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哲理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000000054

第54章 管理的迷思(4)

燕昭王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是战国时代

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

燕国被齐国打败后,燕昭王即位,他决定用丰厚的聘礼来招募贤才,准备报败齐之仇。

一次他向郭隗询问治国之道,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君主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君主则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君主则以贤者为臣;而亡国的君主就以低贱的小人为臣。如果能够卑躬屈膝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先于别人劳动,后于别人休息,先去请教别人,然后再深思默想,那么超过自己十倍的人才就来了。”

“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以十分蛮横的态度对人,随便发怒,任意呵斥,那就只能招来奴隶那样的人。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徕人才的方法啊。大王如果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很快就会知道大王拜访自己的贤臣,那么天下的贤士,一定会跑到燕国来了。”

燕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

郭隗先生说道:“古代有个想用千金裘买千里马的君王,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君王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这个人找到了千里马,但那匹马已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

“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哪能用五百金买个死马?’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来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重新修建了寝宫,尊他为老师。不到三年,邹衍从齐国来到燕国,乐毅从魏国来到燕国,剧辛也从赵国归顺了燕国。

经过许多贤人智者的努力,燕国殷实富足,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人强马肥。于是燕昭王派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及三晋联合谋划进攻齐国。经过一场大战,齐军溃败,齐湣王逃到了国外。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人才是极为重要的,而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人肯定会为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身作则

南北朝时,北魏的东清河郡山区出了很多强盗,朝廷诏令齐州长史房景伯担任东清河郡太守。东清河郡的刘简虎以前曾经对房景伯有过无礼行为,得知房景伯来任太守后举家逃亡,房景伯四处搜捕,将他抓获后却任用他的儿子为西曹掾,让他去晓谕山贼。强盗们见房景伯如此宽宏大度,不念旧恶,全都出来投降了。

房景伯的母亲崔氏,通晓经学,知情达理。贝丘有一妇人状告自己的儿子不孝顺。房景伯把这事告诉了他母亲,他母亲说:“我听说百闻不如一见,山民不知礼义,没必要给予太严厉的处分。”

于是召来这个妇人,同她在一张餐桌上吃饭,让这个妇人的儿子侍立在堂下,以使他观看太守如何供奉母亲进食。不到十天,这个不孝的儿子悔过了,请求回家。

崔氏说:“他虽然在表面上觉得惭愧了,但心里却未必如此,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吧。”又过了二十多天,这个妇人的儿子磕头流血,他母亲也流着泪乞求回家,这才放他们回去。后来这个不孝之子以孝顺而闻名天下。

这位聪慧的母亲崔氏就是通过自己的儿子的行为来给对方树立了榜样,这比当面说教更有效。

好的习惯依靠耳濡目染才能逐渐养成。当我们要求别人如何如何时,是不是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标准昵?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给下属正确的引导,增强说服力。

曲直不相容

齐桓公到马棚里察看,问马棚里的官员说:“马棚里什么工作最难?”

马棚里的官员还没回答,相国管仲便回答说:“我曾经做过马夫,知道编排供马站立的栅栏最难。先用弯曲的木料编排,以后就都要求用弯曲木料,弯曲木料都编上了,笔直的木料就用不上了;先用直木料编,以后就都要求用直木料,直木料都编上了,弯曲木料也就用不上了。”

曲直不相容而相斥,所以用人之道贵在慎始,在开始的时候就必须慎重选择。开始时用了小人,则君子会被挡在门外;开始时用了君子,小人就难以进入。

以盗治盗

唐高祖李渊巡幸东都洛阳的时候,正碰上关西闹饥荒。高祖考虑到路上草寇盗贼太多,命令监察御史魏元忠做车驾检校官,在车前开路,车后保驾。

魏元忠接受了诏命,就立即视察了赤县监狱,看见一个在押的盗窃犯,神采语言都不同凡响,就命令给他打开镣铐,穿上衣服,戴上帽子,让他坐驿车紧跟在自己后面。

魏元忠与他一起吃饭睡觉,将治理盗贼的事委托给他,那个人笑着答应了。一直到从东都返回,随从高祖的上万人马中,没有人丢失一个铜钱。

因材任能,根据每个人的德才学识来安排合适的工作,连盗贼也可以使用。

秦昭王五跪得范雎

战国时代的秦昭王,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立志要一统天下。同时,他也深知,要达成这一目的,必须要有一位雄才大略的人辅佐自己。

