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念一世界:为人生重拾悠然的心
2689400000014

第14章 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3)

“最”这个字不能随便用,除非有十足十的把握,不然别人一句话,就能让你现原形。人们总是想把事情做得圆满,总希望达到一个“最”,可惜他们的愿望也不能决定行事的质量,把话说得太满,就成了吹牛,像膨胀的气球一般,一戳就破。故事中的推销员手中的百科全书,难道真的不好吗?也许它的确是个值得购买的新品,但他的态度,却将这新品的价值打了折扣,夸大其词的结果,就是人们的信任不增反降。

有智慧的人最讲求“实事求是”,不要以为把坏的说成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就是聪明,那最多被人认为狡猾。做事的智慧是在现实这个平台上发现机遇,运用灵巧的手腕,而不是拔高自己的能力,降低现实的难度,做事之前“看上去很美”,做事过程中连连失手,做事的结果像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脸,要知道把话说得太满,就是在堵自己的路。

想要拥有高质量的人生,博大的胸襟必不可少,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以为这东西想有就能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的你,能不能做到什么也不在乎?有胸襟的人,不在乎多数事,普通人不在乎少数事,甚至是极少数事,这中间的距离,还需要用努力去弥补。不要妄想“一步登天”,脚踏实地才是真正的气量与质量。

远离浮躁,享受宁静

小弟子终日问老法师:“参禅的境界究竟是什么?能不能给我指一个人,他已经达到了禅境?”老法师说:“想要达到禅境谈何容易,但若想找,也不是没有,你跟我来。”

小弟子跟随老法师走向集市,他想,也许在这闹市中,有个默默无闻的隐士,满腹经纶。可是,走了半天也没看到隐士的影子。小和尚又想,也许在这些商贾之中,有参透佛法的善人,可是,法师仍然没在任何商铺门前停步。

终于,法师停在一个擦鞋匠面前,对小和尚说:“这就是你要找的人。”

“什么?”小和尚大惊失色,但他知道法师不会诳他,就坐在鞋匠身边仔细观察。只见这鞋匠神态安详,没有因自己的工作对谁露出讨好的神色,他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个客人,将客人的鞋子擦得干干净净,像擦一件工艺品。小和尚这才明白,所谓禅境不是高僧的专利,而是一种远离浮躁,每个有心人都能达到的宁静境界。

小弟子还年轻,不懂得禅境并不高深,只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就能达到。可是,想要有一颗宁静的心谈何容易。就像故事中的擦鞋匠,他身边的人工作也许比他更轻松,他也许要承担别人轻视的目光,也许他急需一笔钱……这些都足以使他愁眉深锁,应付着忙完手上的活计——毕竟,那不是什么需要技术的活计。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人仍然能一心一意对待手中的工作?那需要克服多少诱惑与浮躁?

现代社会,人心越来越浮躁,很多人以金钱为考量一切的标准,在职场中总是迫不及待地跳槽,迫不及待地改换门庭,为的是得到更好的机会。很少沉下心认真做一件事,争取做到尽善尽美。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一切都是跳板,保留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所有的追求都有了功利性,为了一个性价比更高的活计,人们很容易放弃手头的东西。

浮躁的追求,只能得到浮躁的结果。就像一个美人想要自己更美丽,却不修养自己的心,而是拼命用服装、首饰装点自己的外在。有一天,时光拿掉了她所有的装饰,懂得内外兼修的人,仍是一棵吸引他人的树木,而那些浮躁者,只留一个光秃秃的躯干,无人愿意多看。

爱因斯坦要去美国的时候,他的朋友都劝他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爱因斯坦说:“这有什么可注意的?反正纽约根本没有谁认识我。”

后来,爱因斯坦出了名,依然不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装束,朋友又来劝他:“现在你是名人了,总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吧?”爱因斯坦说:“这有什么可注意的?反正全纽约的人都习惯我这样了。”朋友叹了口气,自叹弗如。

注意外表并不是错误,特别是在交际场合,整洁的仪表是对他人的尊重。但是,人的追求各有不同,有些人偏偏不重视外在的东西,不愿意任何事耽误他对事业的追求,这种心态更为难得。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身上没有一丁点的浮躁气息,没有人知道也好,所有人仰慕也好,他们的态度都和以前一样,那种专注不随任何事改变,这就是真正的智慧。

