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之最全知道(图文本·珍藏版)
26801600000034

第34章 植物篇(3)

我国栽培苎麻历史悠久,从唐朝的时候已经能充分利用苎麻纤维。现在我国的苎麻,不论是栽培面积还是总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

最能忍受紫外线照射的植物

太阳光里有一种紫外线,几乎对所有生物都有影响。特别是微生物,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十几分钟就会被杀死。所以医院和某些工厂,常用紫外线进行灭菌。

高等植物也不例外。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如果用相当于火星表面的紫外线强度作为标准,来照射各种植物,番茄、豌豆等只要3—4小时就死去。黑麦、小麦、玉米等照射60—100小时,能杀死叶片。而南欧黑松照射635小时仍旧活着,这是对紫外线忍受能力最强的植物。科学家估计,像南欧黑松这样的植物,能够在火星上生活一个季节。这一事实证明,在地球以外的行星如火星上,有生物的存在是可能的。

最耐盐碱土壤的植物

我们居住的陆地,在远古时候,有很多地方原来是海洋。后来陆地上升,海水干涸,但海水里的盐分仍旧留在土壤里。这些盐碱,是植物生长的大敌。

一般来说,土壤里的含盐量在0.5%以下,可以种普通的庄稼。在0.5%—1.0%时,只有少数耐盐性强的作物,如棉花、苜蓿、番茄、西瓜、甜菜等才能生长。含盐量超过1%以上的土壤,农作物就很难生长,只有少数耐盐性特别强的野生植物能够生长。

世界上最著名的耐盐植物是盐角草。它能生长在含盐量高达0.5%—6.5%高浓度潮湿盐沼中。这种植物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的盐土中有很多。盐角草是不长叶子的肉质植物,茎的表面薄而光滑,气孔裸露出来。植物体内含水量可达92%,所含的灰分可达鲜重的4%,干重的45%。这些灰分是工业上有用的原料。

盐角草由于体内所含的盐分高,体液的浓度大,所以最能适应在盐土上生长。

最不怕冷的种子植物

一般种子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是0℃。每到冬天,千里冰封,大地上几乎找不到红花绿叶。但是,也有一些不怕寒冷的“英雄好汉”。

例如:我国西藏高原,生长在5000米高处的雪莲花,能对着皑皑白雪,开出紫红色的鲜花。阿尔泰山的银莲花,能在零下10℃的环境下,从很厚的雪缝中钻出生长。有些松柏类植物,能抵御—30℃——40℃的低温。在西伯利亚有一种植物,能在零下46℃的低温下开花。在自然条件下,它要算是不怕冷的“英雄”了。

前苏联科学家用人工控制的方法,把白桦树放在逐步降温的环境里,它竟能耐得住零下195℃的低温。这真是冻不死的“好汉”!

最耐干旱的种子植物

植物体内最多的是水分。一般植物在生长期间所吸收的水量,相当于它自己体重的300倍到800倍。一株向日葵,一个夏天要喝500斤左右的水。一株玉米,一个夏天也要消耗400多斤水。蔬菜需要的水就更多了。如果一亩地长了3000斤白菜,就要消耗240公斤左右的水。水是植物的命根子!

在自然界里,也有一些植物在长期干旱的环境里照样能生长、繁殖。这些植物的器官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例如沙漠中的仙人掌、仙人球等。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把一棵37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过了六年,仙人球仍然活着,而且还有26.5公斤重。

比仙人球更耐干旱的植物是生长在非洲沙漠里的沙那菜瓜,有人把它贮藏在干燥的博物馆里,整整八个年头,它不但没有干死,还在每年的夏天长出新芽。在这八年中,仅仅是重量由7.5公斤减少到3.5公斤。这种耐旱的本领,在所有的种子植物中无疑是冠军了。

吸水能力最强的植物

在沼泽地区或森林洼地,生长着一种苔藓植物,称为泥炭藓。这种植物能吸收自身体重的10—25倍的水分,它在森林地区过分生长往往导致森林的毁灭。它比脱脂棉的吸水能力强1—1.5倍,真不愧是吸水能力最强的植物。

泥炭藓科原丝体呈片状,植物体柔软,它平时呈淡绿色,干燥时呈灰白色或黄白色,高可达数十厘米而呈垫状生长。茎纤细,单生或稀分枝,表皮细胞大形,无色,有时具水孔和螺纹。叶细胞大形,无色透明,具水孔和螺纹加厚,间有狭长形的绿色细胞。孢蒴球形,成熟时紫黑色,盖裂,由柔弱、透明的假蒴柄自茎顶伸出,孢子四分型。

泥炭藓在系统上为藓类植物的最原始分类群,约1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在北温带分布较广,而且它习生于高山和林地的沼泽中,或经常有滴水的岩壁下洼地及草丛内。

由于泥炭藓含有泥炭藓酚、丁香醛及多种酶,作伤口敷料时有收敛和杀菌的作用,促进伤口愈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缺乏药棉,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等国曾利用泥炭藓类植物的吸水特性代替棉花制作敷料。由泥炭藓和其他植物长期沉积后形成的泥炭,其1吨的燃料热量相当于0.5吨的煤。泥炭藓植物迄今仍为苗木、花卉等长途运输的最佳包装材料。

