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智谋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200000047

第47章 制胜篇(8)

敌人的确疲累万分,听曹玮这样说,都很高兴,于是解甲下马安心休息。

过了一段时间,曹玮又派人对敌人说:“你们已经休息好了,可以决战了。”

于是,双方各自布阵厮杀,宋军以逸待劳,敌军大败而逃。

事后,部将们都对曹玮的做法感到很不理解,曹玮解释说:“敌人去而复返,一来一回差不多有百里。我早知敌人已非常疲劳,所以故意驱赶牛羊慢慢而行,装出贪图财货的样子来诱骗敌人。如果在敌人来势凶猛时决战,胜败还很难预料。远行的人,如果稍微休息,会更加疲劳,以致立起身来都难。因此我让他们先休息后决战,这时敌人锐气已尽,我再指挥部队攻击,敌人必然支持不住。”

众将听了,都对曹玮佩服不已。

有时,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也可以成为制胜的关键。曹玮正是利用对人体疲劳规律的认识,取得了胜利。

狄青鸣钲破敌

狄青是北宋时期的大将,他领兵打仗从未有过大的失败,而且经常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有一次,狄青驻兵泾原抗击西夏兵,他密令军中,听到钲(古代行军时的一种乐器)响一声就停止前进,听到第二声就假作后退,钲声停就大声疾呼向前冲锋。

士兵们都疑惑不解,但主将有令,也不得不遵命照办。

不久,狄青军就遭遇了西夏的军队,还未接战时,就听到一声钲响,于是士兵们就停止前进。

紧跟着第二声钲响又传来,宋兵们都开始往后退。

西夏军队见宋兵还没交战就不住地往后退,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互相说道:“人都说狄青的兵将勇猛无比,看来也不过如此嘛!”

但是,当钲声停止后,宋兵忽然发起冲锋,步调一致如潮水般向西夏军冲过去。西夏军还没缓过神来,仓促间难以应战,军阵大乱,相互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于是,西夏的军队大败,仓皇逃跑,宋兵在后面紧紧追赶。当敌人逃到一处山脚时,又开始聚集起来,做出拼死反抗的样子。狄青见此情况,突然鸣钲停止士兵追击。

事后,狄青部将都后悔没有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为此,狄青解释说:“穷寇勿追,紧迫穷寇实际上有可能使自己受到损害,绝境中人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何况,我军已获大胜,残敌已没有多大的油水,宁愿后悔不击,也不要后悔由于追击而发生意外损失。”

孙子说:战胜不复。用兵之法,贵在创新,不能照搬前法,方能出敌意料之外。

巧借“神灵”鼓舞士气

宋朝时狄青征讨侬智高,大军集结到了接近前线的桂林。出征前,他听说南方有崇尚鬼神的风俗。

为了稳定军心,狄青于是让人准备好一百个铜钱,进庙祷告,做出与神定下誓约的样子,祝祷说:“将来胜负难以预卜,我拿一百个钱币与神约定,如果会大胜,那我投钱,钱币上有字的一面,希望都能朝上。”

左右的将领都劝他,万一不如意时,士气恐怕会受损,狄青却不听劝告。这时成千上万的士卒都紧张地注视着狄青,只见狄青手一挥,一百个铜钱落地,竟然都是有字的一面朝上。

于是全军欢呼,声震林野。

这时狄青也很高兴,命令左右的人拿一百枚钉子来,按着铜钱落地时疏疏密密的原状,贴地将铜钱钉住,然后用青纱将这块地面笼罩起来。狄青亲手把它封死,然后说:“等凯旋之后,再来谢神取钱。”

由于神灵保佑,全军士气大振。敌人听说这件事后,也十分紧张,认为是天助狄青,因此军心震动惶恐。后来狄青果然攻破了昆仑关,打败侬智高,平定邕、管等地。

等到部队凯旋,依照原定计划回来取钱,狄青与营中的军师参谋一起观看,拔开钉子以后,大家才发现这些钱币本来就是两面都有字的。

兵不厌诈,其实说的是在前提既定的情况下,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尽可以千奇百怪,没有一定之规。一切竞争的目标都是要取得胜利;为了取得胜利,可以运用一切手段,包括伪装和欺骗的手段。