克制浮躁的心态并不简单,特别是身边的人都在浮躁,你不浮躁,只会显得格格不入。但人生需要一个底座,就像挖得越深越大,池塘聚的水就会越多。底座在人的视线以下,从来不显眼,开挖的过程又很艰苦,于是,很多人放弃了开挖的机会,谁愿意走出别人的视线?那意味着被人遗忘。这也注定了他们只能成为舞台上报幕的配角,虽然看着光鲜,主角一出场,他们就再也没有存在感。

真正的境界就是平常心,对待任何事都能视若等闲,并非不认真,而是一视同仁,完全摒弃功利与虚荣,注重最本质最本真的需要。一份工作就是一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一份能力就是一份能力,没有你高我低;一个人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没有谁好谁坏。这样的人,做什么事都能不骄不躁,在宁静的心态中得到成就与他人的赞叹。

放低姿态,更能接近成功

寺院里有个和尚桀骜不驯,因为自己从小便有慧根,又有师父宠爱,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尤其爱争强好胜。每个月,寺院会组织僧人一起研讨佛经,他总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吹毛求疵。如此几次之后,寺里的方丈决定给他一个教训。

方丈命和尚每天都要去山后的一座小寺,给住在那里的一位禅师送吃食。禅师住的地方房屋低矮,门更是又低又挤,第一天去的时候,和尚被门壁狠狠地磕了一下脑袋,一连几次,习惯昂着头的和尚不是撞了门,就是撞了手,他向方丈抱怨,说想要换个差事。

“什么?”方丈不悦,“无知的东西,你可知那里住的是谁?那是寺里最有学识的前辈,我让你每天送吃食给他,是给你一个向他讨教的机会,你竟然如此不知珍惜!”

看方丈发怒,和尚连忙说:“为什么这样的前辈会住在那么低矮的屋子里?”

“是啊,智慧最高的人都知道矮屋子即可住人,那些眼高于顶的人,即使头撞了门框,也依然不知眉眼高低,真让人无奈啊!”方丈不客气地说。

在别人面前,人们希望尽量抬高自己的身份,让别人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有些人没什么能力,摆了姿态滥竽充数,能骗一个是一个,这样的人过不了多久肯定露馅。更多的人是肚子里有几点墨水,身上有些技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才开始摆姿态。就像故事里的和尚,眼高于顶,却有眼不识泰山,难怪一次次碰壁。

人们为什么不肯放低自己的姿态?究其原因,是不够自信的缘故。他们端着架子不肯弯腰,就是为了别人始终看着他们。而真正有实力的人反倒不在乎这些,他们起立或者弯腰,都是一种姿态,起立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他的耀眼之处;弯腰的时候,人们赞他们谦虚;有时候他们还会跌上一跤,尽管有人嘲笑,但更多人认为这是真实,而且当他们毫不在乎地站起来,人们更明白为什么他们是成功者。

能够放下姿态,也是个人襟怀的体现。就算别人真的不如你,你又何必一定要摆出比他高一等的样子?就算你没有那个意思,别人也认为你是在显摆,这无异于在替自己拉仇恨。何况别人真的比你差吗?就算他在某些方面远不如你,总有一方面比你强,就为了这点高明,你也该尊敬别人,不要以为自己十全十美,更不能看不起他人。

一次市级羽毛球比赛结束了,获得冠军的那位运动员正在接受记者们的采访,人们问他获胜的心得,他说:“我认为这次胜利并不完美,因为我一直以来的对手郑先生因病没有参赛,大家都知道他的实力,如果他参赛,也许站在这里的人就会换上一个。”

在场的记者和观众热情地为冠军鼓掌,冠军的话,非但没有降低他的光彩,反而让人们看到了他更加高尚的一面,这样的人,才有真正的胜利者风度。

什么是风度?胜利的时候不是扬扬得意,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对手的努力与优点,给失败者以掌声,而不是嘲笑对方一败涂地,这才叫完整的胜利。那些看不起对手,看不起别人的胜利者,胜的是场次,输的是人格。想要拥有真正的成功,一定要有成功者的襟怀:成功者,最重要的不是赢得起,而是输得起。

