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智谋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200000015

第15章 处世篇(6)

吴履再问:“你因为恨这几个人就连累一千多人,这样好吗?况且众怒难犯。假如这些人都不怕死,一怒之下把你全家都斩尽杀绝。虽然我可以把他们都抓来伏法,但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王琼辉醒悟了,向吴履叩头,表示听从他的意见。吴履随后又将那四个人抓来,当着王琼辉的面,各打几十大板,打得他们皮开肉绽,血一直流到脚后跟。又命罗玉成兄弟向王琼辉下跪认罪,纠纷就这样了结了。

吴履略微加以调停,就保全了数千家、数千人,这也算是天大的智慧了。

刘大夏计亡鲁麟

明朝时候,担任甘肃副将的庄浪地方部落首领鲁麟向朝廷要求当大将而没有获准。鲁麟一气之下,依仗自己部落强大,向朝廷示威,离开副将的守边岗位,而自行回庄浪部落。以孩子幼小为理由而请假守边了。

面对这种情况,朝中有的大臣主张封他为大将,有的主张把他召到京城,加赏封地。唯有尚书刘大夏说:“鲁麟为人暴虐,且不善于管理部众,他不会有什么作为的。然而他又没有犯罪。现在如果授他大将官印,不合朝廷的法规。召他到京城,他如果不来,则有损于朝廷的威严。此时上策是暂时搁置,不去理他,听任他在家赋闲。而另外表彰他先世对朝廷的忠心。表彰鲁麟先辈的功绩,使他内心惭愧,而怨恨朝廷不封他大将军的事又不能说出来。这样事态才能按照我们的意愿转化。”

就这样,鲁麟自觉没趣,没过多久便心情忧郁而病死。

困扰对方或困住对方的手脚,这样才能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和办法去办事。

王琼计捕江彬

明朝时,一次明武宗从南方巡视回来时,染上了重病,在明武宗弥留之际,大臣杨石斋准备逮捕边将江彬。

但是,江彬手下有好几千亲信士兵,而且都是武艺高强之人,杨石斋担心仓促行事的话,会引起兵变,因此觉得很为难,于是就去找王琼商量。

王琼说:“应该给那些护卫皇帝南巡的士兵记功,并命令他们到通州去领赏。”杨石斋点头称妙,于是依计而行。

于是江彬的士兵全部到通州领赏去了,杨石斋轻而易举地就把江彬逮捕了。

对手势大时,想方设法将他的羽翼减去或调离,然后将他孤立起来,那么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阿丑讽谏除太监

明宪宗时,大宦官汪直专权,骄横凶残,对公卿、平民横加迫害,闹得“百官不安于位”,“庶民不安于业”。大学士商辂等人上疏,希望明宪宗惩治汪直,明宪宗都不听从。

但是一个名叫阿丑的宫廷优伶,却为扳倒这一大宦官立下了功劳。

有一回,阿丑和他的伙伴在宪宗面前做戏——阿丑装作醉了。一人骗他说:“巡城御使到!”意在让他惊惧,但阿丑照样酗酒谩骂。

那人又吓唬说:“皇上驾到!”阿丑仍然不为所动。那人再喊道:“汪直太监来了!”阿丑乃作惊醒状,停止饮酒,毕恭毕敬地准备迎接。

另一人似乎不解,问道:“为什么皇上来了不害怕,为何一听汪太监就吓得这样?”阿丑以醉汉口吻说:“我只知道有汪太监,不知道还有皇帝。”

阿丑的表演,使宪宗感到了皇位被威胁的危机。此外朝臣的谏议,也加深了这一印象,终将汪直贬谪。

轻松的形式包括最有杀机的内容,不过关键在于进谏的人也在掌权者处取得信任。

不用权势的严讷

明朝海虞人严讷,准备在城中建一座大的宅第。丈量地基的事已经完成,但却有一家民房在地基的范围内,使得这块地基不够完整。那是一户卖甜酒和豆腐的人家,由于房子是祖辈传下来的,所以不愿搬走。

工地负责人出了优厚的价钱让他们转让那块地,但那家人坚决不同意。工地负责人于是生气地将这件事告诉了严讷。

严讷说:“没关系,可以先营建其他三面。”

宅第开始营建以后,严讷命人每日从这户人家那里购买甜酒和豆腐等供应工地所需,而且每次都是预先付钱,从不亏欠。

这户人家本来本钱不多,人手也少,要供应庞大的工地的甜酒和豆腐,生产的东西就显得供不应求。严讷见此,又招募了一些人来帮助他们造酒和做豆腐。就这样过了没多久,随着工程的进展,所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多,饮食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户人家所获得的利润也越来越多。

