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1600000040

第40章 追踪奇妙的地理秘境(9)

辽宁抚顺的煤矿工人曾在采煤时挖出了黄色透明的琥珀矿石,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琥珀中有的还含有小昆虫。原来在4000万年前,那里是一片森林,滴下的树脂粘着昆虫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树木炭化成了煤,而树脂和小虫则变成了琥珀。

煤矿中的瓦斯是从哪里来的

现在翻开报纸,经常能见到某处发生煤矿灾难的新闻,矿难的后果是人员伤亡,损失惨重。在各种矿难事故中,瓦斯爆炸是比较常见的。那么,煤矿中为什么会有瓦斯呢?

众所周知,煤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演变而来的,而植物在形成煤的漫长而久远的历史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相当复杂的化学反应,瓦斯就是煤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沼气。据测算,在地底层每生成一吨煤,就会产生约1000立方米的沼气,但是大部分沼气都在煤生成后的漫长岁月里慢慢从煤层中渗出去了,残存在煤层里的很少。但是,在采煤时,这些残存的气体会跑出来。当矿井中空气里的瓦斯含量达到5%以上时,只要遇到一丁点儿小火花,就会点燃沼气,发生爆炸,造成事故。所以煤矿工人在矿井下作业时,要非常注意通风防火,以防瓦斯爆炸。

煤矿中的化学成分

煤是地球上储量最多的化石燃料,它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几种元素。此外,还可能含有硫、磷、砷、铝、汞、氟等有害成分以及锗、镓、铀、钒等有用元素。

地下为什么会有石油

石油是我们人类得以发展的重要能源,在现代工业、交通、国防等多方面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石油产品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有机物的混合物,约占石油成分的97%~99%。石油是埋藏在地底的远古生物遗体变化而成的,它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年代。沿着地表深入地壳,平均每三千米就有含石油的岩层。石油层是在数亿年前沉积而成的,当时陆地面积还很小,地球的绝大部分都是海洋。随着时间的流逝,泥沙掩埋了远古的动植物残骸,这些埋藏在沉积盆地的动植物残骸在缺氧环境下经细菌作用将碳水化合物中的氧逐渐消耗掉。随着地壳运动的变化,这些有机物越埋越深,温度和压力也逐渐升高,这些沉积的有机物逐渐受热裂解,成为石油和石气。

中国最大的油田

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千米,东西最宽处70千米,总面积5470平方千米。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什么会有溶洞

自然的景观千奇百怪,多姿多彩,溶洞就是其中之一。到过溶洞的人都不会忘记那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不会忘记那宽敞高大的洞穴、曲折迂回的通道。那么,这些引人入胜、宛如地下龙宫的溶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当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力减少,加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中国四大名洞

北京房山的石花洞与桂林西北郊的芦笛岩、浙江桐庐的瑶琳洞、福建将乐的玉华洞并称中国四大名洞。其中,瑶琳洞曾经坍塌,1979年重挖时,在洞内发现了中国犀牙齿化石、西周时期木炭余烬、东汉印纹陶片、隋唐时木炭题字、五代北宋古钱等珍贵文物。

云南石林为何风光奇特

云南石林是云贵高原的一个奇景,那里有无数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还有许多湖泊和池塘,波光粼粼,清澈见底,让游人流连忘返,尤其是石峰“阿诗玛”,还有着一段凄美的传说。那么,石林这么奇特的风光是怎么形成的呢?

云南石林,在地质学上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根据科学鉴定,这里在距今2.7亿年前是一片大海,海底是石灰石沉淀区,后来由于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露出海面,经海水、雨水的溶融、冲刷和风化,大约在20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千百万座拔地而立的石峰,与众多的石柱、石笋、石芽连为石林。石林分布面积达3万公顷(45万亩),向游人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云南石林以其“幽、奇”在世界自然景观中堪称一绝,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石林景区之一。

水土流失的危害

目前,全球每年约有600亿吨表土层被冲刷而流入海洋,即每一分钟就有10万吨沃土白白流失。而在正常农业生产条件下,需10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形成一寸厚的表土层。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土层瘠薄,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除此之外,还会阻塞河道,引发洪水等灾害。

沼泽是怎么形成的

沼泽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大致可以分为水体沼泽和陆地沼泽。

水体沼泽一般存在于一些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带着许多泥沙流入湖泊,年深日久,湖泊变得越来越浅。伴随着湖水深浅的各不相同,各种各样水生植物也逐渐繁殖起来。这些植物不停地生长、死亡,大量腐烂的植物残体开始不断地在湖底一点点堆积,慢慢形成泥炭,并随着湖底的逐渐淤浅,于是又有新的植物开始出现,从四周向湖心发展,最终湖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浅。而当湖泊中间的沉淀物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原来水面宽广的湖泊很快就变成水汪汪的、水草丛生的沼泽了。

陆地沼泽主要存在于低洼平原上的一些河流沿岸,例如在河水浅、流速慢的一些地带会产生积水,使水草生长很快而慢慢形成沼泽。

红军长征过“草地”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经过了茫茫无际、人畜难行的“草地”,它其实是一片沼泽地。沼泽是在多水的条件下形成的,但它既不同于湖泊,也不同于湿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综合体。

为什么会有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经常发生。在古代,人类由于科学知识落后,一直把地震灾害归结于上帝天神等超自然力量运作的结果。例如,印度一些部落认为,海龟上站着几头大象背负着大地,大象一动地震就发生;古希腊传说海神生气时会拿三叉戟敲击海底,于是造成地震和海啸。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20世纪60年代起,科学家逐步提出板块大地构造学说。地球表面岩石圈由几块巨大的板块体构成,板块边界往往是地震、火山活动特别活跃的地带。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另外,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也会产生地震。

