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108分钟改变世界
27047800000042

第42章 注释(3)

62.巴尔敏,弗拉基米尔·巴甫洛维奇(1909—1993)——苏联工程师,火箭—宇航器和弹体发射装置设计师。1930年毕业于莫斯科高等工业技术学校(МВТУ)。在莫斯科“压气机”厂任工程设计师。1940年开始任工厂总工程师。卫国战争开始几天后,“压气机”厂转而生产火箭炮和БМ—8及БМ—13的发射装置。战后,巴尔敏领导了国家特种设计局下属的“特殊机械”厂,生产发射装置、起重—运输机械、火箭地面加注燃料及辅助设备。他是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校(МВТУ) 火箭综合设施教研室的奠基人和第一任主任。此外,巴尔敏领导了研制用于在月球和金星取土的装置。1966年他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63.梁赞斯基,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1909—1987)——苏联工程师,飞行器无线电控制系统设计师。早在中学时代,梁赞斯基就迷上了无线电,这决定了他的一生。1924 ~1927年,他初入社会即领导了无线电小组,成为短波通信爱好者。梁赞斯基在苏联第一个确立了和“克拉辛”破冰船的无线电通信,当时该船正赶去营救探险者乌木别尔特·赫比尔。1931年,梁赞斯基进入列宁格勒电工学院,同时还被安排进入了特种技术局。1933 ~1935年,他在莫斯科电工学院学习。战争年代他在第20科研所从事研制苏联第一台雷达“伟晶花岗岩”。1946年梁赞斯基来到НИИ—885 ,1947年被任命为弹道火箭无线电控制系统总设计师。1955年成为НИИ—885所长兼总设计师。1958年被选为科学院通信院士。

64.库兹涅佐夫,维克多·伊万诺维奇(1913—1991)——苏联应用力学和自动控制领域的学者。193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电工学院,以后为海军研制陀螺仪表。1940年库兹涅佐夫被任命为莫斯科第10保密科研所的陀螺技术部主任。1946年成为造船工业部特种设计局第10科研所领导,主持研制弹道火箭和宇航综合设备的机载指令仪表。他的设计局研制出独一无二的悬浮球形陀螺平台、无平台惯性系统,等等。1968年他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65.瓦兹纽克,瓦西里·伊万诺维奇(1907—1976),苏联军事领导人。1929年毕业于列宁格勒红十月第一炮兵学校,后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科服役。卫国战争期间,在禁卫军的装备了БМ—13的炮兵集团中,他担任了各种指挥职务。1943年瓦兹纽克被授予炮兵少将军衔。1946年6月~1973年4月,任火箭靶场卡普斯金亚尔场长。

66.特种部队成为组建苏联战略火箭部队的基础。第一支这种联军在1946年8月15日建立,是由驻德国苏联军队的最高统帅部后备部队(РВГК) 第72特种工程队组建的。一年以后,它从德国撤离,回到苏联,来到卡普斯金亚尔靶场。1950年12 月,建成第二支特种部队,而在1951 ~1955年又组建了5 支此种部队。到1955年,特种部队装备了普通弹头的弹道火箭Р—1和Р—2。

67.由同种型号较小火箭组成复杂宇宙火箭的设想是齐奥尔科夫斯基于1916年提出的。在科幻故事《地球之外》( 1918)他首次描述了这一概念:“从简单火箭走向了复杂火箭,也就是用许多简单火箭组成复杂火箭。总的来说,这是个有最小阻力形状的长长的东西,长100米,宽4米,就像个巨大的纺锤。它被横向分隔成20个部分,每部分都是一个反推力仪器,也就是说,每一部分包含有爆炸物质,带有自启动喷射器的爆炸室、爆炸管,等等。”

68.威尔诺夫,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1910—1982)——苏联物理学家,中学毕业以后,先是进入中等技术学校,第二年即成为列宁格勒工学院机械物理系的大学生,并于1931年毕业。还是学生的时候,威尔诺夫便被分配到国立无线电学院开始了工作。年轻科学工作者的兴趣范围是宇宙射线。为研究射线,他建议使用高空无线电探测和火箭。1939年他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继续在科学院物理所工作。1943年到国立莫斯科大学(МГУ) 物理系工作。他是第一批和火箭人员合作者之一:从1947年开始,在他率领下研制的设备安置在了苏联的弹道火箭上,之后又安装在地球卫星上。1968年威尔诺夫成为苏联科学院核物理分部的院士。

