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智谋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200000063

第63章 智女篇(4)

当时总督杨顺、巡按路楷都是严嵩的门客,听从严嵩儿子严世蕃的指使,为所欲为,草菅人命。严嵩指使他们说:“只要你们能为我除去心病,功大的封侯,功小的升为公卿。”于是杨顺就和路楷合谋,抓了很多和造反的人有联系的白莲教徒,经过篡改将沈炼的名字列入死囚的名册,判处了死刑,并抄没他的家产。

杨顺因杀死沈炼有功,于是他的一个儿子当上了锦衣卫千户,路楷却晋升为候选五品卿寺,因此杨顺怏怏不乐地说:“宰相对我的奖赏太轻了,难道是认为我还不够尽力吗?”于是又下令将沈炼的二儿子抓来,活活打死了;并且发公文到越地,逮捕沈炼的长子、儒生沈襄。把他抓来之后,就每日毒打逼供,沈襄的处境十分艰难危急,快要死了。

正在这时,杨顺与路楷被人弹劾,最后皇帝下旨把他们逮捕治罪,沈襄才得以减罪,被发配边地戍守。当初沈襄被抓来的时候,只有一名爱妾随行,这时沈襄也带着爱妾前往戍地。

走到半途,沈襄隐约听到严嵩要派人半路截杀他的传闻,沈襄很害怕,想寻找机会逃跑,但又不忍心丢下爱妾。

爱妾说:“沈家传宗接代,就靠你一个人了,只管去吧,不要顾虑我的安危。”于是沈襄就骗押解他们的吏卒,说城里有和自己同榜登科的年兄家,曾欠沈家许多钱,他要去讨回来。押送的人因为看到他的妾留下了,就没有怀疑,放他去了。

过了许久,不见沈襄回来,押送人就到他所说的人家去询问,年家的人说沈襄根本没来过。押送人又返回去询问他的爱妾,沈襄的妾一把抓住押送人的衣襟,大声哭喊着说:“我们夫妻二人患难相守,从不曾有片刻的分离,现在他一去不回,肯定是你们受严嵩的指使,杀死我的丈夫了。”

这时,在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热闹得像个集市,众人也无法断定谁是谁非,只好向监司报告。监司也怀疑严嵩真的派人杀了沈襄,不得已,就暂且让沈襄的妾在尼姑庵里寄食,责令押送的人在限期内找到沈襄。

押送人因找不到沈襄的下落,又多次遭到鞭打,于是去哀求沈襄妾,说沈襄实际上是自己逃掉的,他并没有杀沈襄,不要冤枉他。后来他就趁空逃跑了。

很久以后,严嵩终于遭到弹劾,沈襄才出头申诉了自己的冤案,官府将杨顺、路楷下狱治罪,沈襄的妾则又回到了丈夫身边。

把握时机,才能够安然度过危难,想办法拖住敌人,也可以让要逃走的人没有后患。沈襄的妾不仅忠诚,而且有智慧。真是值得赞美!

王翠翘计灭贼寇

明朝人王翠翘是临淄城中的一名歌伎。她过去名叫马翘儿,能唱新作的乐曲,善于弹奏胡琵琶。曾以计脱离了鸨母,自己一个人迁居海上,并改用了现在这个名字。

海上的贼寇窜扰江南一带时,把王翠翘抢去了。献给了寨主徐海,徐海是越族人,号称明山和尚。他非常宠爱王翠翘,把他尊为夫人。事无巨细,都听从王翠翘的支使、安排。

于是,王翠翘就假意和他亲热,暗中却希望徐海早早失败,也盼望自己能及早回到家中,终此一生。

一次,正好督府胡梅林派牛老人来山寨,招降徐海,徐海惊恐不已,便将老人捆绑起来,准备杀了他。王翠翘劝阻说:“投降不投降在于你,跟来使有什么相干?”说完便亲自给老人解去绳索,还赠送金银,慰劳以后放其返回。

这个老人是海上人,王翠翘过去认识他;但老人偷眼瞧了翠翘一下,却把她误认为是徐海的王氏夫人。回到府衙以后,老人不敢隐瞒,对督府说道:“不要指望这些强盗会投降了。但是徐海所宠爱的那个王夫人,我看她有外心,可以借助她来消灭这伙强盗。”督府答道:“好吧。”于是便派罗中军再次前来说降徐海,而同时又买了很多金珠宝玉,暗中用它贿赂王翠翘。

以后,王翠翘便每天来到帐中,从容对徐海说大事必不会成功,不如早早归降。现在兵戎战乱已给江南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投降以后,即可得官,他们能共同享受终身的富贵。