金太祖激励士气

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珉率兵攻占了辽国后方黄龙府,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听说后大惊,赶紧从对宋的前线回到后方,调集了七十万大军向金兵扑去,眼见金人势单力薄,形势十分危急。

金太祖探知情况后,赶紧召集各部首领商量对策,由于力量对比悬殊,众将觉得压力很大,取胜把握不大,都不知如何是好。

金太祖见此,为了扭转士气,激励士卒,运用起“哀兵”之谋。

他抽出腰中短剑,在自己脸上胡乱比画一阵,然后仰望天空,痛哭流涕,说:“我们不堪忍受辽人压榨欺侮,因此才起兵造反,图谋建立基业,自立一国,使我族人变奴隶为人。谁知此举却惹得辽人倾全力来对付我们,情势如此危急,生路只有两条,一条是动员全族人,同心协力,联手作战,奋力拼杀,或许还可转危为安;一条是大家杀了我家老小,把造反罪名推到我身上,然后去乞求辽人开恩,或许可转祸为福,何去何从,请大家定夺。”

各部首领见完颜珉血泪纵横,悲愤交加,也动了感情。心想:这次反辽,是大家的主意,怎么能让他一人去顶罪呢?再说,即使杀了完颜珉去求生,辽人也未必能原谅我们,下场同样凄惨,倒不如拼全力一搏,或许可求得一条生路。

于是,大家齐声说:“我们起兵,为的是我族的独立,大家都是自愿的。事已至此,只有决一死战,我们愿意听你指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金太祖一听,十分高兴,与众部首领商议了作战部署。

后来,遇着辽兵,金军无不奋力拼杀,以一当十,终于以少胜多,击败了辽军。

古语云:“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胜算越小时,就越需要哀兵激将法,金太祖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能打败强大的辽军。

刘锜智斗强敌

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刘锜被任命为汴京副留守,率守军三万余人前去驻扎,以伺机牵制敌人,保卫江南。

但当大军行至顺昌时,却听说金兵撕毁和约南下,已经攻陷了东京汴梁,刘锜决定固守顺昌。

知府陈规见了刘锜之后,向他讨教守城之计,刘锜询问后得知顺昌城中还有存粮几万斛,就同陈规商量要收兵入城,作好防守的准备。

将领们认为金兵势大,难以抵抗,请求用精锐部队掩护老人和儿童们,让他们顺着长江撤回江南。

刘锜说:“虽然东京丢失了,但我们保全了军队来到这里,又有城池可守,就不能扔下这座城不管。谁敢再言出走,定斩不饶。”他在自己的住处门口堆上柴禾,告诉守门的人说:“如果战事不利,就把我家烧了。”

接着刘锜派人日夜加固城墙,赶制防御武器,并派人在城墙上增修避箭矢的工事,而在外城土墙上挖了许多可望敌、射敌的洞。

这些工事刚刚完成,金兵便扑过来了。

刘锜让手下大开城门,迷惑敌人,金兵怕中埋伏,果然不敢杀进来,只是远远放箭。宋兵有避箭工事,因此伤亡不大。再者,宋兵都伏在墙上从洞口射箭,敌人因此而损伤惨重。

金军见占不到便宜,便把军营后移了三十里,刘锜派阎充招募五百名壮士半夜去劫营。这天晚上,天要下雨,闪电四起,宋军见到留发辫的就杀。

金兵又后退十五里,刘锜又招募一百人夜里前往金兵营地,他让他们砍竹子做成武器,做得就像市镇上儿童玩的那样,每人手持一根作为记号,径直冲向金营。雷电一闪,这些人就奋起杀敌,雷电止息,他们就隐藏起来不动。

敌人不知是什么怪物,以为有鬼神作怪,因此互相残杀,又退出五十里处扎营。

金军主帅兀朮在汴梁听说此事后,便亲率十万大军赶来增援。刘锜想诱敌深入,便招募到曹成等两人,让他们在战斗中故意坠马,被金兵掳去。

不久,两人果真按刘锜教的去做。金兀朮抓住他们审问时,他们按预先计划好的说,刘锜只是一名花花公子,只熟悉些小玩意儿,不会用兵。

同时,刘锜让人在颍水河岸撒下大批毒药,又送信给兀朮说:“你敢过颍水作战吗?如果有胆量,我将在颍水上架五座浮桥迎接你。”