感觉最灵敏的植物

一只蚊子叮在马身上,马会摇头摆尾驱赶蚊子。这是因为动物有灵敏的感觉。植物有没有感觉呢?你看,夏天的早晨,向日葵露出笑脸,迎接东方初升的朝阳。傍晚,太阳下山了,它又面向西方,跟太阳告别。它从早到晚跟着太阳转来转去。合欢的小叶子一见到阳光就舒展开来,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又自动闭合起来。把一盆含苞欲放的郁金香,从比较冷的地方移到温暖的地方,几分钟内就会盛开。这说明,植物受到光、温度等刺激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

如果你用手轻轻碰一下含羞草,它的叶子会很快闭合。触动它的力量大一些,它连枝带叶都会下垂。有人研究过,含羞草在受到刺激后0.08秒钟内,叶子就会合拢,而且受到的刺激还能传导到别处,传导的速度最快每秒钟达10厘米。在印度有一种植物,人和动物一走近它,它就立即把叶子卷起来。即使你步子很轻,它也能锐敏地感觉到。

感觉最灵敏的要算那些“吃”虫植物。达尔文曾经作过一次试验,他把一段长11毫米的细头发丝放在毛毡苔的叶子上,叶子上的绒毛也能立即感觉到,马上卷曲起来把头发按住。还有人把0.000003毫克的碳酸铵(一种含氮的肥料)滴在毛毡苔的绒毛上,它也能立刻感觉到。这样微小的重量,人和一般动物是无论如何感觉不到的。

最早的绿色植物

郁郁葱葱的树林,浓荫蔽日,绿茸茸的草地,清香扑鼻。但是,你可曾知道今日大地绿装的来历?原来它是由几十亿年前的最早的绿色植物——藻类,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发展进化而来的。

最早的藻类化石是在非洲南部距今有32亿年前的太古代地层中发现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十分简单,甚至没有真正的核细胞,核的组成物质集中于细胞中央,无核膜和核仁,与现代的低等植物蓝球藻颇为相似,故命名为古球藻,但藻体内却和高等植物一样,含有叶绿素。

经过漫长的岁月变迁,到距今约25—17亿年前,在加拿大安大略州的早元古代含铁层中,不仅发现了具球状体的蓝藻化石,而且还有许多形态相同或异形的细胞连接而成的丝状体结构。

最大与最小的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分为苔和藓两大类。一般情况下,藓类要比苔类大一点。但藓类的高度也只有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例如生长在新西兰的巨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藓类植物,它们高达50厘米。它之所以能长得如此之高,可能与它的茎开始有了疏导组织的分化,以及细胞内有了类似木质素的聚合体的存在有关。

而另外一种似夭命藓却是藓类植物中最小的一种,它的茎长不及0.3毫米。由于个体小,往往附生在热带雨林中乔、灌木的叶子上,一片小树叶上可以长几十甚至几百株,构成热带雨林奇观之———“叶附生”现象。

最高的裸子植物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杉国家公园”中,巨树林立,高耸云天,这些巨树就是世界闻名的“世界爷”。它属于裸子植物的巨杉属,是最高的裸子植物。其中最高的一棵可达115米,这棵树的茎部基部直径为11米,如果开一个洞,三辆卡车可以并排通过。它不仅树身巨大,寿命也长,它的寿命已达3500岁,所以称“世界爷”。巨杉的巨大,还表现在单单一棵巨杉的木料就可以建筑5间1套的住房40套。

这种高大的树木,现今仅仅生长在美国西部的内华达山脉西坡海拔1500—2500米的小片面积上。

向高处生长最快的植物

生长在我国云南、广西及东南亚一带的团花树,一年能长高3.5米。在第七届世界林业会议上,被称为“奇迹树”。生长在中南美的轻木,要比团花树长得更快,它一年能长高5米。但是,木本植物生长速度的绝对冠军要算是毛竹。它从出笋到竹子长成,只要两个月的时间,就高达20米,大约有六七层楼房那么高。生长高峰的时候,一昼夜能升高1米。因此,有“雨后春笋”的说法。

竹子的生长比较特别,它是一节节拉长。竹笋有多少节和多粗,长成的竹子就有多少节和多粗。一旦竹子长成,就不再长高了。而所有树木的生长,是在幼嫩的芽尖,慢慢加粗伸长,经几十年至几百年,它还会慢慢地加粗长高。

最能贮水的草本植物

茫茫的沙漠中,气候特别干燥炎热,一年的降雨量很少,一般不超过25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整年不下雨。生长在这些地区的植物,对于干旱有很大的适应能力。有“沙漠英雄花”美名的仙人掌,就有惊人的忍受干旱的能力,这是因为它有特殊的贮存水分的本领。

特别是墨西哥沙漠中的巨柱仙人掌,长得像一根分叉的大柱子,通常有六七层楼那样高,粗得一个人抱不拢。有趣的是在它那巨大的身躯里,竟贮存着一吨以上的水。当地过路人常常砍开这种仙人掌,取水解渴,喝个痛快。草本植物里的芦荟、龙舌兰、四季海棠等,它们都有贮存水分的本领,可是没有一种能像巨柱仙人掌那样,贮存这么多的水分。巨柱仙人掌的确是最能贮水的草本植物。

为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巨柱仙人掌的叶子已经退化成针刺,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它有着又深又广的根系,稍有一点雨水,就大量吸收。它的茎生得厚厚的,因此能贮得住大量的水分,成了个小水库。这些,就是巨柱仙人掌能大量贮水的秘密。

最高的被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