南北纵列,使美洲西海岸的河流短小而多独流入海,而在山系以东却发育着源远流长的世界著名大河,如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和南美的亚马逊河,山地提供的水源补给,无疑是形成这二大水系不可缺少的条件。

科迪勒拉山系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其在形成过程中几经构造变动、断裂、岩浆侵入、火山喷发等侵蚀,致使岩层变质和古老岩层出露,从而形成了美洲的其他地区所缺乏的多种金属矿和沉积矿。其中铜、铅、锌、铝土、钼、锑、石油、磷酸盐等的储量或产量具有全洲或世界意义,它为美洲大陆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最长的山脉

雄踞七国的安第斯山脉,北起北美洲的特立尼达岛,南抵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岛,纵贯南美洲大陆的西部,经过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七国,占地面积180万平方千米,长约9000千米,几乎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三倍半。这里山势雄伟,绚丽多姿,是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

安第斯山脉在构造体系上属于科迪勒拉山系,这个山系从北美一直延伸到南美,是年轻的褶皱山脉,山势高峻而陡峭,挺拔的山峰绵延起伏,恰似一道天然屏障,海拔高度大都在3000米以上,而且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

南美洲多火山,它们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这里共有40多座活火山。南部山脉中的阿空加瓜山为安第斯山最高峰,海拔6959米,它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尤耶亚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安第斯山脉孕育了无比巨大的铜矿,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地下铜矿,深入地表以下1200米,庞大的地下坑道总长超过2000多千米,采矿的自动化程度极高,地下生活设施完善。

最高的山脉

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是中国与尼泊尔、印度、不丹、锡金等国的界山,东西延伸2450千米,这里有8000米以上高峰10座,其中坐落在中国境内和边境线上的有5座。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中尼边境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喜马拉雅山西段降水既源于西风环流,又源于南亚季风,因西风环流南下到该区之前已将较多水汽损失在帕米尔和喀喇昆仑山等地区,南亚季风则将更多的水汽损失在该山脉东段和中段,所以该地区降水量小,冰川规模较喀喇昆仑山大为逊色。

该地区中国境内比较著名的山峰是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山脚下有玛旁雍湖和拉昂湖等著名湖泊。喜马拉雅山中段高峰林立,除珠穆朗玛峰外,还有希夏邦马峰、卓奥友峰、洛子峰和马卡鲁峰等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位于中国境内或边境线上。该地区降水来源于南亚季风,中国一侧的喜马拉雅山北坡降水量远低于南坡,冰川规模也较南坡的小。

该地区冰川表面冰丘和冰塔极为发育,景色别致。如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绒布冰川就因冰塔林发育而闻名,对旅游探险者有很大吸引力。喜马拉雅山中段略为偏东的中国境内有一座高峰——库拉岗日峰,海拔7538米,冰川融水补给一较大湖泊普莫雍湖。

再向北有一属于拉轨岗日山的高峰宁金抗沙峰,海拔7191米。该地区的枪勇冰川曾被详细考察过,这条冰川长4.3千米,末端海拔约5000米,比冰川末端低数百米便是著名的羊卓雍湖。该湖湖面高度为4441米,形状错综复杂,湖岸迂回曲折,有“天鹅湖”之美称。利用该湖与雅鲁藏布江之间的高差建设的水能发电设施,将为西藏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也是青藏高原一大旅游景点。

喜马拉雅山东段向北弯曲,整个山体进入中国境内,高度也有所降低,在东端有一著名高峰为南迦巴瓦峰,海拔7756米。北坡的雅鲁藏布江在该峰东侧折转向南,绕过山体后又向偏西方向流去,也就是说该峰北、东、南三侧都为雅鲁藏布江河谷,因此该峰显得异常高大险峻。南迦巴瓦峰区受惠于南亚季风湿气流的补给,冰川较为发育,山坡陡峭,雪崩频繁,是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区。

最长的裂谷

裂谷不同于峡谷,它是地壳断裂形成的狭长深陷的谷盆,有人把它比作陆地上的“刀疤”。大陆裂谷多分布在地质上年轻的高原地区。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其中延伸最长、规模最大的大陆裂谷。

这条举世罕见的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河口,北抵红海,跨越赤道南北,纵贯东非高原,总长约4500千米。从孙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开始,大裂谷分成东西两支。