徐海在翠翘的耐心劝说下,就决计投降了。督府看到时机成熟,就大事调动兵马,诈称前来迎降,率兵逼近了徐海的山寨。徐海相信了王翠翘的话,对督府的军队没有防备,官兵趁机冲入寨内,杀了徐海而俘获了王翠翘,其余贼寇也全被歼灭。

督府胡梅林在辕门设置了盛大的酒席,犒赏军队。他让王翠翘唱曲,并叫她给大家斟酒、劝酒,下属的军官们也都起身为王翠翘祝酒,愿她长寿。督府胡梅林开怀畅饮,略带醉意,遂走下台阶,与王翠翘嬉戏。直到夜深人静之时,宴席大乱,杯盘狼藉。

第二天,督府很后悔昨晚的失态,然而因为王翠翘对歼灭贼寇功劳很大,又不忍心杀她。为了挽回面子,于是就把王翠翘赏给了受他调遣的永顺酋长。

王翠翘被带去以后,在渡过钱塘江时,她伤心地叹道:“徐海待我极厚,我为了国家的利益诱杀了他。但是杀了一个头领,又另属于一个头领,我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半夜时分,她便投江而死。

假意与敌人修好,然后趁他不备时将其消灭,这是斗争中常用的手法,往往能收到奇效。

出人意料的女子

明神宗时,政治上较为宽松,刑部监狱中关押的人,大多都是判了重刑的人。有个在地方判罪的县令,因为某些事情牵连,神宗下令把他关押在诏狱,很久都得不到昭雪。

县令年岁大了,他料想自己一定得死在狱中,伤心的是还没有儿子。于是他把自己的家产全部卖掉,在监狱近处营建了一所房子,安置他的爱妾。然后又用厚礼贿赂管监狱的人,使得他能暗中自由进出。

县令有个不成器的侄子,他常常偷窃县令家中的钱财,用来赌博。巡逻的士兵发现后,对他很怀疑,就极力追问他,他就把所有的事都交代了,而且说:“家里有一匹青骡子,我叔叔走的时候必定要骑它,没用的时候就出租给别人用。这骡子可以证明我说的话。”

巡逻的士兵暗中侦查了几天,证明那侄子并没有说谎。

这天,县令正跟他的妾在中堂对坐着吃饭,一群巡逻士兵进来了,县令很惊恐,吓得筷子都掉在了地下。妾马上起身迎过去说:“我家老头子胆小,不要逼迫他了。你们跟他有怨仇吗?”他们说:“没有。”

妾说:“如果这样。你们无非是想多拿点银子罢了。家里的银子都是我掌管的,你们随我来吧,我一定让你们满意。”巡逻的士兵看这个女人相貌漂亮,说话中听,就留下一人看守县令,然后这群人跟着妾进了卧室。

妾指着床说:“银子放在床顶上。”她拿了架小梯子往上登,那群人就在下边跟她调笑,她听了也不恼怒,嘻笑的声音都传到了外屋。不一会儿,她捧着一个匣子下来了,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有很多银子。

妾说:“上面还有。”她又捧了一个大箱子下来,里面都满满地装着银钱。喧闹声音越发大了。在外屋看守的人听了也想得到银子,于是不再看守老县令,也到屋里来了。县令趁此机会就偷偷地跑了。

这群巡逻的士兵拿了很多银钱,心满意足地出了卧室,一看县令不见了,吓得想溜走。妾看准一个身体比较瘦弱的,用力揪住他,大声喊叫这里有抢银子的贼。那群人就一起挥拳来打妾,连牙齿、指甲也用上了,但是这个妾却死不松手。

她的喊叫声越来越凄厉,惊动了屋子外面的路人。外面的人进来,那些巡逻的士兵就逃窜了。他们只捉住了一个,连同妾所揪住的那个共两个人,一起交送巡城官潘御史,妾向御史控诉了那群凶犯下流,贪婪的丑行,并报告了所丢失的家产的银钱数目。

这两个人知道隐瞒不住,就供认了他们全部同伙的姓名。不久,这些人就都被抓来了,银子一点都没少。

他们以犯人县令逃走为借口,为自己开脱。御史就让人去诏狱察看,县令却还在狱中;这些人没话说了,但他们又把罪过推到那个不成器的侄子身上,御史就拘捕了侄子,然后给他们用杖刑,将他们全部打死了。

妾拿了原来的银钱,回到家,登记了数目之后就去告诉县令。县令生了病,几天后就死了。

遇到紧急情况时,千万不要慌张,只有镇定自若,才能想出好的办法,不然只会越慌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