唐山大地震

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6秒,在中国的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死亡24万多人,重伤近16.5万人,是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为何地震多发生在夜间

地震往往发生在夜间,甚至是在人们熟睡的时候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地震的发生与太阳和月球引力有很大关系。当地球内部在孕育地震的过程中,地下的岩石受力的作用接近于破裂时,如果正好又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这样已经准备好的地震能量就会一下子迸发出来。地震其实随时都会发生,多发生在夜间是因为在夜间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比白天要大得多。

地震不仅多发生在夜间,而且还常发生在农历初一、十五或十六前后,因为这时的太阳和月球引力最大。

震源与地震波

一次地震发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才能感觉到。地震时,震动的发源处叫“震源”。震动从这里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出,叫“地震波”。地震波的能量在震源处最大,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传到一定距离就弱到人们感觉不出来了。

为什么火山会爆发

炽热的岩浆在地下运行,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喷涌而出,形成火山爆发。那么引发火山爆发的动力在哪里呢?

地球的地心处是熔融状态,炽热的岩流在地球内部不停地翻滚运动,当运动十分剧烈时,在地壳的薄弱地带,尤其是板块交界处就很容易喷射而出,形成火山爆发。地震发生时板块活动比较剧烈,容易引起火山爆发。月球在绕地球公转时,到达近地点,对地球的引力加大,加剧了地球内部岩浆的活动,而月球引发的潮汐会改变海水对海岸线和岛屿的压力,也会引起火山爆发。暴雨的冲刷会使处于萌芽状态的火山加速爆发,大量的雨水渗入地下,然后被高温熔岩加热蒸发,这样在雨水变成蒸气时压力大大增加,从而引起火山爆发。

世界最大的活火山

地球上最大的活火山是夏威夷群岛的冒纳罗亚火山。它原来在深达千米的海底,后来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熔岩长期堆积,越堆越高终于露出海面。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浸在海水中的基座有4600米。

泥石流会造成多大的危害

泥石流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灾害,它是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物沿沟道或坡面流动的现象。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地区或高原冰川地带,这些地方地形陡峭,植被较少,石块很多,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就很可能发生泥石流。

由于泥石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泥沙石等甚至占到泥石流体积的80%左右,因此泥石流比洪水更具破坏力。它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造成农业减产减收。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

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关系十分密切,都会危害人们的生产、生命安全。山体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山坡上的岩石层和土地层受到地下水和雨水的侵蚀及河流的冲刷,慢慢与倾斜的山坡脱离开。到了一定的时候,这些岩石和土层就开始向下移动,就形成了山体滑坡。

海啸是怎样形成的

海啸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海水所到之处以排山倒海之势侵入滨海地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2004年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夺去了20多万人的生命,沿岸的几个国家满目疮痍,人们流离失所……这场海啸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

产生海啸的最主要原因是地震,当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发生时,地壳运动造成海底板块变形,板块之间出现滑移,这就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并引发海水开始大规模地运动,形成海啸。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就是印度洋海底大地震引发的。

海底山崩塌方、滑坡或海底火山爆发也会引发海啸,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会导致大规模海水运动,产生巨大的海浪,从而引发海啸。

另外,宇宙天体也是引发海啸的原因之一,当陨石落入海洋激起的波浪冲击力足够大时,就会引起海啸,不过这种情况极少见。

可怕的海啸

地震引起海底震动时,就会引起海啸。海啸能产生从海底直升到海面的海浪,其威力比一般海浪要大得多。海啸产生的浪并不高,但其运动速度极快,能达到每小时800千米。当海啸到达海岸时,便堆积成巨大的浪头,给岸边的城镇造成巨大的破坏。

为什么物种会灭绝

1987年6月6日,最后一只黑海雀死去后,这种南美洲特有的雀科鸣鸟就此灭绝,它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从地球诞生之日起,地球上总共出现了大约10亿个物种,而现在留存下来的只有1%,大约1000万个物种,99%的物种都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灭绝了。在生物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冰河期出现等自然灾难,导致生物生存环境极端恶化,这是引起生物物种大量灭绝的主要原因。

人类出现以后,改变了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法则,使生物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从1800年到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过一个小时就有一种生物灭绝。物种灭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引入。物种灭绝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

消失的恐龙

恐龙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可怕的蜥蜴”。这些陆生爬行动物生活在中生代,这一时期常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曾“统治”地球达17000万年之久,后来全部消失了。今天,科学家们只能从研究恐龙的化石来推测它们灭绝的原因,普遍的看法是由于环境骤变导致的。

为什么要种那么多树

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每年的这一天大家都会带上工具去野外义务植树,为绿化祖国出一份力。

为什么要种那么多树呢?因为种树的好处有很多。树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树木供给我们木材用来建房子、做家具,我们吃的许多水果也是树上长的。

树叶上有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释放氧气700千克。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森林还能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防止水灾发生,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多种树。

中国的森林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居世界第122位。森林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

为什么说南极是最大的冰库

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块常年为冰雪覆盖的陆地,连同附近的岛屿在内,总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千米,这就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库”所在地——南极洲。白茫茫的冰原覆盖着南极洲面积的93%以上,冰层的平均厚度约为1700米,最厚的地方达4200米,冰的总储量为2450万立方千米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