东支裂谷带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经坦桑尼亚、肯尼亚中部,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

西支裂谷带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一串湖泊,向北逐渐消失,规模比较小。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1130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

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在1000多万年前,地壳的断裂作用形成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这里是陆块分离的地方,即非洲东部正好处于地幔物质上升流动强烈的地带。在上升流作用下,东非地壳抬升形成高原,上升流向两侧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壳脆弱部分张裂、断陷而成为裂谷带。

裂谷带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4厘米,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裂谷带仍在不断地向两侧扩展着。由于这里是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因而多火山多地震。

最大最壮观的侵蚀地貌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侵蚀地貌。大峡谷全长约330千米,宽度从6千米到10千米不等,最深处可达1824米,将近2千米,谷地河面海拔不到1000米,而谷岸最高海拔可达3000多米。亿万年来,奔腾的科罗拉多河从KAIBAB高原中切割出这令人震撼的奇迹。无论在南岸还是北岸,居高远望,都可以清楚看到平坦高原上的一道大裂痕,那便是科罗拉多河刻在这片洪荒大地上的印迹。

科罗拉多大峡谷并不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但以其规模巨大而著称。它令世人注目也是它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其地质学意义:保存完好并充分暴露的岩层,记录了北美大陆早期几乎全部地质历史。这里记录了550—250万年前古生代的岩石,在那之后的要么没有沉积,要么就已经风化了。

峡谷的形成比其岩石则晚得多,且复杂得多,主要是科罗拉多河的侵蚀,降雨和冰雪融化等的流蚀作用也几乎同样重要。奇特的造型主要是由于流蚀对质地不同的岩石作用的快慢不同,峡谷丰富的色彩则是由所含的少量的各种矿物造成的,富含铁的岩石呈红或红褐色。

直至美国内战时期,大峡谷还鲜为人知。1869年,有位内战老兵进行第一次漂流。1880年起大峡谷地区开始发展畜牧业,到1890年,当时这里尚是高山草原,有10万头牛、25万头羊在这里放牧。

但到1906年成立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时,大多数牧场主被迫改行,因为过度放牧,使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的半干旱草原变成了灌木丛和荒漠,畜牧业难以为继,旅游业渐占主导地位。至1901年,铁路修到南岸,更使之迅速发展。1919年成为国家公园(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于1916年成立)。

1935年建成的胡佛高坝形成的水库,称米德湖,在大峡谷西端。1963年建成的Glencanyon大坝形成Powell湖,成为大峡谷东边新的一处景点。这一东一西两大坝之间,囊括大峡谷最精彩的主体。鲍威尔湖是为纪念那位第一个漂流此河并建议开发水利的先驱而命名的。它的面积是米德湖的两倍多,有各种红色砂岩、石拱、峡谷和万面碧波,其风景远胜米德湖,已成为美国西南部的主要国家度假区。

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米。位于我国西藏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纬27°59’15.85″,东经86°55’39.51″。山体主要由结晶岩系构成。冰川规模大,约有冰川600多条,面积达1600平方千米。是低纬度地区现代冰川作用中心。冰舌的中上游普遍发育有高大的冰塔,为珠穆朗玛峰地区山谷冰川的特殊形态。

珠穆朗玛峰的北、东和西南均有大型冰斗,使珠峰成为高出冰斗底部达3000米的金字塔形大角峰。在珠峰北坡,海拔7450米处为冰雪和岩石的交界线,其下冰雪皑皑,上部因崖壁陡峭,风力强劲,冰雪无法积存而岩石裸露。峰顶常为云雾笼罩,似以珠峰为旗杆而自西向东飘动的旗帜,这是珠峰特有的气象现象,人称旗云。

1718年清朝标记为朱母朗马阿林,1855年英国人命名为埃佛勒斯峰,1952年我国政府更名为珠穆朗玛峰。1953年5月29日英国两名探险队员首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顶成功。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顶成功。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首次获得了珠穆朗玛峰高度数据为8848.13米。1988年5月,中国、日本和尼泊尔运动员实现了从南、北坡登顶跨越珠峰的壮举。1989年国家建立珠峰自然保护区,面积3000平方千米。

珠穆朗玛峰最近的一次测量在200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测定的。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珠峰岩面海拔高度为8844.43米,冰层厚度3.5米。

最高的死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