店里的粮食原料已堆满屋中,酿酒缸等一类的盛器都增加数倍,小屋子实在容纳不下了。加上他们感激严讷的恩德,又自愧当初抗拒不搬的行为,于是,表示愿意献出房来。严讷用近处别的宽敞一些的房子来调换,这家人非常高兴,不出几日就搬了过去。

当直取不得时,可以采取一些婉转的手段达到目的,这未尝不是一种智慧。

周忱的日记

周忱,明朝人,谥号文襄,他做事非常热忱、认真。

在他做江南巡抚时,平日里总随身带着一个记事的本子,对每天发生的事情,不分巨细,或者重要与否,统统详细地记录下来,即使每天的天气情况,他也决不放过。周围的人开始时都不能理解他。

有一天,江南一个县的人前来报告说,一艘从远方来的粮船突然遭遇风暴,被大风吹跑了,所运的粮食也全都落到了海里。

周忱听说后,就问他丢船是在那天的午前还是午后,当时刮的是东风还是西风。那人所答的全部不对头。周忱就用自己的日记和他对证。那人听了,佩服不已。周围的人目睹这情景,才知道周忱的日记不是漫无目的地写的。

生活中无法预测和预知的事情很多,一般人在遇到毫无准备的事情时难免手足无措,但是如果平日里善于记录一些看似琐碎的闲杂事物,则可能顺利地找出事情的缘由和起因,甚至会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查出事情的真相。

借钱被诈

明世宗嘉靖年间,有一个读书人在京师等候选官,已经有了官职了,但由于长期待在京师,日子久了,身上带的钱也用得差不多了,于是他想借一千两银子,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个与自己有交往的外地人。

几天以后,那外地人跑来告诉他说:“有一位宦官,他已经答应借给你五百两。”那读书人还嫌少。

那外地人说:“凡是借钱的人,按照规矩是要先送厚礼的,这位宦官天性喜欢别人拍他的马屁,如果得到了他的欢心,你要让他多借点给你,也不难。”

那读书人因为手头拮据,于是四处凑钱和借钱买了价值约一百两银子的礼品。到了日子,到那宦官家去拜见,到门口一看,富丽堂皇,奴仆侍从都穿着丝绸衣服,两壁米袋一直堆积得高及屋梁,米袋上都写有“御用”的字样。

等了很久,主人才出来,是一个长得很肥胖的人,靠两个童子用头顶着他的背来行走,他接受了礼物后微微笑了,答应借那读书人八百两银子。他的侍从说:“今天天色已晚,等明天主人才能给你。”

那读书人出来以后,高兴得不能自禁。那外地人又嘱咐他说:“你应当早点来,我在这里等你。”到了第二天天亮时他前去一看,原来是一座空宅,堂下有两堆煤土,都是从袋子里倒出来的。

那读书人问那宅第的人是怎么回事,管宅子的人说:“昨天有个宦官,来借过宅子用了半天,我怎么知道他是谁?”原来与那读书人交往的外地人也从此不见踪迹,他这才省悟过来,原来这是一场针对他的骗术。

俗话说:“眼见为实”。其实,很多东西,眼见的也并不是事实,很可能是别人故意装出来骗人的,这时,就要学会用心去分析,只有心脑并用,才能发现疑点。

挖银不得反失银

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有个山西商人来到南京,在三山街卖毛织品。忽然有一天,一个外地人同一个道士一起来到店里,光是订毛织品就用了一百多两银子,而且要的品种都是很奇特的。

两人订货时,先留下了一大锭银子做订金,说等货物到齐后再将剩下的银子补足。从此以后,两人就借催货为名,经常跑到商人店里来。到了以后两人就附耳低语,还指天画地,像是有什么极为秘密的事情一样。商人看他们经常这样,不免心中疑惑,就问他们在说什么,那两个人起初怎么也不说。

到商人第二次问他们时,那外地人才屏退旁人,告诉商人说:“我的那位道兄是个十分善于望气脉的人。从前秦始皇时,认为江南地方有一股天子气,于是就埋了千万两银子来压住这股天子气,所以南京当时叫金陵。但这些银子到底埋在哪里,人们—直不知道。”

“前些日子半夜里我的那位道兄总是见到一股宝气腾空而起,心知这藏银时间久了,现在应当出世了,但他也不知道这银子埋在哪里。”

“这几天经他仔细地观察后,发现那股宝气冒出来的地方,正是在贵店的第三层房下,要是能在诚心诚意的祈祷之后去发掘出这笔藏银,就可以富得与国君相匹敌。”

商人本就是一个贪婪的人,相信了那两人的话,就说:“这第三层房子是我家的内室,在那里发掘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