69.亚兹多夫斯基,弗拉基米尔· 伊万诺维奇(1913—1999)——苏联学者和设计师,航空和宇宙医学专家。1941年毕业于塔什干医学院并准备神经外科副博士论文答辩。卫国战争期间,在第289航空突击师担任医疗服务队领导。战后到国家航空医学科学试验研究院工作。在研究院历任研究人员、试验室主任、分部主任、局长,直至研究院科学(宇宙生物及医学) 副院长。他领导研制了宇航服,并对密封舱的医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完成了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的生物研究。1964~1967年他在苏联卫生部医学生理问题研究所担任主任秘书和科研副所长。

70.在工农红军科研试验卫生研究所战时航空服务部基础上,1935年1月1日成立了工农红军航空科学卫生研究所,稍后更名为工农红军巴甫洛夫航空医学科学试验研究所,最后称为俄联邦国防部国家航空医学科学试验研究院。1999年1月,由俄联邦国防部国家军事医学科学研究试验院改编为(航空航天医学和军事人机工程)科研试验中心。

71.美国学者在第一阶段研究中,用火箭头部送上太空的所有猴子中,没有问题而幸运返回地面的,只有菲律宾猕猴麦克和巴特里茨,1952年5 月21 日它们乘坐火箭Aerobee—26 升至62 千米高度。

72.巴甫洛夫,伊万·彼德罗维奇(1849—1936)——俄罗斯最具权威的学者之一,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科学和消化调节过程表象科学的奠基者; 俄罗斯伟大的生理学派奠基者;1904年,因“消化生理方面的成果”获医学和生理学领域诺贝尔奖。

73.根据另外的数据,升至87千米高的火箭没有穿过大致的宇宙空间边界。

74.切尔内绍夫,尼古拉·嘉福里罗维奇(1906—1953)——苏联化学工程师。在顿斯克工学院学习的时候,即获得了最初的工作经验。列宁格勒化工学院毕业之后,在燃气动力试验室格鲁什科手下工作,而后又在喷气推进研究小组、火箭科学研究所、第七设计局等单位工作。卫国战争初期切尔内绍夫志愿奔赴前线。1944年参加了苏联专家第一次到德国在波兰的火箭基地考察。后来领导了第一科研所的试验室,研究和仿制德国火箭复合燃料和爆炸物质。1946年转到НИИ—4МО的吉洪拉沃夫小组,研究有人驾驶高空火箭方案ВР—190。在这期间,切尔内绍夫开创了研究祖国火箭制造历史的先河,发表文章,撰写火箭历史和星际飞行史,1948年,他积极参与了创建莫斯科包曼火箭—宇航技术系的工作,并在这里工作。

75.这里讲的是,为专门研究ВР—190 方案而组建的,以中央航空动力研究院副院长为首的专家委员会。

76.涅捷林柯,阿列克塞·伊万诺维奇(1908—1995)——苏联军事领导人。从1925年至1966年一直在军队服务。参加过中东铁路冲突中对华作战、苏芬战役、卫国战争,指挥过禁卫军火箭炮兵(БМ—8 ,БМ—13)分部,一直升迁到炮兵前线副总司令。1943年获得禁卫军炮兵中将。1955~1958年成为第一任秋拉塔姆靶场场长。领导了НИИ—4МО和捷尔任斯基学院火箭系。

77.在Р—5之前,科罗廖夫设计局研究过弹道火箭Р—3 的方案,其飞航距离为3000千米。Р—5是作为试验火箭Р—3А的改进型而诞生的,是为节省时间和材料,不再做试验火箭而直接制造出的作战火箭。

78.正是因为“液氧箱”的遐想,现代火箭人的传统中又诞生了一个新习惯。在宇航器发射场普列谢茨克,军人们在它上面的白霜上写上女孩的名字“塔尼娅”。谁想出的这一习惯,谁又是塔尼娅,现在没有人记得了。但是,有一次,忘记了写上这个名字,“小7”就在发射时毁坏了。