兀朮一看信,大怒,立刻亲率主力杀到颍水边,一看,河上果然架有五座浮桥。于是挥军从浮桥上杀过颍水。当时正是大暑天,敌人从远处来,昼夜没有解甲,人困马乏。刘锜的军队轮流休息,在羊马垣后边轮流吃饭,而敌人人马饥渴,见河水就喝,只要是饮用了河水、吃了草的敌军人马,都中毒躺倒。

早晨天气凉爽时,刘锜按兵不动,等到下午一点到五点之间,天气正大热,敌人的士气正衰落时,他忽然派遣几百人出城西门和敌人交战,不久又率领几千人出南门挑战。他让大家不要喊,只是用锐利的斧子短兵相击敌人。敌人大败,兀朮终于拔营北去。

刘锜的兵力不多,但活用各种战术,打起仗来,却让敌人大败。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不可太过古板,要懂得创新,才能有所成就。

毕再遇屡破金兵

南宋时,毕再遇负责山东、京东等地军事。

当时,金军常常施放“水柜”冲散宋军阵形。他详细了解了“水柜”的特点,决定设假阵破之。

他命人在半夜将身穿甲胄,手持旗戈的数千草人排成阵营,列于城前,然后暗伏兵马于四周。清晨,擂响战鼓,金兵抬眼望去,只见旌旗飘扬,枪戈林立,以为宋军杀来,慌忙施放“水柜”,滚滚波涛冲入草人阵中,草人很快就被冲垮了,赶上前来的金兵一看,才知全是假的。这时,埋伏在附近的宋军将士突然冲出,金兵被杀得七零八落。

金军的骑兵,毕再遇也有办法对付。

有一次,他指挥部队出城挑战,一会儿冲向前,一会儿退向后,如此反复多次,敌兵人困马乏。待天色昏暗下来,毕再遇令人沿途撒上用香料浸拌过的豆子,再次向敌阵冲杀一阵子,佯作不敌,退败下来。金兵乘胜追击,战骑早已饥肠辘辘,忽闻得一片豆香,纷纷驻足不前,争相吃豆,金兵无论怎样追赶,也无济于事。宋军这时却掉过头来冲杀,金军人马死伤无数。

毕再遇曾经在与金人对峙作战的一天晚上,率军撤离,但仍把旗子高高插在军营之中。事先,毕再遇还把一些活羊绑在柱子上,又把羊的两条前腿放在战鼓上。羊一动,鼓有声,因此,金人一直没察觉这里已是一座空营。

又相持数日,等到金人发现,要追击时,毕再遇的兵马已走得很远了。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毕再遇无论进攻还是退守,都能因势制宜,设置各式各样的假象迷惑敌人,使其或受惊自扰,或自害被歼。正是由于他深明这个道理,因此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

朱元璋惑敌大败陈友谅

元朝末年,天下义军四起。

公元1360年,陈友谅攻陷太平后,杀害了徐寿辉,自立为汉帝。这年夏天,陈友谅依靠着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派人约张士诚联军进犯应天。陈友谅在江州调集大批舰船,铺满了江面直逼应天。

战报传到应天,全民皆震惊。朱元璋立即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有人劝说朱元璋亲率军队进攻他们,朱元璋说:“敌人知道我出战,必拿主力部队来阻挡我们,而大军顺江而下直奔应天,半天便可到达。我们的步卒骑兵又急急返回,百里之外赶去作战,这是兵法所忌的。”

于是他将康茂才叫来,吩咐说:“两股敌人会合,为害必定很大。若是先击破陈友谅的军队,东边的敌人就闻风丧胆了。你能招来陈友谅吗?”康茂才说:“我家有个看门的老头,过去曾在陈友谅手下做事,让他去说,陈友谅一定会相信的。”

于是看门人带着信乘小船到达陈友谅的军中,陈友谅接到康茂才的信,读后喜不自禁,遂问老仆人:“康公现在何处?”看门人说:“如今他在守江东桥。”又问那桥什么构造,回答说是木桥。于是陈友谅赏赐了看门人,让他返回,并嘱咐道:“我很快就会赶到,到时叫‘老康’为信号。”