唐代有个诗人叫孟郊,考了很多年科举,终于高中,得意地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人看到这首诗,皱着眉说:“长安的花一日看尽,以后还看什么?”果然,这个孟郊一生都是个小官。他以为中举就有了张扬的资本,却不知世界很大,中举只是第一步,没有眼光的人,也只能走那么几步,再也不能前进。

人们总希望自己有“身份”,因为身份决定身价,这种愿望多数时候是可爱的,如果与虚荣心结合,就会让人面目可憎。习惯高高在上的人,再也走不下来,他们的路越来越险,甚至只有一条,还是死路。比起那些飘浮在天空的张扬者,有智慧的人宁愿自己低一点,再低一点,最后低成滋生万物的大地,如此一来,未来才能有更多的可能,让自己随意绽放。

休憩前还有漫长的远航

老禅师带着小和尚经过一处码头,一位老船长正在命令船员装载货物,检查桅杆和船桨。小和尚年纪小,好奇地问:“您这样老了,为什么还要去远航?是为了赚钱吗?”

老船长用慈祥的眼神看着小和尚,对他说:“你师父一定看过很多佛经吧?”

“对啊!我的师父几乎看遍藏经阁所有的经书!”

“那他现在还看吗?”

“看啊,我们正要去扬州的禅寺,师父要借阅那里的佛经!”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出去远航。”老船长说。小和尚不明所以,老禅师说:“记住这位施主的话,那是佛通过他在对你说话。”

老船长的话究竟有何玄机,让禅师当做一句佛语?因为老船长的话涉及了生命的本质。他去远航,是为了实现自我,不停止人生的追求,就像一位佛者,孜孜以求地参悟最高智慧。万事万物终归一源,不论船长还是禅师,他们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向更远的地方,他们知道,生命是一个行进的过程,停滞不前的人,享受不到最高的快乐。

在普通人的意识里,劳作是为了更好的休息。我们之所以付出那么多的辛苦,就是为了得到一个供我们安静休息的空间。有些人努力一辈子,只是为了到老能够颐养天年。但对智者来说,他们的认识正好相反,他们认为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在他们广阔的视野中,未知的领域太多,吸引他们好奇的东西也太多,他们想要了解得更透彻,就不得不继续前行,年龄大了不要紧,不过走得慢一点,只要脚步不停,每一天都是进步。

有梦想的人是可爱的,他们永远对前程充满期待,在他们看来,人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眼光看到哪里,就一定要到达哪里,生命不息,前进不止。每个人的“前进”内容都不同,有些人是事业上的不断迈进,有些人是学识上的不断丰富,有些人是阅历的不断增长,总之,最幸福的人生就是在你最在意的方向上一直迈进,没有片刻停止,那就是你所能达到的圆满。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至今还在不断改变。远古的时候,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星星都围绕地球旋转。后来,天文望远镜被发明,人们看到了更遥远的星星,宇宙成为有九大行星的太阳系。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人们看到了银河系,看到了河外星系,谁也不敢说宇宙里没有其他高等动物。现在,人们已经能够登上月球,探测火星,在不久的将来,宇宙之谜将被更广泛的研究,人们的认识也会更进一步……

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不只是天文学,每一门科学都不断推陈出新,老观念不断被时代淘汰,新观念迅速被接受,如果故步自封,只会被时代抛弃。人的成长成熟也是如此,唯有接触更高深的学问,更广阔的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认识不停留在肤浅的一角,经历越多,接受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一路走来,生命中的风景不断变换,我们对自然的体会,对人情的体察,对自我的发掘越来越深入,我们能够感觉到自己心一天比一天大,越来越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甚至感叹生命有限,不能将这个世界看到最后,甚至有些不甘,只能在还有力气的时候,多看一些,多想一些,也算没有白白来世上走一回。

还有一些人,走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不愿意前进。也许是长久的行走让他们疲惫,也许是灵魂的惰性让他们想要享受一些安逸,这只是一种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这休息如果太久,就会让人怅然若失,觉得生命少了很大一部分。就像那些退休后的老人,他们做得最多的并不是享清福,而是怀念有工作的日子,那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对于生命而言,真正的休憩是死亡,到了那个时候,你再也不会有站起来的机会,那时,你会不会后悔活着的时候没有努力把握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一定要清楚,总有一天我们会有漫长的休息期,在那之前,走到自己能够到达的最远处,将能够接触的世界,全部放进自己的心胸,让这些最宝贵的回忆陪伴自己,直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