79.扎戈尔斯克(谢尔吉镇) 的试验综合设备,至今仍在运作。1956年该企业的名称是第229科研所,而在1967年改名为化工机械科研设计所。

80.发射作业程序表,是用图表—曲线表示的发射准备和发射的操作顺序,并标明了每项操作所需的时间。用于火箭的程序表,是从火箭在发射装置上的安装操作开始,至火箭发射为止。时间计算的零是:火箭从发射装置脱离的那一瞬间(Т 0.00.00)。事件在“时间零”之前完成的时间,在时间轴上标为“负”。例如,灌注氧气箱的氧,应该在火箭起飞前5 小时31 分12 秒开始,那么,这一事件在程序表的时间坐标轴上发生的时刻是 Т —5.31.12。事件在“时间零”之后完成的时间,用“正号”表示,例如,如果一级分离发生在火箭起飞后的第123 秒,那么,这一事件在程序表的时间轴上发生的时刻是Т+0.02.03。用于发动机和其他装置的程序表,反映的是命令其元件启动,以保证给定工作状态的指令顺序。

81.火箭А—4/V—2使用了侧向无线电校准系统“夏威夷—维多利亚”(“夏威夷”是地面发射机,“维多利亚”是机载接收装置)。系统的抗干扰性很低,难以使用它使火箭重新瞄准,因此,很快便被更先进的国产产品取代。

82.火箭Р—2Р是弹道火箭Р—2的改进型,是为研制火箭Р—5的飞航距离控制系统而制造的。火箭Р—2Р的发射是在Р—2不同型别的系列试验框架内,于1950年10月21至12月20日进行的。

83.标注РДС,在原子弹名称中解读为“俄罗斯自己制造”。实际上在俄罗斯,所有军用原子弹的研制成果,其起步和达到有效成果的过程都对应了美国的类似设计方案。例如,威力10.4兆吨梯恩梯当量的第一枚热核装置Mike,美国物理学家在1952年11 月对其进行了试验。

84.在其长期的光荣历史中,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校多次改组并几易其名。1764~1830年间叫做皇家教育堂; 1830~1868年间称莫斯科技工学校(МРУЗ); 1868~1918年间叫做莫斯科皇家技术学校; 1868~1918年间叫做皇家莫斯科技术学校(ИМТУ); 1918~1930年间叫做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МВТУ); 1930年名为莫斯科机械制造学校; 1930 ~1943年间,名为莫斯科包曼机械制造学院;1943~1989年间,名为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校; 从1989年开始叫做莫斯科国立包曼技术大学。

85.波拉格拉沃夫,阿纳托利·阿尔卡季耶维奇(1894—1975)——苏联力学领域学者。1919年,毕业于彼得格勒工学院,同年,于米哈伊洛夫斯克炮兵学校毕业,1924年于高等炮兵学校毕业,1929年于军事工程学院毕业。从1953年开始,任苏联科学院机械学研究所所长。1957~1963年任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分部院士—秘书。从1940年末开始,他领导了借助火箭研究高层大气的科学组织工作。1963年开始,任科学院研究利用宇宙空间委员会主席。他是炮兵中将,从1943年起即为科学院院士。

86.谢多夫,列奥尼德·伊万诺维奇(1907—1999)——苏联力学领域学者。1924年入罗斯多夫大学教育系。1926年转到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1930年毕业。他的科研活动开始于1931年中央航空流体动力研究院的理论小组。1937年通过了数学—物理博士论文,题目为《理想液体的平面运动理论》。1953年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谢多夫是《宇宙研究》杂志的主编,也是《苏联科学院报告》杂志的副主编,及《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编辑部成员。许多苏联宇航计划领导者,出于其工作的保密性而不为人知,因此,经常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的谢多夫被西方人称为“卫星之父”。在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内,谢多夫位居国际宇航联盟领导层(1959 ~1961年任主席,1961~1980年任副主席)。

87.Р—5А 地球物理火箭,是在弹道火箭 Р —5М 基础上研制的,其飞行高度达到500千米。曾在更高的高度上,用Р—5А火箭持续进行由火箭Р—1А、Р—2А开始的地球物理研究。其弹头部分安装有专用的密封舱,用于医学生物试验,里面有两个有机玻璃格子,以便借助摄像机观察飞行中试验动物的表现。此外,借助火箭Р—5А还为第一设计局的未来产品进行了保障试验。其中一个试验直接关系到发射星际飞行器的计划,即需要一种手段,能够显示飞行器在接近月亮时刻的位置。为此,有人建议使用所谓的“钠云”,也就是在相应高度,借助释放钠的反应从而形成云朵,用望远镜观察钠云。1958年9月19进行了此项试验,结论是,在向月球发射空间站时,利用钠云是可行的。