老仆人很快回到应天,报告康茂才。朱元璋得到康茂才禀报,连夜将江东木桥改建成石桥,上书“江东桥”三个大字,他高兴地说道:“敌人入了我的圈套了。”

第二天,朱元璋派常遇春率领五翼军埋伏在石灰山,徐达率军埋伏在南门外,杨璟屯兵大胜港,张德胜带领舰船水军出龙江关,他自己则扎营卢龙山,亲自指挥。吩咐持旗帜的人把黄旗放倒在山右侧,红旗放倒在山左侧,规定道:“敌人来到就举起红旗,听见鼓声则举起黄旗,这时伏兵全部出动。”

不久,陈友谅果然渡舟来到大胜港,见岸上有重兵把守,就向江东桥驶去。距桥不远,望见“江东桥”三字,但并不是木桥,而是石头砌成。陈友谅怀疑降书有假,来到桥边,连声呼喊“老康”,没人答应,陈友谅知道中了计。

他马上分出一千多水军开向龙江,先派遣一万人上岸竖立栅栏,来势凶猛。当时天气酷热,朱元璋料定会下雨,就命令诸军先吃饭,忽然之间从西北方刮来一阵大风,大雨滂沱,红旗举起,各军都争着向前拔除栅栏,陈友谅也指挥军队前来争夺。

恰好在两军交战之际,雨停了,朱元璋命令击鼓,鼓声响起,伏兵举起黄旗出动。徐达的军队也到达,水军也同时汇集,内外夹击,陈友谅的军队大败。诸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收复了太平。

兵不厌诈,两军交战要真真假假,随机应变,把握战机,迅速行动。

沐英计败达里麻

明朝初年,天下大部分已经统一,唯有云南还有一股元朝势力盘踞着。于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派遣右副将军沐英、征南将军傅友德率领十万大军开进云南。

云南的元朝梁王听说后,立即派遣平章达里麻率军十万守曲靖,以抗明军。

面对敌兵严阵以待的形势,沐英和傅友德一起商议对策。沐英说:“敌人还未料到我军深入,如果全军急速前进,出其不意,一定能将元军打败。”傅友德也同意这么做。

于是明军全部加速行军,日夜兼程。在离曲靖不远处,遇上天降大雾,但大军仍然冒雾前行。

如此,全军很快就来到了白石江边,而江对岸就是达里麻的军营。达里麻看见明军突然前来,大惊失色,以为是神兵天降。

这时,傅友德想马上下令渡江攻击,沐英劝阻说:“我军远道而来,出敌意料之外,的确应该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然而立即渡江,恐怕要被达里麻阻遏,反挫我军锐气。”

此后他又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傅友德,傅友德连连称是。

于是,明军整顿军队,安营扎寨,打灶造船,一片忙碌,造成将要渡江的假象。

达里麻一见,就率领精锐军队扼守江面,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

然而,沐英却另派数千精兵从下游偷偷渡江,绕到达里麻军的背后击鼓树旗。元军大惊,阵营骚动,一片混乱。

沐英见时机已到,就立即下令渡江,挥兵进战,前后夹攻,元军由此大败。达里麻也被沐英生擒了。

沐英这场渡江之战智计频出,招招占先。既有出其不意,还有制造假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兵如此,焉能不胜。

明成祖设套溃敌

靖难之役中,明成祖朱棣率军驻扎在楼子营,南军将领吴杰等率兵从真定出发,欲与另一南军将领盛庸会合,共同谋攻楼子营。

吴杰在行军途中,听说盛庸兵败,连忙率军返回真定。

明成祖了解这一情况后,与部将分析说:“吴杰如果固守真定城池,不轻举妄动,这是他的上策;如果已经出兵,但为避我之锋,又挥师回城,这是他的中策;如果主动前来向我挑战,这是他的下策。没想到他真的走了这一下策,前来向我挑战,我一定会打败他。”

部将们都说:“俗语有云,吃一堑,长一智。吴杰知道盛庸兵败,定会胆战心惊,肯定不会再来挑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