他听说隐士范雎熟知兵法,颇有远略,于是便驱车前往拜访,见到他后,秦昭王便让左右的人退下,然后跪在地上对范雎说:“请先生教我。”

但范雎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在地上向范雎请教,而且神态更加恭敬,但范雎仍然不说话。

秦昭王又跪在地上,说道:“难道先生就不肯赐教吗?”这第三跪打动了范雎,他说出了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

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

范雎还是不放心,就试探着问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

秦昭王对此责难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雎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详细解说。”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

这一次范雎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雎鞠躬尽瘁地辅佐秦昭王成就霸业,使秦国在乱世中变得越来越强大。

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企业兴旺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纳得着。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只有真诚、虚心地接纳人才,礼聘人才,才会使企业更加发展壮大。

留才留心

三国时期,刘备委身于荆州刘表,曹操意欲夺取荆州,派大将曹仁率领三万大军向刘备的驻地新野浩浩荡荡杀来。

当时,曹军的兵力是刘备的十倍,但刘备在谋士徐庶的帮助下,多次率军将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曹操认为刘备一定得到了高人的辅佐,经多方打探后才知道,原来是徐庶在为刘备出谋划策。

曹操便决定把徐庶揽到自己这边来,他知道徐庶为人忠孝,幼年丧父,现只有老母在堂无人侍奉,便差人将徐母骗至许昌,令徐母写信招降徐庶。

在遭到徐庶母亲的严词拒绝之后,曹操伪造徐母手笔,写了封信送到新野,叫徐庶赶来伺候左右。徐庶见信后,思念母亲安危,于是哭着向刘备辞行。

刘备深知,徐庶精通兵法,此番一别,可能再也无缘相见,这样一位出色谋士的离去不仅是自己事业上的损失,而且很有可能成为曹操的左膀右臂。

但是,他也知道拉拢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自己只能做以仁感人的君子,而不能做强夺的小人,于是刘备不仅没有强留,反而流泪劝慰徐庶:“你母亲是你的至亲,你尽管前去,不必挂念我刘备。”

孙乾等人对刘备说:“徐庶是天下奇才,又知我军虚实,今天如果放他走,日后肯定为曹操所用,不如现在留住他,如果曹操将其母杀害,他必定想为母报仇,尽全力辅佐你与曹操争雄。”

刘备急忙说道:“不行!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是不仁;将他留下不让他走,绝了他母子相见的机会,是不义。我不能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

因此刘备备酒为徐庶饯行,二人相对而泣。

马至长亭,刘备又下马相送,刘备的这些举动,令徐庶深为感动。当即向刘备表示,此去曹营,纵使曹操相逼,也绝不为其献谋划策。

刘备又谆谆叮嘱徐庶,到曹操那里以后尽心侍奉老母,不要挂念自己。

徐庶挥泪上马,同时,告诉刘备,他有一好友,住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正好为刘备所用。说罢疾驰而别。徐庶去后,刘备三顾茅庐,将徐庶举荐的诸葛亮成功请出山来。

而徐庶来到曹营后,其母才知道是曹操用计把徐庶骗来的,懊悔万分,对徐庶大加痛骂,并趁徐庶不注意时,自缢而死。徐庶丧母后,始终奉行自己的承诺,终生没有为曹操出过一谋一策。

留才留心,只要能留得住人才的心,他即使在天涯海角也依然能为你效命。

赵奢秉公执法

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他在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虽然官职很小,但他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

有一次,赵奢带了几名属下去平原君家里征收田税。当时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平原君的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

管家对赵奢的态度十分骄横,蛮不讲理。他招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

赵奢十分气愤,他大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国家税收,我就按国法从事,不论他是谁!”

管家仗着自己有平原君在背后撑腰,根本就听不进赵奢的话,仍然无理取闹。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当时赵国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9个参与闹事的人。

这件事被平原君知道后,他当即大发雷霆,扬言要杀掉赵奢。有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逃到别国去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

可是赵奢一点也不害怕,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逃避?”

接着,他主动来到平原君家里,对平原君说:“在赵国,您位高权重,不应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交纳国家田税,那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如果到了那一天,您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

“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交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交租纳税,那么,国家也就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其实也是平原君您所希望的呀。您身为王族贵公子,又担当相国重任,怎么可以带头轻视国家法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